▲記錄筆式測謊儀,幾支墨水記錄筆分別記錄血壓、脈搏、呼吸和皮電反應和提問標記。
圖/華蓋創意
馬斯頓甚至把測謊儀應用於婚姻諮詢,比較了妻子分別和丈夫與迷人的陌生人接吻時的生理反應。
餘昌
「你說的是真的,還是假的?」
大約從人類學會說話以來,這個問題就一直存在了。
它對人們的困擾是如此之嚴重,乃至自古以來人們都絞盡腦汁想出各種辦法來加以破解。而所謂測謊儀,是在相信「科學萬能」的時代裡,人們試圖破解這個難題做出的最大膽嘗試。
在早年國產電影《寂靜的山林》中有這樣一個片段:「你認識這個嗎?這是人類最高的發明,科學最後的成果——心理測驗器。它是專門揭露說謊話的人。」由此,讓不少人知道了測謊儀與測謊術。
在範海鷹等人編著的《科學識別「謊言」——心理測試技術廣角》一書中,開宗明義就提到了這個例子,而書中更是用大量的實例講解了人們與謊言鬥爭的歷史。
古代測謊實驗五花八門
有了人類的社會生活,就有了辨別謊言的需要。古代的人們想出了很多識別謊言的方法,當然這些方法很不成熟,也會冤枉不少好人。
中國古籍《周禮》中就有「以五聲聽獄訟,求民情」之說,「一曰辭聽,觀其出言,不直則煩;二曰色聽,觀其顏色,不直則赧;三曰氣聽,觀其氣息,不直則喘;四曰耳聽,觀其所聆,不直則惑;五曰目聽,觀其顧視,不直則眊。」這種將人的表情、呼吸及視線變化,與言語的真實性聯繫起來的做法,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
在古印度,人們用「神驢」來判斷是否說謊,聲稱有罪的人拽住「神驢」的尾巴時,它就會嘶叫。所有犯罪嫌疑人都被帶入內有「神驢」的黑暗帳篷裡,並讓他們輕輕地拉住「神驢」的尾巴。由於無辜者不害怕「神驢」會叫,於是進到裡面就拉住「神驢」的尾巴。有罪的人由於害怕,進去後並沒碰驢的尾巴就出來了。其實,「神驢」的尾巴上塗有烏黑的顏料,當這個有罪的嫌疑人從帳篷出來後,雙手會是乾淨的,上面並沒有一點黑顏料,從而斷定他就是犯罪的人。這種使用「詐術」的例子,在我國古代的記載中更是多如牛毛。
古印度還有一種「米刑」,在不能確定誰是真正的犯罪人時,法官便讓犯罪嫌疑人咀嚼「神聖」的稻米。咀嚼一陣之後,要求他們將口中的稻米吐到無花果的葉子上。如果犯罪嫌疑人能夠輕易地吐出稻米,則此人不是犯罪人;如果稻米粘到舌頭和上顎上,則此人被認定為罪犯。其原理就是,對於那些撒謊擔心自己被識破的人,心理比較緊張,消化系統功能受到抑制,唾液分泌會減少,所以吐幹米時會困難一些;而對於那些誠實的人來說,他不覺得緊張,因而他們的消化系統不會受到抑制,唾液分泌正常。
據說,公元前300年希臘王子安帝奧斯得了一種怪病,無論怎樣醫治都不能康復,於是請當時希臘著名的醫生埃拉西斯特斯前來給王子看病。醫生一邊假裝隨意同王子談話,一邊診脈。在談到其他人時王子的脈搏沒有什麼變化,但是談到他年輕、美麗的繼母斯特拉託妮斯時,王子的脈搏明顯加快。醫生斷定,王子得的是對他繼母的單相思病,即難以啟齒的暗戀,至此解開了王子的怪病之謎。這種由談話引起心理刺激,再比較心理刺激引起的脈搏變化,可以說是現代測謊方法的雛形。
義大利犯罪學家測脈搏問案
1895年發生的一件事,標誌了現代測謊儀和測謊技術的產生。
就在這一年,義大利犯罪學家朗伯羅梭受一個警察朋友的委託,對米蘭鐵路局的一起盜竊案的嫌疑人進行調查。在這次調查中,他利用當時最先進的脈搏記錄設備——「水力脈搏記錄儀」,對嫌疑人在接受問話時的脈搏變化情況進行觀察記錄。水力脈搏記錄儀是在一個特製容器內裝滿了水,被測人手裡握住一根小棒,把胳膊浸入水中,用橡膠薄膜封住頂部的管子纏繞在胳膊上。緊握拳頭後,心臟的跳動顯示為水位在玻璃管中明顯而有節奏的升降。將這些水位的變化轉變成等同空氣柱的變化,然後,依次將這些記錄空氣柱的變化傳送到機械記錄裝置。朗伯羅梭利用觀察記錄的結果,成功地破獲了這起案件。受此啟發他又連續破獲了幾起案件,由此聲名大震。朗伯羅梭就此成為利用科學儀器成功識破「謊言」的第一人,因而1895年成為公認的心理測試技術發展的轉折點。
朗伯羅梭的成功,似乎為辨別謊言找到了客觀依據,大大刺激了人們的研究熱情。很多人開始在各個方面尋找判別謊言的「證據」。
1914年,義大利科學家貝努西在德國發表了《呼吸變化在測謊中的影響》的研究報告。他將一根有彈性的管子繞在被測試人胸部,這根管子一端封死,另一端有一根橡皮軟管記錄被測人每次吸氣與呼氣的變化曲線。他發現,一般情況下,吸氣深度與呼氣深度相比,前者比後者大則講實話的程度大,後者比前者大則說謊的程度大。貝努西首次使用呼吸描記儀測謊成功,認為呼吸圖形常隨說謊而變化。
1915年,美國人馬斯頓研製出脈搏壓力計,發現心臟的收縮壓改變與有意欺騙行為有關,宣稱自己發現了「說謊特異反應」。他自己評價道,這是「人類長期無效尋求區分誠實陳述和撒謊手段的終結」。他還開發了心臟收縮血壓欺騙測試,在被測人接受訊問時斷斷續續地測量其心臟收縮血壓。他曾經使用這套理論和儀器在1917至1918年幫助美國軍隊破解過幾宗間諜案。
不僅如此,馬斯頓還看到了測謊的商業價值。他把自己的理論和儀器應用於婚姻諮詢,比較了妻子分別和丈夫與迷人的陌生人接吻的生理反應。馬斯頓甚至發揮豐富的想像力創造出一種神奇的人物形象,她有一個魔力圈,被魔力圈套住的人只能講真話。由於過分的誇張和放蕩不羈的言行,馬斯頓受到很多學者的批評和譴責。
第一臺測謊儀找出盜竊女生
世界公認的第一臺專用測試儀,發明伊始即用於刑案調查,通過「謊言測試」而識別出嫌疑人。
1921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市警察局局長沃爾默的幫助下,美國加州大學醫學博士拉爾森研製出一種「測謊」裝置,它由呼吸描記儀和心動描記儀兩部分組成,可以持續記錄呼吸變化和心動變化,同時還標記刺激事件。拉爾森的儀器開發完成不久就發揮了作用,在一起盜竊案中成功地從38名被測人中識別出一名嫌疑人。有一個女大學生在當地商場盜竊,商場員工只知道她住在哪個宿舍,卻不能進一步認定。拉爾森使用後來被稱作相關-不相關問題交叉測試法,問遍了整個宿舍的38名女生。其中一名女生對相關問題比對無關問題的反應強烈,且超過了其他37名女生的反應。這名女生後來的供述證實了拉爾森訊問的結論。由此,該裝置被認為是第一個真正用於刑事偵查的兩導測試儀。
1926年,拉爾森的助手基勒將皮膚電測試引入拉爾森的儀器,開發出了三導測試儀。皮膚電測試是測量由精神壓力引起的皮膚電流傳導率的變化,該項生理指標的測量技術早在19世紀末即已發明。三導測試儀的出現標誌著專業的「測謊儀」的誕生,並由此引發了「測謊」技術質的變化。
有人說,「測謊」這一稱謂實際上最早來源於一則廣告。1938年10月8日,美國《星期六郵報》第一次用「測謊儀」為儀器做商業廣告,廣告的內容主要以心理測試專家馬斯頓博士的工作為背景,同時附有馬斯頓博士的工作照片。從此以後,「測謊」這種說法才開始盛行。
1945年,基勒的助手約翰·裡德總結了前人的工作,創造了自己設計的「裡德多譜描記儀」,即第二代測謊儀。該儀器能同時描記受測對象的血壓、脈搏、呼吸、皮膚電阻變化和肌肉活動。和第一代相比,測試指標由一個增加到五個,多個指標的綜合評定大大提高了測謊的準確性。
認證「清白」比「有罪」效果好
現代測謊技術最主要的是使用多參量測謊儀(也稱多參量心理測試儀)進行測試。使用的儀器長時間以來都是記錄筆式測謊儀,即有幾支墨水記錄筆分別記錄血壓、脈搏、呼吸和皮電反應和提問標記。記錄筆式測謊儀由傳感器、處理器和記錄儀組成,又分為三筆、四筆和五筆三種測試儀。三筆是最簡單的一種,每支筆分別記錄呼吸、皮膚電和脈搏/血壓的圖譜;四筆增加的一支筆是記錄提問標記;五筆又增加了一支筆記錄腹呼吸,即五筆測試儀有兩支筆記錄胸呼吸和腹呼吸。
記錄筆式測謊儀是發展最早、使用時間最長、應用最廣泛的測謊儀,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基本上沒有什麼變化。由於使用方便簡單,價格比較便宜,美國許多地區仍在使用這種測謊儀,至今仍佔有一定的市場份額。
1993年,美國推出了計算機化的多道測謊儀,將計算機技術融進測謊技術,並開發了自動評分專家系統,使測謊技術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國內外大量的研究和實踐都已經證明,心理測試技術在「清白認證」上的效果比「嫌疑認證」要好。如,有報導稱,實驗模擬犯罪情景下的心理測試準確率實驗結果表明:無罪嫌疑人的準確率為99.3%,錯誤率為0.7%;有罪嫌疑人的準確率為94.3%,錯誤率為5.7%。
域外一瞥
美國測謊家常便飯
美國是世界上頭號科技大國,測謊技術也名列前茅。雖然美國1988年通過的《僱員測謊保護法案》,禁止任何人通過測謊儀預知某人忠實與否,但該法案並不禁止使用測謊儀。所以,在現實生活中,測謊儀的應用可以說是家常便飯,每年都有數以百萬計的人接受這樣或那樣的測謊檢查。聯邦、州和地方政府機構時不時地使用測謊儀,像聯邦調查局、中央情報局、國防部等部門是使用測謊儀的大戶。在非政府行業,測謊儀的使用也在飛速上升,尤其是保安和醫藥公司,通過測謊是不少職員受僱的一道關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