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 (記者黃穎)神秘的皇家冰庫和斷虹橋上的「護襠萌獅」,即將於本月底與觀眾見面,這意味著故宮西路參觀通道正式打通。
昨日,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透露,未來御膳房、「太子宮」——毓慶宮也將陸續開放。而隨著故宮開放面積增大,故宮現有展覽會在契合古建原有用途的基礎上進行調整,預計未來四年完成。
登皇家冰庫可遠觀景山
預計在9月29日,參觀故宮的觀眾們就可以與武英殿東側,斷虹橋上的「護襠萌獅」進行親密接觸了。昨日,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透露,屆時故宮將正式開放斷虹橋至冰庫區域,將西側遊覽通道徹底打通。
同步揭開面紗的還有曾經的皇室冰庫,「設計很巧妙,可以從冰庫走到一個平臺上遠觀景山」,單霽翔說,但是從外觀卻看不出這個平臺;這裡還計劃開闢可容納400人的餐廳,滿足觀眾需求,「具體還是等觀眾來參觀吧」。
打通西側遊覽通道的另一層目的,在於分散中軸線的客流,「現在80%的觀眾都是只看中軸線」,單霽翔說,今年內故宮還會打通東側箭亭至文華殿的通道,通過新開放的展廳和更有趣的展覽,分散疏導客流。
參觀「文物醫院」需預約
第三條新參觀通道是西河沿的文物修復室,預計今年12月開放,全長361米。單霽翔透露,按目前進度,本月底位於西河沿的「文物醫院」主體就會竣工,不過醫院裡很多高精尖設備還需要調試周期。「這裡會採取預約制開放,畢竟文物修復師的本職是醫治文物,而非接待觀眾。」
據悉,所有進入文物修復室的文物,都會做一系列科學體檢,然後分到不同「科室」修復,最終形成一份完整報告,對公眾發布。
單霽翔希望,即使幾百年後人們再查檔,也可以清楚地知道當年用哪些材料和設備對文物進行了修復。
今後,故宮每年還要舉辦專門的文物修復展,揭秘文物背後的故事。
院內展品4年內「大挪移」
根據故宮目前的開放計劃,2020年時將有大約8成面積對外開放;2025年時開放面積則會達到85%,即將開放的區域包括御膳房、「太子宮」——毓慶宮等。
單霽翔透露,明年故宮計劃再開放一段城牆和一座角樓,還計劃在神武門裡造一個二層樓,讓觀眾可以繞著神武門欣賞周邊景色。隨著開放面積的擴大,未來4年故宮院內展覽會進行一次「大挪移」,並結合宮殿原有的用途陳列展覽,比如御膳房將展示皇家炊具等。
目前作為陶瓷館陳列故宮瓷器精品的文華殿,因考慮到與其相鄰的文淵閣是紫禁城中最大一座皇家藏書樓,且日前已「入駐」重印版《四庫全書》,所以將文華殿用作書畫展陳顯然更合理,未來會將書畫館從武英殿搬到文華殿,而武英殿則用來陳列陶瓷文物,兩者功用對調。
故宮內還存有大量明清家具,單霽翔透露,目前故宮正在整修南大庫,計劃讓其成為倉儲式的家具庫房,會密集陳列2600件明清家具,「觀眾可以進去參觀」。
單霽翔坦言,目前故宮展覽短板在於陳列,因此新建展廳將以午門雁翅樓為樣板,恆溫恆溼,密閉防塵,連玻璃都要用低反光款,方便觀眾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