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故宮博物院藏法器展:看深藏宮中、秘而不宣的皇家寶器

2021-01-14 澎湃新聞
故宮博物院藏有豐富的法器類文物,尤以藏傳佛教法器居多,這些文物對於認識和了解清宮廷的物質文化、皇室的宗教信仰有著重要的意義。

澎湃新聞獲悉,12月15日,由故宮博物院和嘉德藝術中心聯合主辦的「妙寶莊嚴——故宮博物院藏法器展」在北京嘉德藝術中心開幕,此次展覽是繼去年「故宮博物院藏宮廷器座展」之後的再度合作。展覽從故宮博物院藏上萬件法器文物中精選各門類不同材質、不同工藝的藏傳佛教法器一百餘件,其中大多是乾隆時期的文物,按功用分類,以「持驗法器」、「供養法器」、「禮敬法器」三個單元來進行展示,體現著清代宮廷的高工藝水準。

「妙寶莊嚴——故宮博物院藏法器展」展覽現場

法器主要用於宗教修行、供養、莊嚴道場等。法器類文物是故宮博物院藏品中的一個重要門類,這些法器大多深藏宮中,很少展出,因此大眾對這個品類也許會感到陌生。宮廷所用法器門類眾多,用材廣泛,有金、銀、銅、鐵、玉、瓷、竹、木、骨、象牙、琺瑯、琉璃、寶石、珍珠、珊瑚等各種材質,其中不乏珍貴稀有之物,以彰顯皇家用器的獨特與尊貴。

「妙寶莊嚴——故宮博物院藏法器展」展覽現場

藏在故宮裡的藏傳佛教建築及文化

十三世紀以來,元、明、清三代王朝都深刻認識到藏傳佛教對西藏、內蒙古等邊疆治理的重要性,而對其加以重點扶植和充分利用。清朝自入關以來更是注重維護與藏傳佛教的關係,尤其推崇格魯派。

乾隆帝尤其信奉格魯派,他自幼與三世章嘉活佛一起讀書學習,受章嘉活佛影響,篤信藏傳佛教。他「興黃教以安眾蒙古」,以三世章嘉·若必多吉為國師。在章嘉國師的指導下,乾隆時期清宮建立了很多極具特色的佛堂建築,規範了佛堂內部供奉布局,從而逐步完善藏傳佛教法事活動儀軌和法器供奉儀制,最終確定了一套完備而成熟的藏傳佛教活動體系。

故宮博物院的雨花閣和梵華樓是宮中最具特色的兩座佛堂建築,雨花閣體現了早期乾隆帝對藏傳佛教密宗四部(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的理解。雨花閣共有四層,每層供奉著和上述四部相關的銅造像,因為藏傳佛教中的一些諸如雙身佛造像及其宗教文化中一些可怖的形象與宗教本身的神秘性,也讓大眾對於目前未開放的雨花閣充滿了各種離奇的揣測。

而較晩建造的六品佛樓梵華樓,建築形制趨於統內部陳設更加完善、系統,反映出他對密宗四部更深層次的理解。梵華樓為清乾隆三十七年建。位於寧壽宮區最北端,供有乾隆三十九年造掐絲琺瑯大佛塔6座,造型各異,豪華精美。二層明間供木雕金漆宗喀巴像,其餘6間隔為6室,由西向東依次布置為:一室般若品(顯宗部),二室無上陽體根本品(無上瑜伽部父續),三室無上陰體根本品(無上瑜伽部母續),四室瑜伽根本品(瑜伽部),五室德行根本品(行部),六室功行根本品(事部)。每室主供密宗、顯宗主尊銅像,各9尊,供於北牆長案;東西壁為紫檀木千佛龕,內供122尊小銅像。6室供佛合計786尊。

 梵華樓外部

梵華樓內部

乾隆帝是藏傳佛教的忠實信徒,關於乾隆帝修習藏傳佛教密法的史實,《章嘉國師若必多吉傳》有明確記載:有一時期,大皇帝要求秘密聽受各種佛法,章嘉國師欣然答允,依照上師的指示,首先簡要傳授「自我皈依指導」,皇帝很快就弄通了其中要諦。爾後,又教授藏文楷書與草書的寫法及正字。

密宗修行所用法器:以人骨為質地,繪猙厲圖紋

如果要在故宮舉辦佛事活動,相關的法器就是必不可少的。展覽的第一單元主要展示的是修持佛法、舉行佛事活動和佛教儀式時所用的法器:包括金剛鈴、金剛杵、嘎巴拉碗、嘎巴拉鼓、嘎巴拉念珠、腿骨號、喀章嘎、骷髏棒、金剛橛、鉞刀等。

如上文所述,清宮中有許多佛堂大多是乾隆時期建造,其中很多是密宗佛堂,如雨花閣、梵華樓、梵宗樓、養心殿西暖閣佛堂等。展覽中所選法器多為密宗修行所用法器,因大多存於庫房,已不在原佛堂陳設,其用途和使用場所便難以知悉。據介紹,宮內相關法器嚴格遵循藏傳佛教經典和儀軌而配備和使用,其製作也主要借鑑和承襲西藏法器特點,並結合宮廷技藝,在製作環節上有著嚴格的規定。

現場有多件體現著藏傳佛教「靈骨崇拜」的法器。如下面的這件嵌珍珠金蓋銀鍍金託座內畫嘎巴拉碗,碗口沿處嵌鑲珍珠金邊,碗內以赤紅作地,上繪三頭(綠、黃、赤)六臂大威德金剛像。底座之下,從左至右分別鏨有藏、滿、蒙古、漢四體御製銘文。乾隆壬子,即乾隆五十七年,清軍第二次徵討廓爾喀王國(今尼泊爾),大敗之。戰後,主持軍務的和琳進獻「呢瑪寧波噶布拉」碗,同時主持藏事的八世濟嚨呼圖克圖也進碗感謝朝廷的支持(此碗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乾隆帝大喜,故用贊文以抒發修佛心得。

這件碗和所有的嘎巴拉碗一樣以人頭蓋骨為質地。大部分的嘎巴拉碗內部因為要盛水,一般都是素麵,這個碗的內部卻有彩繪,是其特殊之處。

嵌珍珠金蓋銀鍍金託座內畫嘎巴拉碗

嘎巴拉鼓 以兩個頭蓋骨粘合而成的法器

「嘎巴拉(Kapala)」亦稱「嘎布拉」、「噶布拉」等,梵文音譯。它是專供藏傳佛教密宗佛事活動之用的一種特殊法器,象徵大悲與空性。在有些情況下,人們會將嘎巴拉碗與嘎巴拉佛珠並稱,或直接用「嘎巴拉」指代嘎巴拉佛珠。嘎巴拉作為高僧的舍利,是廣大信眾膜拜並加以珍視的對象。所謂「舍利」,最初是佛祖釋迦牟尼涅槃後火化的骨灰中結成的珠狀物。製作嘎巴拉佛珠的原料取材很難。尤其是人的頭骨中只有眉心、後腦中心少數幾個部分較為厚實的區域可以加工成佛珠,其他部位由於骨片相對較薄而無法取材。一串合格的佛珠往往要從很多頭骨上取材才能完成。

腿骨號

鐵金剛橛 釘在壇場四角標明「結界」,使各種魔障無法侵犯

鈴與杵,又稱金剛鈴、金剛杵,是藏傳佛教密宗常使用之法器,一般在誦經、修法、作法等法事活動中使用。鈴與杵往往組合使用,使用時左手執鈴,右手執杵,表示陰陽和合,分別代表智慧與方便,如同母和父一般,二者不離,和合生出無上大樂,成就圓滿佛果。搖鈴所發之聲可激勵眾生精進並喚起佛、菩薩之警覺。

下面的一套鈴和杵成對裝於特製的連體隨形鞔皮盒內,由明代宮廷製造,工藝精湛。鈴盒內書滿、漢、蒙古、藏四體文白綾籤,漢文:

「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初六日班禪額爾德尼恭進大利益鈴杵」

,由此可知,這套鈴杵應是乾隆七十大壽時六世班禪敬獻的祝壽禮物。這套法器可能是明代製作送往西藏以後,又在乾隆時期被敬獻回來。

永樂款銅法鈴  明

十字金剛杵

青玉金剛杵

供養法器:須彌山壇城、五供極盡雕琢

舉行法事活動、佛教儀式以及修持佛法時要供養諸佛的法器。各類供器用來供養諸佛,使用於不同的場合,分別代表著不同的涵義。清代宮廷諸多佛堂內陳設著大量供器,種類豐富,工藝精湛,用材考究,裝飾奢華,體現著宮廷特有的審美意趣。最常見的當屬五供、七珍(七政寶)、八寶(八吉祥),每處佛堂都有陳設。這些供器作為藏傳佛教的特殊象徵符號,因其吉祥寓意,逐漸作為一種裝飾應用到宗教用品以及世俗生活中,如在建築、器物、衣物、家具、繪畫上,經常能看到很多八吉祥、八瑞物、五妙欲等紋飾。

現場展示中最吸引人注意的、在平時不多見的是須彌山滿達。

下面的這件五成金須彌山滿達以五成金製成,材質貴重,成色亮麗。滿達臺面中央高聳的須彌山上置亭臺樓閣,須彌山兩側置祥雲託起的日和月,紅色為日,藍色為月,周圍環立七政寶、八吉祥等;側面環周嵌各色寶石,飾花紋、梵字、連珠紋、蓮瓣紋等。滿達側面設銅鍍金環一,可系哈達。此件滿達配有五色哈達、紫檀木座、玻璃罩,以此彰顯清宮對其極為珍視。

五成金須彌山滿達

下面這件掐絲琺瑯須彌山滿達以掐絲琺瑯工藝製作,須彌山樣式。滿達臺面中央高聳的須彌山上置亭臺樓閣和樹木,須彌山兩側置日和月,臺面周圍環立七寶、八珍、樓閣等;側面環周飾花卉紋、八吉祥紋、梵字、連珠紋、蓮瓣紋等。滿達側面設銅鍍金環一,可系哈達。

掐絲琺瑯須彌山滿達

掐絲琺瑯須彌山滿達(局部)

五供

須彌山壇城,清宮慣稱為滿達或曼達。須彌山為印度神話中的名山,相傳此山甚高,可觀看到宇宙邊緣。山頂築有善見城,內住有帝釋天;四周山腰為四天王天,周圍環有七香山、七金山和四大部洲等,山體兩側有日月同輝。藏傳佛教認為,日代表胎藏界之理,月代表金剛界之智。佛教以此比喻佛法至高無上,其理、智如日月光輝可遍覆宇宙。

五供又稱五具足,為佛前莊嚴之物,由一香爐、二燭臺、二花瓶組成。佛教認為,以爐燃香既可驅除惡臭而斷煩惱,又可提神醒腦而增益,拈香還可以祈福。所以清宮中每個佛堂都陳設香爐,作為五供之一的香爐存量很多,材質豐富,製作精美。除了大量成組的五供,香爐還可以單獨使用,所以佛堂內也經常單獨陳設香爐,故宮博物院現保存有很多各具特色的單體香爐。

五供

五供

燭臺的使用源於印度佛前獻燈明之舉,它既是寺內照明之用具,也是禮佛供案上的一種供器。佛教認為,在佛塔、佛像、經卷前燃燈,能護大功德;又因燈明可破暗為明,故佛教也常將燈明比喻佛法與智慧,喻以智慧照破愚痴。燭臺通常成對出現,形制相對單一。花供養也源於印度佛教儀式,原以散花盛於盤中供養,後逐漸演變為剪枝插於瓶中供佛。也有以紙、木、絹等做成蓮花、荷葉等,染色塗金,插在瓶中供於佛前,通稱常花。佛前供花是顯、密教修法時重要的供養物之一。佛教認為,供養之花卉,不僅可散發出花香,還可裝飾環境,使視者產生喜悅之情。佛前供養花卉者,可獲無量功德。花瓶亦經常成對出現,通常和香爐、燭臺並排成組陳設,香爐居中,燭臺置於香爐左右兩側,花瓶置於最外兩側。

五供

現場也展出多件佛像,均較有代表性。

銅蓮花形無量壽佛曼陀羅

銅鍍金嵌寶石密集金剛

禮敬法器:深藏宮中的佛塔、法體

禮敬法器主要指用於禮佛敬佛、祈請護佑類的法器。清宮佛堂中經常供奉以及在法事活動中常用的哈達、法衣、法冠、佛缽、海螺、瑪尼輪、嘎烏盒等,均屬禮敬祈願類法器。其中哈達、瑪尼輪、嘎烏盒等禮敬祈願之物,在西藏隨處可見。

在清宮中,佛缽和海螺數量較多,加工精美,很受乾隆帝的青睞。隨著佛教的發展,這兩種法器的象徵意義漸趨複雜,涵義日益豐富,用途亦現多樣化,既可以作為佛教儀式中使用的持驗法器,也可以作為祈禱護佑之祈願法器。

乾隆款鑲銀鍍金口嵌寶石雕七佛硨磲海螺

現場的一件乾隆款鐵鋄金鏨龍紋缽很重要,缽為僧人所用的食具,持缽行乞稱為「託缽」,後發展為佛前供器。一般高僧圓寂之前,會把自己用的袈裟和缽傳給得到自己真傳的弟子。這件缽圓底,鼓腹,斂口,通體以鏤空工藝透雕龍紋、八寶紋和纏枝蓮紋,內襯紅色織金緞。缽底有「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行篆書章形款。附描金鞔皮盒,盒內有書寫滿、漢、蒙古、藏四體字的白綾籤,漢文為:「新造鑿鏨龍缽盂。」此缽原存頤和軒。

乾隆御題雕七佛棕竹缽

乾隆御題雕七佛棕竹缽

乾隆御題雕七佛棕竹缽

瓔珞法衣是藏傳佛教高僧在重大法事活動時所穿用的服飾。此件法衣白色素緞地繡圖案,表層綴飾象牙瓔珞,分為裙、袖、雲肩、飾物四部分。

《清宮造辦處活計檔》記載:

「乾隆四十二年(1777)十月二十七日員外郎四德、五德將蘇州織造舒文送到:……五色緞繡面象牙纓絡衣五分,計二十五件……持進,交太監厄勒裡呈覽。奉旨:……纓絡衣五分內各添虎皮一件象皮一件……欽此。」

由此可知,這件瓔珞衣系由蘇州織造負責製作的。

瓔珞法衣

現場有多件佛塔,下面的這件乾隆款銅鍍金嵌松石佛塔為藏式塔,銅鍍金材質,體型較大,裝飾華麗,工藝精湛,極具宮廷特色,堪稱精品。此塔為四方委角須彌形塔座,塔座較高;塔身為覆缽形,正面中央開一歡門形佛龕,內置銅鍍金無量壽佛像一尊;上層為十三層相輪,代表佛界之十三天,上承寶蓋,其上裝飾日、月寶頂,象徵佛教之胎藏界和金剛界,其下環周墜以珊瑚、珍珠等串成的瓔珞。塔裝飾大量大大小小的綠松石,座正中鑲嵌的松石最大,松石上書「大清乾隆年造」兩豎行楷書款識。

乾隆款銅鍍金嵌松石佛塔

乾隆款銅鍍金嵌松石佛塔

展覽時間為2020年12月16日至2021年3月14日,每周一閉館,單人票:80元/人  雙人票:118元/張。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故宮皇家冰庫月底亮相
    新京報訊 (記者黃穎)神秘的皇家冰庫和斷虹橋上的「護襠萌獅」,即將於本月底與觀眾見面,這意味著故宮西路參觀通道正式打通。  昨日,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透露,未來御膳房、「太子宮」——毓慶宮也將陸續開放。而隨著故宮開放面積增大,故宮現有展覽會在契合古建原有用途的基礎上進行調整,預計未來四年完成。
  • 淄博博山雞油黃琉璃精品入駐故宮博物院
    日前,淄博康乾琉璃藝術品公司的十餘件「雞油黃」「雞肝石」琉璃精品入駐北京故宮博物院,陳列於寶蘊樓。寶蘊樓位於故宮博物院西華門內,始建於1915年,是我國第一座專門用於文物保藏的大型庭院式庫房,樓內藏品皆為原北京故宮、瀋陽故宮所存歷代文物精華,因此定名為「寶蘊樓」。如今,寶蘊樓作為故宮博物院文創精品展示地和故宮博物院院史陳列廳,是其重要的接待場所,未對公眾開放。
  • 徵集令臺北故宮博物院首場拍賣面向全球徵集精品
    臺北故宮博物院(中國綜合性大型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是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的重鎮,也是臺灣省規模最大的博物館。建築主體仿造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建造,白牆綠瓦,正院呈梅花形,莊重典雅,富有中華民族特色。
  • 故宮博物院也是自負盈虧單位,館長低調的說前年只有15億
    從沒想到中國企業家年會的現場這位大咖竟然如此之大,掌管著全北京面積最大和房屋數量最多並且在北京正中心的故宮的掌門人。很多人都想不到為什麼故宮博物院院長會來參加中國企業家年會並成為演講嘉賓,當聽過院長的演講後無不佩服這個上了年紀的老人,這個故宮的掌舵人竟然還有一腔熱血並將故宮再次救活。
  • 琳琅滿目,故宮珍寶館裡看奇珍
    故宮御花園旁邊,順著皇宮圍牆有一條松蔭滿地的平整通道,通往東北面另一片宮殿建築,這片獨立建築群是乾隆皇帝建造的太上皇宮殿——寧壽全宮,與故宮整體建築隔著一條長長的甬道,如今就是故宮珍寶館的所在。後部又分為中、 西三路。中路有養性殿、部又分為中、東、西三路。中路有養性殿、樂壽堂、頤和軒、景祺閣,東路有暢音閣、閱是樓等,西路就是俗稱「乾隆花園」的寧壽宮花園。寧壽全宮建成後,乾隆皇帝卻始終未到此居住過;但是曾在80壽辰時在此舉辦過有名的「千叟宴」。光緒年間對寧壽宮重加修飾,慈禧晚年居住在這裡,共計十九年。
  • 為何烏鴉晚上會在故宮博物院盤旋?並非常人所言,而是它是吉祥物
    中國有著世界上最悠久的歷史,在這些歷史中有許多文明。故宮博物院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故宮博物館是古代的皇宮。通俗地說,故宮在古代是皇帝的家,但是在現代之後,傳統的中國皇帝被推下舞臺,古代統治被徹底推翻。因此,故宮博物院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建築群體,也是新中國轉型時期保存下來的世界上最好的文明。關羽的故宮博物院有許多傳說。流行的民間說法是,故宮博物院晚上總是聚集大量烏鴉在故宮博物院上空盤旋,到處嘰嘰喳喳,讓人聽起來很人性化。民間說是因為故宮是古代帝王的住所。
  • 故宮博物院院長道歉,相關責任人受罰,為什麼輿論還不滿意?
    院長致歉21日凌晨,在社會輿論壓力下,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在故宮官博上發布了道歉聲明,全文如下:輿論不服聲明有理有據,作為新到任的故宮博物院院長、臨時停車場所這一做法沿用多年確實並非王院長「首創」。可是筆者看了各大社交平臺,社會輿論對這一紙聲明竟然更多的是不服、繼續質疑。
  • 走進臺灣,打卡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太現代——101大樓長期保持世界第一高度的美譽臺北太熱鬧——西門町無論白天黑夜都是人頭攢動臺北太前衛——臺灣青年的穿著總是那麼時尚靚麗臺北太文藝——誠品書店裡各種文創產品令人流連忘返臺北太美味——饒河街觀光夜市從餓死吃到撐死;半筋半肉的牛肉麵,麵條勁道,牛筋入口即化,牛肉讓人大快朵頤;小火鍋精緻而美味;滷肉飯做法簡單,但令人齒頰留香臺北太歷史——臺北故宮博物院裡面的藏品
  • 故宮再「上新」!《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即將開播
    現場,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北京廣播電視臺黨組書記、臺長餘俊生,《上新了·故宮》節目總製片人、華傳文化暨春田影視董事長劉兵,《上新了·故宮》節目總導演毛嘉,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代表鄧倫、魏晨等,共同見證了《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的「上新」時刻。
  • 臺北故宮博物院尋寶:497字銘文令毛公鼎成國寶
    今天的臺北已不再遙遠,有關臺北故宮的人和事卻依舊在歷史的煙塵中。現存銘文最長的青銅器毛公鼎、三希之首的《快雪時晴帖》、範寬的《溪山行旅圖》……它們,整整60年的相隔,成了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1948年11月10日,兼任故宮博物院理事長的翁文灝邀集常務理事朱家驊、王世傑、傅斯年、李濟、徐森玉等,以談話會的方式密議,商定選擇故宮精品,以600箱為範圍先運到臺灣,而以參加倫敦藝展的80箱為主。   對於文物遷臺,李濟曾在與朋友交談中表明了他的心跡:「很多人反對文物搬遷,有人勸我不要跟著船走,怕危險,我也很矛盾。但我第一考慮的是保護文物,只要文物是安全的,去哪個地方無所謂。」
  • 故宮年內開放冰庫、箭亭、西河沿三大通道 新開放區域不收門票
    原標題:故宮年內開放冰庫、箭亭、西河沿三大通道昨日,天津皇家加勒比遊輪上,故宮單霽翔院長給遊輪工作人員介紹故宮文創產品。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昨日表示,今年年內,故宮內將新開放斷虹橋至隆宗門、箭亭至文華殿、西河沿區域三個通道區域,現有的開放面積從65%增加至76%。新開放區域均不收取門票,未來故宮還會繼續增加開放面積,有望達到85%。斷虹橋下月開放可看萌萌噠石獅故宮武英殿東側,隆宗門向南,有一座斷虹橋,曾因形態各異的石獅子備受關注。
  • 北京故宮已取消現場售票,保留部分窗口照顧無線上支付能力者
    北京故宮已取消現場售票,保留部分窗口照顧無線上支付能力者 在92歲生日這天,故宮取消了現場售票,正式推行全網絡售票。
  • 莫奈完整版《草地上的午餐》亮相臺北故宮博物院特展
    莫奈完整版《草地上的午餐》亮相臺北故宮博物院特展 澎湃新聞記者 陳若茜 2018-11-14 08:58 來源:澎湃新聞
  • 京華物語丨故宮裡究竟藏有多少寶貝?
    1925年10月10日,溥儀遷出故宮一年之後,故宮博物院成立。紫禁城向民眾開放,皇家舊藏也成了全民族的文化財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的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宮中舊藏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所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館內存有大量的歷史珍寶,甚至流傳著大量的未解之謎。
  • 《上新了·故宮》第三季,來了
    10月15日(周四),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在故宮博物院建福宮花園敬勝齋舉行了第三季開播新聞發布會。現場,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北京廣播電視臺黨組書記、臺長餘俊生,《上新了·故宮》節目總製片人、華傳文化暨春田影視董事長劉兵,《上新了·故宮》節目總導演毛嘉,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代表鄧倫、魏晨等,共同見證了《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的「上新」時刻。
  •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臺北故宮博物院一日遊,刷爆你的朋友圈
    這其中不得不說的便是臺北故宮博物院。據悉,院內共保存了書面﹑銅器﹑瓷器﹑玉器﹑漆器﹑琺瑯﹑雕刻﹑文具﹑圖書﹑文獻及其它工藝品等60萬件文物。都帶著中華傳統文明的氣息;每一件的背景,都有明確的中國歷史淵源。
  • 傳承宮廷美學 周大福故宮文化珠寶上海K11展
    故宮博物院的特約專家——苑洪琪老師以及著名演員、兼中央戲劇學院副教授、禮儀指導張曉龍先生、美籍華人設計師Grace Chen陳野槐女士現場與大家分享了宮廷禮儀的精髓以及宮廷珠寶搭配的訣竅和秘笈。  周大福故宮文化珠寶搭配Grace Chen高級訂製禮  服周大福華東區品牌副總 嵇萍莉女士  故宮博物院的特約專家——苑洪琪老師  周大福故宮文化珠寶上海K11展活動現場  【2015年4月3日,上海】周大福2015故宮文化珠寶系列展在上海K11如期舉行,向傳統美學致敬,再續古代珠寶與現代時尚的華麗緣,再造今日珠寶風尚新範。
  • RDV時間·北京|李文儒:故宮院長說故宮:紫禁城六百年
    活動內容 紫禁城從皇家禁地變成故宮博物館李文儒院長親自攝影,在這本書中記錄下了不為人知的故宮深處光景,跟隨院長的獨家視角,能看到故宮閉館時最悠然安靜的模樣,也能推開那些個禁宮的門,看一眼屋子裡的清晰擺設和件件珍寶。
  • 故宮博物院院長致歉;微信短內容新功能開啟內測申請丨鈦晚報
    今日頭條:故宮博物院院長就奔馳進宮事件致歉,副院長、保衛處處長停職1月21日消息,今日凌晨,針對「周一開車進宮」事件,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通過官微向公眾再次致歉,聲明稱,「1月13日,經過故宮博物院批准的閉館日活動有200餘人參加。
  • 上新了·故宮 | 宮裡的琺瑯,好想立刻擁有怎麼辦?
    《上新了·故宮》大家看了嘛?播了這麼多期除了感嘆在故宮實拍的場景好精緻御貓魯班好萌,周一圍鄧倫好帥有沒有記住在節目中亮相的琺瑯呢?別看它小其實經歷了108道全手工工序才有這小巧玲瓏的模樣如此袖珍級的藝術珍品不是功力非凡的大師怎能hold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