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興縣洪橋鎮位於太湖之濱,千百年迎浪捕撈、臨湖耕作的生活方式,孕育了別具一格的「濱湖文化」。近年來,長興縣委統戰部以古老的洪橋「濱湖文化」為基底,通過「一村一重點」,著力打造以「魚水憶·互助情·和諧風」為內核的五村互聯「濱湖記憶·洪橋鄉賢示範帶」,通過感召和匯聚新鄉賢力量,為弘揚傳統文化、助力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中道村:鄉賢譜寫現代漁家故事
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近年來,隨著太湖環境保護力度的不斷提升,中道村著力開闢太湖之外的「第二漁場」,為村集體經濟注入新的動力。
鄉賢引進的湖州師範大學環境友好型池塘有機水產品項目
為此,中道村充分利用新鄉賢理念、資源、人脈、資本等優勢,搭建「賢力興村」招商引智品臺。2017年,在鄉賢陳小康積極引薦下,由湖州中迪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300多萬元的漁業項目成功落戶中道村。隨著項目的推動,順利盤活了中道村村頭長期閒置的150畝魚塘,將其改造成生產休閒一體的現代漁業基地。如今 ,這個漁業基地為中道村每年增加集體收入3萬元。
此外,由村鄉賢陳樹田投資的休閒農業項目、鄉賢沈明賢投資的湖州師範大學環境友好型池塘有機水產品項目等一批好項目也紛紛落地,形成了多元化農旅綜合發展格局。
東王村:「星期五集市」有了鄉賢管理隊
早晨6點,東王村同心廣場上的小攤位已經熱鬧了起來,叫賣聲、吆喝聲此起彼伏,拉開了該村「星期五集市」的序幕。
東王村「星期五集市」上的鄉賢管理隊
作為太湖「魚市」的演變,東王村一直都有設攤易物的傳統。2017年,由於小攤數量不斷增加,「星期五集市」經歷了一次搬遷。然而,地點雖然變動,但食品安全問題、停車難、買賣糾紛等依然時有發生。為此,東王村採取了「村委會+村鄉賢+群眾」的工作模式。一方面由村委會牽頭,負責「星期五集市」的各項硬體建設,另一方面由村老黨員、老模範組成鄉賢管理隊,協助市場、城管等部門,為村民宣講食品安全衛生知識,做好食品安全衛生督查、維護秩序、糾紛調處等工作。今年上半年,先後成功化解停車、商貿等糾紛20餘起。
此外,東王村的鄉賢們還自發成立了「鄉賢智囊團」,定期為村民和商販宣講食品安全、法律知識,建立「老錢調解室」巡迴調解點,如遇到矛盾糾紛,第一時間化解。
太湖村:鄉賢喇叭團吹起文明鄉風
長期的漁耕生活,塑造了洪橋人勤勞樸實的優秀品質,但同時,由於各方面因素,洪橋鎮也一度存在「人情份子多、規矩禮節重」的陋習。2018年,在長興縣委縣政府的牽頭下,洪橋鎮作為全縣試點鄉鎮率先開展移風易俗工作。
「文明鄉風喇叭團」走家入戶宣傳移風易俗
為響應號召,在太湖村,鄉賢沈嶽良帶頭組建了「文明鄉風喇叭團」,每周開展文明出行、垃圾分類、厲行節約等移風易俗宣傳活動,在重大節慶期間,通過自家的車載喇叭繞村宣傳相關政策倡議,紅白喜事期間逐家走訪、逐戶宣傳,受到群眾的一致讚譽。自2018年以來,通過「鄉賢喇叭團」的不懈努力,太湖村的人情陋習得到了極大改善,在遏制酒宴大操大辦方面累計減少各類酒宴85起,控制酒宴規模45起,為村民節約資金115多萬元。
與此同時,在當地鄉賢的資助下,一個佔地300多平米的以「濱湖記憶」為主題的鄉土文化館在村黨群服務中心建成,通過收集、陳列各類傳統農具、生活用品上百件,生動展現太湖沿岸的傳統漁耕生活,也為村民提供了一個學習傳、休閒的優質文化平臺。
陳家埭村:重陽樹下有「賢話」
陳家埭自然村有著一棵300多年歷史的「重陽樹」,樹上掛滿了「習言習語」和「家風家訓」,樹下的老人和孩子們圍坐在一起。過去這裡是大家飯後談資的地方,如今這裡成了鄉賢和群眾的面對面收集評議村情民意的地方。
重陽樹下話坊共商村中大事
群策群力,共商村事是太湖人家的一貫作風。近年來,為進一步豐富鄉村基層治理內涵,推動基層治理工作提質增效,陳家埭村以村鄉賢參事會為平臺,引導鄉賢多方位參與各項事務處理。2018年,在鄉賢們的共同努力下,陳家埭村依託重陽樹打造「重陽樹下話坊」,並延伸建設「鄉賢懇談會」和「本富工作室」兩個矛盾糾紛巡迴點,其中「鄉賢懇談會」通過鄉賢收集、評議村情民意,由鄉賢代表村民與村委會面對面懇談;「本富工作室」則以村知名鄉賢陳本富為命名,專事為村民答疑解惑、排解糾紛、聽取意見建議。今年以來,累計解決群眾身邊煩心事、利益事30餘件。
如今,「重陽樹下話坊」已成為陳家埭村村委與村民群眾溝通聯繫的重要平臺,通過重陽樹,社情民意暢通交流、矛盾糾紛無形化解,形成了一種民事民議、民事民幫、民事民辦的良好自治氛圍。
南陽村:「禮賢日」塑造崇賢風尚
太湖之濱,地靈人傑,英才輩出。南陽村是明朝嘉靖年間刑部尚書顧應祥的故裡。豐富的古賢文化,孕育了南陽村崇賢尚賢的良好風氣。特別是近年來,根據市、縣委統戰部提出的「節日統戰」工作思路,南陽村村委會以端午、中秋、重陽、國慶等重大節日為載體,以村舉行的各類重大活動為契機,走訪各位村鄉賢及鄉賢家屬,並邀請他們共同重溫家鄉名人顧應祥等一批古賢事跡,遊覽環太湖秀麗風光,共同參加非遺項目「太湖花龍船」民俗活動等,體味悠久水鄉歷史文化,喚起濃濃家鄉情結。
重大節日召開鄉賢座談會
村裡對鄉賢的關心和重視,也獲得了各位鄉賢的積極回應。他們紛紛運用自身資源,積極反哺村裡扶貧幫困等公益事業,湧現了一批代表典型。如鄉賢錢培鑫累計為村修路造亭、慰問困難群眾等捐款近百萬元;鄉賢顧國富每年重陽節,堅持為家鄉65周歲以上老人發放重陽節;鄉賢盛樹堂為南陽村文化禮堂建設捐款10多萬元等。
(供稿:長興縣委統戰部)
原標題:《【新鄉賢 新作為】長興縣:[濱湖記憶]·洪橋鄉賢示範帶 打造鄉賢治理新風貌》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