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壞消息」!考生直呼「讀研太難了」!

2021-01-15 考研幫學聯盟

據統計,2021年應屆大學生的人數已經達到909萬,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每年畢業生人數突破1000萬也只是時間問題。

但每年新增的就業崗位卻遠遠達不到畢業生的增長人數,畢業即失業也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

這時,就有很多的同學為了提升自身的競爭力,也為了暫時的逃避就業的壓力而選擇了考研,這也是近幾年考研人數連年增多的主要原因。

也正是因為以上的原因,「學歷泡沫化」「學歷貶值」成為了大家熱議的話題,而今天,學長就和大家說兩個對研究生群體來說,並不是那麼好的「壞消息」。

「壞消息一」:讀得了研,畢不了業!

教育部已經明確表示:對於不適合就讀研究生的學生,要分流退出!

也就是說,如果你讀研期間表現不好,學業或論文不能完成,那麼就會被退學。

大家可不要覺得這是在嚇唬你,江蘇一個省,就已經響應號召,淘汰了1440名不合格的研究生了。

而被「淘汰」的同學,即丟掉了「應屆生」的身份,也沒有研究生的畢業證書。

大家可要知道,應屆生的身份對考公務員和進國企是有優勢的,而一旦被「退學」,就完全沒有優勢了。

甚至檔案裡還會寫著因某某原因被勸退,真的是一下打回解放前。

「壞消息二」:部分大學不提供研究生宿舍

考研人群本就連年增多,再加上不斷的擴招,所以很多院校都已經明確地表示了「不再安排研究生住宿問題」,有些院校是專碩,而有些則是專項學碩都如此。

這無疑增加了讀研的成本,要知道,租房可是比宿舍要貴好幾倍的啊。

綜上所述,抱著「混學歷」的心態讀研,以後很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即畢不了業也找不到工作。

而不提供宿舍這件事,學長相信只是暫時的,現在院校的擴建還沒有趕上擴招的速度,相信以後會好的。

相關焦點

  • 高考史上「最難」的一道數學題,均分0.31,學霸:我太難了
    全國各個省份的考試試卷不同,其中難度最大的就是江蘇和江西兩個省份了,不過最近這幾年有消息稱,未來將江蘇的考生的試卷將會改為全國卷,假如消息屬實,這對於考生們來說,的確是一個好消息。而江蘇曾經有一年的高考數學題,堪稱是「高考史上最難」,當年的命題人是陶平生,相信對於當年的考生來說。他已經改就會噩夢一樣的存在了,為何這樣說呢?這套試卷的難度究竟有多大呢?
  • 考研「裸考」也能讀研?那些拼命備考的人,為何還不如裸考生?
    考研「裸考」也能讀研?那些拼命備考的人,為何還不如裸考生?  2021研究生初試已然結束,但考生若想正式讀研,還得好好應對接下來的研究生複試。不過,考差的同學不得不考慮以後的出路,是就業還是再考一次,這是個難以抉擇的問題。
  • 北京大學「取消研究生宿舍」,改為住宿費自理,讀研成本又提高了
    然而,考研初試剛結束不久,很多報考北京大學的研究生,就收到了一個「壞消息」,北大取消了研究生宿舍,實施了研究生住宿費自理的政策,無形中加大了讀研的成本,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怎麼回事?
  • 教育部又有新通知,研究生將迎來「壞消息」
    像鼓勵專升本、大學生自主創業等等都是一些順應時代的政策,其中就發布了針對大學生考研的政策,主要內容是鼓勵本科生進行考研,來提升學歷,保證研究生的權益等等方面,研究生很可能迎來改革,有些對於考研黨來說是「好消息」,有些可能是個「壞消息」。
  • 為什麼有人寧願去科研院所讀研,也不去高校讀研?答案很現實
    在錄取分數線上,非中科院體系下的科研院所,通常分數線就是國家線,要比同專業的985高校低好幾十分,初試難度大大降低,對考生來說,這就是性價比。旅行學習,遇見大師在高校,第一年都是專業課的學習,主要以上課和考試為主,研二才正式進入科研階段。
  • 成本極低,供應商卻直呼太難了!
    成本極低,供應商卻直呼太難了!隨著時代發展,一卡通等NFC卡,進入我們的生活,使我們的出行生活更加的方便。支付,網上購物都能在手機上進行,使我們的出門可以不用帶銀行卡,但NFC晶片確一直不能安裝在手機上,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手機供應商不能植入晶片?
  • 四六級考生直呼開心
    中新經緯客戶端消息,據多家媒體報導,1月11日,經與海關總署稅收徵管局(京津)多次溝通,中國酒業協會於2020年4月25日正式向海關總署提出申請,建議將海關商品名錄中中國白酒的英文名字由原來的「Chinese distilled spirits」更改為「Chinese Baijiu」。
  • 同樣是考公務員,本科考公與讀研考公哪個更有優勢,考生要清楚
    其實這種想法有利也有弊,不過很學生並不知道,同樣是同樣是考公務員,本科考公與讀研考公有什麼區別,所以,考生要清楚。  那麼,同樣是考公務員,本科考公與讀研考公哪個更有優勢?所以學生想要在晉升上有更快速的發展話,三年的工作經驗真的比三年的讀研就優勢
  • 在研究所讀研不如在高校讀研好?中大學姐告訴你
    研究所相比於高校來說,數量少且很容易被考生們忽略,實則有很多研究所的綜合實力並不亞於雙一流高校。選擇在高校讀研還是在研究所讀研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方向,那麼,在高校讀研和在研究所讀研,哪一種更好呢?高校大而全,研究院小而精對比各大高校的課題組和研究領域可以發現,高校所研究的內容領域跨度大,較為全面。
  • 為何死磕985名校的二戰考生換了考研目標?換了豈不是更沒希望?
    而且作為導師來說,二戰的考生在某種程度上比應屆生更有優勢!這是因為二戰的考生大都目標性明確,知道為何考研以及讀研後做什麼,他們也非常珍惜讀研的機會。這樣在錄取後,對於各種項目和課題的開展,導師也很放心。
  • 蔡英文剛撂下狠話,這回未等大陸行動,島內5天就傳出兩個壞消息
    然而,信心爆棚的蔡英文可能沒有料到,這回未等大陸有所行動,5天內島內就傳出了兩個壞消息,曝出兩起嚴重的安全事故。在開工典禮的次日,即11月25日下午,外包商在陽明海運船艙內施工,突然發生閃燃意外並造成1死1傷。當時,臺船內兩名外包工人正在船艙內進行電焊修補管道作業,由於裡面有易燃物,過程中導致氣爆。
  • 湖人贏球後連迎兩個壞消息!詹姆斯濃眉也扛不住這波啊
    最近的湖人,從戰績來看,好消息倒是不少。在球隊擊敗爵士後,提前鎖定了西部第一的位置,球迷們當然覺得是好事一件。只不過在球探、高管看來,這件事卻不值得高興,甚至還是一個壞消息。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當下的西部局面混亂,到底誰會是最終第八仍然沒有定數。
  • 調劑到非全日制研究生,家人不支持讀研怎麼辦?這些好方法送你!
    調劑到非全日制研究生,家人不支持讀研怎麼辦?這些好方法送你2020年考研已經告一段落,不少考生不願二戰,但一時找不到讀研的院校,就調劑到了非全日制研究生。但是等到錄取之後才發現,家人不支持讀研,那麼考生應該怎麼做呢?是不是要選擇放棄讀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機會呢?
  • 讀研期間除了搞科研,別錯過含金量高的榮譽,對未來很有利
    一般大學生畢業之後,都會有兩個選擇方向的機會,第一個就是大學畢業之後直接就業,第二個選擇就是繼續往上讀考研,但是這幾年一畢業考研的人數比就業的人數多。因為隨著大學生的不斷增加,學生們就業已經成為一種大問題,所以這樣是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於考研的原因。
  • 2012武大與華中科技大學畢業生可申請赴臺讀研
    湖北省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畢業生,可申請赴臺灣讀研。這意味著武漢學生有望赴臺灣地區讀研。  臺灣高校研究生報名對學生戶籍和畢業院校都有限制條件,戶籍必須是北京、上海等六省市,本科畢業學校必須是北大、清華、武大、華科等41所大陸高校。
  • 41高校畢業生可申請臺灣讀研 對學生戶籍有限制
    41高校畢業生可申請臺灣讀研 對學生戶籍有限制   2012年臺灣高校研究生報名工作已經啟動
  • 從普通二本逆襲到985讀研,怎樣才能一戰成功?這些步驟不可省略
    那麼,從普通二本逆襲到985讀研,要如何才能成功上岸呢?要是不去雙非學校讀研,怎樣才能一戰成功呢?不去雙非院校讀研,考研只選985名校,這份成功上岸的秘籍請收下!考研想一次成功實屬不易,特別是報考985名校的考生。
  • 多地高校傳來「壞消息」,家長表示很無奈,學生要做好這些事情
    高考每年擴招人數不斷增加,高校的資源顯得越來越緊張了,為了能夠更好地發展,學校不斷的建設新校區,多個高校傳出消息,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到底是什麼?河南省教育廳發布了新通知,省內本科高校和專科高校的學費進行了調整,其中中醫為學費上漲了5500元每年,文史類維持率上升到了4400元每年,藝術類考生調整到8000元每年,理工率為5000元,專科的學費進行了上調,大部分在4000~6000不等。
  • 教育部發文,大學生迎來「壞消息」,網友坐不住了
    教育部發文,大學生迎來「壞消息」 1月7日,教育部官網發布《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辦法(試行)》,其中明確從2021年1月1日開始,將會每年抽檢本科生的畢業論文,抽檢比例原則上不能低於2%,如果在抽檢過程中發現存在抄襲、偽造、代寫等學術不端行為,那就有點悲劇了,因為會被撤銷學位,註銷學位證書
  • 全球GRE考生數據大揭秘 你的競爭對手有多強
    全球GRE考生50%是女生,45%是男生(咦,好像還有5%,難道……?)這些數據來源於考生註冊考試時填寫的背景資料問卷,因為考生不需要回答所有的問題,所以這5%就是那些不願透露性別的GRE考生。*如果考生在一年內多次參加GRE考 試,此處的平均分數是該考生最近一次考試成績的平均。全球考生大多是大幾時殺G?從GRE考試改革開始2014年,全球GRE考生中三分之一是在大四參加考試的。如果正在備考的你正處在大三甚至大二,恭喜你,作為一隻領先全球的早起鳥,你有更多的時間完善GPA、社會實踐、學術研究等其它對於申請至關重要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