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收看本期《動物世界》。秋天,又到了小動物們圈圈叉叉的季節。以上純屬胡扯。
這些千奇百怪的傢伙們大多數都是珍稀動物,為什麼就能入選了Top10呢,因為它們長得極其生動有趣。而且,咱跟他們不熟。
#大家好,我的腿叫斑馬,身子叫馬,頭叫鹿#
#有一種叫長鼻王的食物邀請您代言,不過您應該已經傾情加盟《獅子王》劇組了#
屬於牛科。體型中等,體長1.2-1.7米,背部黃褐色,臀部、尾、腹部白色,夏毛短而平滑;冬毛色淡、濃密且長;四肢較細;鼻骨高度發育並捲曲,內布滿毛、腺體和粘液管,每個鼻孔中均有一特殊具黏膜的囊,可使吸入的空氣加熱並變得更加溼潤,以適應高原寒冷環境,同時也與靈敏的嗅覺有關。因鼻部特別隆大而膨起,向下彎,鼻孔長在最尖端,因而得名「高鼻羚羊」。僅雄性具角。
#跑在第一位的選手用鼻子接觸了終點線#
屬於恆河鱷科,顧名思義,食魚鱷主要分布於北印度,假食魚鱷主要分布於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它們的吻部因為以魚為主食,所以逐漸發展成適合捕魚的長吻。
#適合捕人嗎ಥ_ಥ #
#你看我萌嗎#
捻角山羊又名螺角山羊,markhor的名字來源于波斯語「mar」(蛇)和「khor」(吃),以那對捲曲的、螺旋形的大角而著稱,分散在喜瑪拉雅山西部林地。捻角山羊的巴基斯坦語名稱意為「吃蛇者」,但它們其實是草食性的,主要吃草、葉子、綠葉花及其他植物,根本不會吃蛇。
#那擰巴的角看久了仿佛有種別樣的風情#
馬來犀鳥是一種犀鳥。因嘴形粗厚而直,嘴上通常具盔突,形似犀牛角而得名,善於攀援。每年入春後約5~6月由群居轉為成對,選擇高大樹幹距地約在16~33米處的樹洞為巢,自己並不啄木,均利用天然腐朽或白蟻侵咬的洞穴。棲息於熱帶、亞熱帶的山地雨林中,海拔不超過1400米。主要以果實、昆蟲、細小的蜥蜴、蛇、齧齒目及較細小的鳥類為食。
#嘿,裡約大冒險回來啦?#
儒艮嘴吻向下彎曲,其前端成為一個長有短密剛毛的吻盤。鼻孔位於吻端背面,具活瓣。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及印度洋,喜水質良好並有豐沛水生植物之海域,定時浮出海面換氣。因雌性儒艮偶有懷抱幼崽於水面哺乳之習慣,故儒艮常被誤認為「美人魚」。自四千年前起,人類便開始對儒艮的捕殺,食肉榨油,骨可雕物,皮可製革,迄今儒艮數量已極為稀少。
#對,就是它,藝名美人魚,諢名海牛#
#作息挺像放假的我嘛#
#狐狸大王,我要給你生猴子【並不能這樣雜交】#
圖源|http://www.themost10.com
簡介|百度百科
瞎扯|南喬
↓↓↓↓受到驚嚇了嗎?看看萌萌的手繪動物壓壓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