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個很典型的文科生,從重慶江津中學考入北京大學!

2021-01-10 科教頭條

曾經伏案夜讀的學子在師友陪伴中不再迷茫孤獨,看似漫長的旅程在日復一日的努力中終達理想彼岸。這是他們的未名新語,記錄成長故事,暢想無限未來!

學生姓名:鍾於

畢業中學:重慶市江津中學校

就讀院系: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

此刻,未名湖邊,鍾於終於動筆,開始書寫我與北大的種種。

很多瑣碎的片段朝我湧來,我有些不知所措,沉默著打開音樂軟體,手指撥動著尋找三年前被我備註為「喜歡」的歌,寄希望於從彼時的偏愛裡打撈有些模糊的記憶,歌單底部躺著幾首歌from "Lalaland" soundtrack.

01、It's another day of sun.

我是一個很典型的文科生,搭上了文理分科的末班車。也正因如此,在數理化輪番上陣、攻城略地的直升班裡,我的成績並不亮眼,甚至可以說糟糕。

有次化學老師評講作業,問:「有選擇全對的同學嗎?」,譁啦啦地舉了一大片手。又問:「錯一個的呢?錯兩個的呢?」少許同學舉起了手,化學老師很執著地問:「有錯三個的嗎?」沉默幾秒後,一兩個同學很難為情地舉起手,「這種題都要錯三個!」說罷轉身走上講臺欲繼續評講。我心下暗爽,卻聽見一個同學打趣道「有錯四個的嗎?」,化學老師應是感受到了群眾的呼聲,回過頭,嘴角上揚道:「有錯四個的嗎?」,可能他也沒有想到,不經意的發問竟能炸出我這個小透明,空曠的教室上空只有我的右手,仿佛在宣告:無敵是多麼,多麼寂寞。

類似光景,便是我的日常,所幸我很少因此煩惱,雖然像一棵海草在數理公式中隨風飄搖,但我依然有自己的海洋可以浪花裡舞蹈:在大日頭下為領導力項目東奔西跑,和三五好友在體育課上打打桌球,七七八八地記下《史記》的隨感任憑三節晚自習溜走,在初冬的十佳歌手賽上穿著薄西裝凍成狗……一切的一切都甘之如飴,好似心中的喜愛可以消弭那些不堪於難捱。

轉眼到期末,我掰著手指頭數日子,巴望文理分科的到來。政史地,像是伊甸園也像是避難所。有的時候,周圍的聲音過於嘈雜,我就塞上耳機聽歌:

「And when they let you down.

You'll get up off the ground.

As morning rolls around.

And it's another day of sun

……」

我很愛lalaland,愛不經意的邂逅,愛現實與夢想掙扎的命運,愛那些愛而不得,淚眼與沉默,愛那句此後無數次跌倒時都會唱給自己的歌詞:

「Here's to the ones who dream.

Foolish, as they may seem.」

02、你看那金黃多耀眼

進入文科班,一切都很順利。順利地看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打架,順利地看北大西洋暖流如何讓摩爾曼斯克成為北極圈裡的不凍港,順利地寫自己也不知對錯的數學作業,順利地被班主任請去辦公室「喝茶」,語重心長地說我是北大的好苗子,我和旁邊一同前去喝茶的同學交換了下眼神,笑而不語。

有一說一,我第一次有被選擇的感覺,不是給自己戴上北大校徽,是班主任望向我時,比我還堅定的眼神。

2020年9月20日,佩戴上北大校徽

不得不說,夢想是很有誘惑力的,更何況她關於北大。每次走過老校門,我都會不經意地看向櫥窗,那裡記錄著已走進燕園的學長學姐的名字。對北大的愛雖不曾宣之於口,卻也在心裡蠢蠢欲動。好長一段時間,我充滿了活力,甚至有些中二,彷佛要與北大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晚飯後,穿過操場回教學樓時,我愛坐在主席臺上看會兒天,輕輕地哼《日落大道》:

「我們奔跑著在這條路的中間,

我們迷失著在這條路的兩端。

每當黃昏陽光把所有都渲染,

你看那金黃多耀眼。」

你看那櫥窗裡的名字多耀眼,有一天,那上面也會有我的名字……

也許吧。

我這樣想著。

操場上被夕陽染紅的天

第三教學樓

中高考假返校後,準高三的我們要搬往四教。焦慮之外更多的是對未知的激動,例如提前跑去新教室打探情況,卻發現就在當年直升班的隔壁。於我而言,頗有種兜兜轉轉回到原點,重新出發之感。

又例如晚自習整個班的同學咚咚咚地跑去辦公室,搜刮各個科任老師的剩餘資料。精力充沛的我在政治老師那裡收穫頗豐,得意地向周圍人炫耀,卻未想到厚厚的資料躺在箱子裡,為我的搬家之旅增加了不少難度,高三果真很難。

03、而理想絕不會輕易改變

「Tell me something boy…

Aren’t you tired trying fill that void

Or do you need more?

Ain’t it hard keeping it so hardcore

I’m falling.」

隨著野心膨脹起來的好像並不是我的絕對實力,帶著成績單上不再穩定的名次,我一腳踏入了高三。

不出意外,我開啟了和數學的拉鋸戰。一輪資料上密密麻麻的筆記,並不代表我不會因為過度的疲倦而打盹。我開始大本大本地購買教輔,好像刷過了必刷題我就擁有了必過的篤定,然而事實證明,我所做的不過是絕境裡的掙扎。周考的成績單上,有的風景獨好,有的異軍突起,有的穩如泰山……而我在焦慮與不甘中失眠:

「而所有的夢想都有終點,而理想絕不會輕易改變,比你聰明的人啊,都在努力往前」

我與北大,太過遙遠,但那作為理想存在我內心的地方,會改變嗎?我想給自己一個答案。

又一次周考間的晚自習,我翻出了在政治老師那兒得來的戰利品,卻無意間發現扉頁上印著《你憑什麼上北大》,我看得有些入神,以至於全然沒察覺身後的班主任,她朝我笑了笑說:「不錯。」

不知道班主任是什麼心情,反正那一刻的我有些窘迫,好似我正在做著一個不屬於我的夢。但後來回想起,也正是那一刻,我給出了我的答案:理想絕不會輕易改變。

04、讓我們期待明天會更好

在書山題海裡跌跌撞撞,倒也有忙裡偷閒的片刻。

比如我開始難得地期盼體育課的到來:或是和好友一起打羽毛球扔沙包出一身汗,或是解散後跑去食堂來一份酸辣粉大快朵頤,或是到實驗樓前來一場掃雷大戰,或是趁著銀杏黃了偷帶手機去留下些高三的影像……真感謝那一群好友,讓我們成為彼此枯燥生活裡的小確幸。

這是青春啊!

體育課和好友在江津中學網紅景點打卡

好友間的新春祝福大多與高考有關,點開那些名為「衝鴨!」的紅包,內心五味雜陳,庚子年的第一天枕著《明天會更好》睡去。

而後,我,我周圍的人,我腳下的中華大地,便在無數個日夜裡期待——明天會更好。

開學的日子遙遙無期,高考ddl破天荒地被拉長。我坐在書桌前,覺得這一切好夢幻,屏幕的那頭有依然激情澎湃的老師,屏幕的那頭還有挺立起家國大義的英雄。

我覺得我很頹廢,窩在家中一隅,翻來覆去地做著各種壓軸題預測卷,翻來覆去地想著如何把抗疫作文寫得漂亮,卻對這個人間每天上演的那麼多悲歡離合毫無助益,深深的無力!

「Lights will guide you home

And ignite your bones

I will try to fix you」

幸得,作文中的所有美好祝願成真,煙火氣重回生活,也順便登上高考作文預測榜。我很樂於見得這般,再次回到江津中學,彷佛戰士拿起了刀槍。

05、那一年我們望著星空

高考的逼近,使得10點便結束的晚自習不太能滿足還未背完文綜的我。我和好友開始留在教室多上一節晚自習,他在教室做數學,我在走廊上嘰裡呱啦地背著「辯證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要求我們密切關注變化發展著的實際……」。

看著神態各異的同學衝出教學樓,看著忙到很晚才離開的數學老師和她兒子的背影,看著手上被螢光筆畫了無數重點的教科書,突然間會有一種以上帝視角俯瞰這逐漸甦醒的世界之感。在燈火不熄的四教三樓,安放的是我的不甘的心。

四教的夜晚

指針撥向數字十一,我關燈,下樓,走出伸縮門,看著頭頂混濁的夜空。

「再見明天

明天只在我夢裡面

夢中的我

是否只得走向黎明

忘記從前我所失落

失落的起點

憂傷的過去

已憂傷地走遠」

但現實總愛叫囂著給人一個響亮的耳光。

這個耳光落在二模後的晚上。

直覺告訴我我考得一塌糊塗。晚飯時,各科課代表爭先恐後地在黑板上劃定好了勢力範圍,客觀題的答案不苟言笑地立在黑板上,蔑視著臺下疲憊的人類。我笑不出來,這頓飯怎麼可能香呢?

晚上自主考試我也沒有多大的心情,乾脆去辦公室找班主任聊天,她也正有此意。

班主任說我平日裡的嘻嘻哈哈不叫做樂天,無形的壓力不管我承不承認都一直籠罩著我。

我想否認,卻又不能。

索性去操場繞圈,學校為夜跑的師生新裝了路燈,雖然此刻在操場的人一隻手也數得過來。我一個人走著,高三以來的日子像放電影一般在我腦袋裡閃過,我很清楚,以我現在的成績,曾經口中的北大,最後只會成為我的笑話。我要怎樣才能勇敢地靠近你?

我抬頭,目光所及,好一片星空。

「那一年我們望著星空

有那麼多的燦爛的夢

至少回憶會永久 像不變星空 陪著我」

「不是現實支撐了你的夢想,而是夢想支撐了你的現實。」《星空日記》裡如是說。

那麼,我一定要去北大看一場屬於我的星空。

06、好運來,我們好運來

高考前,團團給大家送鮮花,我們在荷花池邊合照,開心地仿佛已經畢業。

我鄭重其事地寫下:好風憑藉力,助我上青雲。

高考前最後一次在荷花池留念

最後關頭,我心態倒是很平穩。考前一個月我已經回到了我原有的狀態——那本應是我的水平。但說不怕那是假的,不過我瘋狂地給自己心理暗示:我的答案就是標準答案。

「我考得好!」成了那48個小時裡我心中的口頭禪。

八日晚與好友相約火鍋局,相約婉拒了班主任對答案的請求。不對答案,關係著我出分前的生活質量,我不願負上額外的成本,我也不再刻意提起北大,因為我知道,屬於我的東西,逃不掉。

「好運來 祝你好運來

好運帶來了喜和愛

好運來 我們好運來

迎著好運興旺發達通四海」

12點查分,我從十點開始便鍥而不捨地每隔二十分鐘登錄一次界面,也幸運地在系統擁擠前看到了自己的分數。

水到渠成。

我盡人事,天命亦不負我。

不負我們:

團團和我一起來到北大,禕禕子北上,澤澤到廣東繼續發光,羊羊向西學中文,禪禪去了魔都,軒軒前往武漢開啟一段新旅程,豆豆以隨時可以喝到茶顏悅色來眼氣我,肖老師和閔閔子則留在山城等我回去再約火鍋……

「我相信我們都會很好

我相信

我相信的一切

變成火焰

照耀彼此的臉

茫茫人海相互看見」

心心念念的大學堂

東南西北中,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

07、我的未名博雅,我的家國天下

三年光影倏倏而過,我帶著笑與淚,孤獨與熱鬧,迷茫與不甘走入這座園子,我如願看到博雅塔下別樣的月色,也如願在五四操場上再次仰望星空。

我愛北大,更愛那個為愛更拼搏的自己。

此刻我可以驕傲地唱:

「我的未名博雅,我的家國天下」

我的未名博雅,我的家國天下。

來源:北京大學 「未名渝音」 文字: 鍾於,內容有修改美編 | 李博宇審校 | 黃洪翔 馮莉雯

相關焦點

  • 飛得更高 根在江津|重慶|楹聯_鳳凰讀書
    葛大爺是江津的外孫,這我是從2008年的一條新聞獲悉的。離上次與父母一起回江津探親已經有10年,那天火車抵達重慶他出席了《西望長安》新聞發布後,葛優攜妻子賀聰趕回江津見舅舅,並給江津麻柳鄉上墳拜祭外公外婆,這些飛得很高的身影,常令我不得不說,江津,真乃人傑地靈。
  • 北京大學原副校長田剛教授走進重慶巴蜀中學 帶領學子領略數學獨特...
    中國網11月23日訊 11月21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數學會理事長北京大學原副校長田剛教授來到重慶巴蜀中學,為師生帶來一場專題講座——《走進數學》,帶領同學們領略數學的獨特魅力。,新浪網創始人、校內外創始人董事長王志東一行,西南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院長、重慶數學學會秘書長劉賢寧、重慶數學學會理事長唐春雷、重慶市巴蜀中學校校長、黨委副書記王國華、重慶市巴蜀中學校黨委書記、副校長舒義海等領導和嘉賓出席本次講座。
  • 重慶第二機場落戶正興 激發江津經濟發展動力
    》,公告顯示重慶第二機場預選場址為璧山正興,這標誌著重慶第二機場選址塵埃落定。機場作為重大的交通設施,為一個區域帶來的發展機遇是不言而喻的。重慶第二機場處於江津、璧山、永川的中間地帶,機場一旦建成,這三個地區的發展,無疑將成為大贏家。在國家實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背景下,重慶第二機場的興建,將全面促進當地和周邊配套設施的全面升級。
  • 重慶首個具備夜航飛行資質的B類通用機場在江津。
    重慶江津機場在哪裡?這座B類通用機場就在江津區德感工業園,距重慶主城區約42公裡,目前已通過民航西南管理局審批,被命名為重慶江津機場。重慶江津機場被指定為重慶應急救援備勤機場該機場位於江津德感工業園,由神龍通航運營,業務包括飛行培訓、空中遊覽、城市消防、應急救援、作業飛行、航空器維護、託管和航空器銷售、租賃等。目前,神龍通航已獲得135部載客運營人資質,計劃引進3架運12固定翼飛機,以重慶江津機場為中心,開展載客支線運輸。
  • 重慶首個田家炳中學副校長講述與田老淵源:剛入職就遇到他捐助學校
    △2012年,重慶田家炳中學校友聯誼會親赴香港為田老先生祝壽今(10)日,中國香港大慈善家、大企業家、教育家田家炳辭世,重慶市田家炳中學作為重慶最早接受田家炳先生捐助的學校,學校負責香港田家炳基金會、重慶田中校友聯誼會工作的副校長顏晉一提到田家炳先生便脫口而出。田家炳先生如何捐助了田家炳中學?他是一個怎樣的人?顏晉向記者講述了她印象中的田家炳。
  • 長江重慶江津段擬建兩座大壩發電[圖]
    原則同意規劃方案,並鼓勵重慶儘早開工建設,造福於民,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這兩座矗立在長江上的大壩,將建在江津市境內。按規劃方案,朱楊溪大壩位於朱楊鎮,實際澆築高度約為71米,距江津城區66公裡,距離主城區139公裡;小南海大壩則位於珞璜鎮貓兒峽,地處長江上遊,實際澆築高度約37米,距離江津城區39公裡,距離主城區40公裡。
  • 重慶到江津還能坐火車嗎?成渝鐵路改造啟動,與軌道交通無縫換乘
    首先,是站點的改變,經過改造的成渝鐵路重慶到江津段,將會新增多個站點。包括重慶、鵝公巖、黃桷坪、義渡古鎮、茄子溪、釣魚嘴、伏牛溪、小南海、銅罐驛、西彭、黃磏、聖泉、江津。此外,還有預留大渡口、金鰲兩個站。
  • 重慶這個區縣將首通「軌道線」,半小時內可達主城!江津未來可期
    這天,重慶市開了一個高規格的會議:市規劃委員會和市城市提升領導小組會議。會議審議了重要規劃文件,其中就包括:《中國西部(重慶)科學城國土空間規劃(2020-2035年)》。4月21日,重慶市政府網站,第一時間,發布了該次會議的重要內容。
  • 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遙感應用基地落戶重慶江津
    生態環境遙感監測與應用合作協議籤訂儀式(央廣網發 通訊員黃柏添 攝)央廣網重慶5月22日消息(記者趙聰聰 通訊員黃柏添)5月21日上午,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和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政府在北京籤訂《生態環境遙感監測與應用合作協議》,同時致力於幫助江津完善「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的遙感應用基地也正式在江津區啟動建設
  • 重慶第二機場預選場址璧山正興 合川江津巴南已經沒有可能了嗎
    璧山173城給重慶朋友們帶來一個準確的消息,重慶第二機場預選場址璧山正興,這一次不是猜測不是預判,而是真實的已經在啟動的事實。同時也預示著江津、合川、巴南、榮昌等地區為了第二國際機場名額的爭取暫時已經告一段落。2020年8月5日重慶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對外發布了重慶第二機場預選場址地形圖及淨空障礙物測繪招標公告,正式公布了選址璧山正興。
  • 金龍魚在渝生產基地正式投產 益海嘉裡(重慶)糧油有限公司落戶江津
    日前,益海嘉裡(重慶)糧油有限公司在江津德感工業區正式投入生產。該工廠是金龍魚在渝投資1.5億元興建的大型食用油生產企業。以後,重慶、四川西部、貴州北部等地的市民將可以吃到「江津製造」的金龍魚糧油食品。作為國內最具規模和實力的糧油加工企業之一,益海嘉裡一直秉持「健康安全、優質服務」的原則,致力於打造健康安全的優質糧油產品。
  • 重慶七中足球小子踢球上清華 國家一級運動員 曾赴德國學習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27日17時10分訊(譚江月 何婷)顛球、停球、帶球、長傳、射門,滿頭汗水的聶子覃在重慶七中綠茵場上,和其他20餘名隊員一起跟著教練訓練,這幾乎已經成為聶子覃6年中學生活的常態。
  • 江津除了米花糖,還有什麼?
    有不少的朋友一提到江津,就想到的是米花糖!其實江津除了有米花糖,還有很多的自然人文景觀,有家喻戶曉的四面山愛情天梯,聶榮臻元帥的陳列館,國家A級以上的景區多達14個江津主城所在的地方,是所有的遊客到江津來的第一站,江津遊玩的地方特別多,所以在這邊都要玩得盡興的話,建議在這邊住3到4天推薦去玩的地方有聶榮臻元帥陳列館,陳獨秀舊居陳列館
  • 重慶兩中學,被清華大學列為「生源基地」
    重慶兩中學,被清華大學列為「生源基地」,其中一所在奉節。 重慶一中是省級重點中學,具有一批「高端」的教師隊伍,培養了大批的優質人才。重慶一中獲得清華大學「優質生源中學」稱號!
  • 江津,我稀罕你!一場聲勢浩大的表白來啦!
    2018年12月上旬,一場以「一江津彩 硒引全城」為主題的富硒產品推介會在重慶主城精彩進行:12月5-6日,分會場「行走的土貨」在渝北金山街道奧園社區精彩開幕;12月7-9日,主會場「一江津彩 硒引全城」系列活動在渝北新光天地購物中心火熱進行;12月8-9日,10大分會場開啟江津土貨進社區活動
  • 上海30多所中學2020年高考喜報來了
    (據學校官微)奉賢中學2020屆畢業生陳璐傑,初中畢業於奉賢區實驗中學,被北京大學國際政治專業錄取。程家豪,初中畢業於奉賢區育秀實驗學校,被清華大學機械航空與動力專業零志願錄取。崔逸豐,初中畢業於松江區九亭中學,獲第27屆全國中學生生物學競賽金牌,並成為當年上海唯一入選生物國家集訓隊的選手,被保送至清華大學生物科學專業。(據松江二中、民樂學校官微)點擊標題了解:他才念完高一就被保送清華!
  • 這對雙胞胎一起考入北京大學,看看他們的奮鬥歷程和感悟,收藏!
    學生姓名:耿浩然、耿逸然畢業中學:天津市第一中學錄取院系: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初識最早了解北大,是在小學的時候。我們參加了一個同學的生日會,當主持人問他未來的夢想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說:「考上北大大學。」緊接著,場內爆發出一片大笑。
  • 第十八屆中國農交會閉幕「一江津彩」「硒」引全城 富硒好貨走向...
    >江津日報訊(記者 阮瑞雪 通訊員 蘇俊傑)11月30日,為期4天的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暨第二十屆中國西部(重慶)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以下簡稱「中國農交會」)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落下帷幕。江津作為重慶極具特色的農業大區,此次中國農交會布展180平方米,展示展銷以花椒、柑橘、畜禽、茶葉、糧油等八大產業為主的名特優新農產品,突出富硒之地、長壽之鄉的生態優勢,主推「一江津彩」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江津花椒地理標誌品牌。展區展品吸睛十足,不少觀眾駐足品嘗、拍照參觀,領略江津農業發展成果。除了吸睛,江津展廳「乾貨」也不少。
  • 2018重慶小學6年級考試機會還有哪些?
    3、重慶為明學校小升初優生選拔上直屬!   學校電話:(023)67469292/67469393/67469192/67469193   15123392831江老師   考核地點:重慶兩江新區金福路1號重慶為明學校內   4、巴川   已經報名的在6月23日進行面談。
  • 【中國科學報】夏培肅:她留下一個永恆的傳奇
    篤志救國心  1923年7月28日,夏培肅出生於一個教育世家。  她的祖父夏風薰是前清的秀才,從事教育工作40年;父親夏鴻儒是滿清末年的舉人,曾在江津縣辦學和辦實業;母親黃孝永師範學校畢業,曾任江津女子小學校長、江津女子中學教員等。這樣的成長環境,為年幼的夏培肅打下了良好的古文、數學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