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用回收羊毛打造出具備記憶形狀的智能織物

2020-09-04 cnBeta

據外媒報導,像形狀記憶合金等可以變形並根據需要恢復到原始狀態的材料將對航空航天、機器人技術甚至時尚界都能帶來重大影響,而哈佛大學的一種新型智能織物可以實現這些。這種可編程材料由回收回來的羊毛製品製成,它可以在受到刺激時彎曲變形,然後反彈回原來的形狀。

研究小組設想將其用於可變形的服裝以適應不同的場景。

這種新的變形材料的出發點是一種纖維蛋白,這種蛋白存在於頭髮、指甲和貝殼中,被叫做角蛋白,它也存在於羊毛中。角蛋白對材料科學家來說具有一些有用的特性,因為作為單鏈它會形成一種被稱為阿爾法螺旋的類彈簧螺旋結構。

當把足夠多的纖維放在一起就能得到一種具有形狀記憶特性的堅固大纖維。當材料被拉伸時,線圈展開並形成新的化學鍵從而形成穩定的薄片。材料保持這種方式直到它暴露在刺激下,此時,線圈又會回到原來的形狀。

該論文的資深作者Kit Parker指出:「通過這個項目,我們不僅可以回收羊毛還可以用回收的羊毛製造出以前從未想過的東西。」

實驗中,該團隊首先使用3D列印出不同形狀的角蛋白薄片並將其置於過氧化氫和磷酸一鈉溶液中,將其設定為「永久」狀態。在此基礎上,材料可以被暫時塑造成其他形狀以響應不同的刺激。

在一個實驗中,團隊將角蛋白片永久性地設置為一個複雜的摺紙星形。當這顆星沉入水中時,它會展開並呈現出一種可塑的形態,從而形成一個緊密的管狀,當薄片乾燥時它能變成穩定和功能結構。然後,當其被放回水中之後它又會展開並摺疊回原來的摺紙星形。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Luca Cera表示,這種材料適用於從紡織到組織工程的廣泛應用。

研究人員設想了這種新型變形材料的一些有趣用途。他們稱,這種材料可以用來製作可定製形狀和罩杯尺寸的文胸或可以根據溼氣打開通風口的服裝等。通過這種方式,他們希望能幫助解決時尚行業的浪費問題。

Parker表示:「這對自然資源可持續性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有了再生角蛋白,我們可以做的事情跟剪羊毛一樣多甚至更多。這樣做還可以減少紡織和時尚業對環境的影響。」

相關焦點

  • 回收羊毛並提取3D列印的形狀記憶材料,製成智能紡織品
    回收羊毛並提取製成可3D列印的形狀記憶材料,可用於智能紡織品,醫療設備因為頭髮具有形狀記憶。它的材料特性使其可以響應某些刺激而改變形狀,並響應其他刺激而返回其原始形狀。如果其他材料(尤其是紡織品)具有這種形狀記憶,該怎麼辦?想像一下一件T恤,上面放有散熱孔,當暴露在潮溼環境中時會打開,而在乾燥時會關閉,或者一種尺碼適合所有會伸縮以適應人體尺寸的衣服。
  • 哈佛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類似羊毛的形狀記憶材料
    然而近日有外媒報導稱,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宣稱其已發明了一種類似羊毛的新型纖維面料,特點是能夠改變和記憶形狀。(來自:Harvard)據悉,哈佛大學約翰·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的研究人員們
  • 哈佛大學開發用於智能3D列印織物的形狀記憶材料
    研究人員在美國哈佛大學的工程與應用科學的約翰·保爾森A.學院(SEAS)的創建了一個新的材料,可以3D列印角質成複雜的形狀,並用可逆的形狀記憶預編程。這項新開發的產品在生物工程和智能紡織品中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非常適合對具有拉伸強度和複雜幾何變換的強硬水觸發形狀記憶設備進行工程設計。
  • 耶魯大學研究人員創造出突破性的機器人織物
    耶魯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宣布,在他們所謂的機器人織物方面取得了突破。這一突破可能會帶來一些創新,比如自適應服裝、自動部署的庇護所或輕量級形狀變化的機械。Rebecca Kramer-Bottiglio教授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機器人織物,其特點是具有致動能力、靈活性、透氣性、小的存儲足跡和輕量級。研究人員設計的作品可以從一塊平面織物變成一個站立的承重結構。該團隊還展示了一個可穿戴的機器人止血帶,以及一個可以收起可部署織物翅膀的小飛機。研究人員專注於將功能性材料加工成纖維形態,使其能夠集成到織物中,同時保留其優勢性能。
  • 蓬勃發展的智能紡織材料(二):形狀記憶材料
    服裝表面接觸高溫時,形狀記憶合金絲被觸發,迅速由平面狀(似壓扁的彈簧)變化成寶塔狀,在兩層織物內形成很大的空隙,使高溫離開人體皮膚,有效防止燙傷。 而形狀記憶聚合物(Shape Memory Polymer,SMP)賦予傳統聚合物材料以形狀記憶的智能特性,通過響應外界(如熱、光、電、磁、力)的刺激能夠恢復至初始形狀,具有密度小(一般為1.0~1.3g/cm3)、變形量大、賦形容易、響應溫度可調等特點,是理想的紡織智能材料,廣泛應用於醫療、航空等終端領域。
  • 科學家打造「機器人織物」:未來可自行搭建帳篷
    耶魯大學的科研團隊近日開發出了一種新型「機器人織物」,可以根據需求或通過感知環境來改變其形狀和硬度。未來這種材料可以應用於高科技服裝、可自行搭建的帳篷或者機器人降落傘。為了讓織物具有多種功能,團隊創造了具有不同能力的纖維,並將它們編織成日常織物。
  • 哈佛大學發明了一種類似羊毛的3D列印材料,可以改變形狀
    也許未來使用哈佛大學研究人員開發的新材料就可以做出這樣的衣服啦!哈佛大學來自約翰A.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的團隊的研究小組創建了一種可以通過「可逆形狀記憶預編程」的3D可列印材料。 像羊毛一樣的材料,可以記住舊的形式,然後變回原來的形式,或者在施加某種刺激時變成不同的形狀。
  • 形狀記憶紡織品
    其原始形狀可設計成直線、波浪、螺旋或其他形狀,主要可分為形狀記憶合金纖維、形狀記憶聚合物纖維和經整理劑加工的形狀記憶功能纖維三類。形狀記憶合金纖維具有手感硬、回復力大的特點,可被用作紗芯與其他各種纖維紡出具有形狀記憶效果的花式紗,並織成功能織物。形狀記憶聚合物有聚氨酯、聚內酯、含氟高聚物和聚降冰片烯等多種品種,其中形狀記憶聚氨酯由於具有易激發、形變量大、質量輕、成本低等優良特性而被廣泛開發應用。
  • 哈佛大學開發形狀記憶材料
    近年來,形狀記憶材料的應用數量呈指數增長。土木工程,航空航天,可穿戴設備和醫療設備領域的公司都顯示出對可定製聚合物的需求增加,並且比現有聚合物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儘管最近在該領域進行了研究,但是開發一種既可定製又可生物相容的材料仍然是一個挑戰。近期,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3D列印材料,該材料可以預先編程為具有可逆的形狀記憶功能。
  • 哈佛發現有形狀記憶的黑科技材料
    如果其他材料,比如紡織品,也有這種形狀記憶,那就有意思了,想像下做一件可以伸展/收縮到合適所有人的單一尺寸衣服?黑科技材料竟來自毛髮和指甲最近,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生物相容性材料,能夠3D列印成隨意形狀,而且能通過可逆的形狀記憶,進行預編程。
  • 哈佛大學開發形狀記憶3D列印材料
    近年來,形狀記憶材料的應用數量呈指數增長。土木工程,航空航天,可穿戴設備和醫療設備領域的公司都顯示出對可定製聚合物的需求增加,並且比現有聚合物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儘管最近在該領域進行了研究,但是開發一種既可定製又可生物相容的材料仍然是一個挑戰。
  • 陳根:打造智能紡織物,可穿戴服裝新材料
    例如,研究人員用環氧樹脂製成可變剛度纖維,這種環氧樹脂是一種在相對較低溫度下液化的合金,當溫度較低時,這些顆粒是固體金屬,能夠使材料更堅硬;此外,為了讓材料改變形狀和移動,該團隊還加入了一種形狀記憶合金(SMA)。
  • 會72變的生物材料:3D列印成任何形狀,還有好記性
    現在,哈佛大學約翰·A·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生物相容性材料,可以被3D列印成任何形狀,並通過可逆形狀記憶預先編程。這種材料由角蛋白製成,角蛋白是一種存在於頭髮、指甲和貝殼中的纖維蛋白。研究人員從紡織生產中剩下的阿格拉羊毛中提取出角蛋白。這項研究有助於更廣泛地減少時尚業的浪費,時尚業是地球上最大的汙染之一。
  • 香奈兒等奢侈服裝品牌喜歡的紡織材料—可3D列印的形狀記憶材料
    Paulson學院(SEAS)的研究人員從角蛋白中創建了一種新的材料,可以將其3D列印成複雜的形狀,並通過可逆的形狀記憶進行預編程。這項新開發的產品在生物工 程和智能紡織品中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非常適合對具有拉伸強度和複雜幾何變換的強硬水觸發形狀記憶設備進行工程設計。
  • 科學家開發出會「72變」的生物材料:3D列印成任何形狀,還有「好記性」
    因為頭髮有形狀記憶。它的物質特性允許它對特定的刺激做出改變形狀,對其它刺激做出反應時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如果其它材料,特別是紡織品,也有這種形狀記憶功能呢?想像一下,一件T恤有散熱口,在受潮時打開,乾燥時關閉,或者一種適合所有人的尺寸能自動伸縮的衣服。
  • 用石墨烯可打造輕便保暖的智能服裝
    劍橋石墨中心和韓國江南大學研究出含有石墨烯的導電織物,能夠解決智能服裝不夠柔軟的問題,價格也不昂貴。 自智能服裝出現以來,都有著柔韌性差和價格昂貴的缺點。不過從現在起,大家就不用在擔心了,因為最近劍橋石墨中心和韓國江南大學研究出含有石墨烯的導電織物,能夠解決智能服裝不夠柔軟的問題。
  • 可穿戴技術新突破:形狀可定製的織物超級電容!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UTD)和韓國漢陽大學科學家領導的國際科研團隊開發出最新的高科技紗線「Twistron」,它可以在自身被拉伸或者扭轉時產生電能。這種紗線由碳納米管構成,本質上是一種超級電容。研究人員稱,當將這種碳納米管紗線浸入電解液時,紗線可以通過電解液本身來充電,不需要外加電源或者外加偏壓實現。
  • 高光譜成像檢測分類織物
    現階段,手動紡織品分揀呈現出緩慢,困難和昂貴的任務。工人通常還缺乏如何在視覺上識別混合織物中不同類型的纖維和物質的專業知識,這可能會產生不正確的分類結果。但是,通過化學結構分析確定材料類型,高光譜分析和圖像分類可能會為自動機械分類應用打開大門。
  • 陳根:具有形狀記憶的智能紡織品,將帶來什麼顛覆?
    文/陳根我們知道,哪怕經過高溫精心拉直的頭髮一接觸水依然會捲曲起來,這是因為頭髮的形狀記憶,即頭髮的材料特性使它能夠在某些刺激下改變形狀,並在其他刺激下回復到原來的形狀。受此啟發,研究人員把研究對象轉向了其他材料,比如,紡織品。
  • 實現熱固性形狀記憶聚合物形狀重構
    形狀記憶聚合物(shape memory polymer, SMP)是一種在一定條件下能夠固定暫時形狀並且在外界刺激下能夠恢復到初始形狀的智能材料,在柔性電子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