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5月,美國總統甘迺迪發表了慷慨激昂的講話,他表示美國將在未來十年把太空人送上月球。這不是因為它簡單,而是因為它很難。
浩大的美國載人登月工程——阿波羅計劃開始實施。在阿波羅計劃高峰時期,參加工程的有2萬家企業,200多所大學和80多個科研機構,總人數超過30萬人,而這項歷時十多年的龐大工程,耗資更是高達255億美元。
轟轟烈烈的載人登月計劃在NASA的主導下有條不紊地開展,四大輔助工程率先上馬。
1961年—1965年(「徘徊者」),萬事開頭難,NASA向月球軌道發射了多個探測器,屢次失敗。最終有9個進入月球軌道,它們目的是進行環繞月球觀測,以論證登陸月球的可能性。
1966年—1968年(「勘探者」),這一時期,NASA發射了5個自動探測器成功在月面軟著陸,並傳回8.6萬張照片。
1966年—1967年(「月球軌道環繞」),這兩年,NASA共發射了3個繞月探測器,對月球的預選著陸區進行高分辨拍攝,獲得上千張高清晰照片。
1965年—1966年(「雙子座」),在這一階段,先後發射了10艘各載2名太空人的飛船,進行醫學研究和飛船的操縱及艙外行走訓練。
時間來到了1967年,在1月27日,阿波羅1號開始模擬測試。這次測試是模擬阿波羅飛船進入太空後,與火箭分離,僅憑自身的內部供電來維持飛船的正常運作。這一次測試只在地面進行,火箭沒有加裝燃料。
三名太空人,維吉爾•格裡森、愛德華•懷特、羅傑•查菲,他們如正式飛行一樣,穿著厚重的太空衣,進入飛船,躺臥在各自的座椅上,綁上安全帶,艙蓋關閉,測試開始。
下午6時30分,地面控制人員聽到對講機裡驚呼到:「飛船艙內發生火警」,隨後是一陣嘈雜聲,最後痛苦的喊叫聲傳出:「讓我們出去」!短短17秒,三名優秀的太空人在熊熊烈焰中犧牲。
地面人員用了5分鐘才成功打開艙蓋,控制住了火勢,飛船艙內慘不忍睹,管道、設備被大火燒至熔化。三位太空人遺體更是連同太空衣與他們的座椅被燒焦熔化成一團,難以分清。從遺蹟上判斷,懷特曾試圖開啟艙蓋,著手解除12個門栓。可是即使懷特解除了所有門栓,艙內氣壓也已高至根本不可能向內打開艙蓋。
NASA立即展開調查,最後發布的事故調查報告認為:
是因為飛船內的電線布局不合理,產生了點火花,加之艙內是純氧環境,助長火勢,熊熊大火迅速蔓延,飛船使用的設備都不是阻燃材料,一旦著火,難以控制。最後飛船的應急逃生準備嚴重不足。
經過這次慘痛的事故,NASA改進了阿波羅飛船,艙內走線更合理,純氧改成了我們平時呼吸的空氣——氮氧混合,不合格的材料全部替換,艙門重新設計,利於逃生。
「阿波羅1號飛船」這個榮譽稱號,也是因為這次事故才被追認的。它原本的代號為阿波羅—土星204(AS—204),而且此次事故的發射臺也改建為了一座紀念碑。
經此一役,「阿波羅」後續的飛船再也沒出現此類事故。
1969年7月21日,這一偉大的時刻終於來臨,人類終於在這一天踏上了月球。
阿波羅11號飛船載著三名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巴茲•奧爾德林、麥可•科林斯進入環月軌道。科林斯在指令艙留守。阿姆斯特朗與奧爾德林駕駛「鷹號」登月艙徐徐逼近月球,在預選的著陸區找到一處平緩地帶後,穩穩降落在了月球上。阿姆斯特朗向地面控制中心報告:「休斯頓,這裡是靜海基地,鷹著陸成功。」
大約六個半小時後,一切準備妥當,阿姆斯特朗扶著登月艙的階梯,踏上了月球,說道:「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
(轉載請取得授權,否則必究;本文圖片源於網絡,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