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編阿影,阿影致力於為大家推送最新最熱的電影電視劇信息,還會不定時為大家推薦國內外的各種影視劇作品,感興趣的朋友請關注小編。
如果要問2018年最值得一看的科幻電影是什麼,可能大家都會有不同的意見,然而從2018年8月29日威尼斯電影節展映到10月12日在北美上映,毫無疑問電影《登月第一人》成為了2018年迄今為止最值得一看的科幻電影,沒有之一。這部《登月第一人》用偏向於第三人稱視角的鏡頭為觀眾展現了人類中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的傳奇故事,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部電影。
想必大家應該都聽過這句「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這句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太空人阿姆斯特朗的一句話,這一句話成為了人類徵服宇宙的最重要的裡程碑之一。北美上映於10月12日的電影《登月第一人》改編自詹姆斯·漢森的傳記作品《第一人:尼爾·阿姆斯特朗的人生》,作為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類,大家對於阿姆斯特朗還是很好奇的,他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為了登月究竟付出了什麼?登月的過程究竟是怎樣的?可能很多人僅僅只看過當年的一段錄像,但是對於事情的經過沒有任何了解,《登月第一人》為大家從生活到工作詳細展現了阿姆斯特朗的傳奇人生。
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出生於1930年,於2012年逝世,1969年7月21日,通過阿波羅十一號計劃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太空人,也是第一個在地球外星體上留下腳印的人類成員。 當年阿姆斯特朗登月成為了全球直播的節目,對於星辰大海人類總有無窮的好奇心和徵服欲,而阿姆斯特朗的這一小步集合了人類經過幾千年發展的最高科技與最新技術,以及進行了最嚴格的訓練,終於邁出了全人類的這一大步,而阿姆斯特朗登月也成為了人類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由於篇幅原因,這部電影並沒事無巨細的講述阿姆斯特朗的故事,而是選取了1961年至1969年之間阿姆斯特朗的故事作為電影主線,電影一開場就來了個先聲奪人,阿姆斯特朗在宇宙空間站的彈跳測試被拍出了一種波瀾壯闊的史詩感,在微微抖動的鏡頭下,隨著轟鳴聲以及脫離重力環境的高速旋轉令觀眾感到身臨其境,在停留的一瞬間又讓觀眾感受到了宇宙中的寧靜以及悠遠。張弛有度的鏡頭語言令觀眾在捏了一把冷汗中又獲得了一種平靜,令觀眾有一種真實的代入感,不愧是曾經執導過《愛樂之城》的導演。
這部《登月第一人》並沒有塑造一個傳統意義上的英雄形象,而是將阿姆斯特朗儘量的生活化了,通過更加細緻的生活描述為觀眾展示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太空人的故事。電影中的阿姆斯特朗有些過於冷靜,甚至算得上是感情淡漠,在自己的小女兒因為腦癱而早夭後,阿姆斯特朗的心靈變得更加封閉了,而在登月前與家人的告別中才稍微顯得有些溫暖,可能是阿姆斯特朗也覺得前途難料吧。電影中展示了幾次航天中心的試飛事故,壓抑的葬禮令觀眾開始有些理解這個相對於沉默寡言的男人了,這令阿姆斯特朗的英雄形象更加立體,也更加貼近生活了。
電影後半段的登月當然是電影的重點,儘管不少人可能曾經看到過當年的登月鏡頭,但是在電影利用最新的電腦特技進行加工後,這一過程則顯得更加詳細而又吸引人了。隨著火箭的升空,觀眾的心也隨著火箭飛向月球,這時候觀眾仿佛成為了阿姆斯特朗,和這位英雄一起登上了月球。電影中詳細地用鏡頭為觀眾展示了登陸月球的失重和驚險,將月球上的環形山十分直觀地展現在觀眾面前。空曠的月球,巨大的環形山以及巨大的孤獨感迎面而來,然而在看到阿姆斯特朗踏在月球上的那一步時,作為人類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電影中的阿姆斯特朗由好萊塢知名影星瑞恩高斯林飾演,曾經出演過《愛樂之城》的高斯林在這部電影中將阿姆斯特朗飾演的十分到位,女兒離世的悲傷、自我心靈的封閉以及偶爾的感情流露都令觀眾感同身受。但是電影也存在一些問題,那就是太過於平淡了,很少有令觀眾感到激烈的地方,電影也並未有很激烈的感情變化。儘管如此,這部電影依舊很值得一看,電影中展現的英雄的生活以及登月的鏡頭無不給人一種巨大的參與感,對於人類的第一次登月,如果你感到好奇的話不妨就看一看這部電影吧。
好啦,今天就說到這裡,想知道更多關於影視劇的信息請關注小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