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第一人》作為一部2018年上映的電影,完美的運用現代科技加復古模型給觀眾還原了1969年美國登月的壯舉。
故事從主角尼爾·阿姆斯特朗登月前的前十年開始。 那時候的尼爾還是美國空軍基地的一名飛行員,只要美國空軍研發了新型的航空裝備,尼爾總是擔任試飛員的工作。
尼爾最重要的一個人生轉折點便是在擔任飛行員期間,自己兩歲的女兒因為癌症去世,自己一度陷入悲觀局面中。而恰逢當時NASA在美國空軍中廣泛招募雙子星計劃太空人,尼爾一家便搬到不遠萬裡的休斯頓定居。
尼爾同其他人一樣,從開始的不適應,到一次一次接受磨鍊,最後脫穎而出成為為數不多的勝選者,而這些勝選者將是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的預備役太空人。
在接下來的訓練中,太空人們更加辛苦,從平凡的實戰任務到大平原上的模擬飛行,都是太空人們必不可少的功課。但在這些必修功課中,也有不少太空人為之而喪命。曾經的阿波羅計劃的正式太空人都因為種種航空事故而喪生,所以身居預備役的尼爾才有機會成為登月一把手!
終於在尼爾執行完畢1966年的雙子星8號載人航天任務後,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一起,乘坐阿波羅11號載人火箭衝向太空,直奔月球。
當然,影片也復刻了當時原版在月球上發生的事情。例如尼爾·阿姆斯特朗的經典語錄「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還有那個著名的月球腳印,以及定格在太空中的美國國旗。
說到1969年阿姆斯特朗登月,這一件令全人類振奮的歷史事件被後人無數次的引用到電影作品中。例如《變形金剛·月黑之時》就是借用登月成功作為背景。但這些作品都有一個特點,僅僅復刻了登月那一刻的高光風採,並未全面設計登月的全程,乃至更長的時間線。
而《登月第一人》一反常態,整部片子只有且僅有一個主題,那就是圍繞阿姆斯特朗登月來進行全方位描寫,刻畫到細節,面面俱到,在很長的時間線上敘述清楚主角的故事。
《登月第一人》分為兩條主線並行發展,第一條主線圍繞阿姆斯特朗的家庭,朋友;第二條主線圍繞阿姆斯特朗在NASA執行任務的過程。
《登月第一人》從登月成功前9年開始續寫故事,那時候的阿姆斯特朗甚至還不是太空人,只是一名擁有豐富飛行經驗的空軍飛行員,直到阿姆斯特朗被NASA選中的那一刻,他都不是以最優異的成績展現在觀眾面前。《登月第一人》一反常態,不在塑造主角光環,反而更注重描寫阿姆斯特朗的低光時刻,例如家庭的打擊,執行任務的事故,訓練的失敗等等... ... 一方面使得作品更加真實,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我們看了高高在上,登上月球的人,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
除此之外,《登月第一人》也有著過人的拍攝技巧。蒙太奇的手法讓觀眾既不會對冗長的時間線感到疲倦,也不會因為疏忽而落下一些情節。拍攝的同時兩條主線並行展示,譜寫出一個普普通通的美國家庭的日常生活,但也會因為有了航天英雄而多出額外的緊張。導演也通過這種方式向我們揭露了美國社會的一個角落。
《登月第一人》有將近30分鐘在描寫阿波羅11號登月的過程,從製作火箭,航天員進入火箭,一些列的操控,休斯頓的指揮,等等到著陸的過程... ...全程高燃,用配樂加上主角特寫鏡頭的放大來給觀眾製造緊張的氣氛。影片從道具,服裝等等儘量還原20世紀70年代的火箭,但也有許多細節是虛構的,例如阿姆斯特朗在降落在靜海基地前的那個隕石大坑,明顯是導演為了增添氣氛而加入的情節。而燃油的耗盡,也是導演為了雙重緊張而設置的效果。
正如上面所提及的主角特寫鏡頭,導演給足了瑞恩·高斯林面部特寫。從他的表情中,我們能讀出豐富的內涵。包括喪失愛女的痛心,失去朋友的絕望,駕駛阿波羅11號的緊張... ...這些情緒都通過高司令的卓絕演技展示的一覽無餘。在老鷹號降落靜海基地之前的駕駛艙中,阿姆斯特朗堅定地眼神望向前方,毫不猶豫的動作指令,不慌不忙的手中操控以及穩健的談吐都令人振奮,以及他為女兒留下的淚,滴滴在心。這些細節的出現讓我們對登月這個事實似乎減少了許多往常的熱度,因為《登月第一人》拍攝的目的也就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待登月,不是注重登月後成功的歡呼,而是注重登月前的所有準備以及經歷。
《登月第一人》也描寫了當時美國所處的時代背景,當時美國和蘇聯正處於冷戰當中。而冷戰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航天實力的比拼,自從蘇聯人尤裡·加加林在1961年第一個登上太空後,美蘇兩國的航天競爭就拉開了帷幕。美國開啟阿波羅計劃,送入更多火箭進入太空。所以美國國會不得不為NASA項目加大投資,導致國內納稅人的普遍不滿。導演還引用了一首黑人即興rap-「whitey『s on the moon」來表達當時美國國內對於製造火箭的不滿。
也正是在敘述了諸多發射前的困難後,才使得阿波羅11號登月成功顯得尤為難得,尤為重要。不僅是阿姆斯特朗一個人承受了許多方面的壓力,他的同事,他的家人,甚至整個NASA的員工都為了阿波羅11號登月而傾盡全力,當老鷹號著陸在靜海基地的那一刻,沒有以往控制室歡呼的掌聲,而是一片寧靜,尤其的寧靜,甚至可以聽到太空人呼吸的聲音。導演給足觀眾遐想的空間,你可以選擇在這段時間內為之激動流淚,也可以選擇在此時享受這一份醞釀許久的沉默。
當阿姆斯特朗望向月球地平線時,他是那麼的渺小;當他望向地球時,才發現,我們平時居住,生活的地球,也變得秀氣如珍珠,在宇宙中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