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北美上映後就獲得高票房的《登月第一人》,並沒有沒有如同其他好萊塢大片一樣,過於運用科技特效來渲染。它將鏡頭聚焦在了阿姆斯特朗登月的過程,演員通過面部表情、肢體語言來表現,真實而細膩的刻畫了緊張感。
《登月第一人》是改編自傳奇太空人阿姆斯特朗的生平,通過對登月過程的講述,讓觀眾看到了人類在宇宙探索中所做出的努力。但它並沒有以紀錄片的形式來展現,而是通過劇情演繹還原了當年的場景,給觀眾更為深刻的觀影體驗。
很難想像,執導本片的導演達米恩·查澤雷竟然是一位85後。作為好萊塢新銳導演派,他的實力不容小覷。從《爆裂鼓手》開始,就讓大家看到了他對於情感渲染的能力,而在2016年的《愛樂之城》,他對於電影色彩的運用更是到了極致。小小年紀的他,很顯然在電影元素的把控上是非常到位的,而這一次挑戰《登月第一人》這類年代較為久遠的人物傳記類電影,他也同樣遊刃有餘。
本片的核心人物阿姆斯特朗的扮演者瑞恩·高斯林,是好萊塢的新生代代表演員。論外形雖然他不是最為出眾的,但他就是有在電影中大放異彩的本領。早在電影《利藍的美國》中就讓觀眾見識到了他精湛的演技,還一度被封為「梅爾·吉勃遜的接班人」。少年成名的滋味並沒有讓他飄飄然,反而是在後來的電影中不斷琢磨自己的演技。
在《登月第一人》中,毫無疑問瑞恩·高斯林的戲份是最多的。大量遠、近、特寫等鏡頭,瑞恩·高斯林的表現都倍感讓人驚喜。他對於角色的揣摩非常到位,整個表演都是通過面部表情、眼神等內斂的表現形式完成,通過他個人精彩演出渲染了電影情感。尤其是其中的太空船戲份,配合電影鏡頭的演出,讓人拍案叫絕。
整體來說,《登月第一人》是一部節奏把控和情感渲染都很到位的電影。雖說劇中大量描述了關於登月過程中的困難重重,但電影結尾的畫面還是充滿了溫情,以定格在阿姆和愛妻相遇後結束。這部電影愛情顯然不是主旋律,重點都在於阿姆斯特朗為人類探索宇宙邁出的第一步。
對觀眾而言,這部分的感觸也是最深的。從阿姆斯特朗身上我們能看到他堅持不懈、勇於探索的精神。或許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不能成為這樣的大英雄,但是敢於突破自己,我們便是自己人生的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