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第一人》:沒有什麼天生的英雄,為整個人類開闢新邊界的,只是個渴望證明自己的父親.

2021-01-16 藤井樹觀影團


去年威尼斯電影節期間,達米恩·查澤雷執導的新作《登月第一人》作為開幕電影,吸引了全球電影愛好者的關注。蜂擁而至的好評和熱議,讓媒體對這部電影在頒獎季的表現充滿了信心。

 

萬萬沒想到,該片在北美上映之後引起軒然大波,諸多北美名流口誅筆伐,甚至總統川普都出來說「我不會看這部電影」。


 

原因只有一個:《登月第一人》沒有呈現阿姆斯特朗將美國國旗插在月球上的一幕。

 

但縱觀全片,恰恰是電影沒有將阿姆斯特朗作為一個美國式個人英雄來刻畫,才脫離了以往太空電影的窠臼,甚至將高度提升到了全人類層面,讓每個人都能感同身受。

 

甚至可以說,這部電影的類型已經超越了「太空電影」或者傳記片,這更像一部家庭電影,登上月球對於一個父親來說,仿佛是一次在家庭和事業之間的取捨。

 

《登月第一人》

First Man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喬希·辛格 / 詹姆斯·漢森

主演: 瑞恩·高斯林 / 克萊爾·芙伊 / 傑森·克拉克 / 凱爾·錢德勒

類型: 劇情 / 傳記 / 歷史

上映日期: 2018-08-29(威尼斯電影節) / 2018-10-12(美國)

片長: 141分鐘

 

1969年,美國休斯敦火箭基地發射的阿波羅11號飛船,成功完成了第一次登月任務。


飛船搭載了尼爾·阿姆斯特朗、巴茲、奧爾德林和麥可·柯林斯三人,其中阿姆斯特朗因成為第一個踏上月球的人類而被永載史冊。


 

這個故事我們在各種電視節目、書籍甚至課本上看過一遍又一遍,那句「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曾令無數人為之激動戰慄。


 

但沒有多少人知道,在阿姆斯特朗這一小步背後,是長達7年的悲傷和煎熬。

 

1962年,他的女兒凱倫死於腦瘤,年僅三歲。

 

當凱倫重病,還是飛行員的尼爾·阿姆斯特朗,一個月內連續三次出現了飛行事故。經過調查之後,上級對他做出了停飛的決定。


 

對於尼爾來說,事業和家庭的雙重打擊簡直無法承擔。這時,一位老朋友對他發出了邀請,希望他參與NASA 「雙子星計劃」(早期登月計劃)的航天員甄選。


入選之後的尼爾表現突出,他如饑似渴地汲取知識,並因為其工程師背景獲得了第一次太空飛行的機會。


 

尼爾的夫人珍妮特與他一起來到休斯敦,看到丈夫逐漸重燃對工作的熱情,她也重燃了對生活的熱情。



孩子們睡了之後,她與丈夫一起伴著唱片款款舞動。一切都在好起來。


 

但他們低估了太空飛行這件事。

 

美國的太空計劃實則是倉促上馬的,受迫於蘇聯一次次在太空計劃上佔據主動,美國試圖利用自己在技術和生產力方面的優勢加速太空計劃的進程。這是一個帶有明顯冷戰風格的產物。




當時的美國總統甘迺迪還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演講:「我們航空技術的進步,教會我們,人類在追求知識和技術的道路上,是堅持不懈,不屈不撓的。」




口號誰都會喊,但工作總需要人去做。付出的代價,也需要人來承擔。

 

在某個大雨天裡,尼爾的好友、基地負責人艾德·懷特匆匆跑來阿姆斯特朗家,同為飛行員的艾略特小組駕駛著教練機在聖路易斯墜毀。


而短時間之後,尼爾就將執行「雙子星號」的飛行任務。




巨大的壓力讓尼爾喘不過氣,家裡的氛圍也不再一樣。凱倫夭折之後,尼爾在某種程度上在逃離家庭,瘋狂地投入工作。


而珍妮特除了要面對丈夫的沉默,更要開始承受丈夫隨時會殉職的殘酷現實。

 

「雙子星號」的飛行計劃並不順利,和太空艙對接之後發生劇烈的旋轉,在無邊無際的宇宙中尼爾只能靠自己做出決策,切斷了和太空艙的聯繫,手動駕駛飛船返回地面。




電影中對太空飛行的拍攝手法可以說完全出乎意料。整個過程中除了關鍵節點,很少出現飛船的外景和全景,而是以極為幽暗的光線,關注著船裡的飛行員們。

 

《登月第一人》向我們展示了宇宙開拓時代飛船的逼仄和危險。電影的鏡頭幾乎全部頂到了演員臉上,仿佛觀眾也置身於無比擁擠的艙內。




而鏡頭的劇烈震顫,以大量近景甚至特寫捕捉人物動作和零件細節,成功營造了巨大的緊張和壓迫感。


這樣的觀影經歷是極不舒適的,甚至每個觀眾都會心有餘悸到不願意讓尼爾再上太空。但我們都知道這還不是他最大的挑戰。



 

在政治氣候和預算緊張的大背景下,此次行動終究被定性為一次巨大的成功,正式登月的「阿波羅計劃」隨之啟動。


尼爾的表現為他拿下了「阿波羅號」上的一個席位,即使在極度抖動和緊張的狀態下也能保持平靜,他天生就是幹這個的。



 

而珍妮特第一次在地面通過廣播收聽丈夫飛行狀況的實時轉播,就親歷了丈夫在太空裡的巨大危機,NASA為了照顧影響甚至關掉了聲音轉播,徹底點燃了這個女人的怒火。




回到地面的尼爾獲得了許多關注,還代表NASA到白宮向總統匯報,他也開始更多地陪伴妻子和孩子,但對於珍妮特來說,差點失去丈夫的恐懼一直如影隨形。

 

1967年1月,阿波羅號進行拔出插頭測試,因船艙起火引起爆炸,參與測試的尼爾好友格斯等三人遇難。




一切都仿佛最惡毒的預兆,不斷降臨在尼爾身上。

 

在尼爾要飛行的前夜,珍妮特勒令尼爾去告訴兩個孩子自己有可能無法歸來,她不願意做這件事。這對夫妻都沒有走出過女兒夭折的陰影,無法承受再失去一個家庭成員。


 

尼爾等三人進入了茫茫宇宙,進行人類前所未有的遠徵。電影在這裡第一次給了飛船和宇宙一個全景鏡頭,漆黑一片的空間裡,渺小的飛船仿佛一隻毫無反抗能力的螞蟻。


 

飛船上的三個太空人擠在一起時,尼爾拿出了一盤磁帶。那是他和珍妮特定情時起舞的絕世名曲《Lunar Rhapsody》,響徹了人類第一艘太空飛船。

 

後面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他們終於到了月球,並把人類的第一個腳印印在月球表面。



在離開之前,尼爾將女兒凱倫留下的字母手環投入月球表面的地表裂縫。那一刻他的頭盔表面只反射著月球的景象,我們卻仿佛看得到他的表情。


 

回到地球的三人被進行為期一個月的例行隔離。珍妮特來到隔離處和尼爾相見,隔著玻璃,兩人將手指相對,享受著彼此之間難得的寧靜。


 

電影中,尼爾的月球徵途也成為他的救贖之路。在他的航天夢背後,有著家庭、愛情、友情交織的複雜情緒,更如實呈現了尼爾·阿姆斯特朗以血肉之軀所承擔的巨大壓力。


 

片中的每一次太空飛行實則都是一場豪賭,賭注則是尼爾的生命。


電影沒有太多臺詞表現,但瑞恩·高斯林和克萊爾·芙伊通過無比細膩的表演,呈現了他們心中的每一次掙扎和無助。


 

這完全突破了我們對太空電影的記憶。無論是作為正劇的《阿波羅十三》,還是商業大片如《太空牛仔》或《世界末日》,亮堂精密的飛船都仿佛出徵的戰車,以堂堂之勢進入太空。

 

而所描寫的人物,大多仿佛天生的英雄,挽狂瀾於既倒,拯救人類於星際災難。

 

所有這些電影,都用一個太空題材的外殼嵌套了一個冒險故事。而《登月第一人》,則進行了一次精巧且細膩的家庭敘事。失意的父親選擇從家庭生活中逃避,用一次巨大的成就終於證明自己,取得與家庭的和解。


 

沒有什麼天生的英雄,為整個人類開闢新邊界的,只是個渴望證明自己的父親。

 

這是一部無比感人的電影;同時,電影裡呈現的太空和飛船景象,都極為宏大和驚豔。因為目前在北美的爭議,該片在頒獎季的收穫恐怕會集中在演員和配樂上,但這樣一部好電影,我們不該錯過。

 

太空題材電影必看佳作!

 

《2001太空漫遊》(1968)

A Space Odyssey

導演: 斯坦利·庫布裡克

主演: 凱爾·杜拉 / 加裡·洛克伍德 / 威廉姆·西爾維斯特


在阿波羅登月的前一年問世,探討了極為宏大的人類史及科技想像,至今被認為是指涉高深的科幻經典。


《阿波羅13號》 (1995)

Apollo 13



導演: 朗·霍華德
主演: 湯姆·漢克斯 / 比爾·帕克斯頓 / 凱文·貝肯

 

根據真實故事改編,阿波羅13號升空之後發生可怕的事故,航天員吉姆·洛威爾力挽狂瀾。


《星際穿越》 (2014)

Interstellar


導演: 克里斯多福·諾蘭
主演: 馬修·麥康納 / 安妮·海瑟薇 / 傑西卡·查斯坦


近未來的時代,地球已不再適合人類居住,幾位飛行員開啟了尋找人類未來家園的遠徵。


《地心引力》(2013)

Gravity


導演: 阿方索·卡隆
主演: 桑德拉·布洛克 / 喬治·克魯尼 / 艾德·哈裡斯


兩位航天員面臨被困太空的絕境,他們將如何自救?阿方索·卡隆製造了極為震撼的視聽體驗。


《火星救援》(2015)

The Martian


導演: 雷德利·斯科特
主演: 馬特·達蒙 / 傑西卡·查斯坦 / 克裡斯汀·韋格


航天員馬克被一次探測中被遺落在火星,他必須在此生存四年等待下一批科考人員,他能活下去嗎?




你喜歡這部電影嗎?


轉發或者點讚,都是最好的支持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電影專屬小店

相關焦點

  • 《登月第一人》:勇於突破自己便是大英雄!
    2018年在北美上映後就獲得高票房的《登月第一人》,並沒有沒有如同其他好萊塢大片一樣,過於運用科技特效來渲染。它將鏡頭聚焦在了阿姆斯特朗登月的過程,演員通過面部表情、肢體語言來表現,真實而細膩的刻畫了緊張感。
  • 《登月第一人》:不止還原歷史,還有家庭、生死與感動
    光看《登月第一人》這個直截了當的片名,許多人應該能想得到電影的主角是人類歷史上首位登上月球的太空人尼爾·奧爾登·阿姆斯特朗。然而,超出人們預想的是,《登月第一人》並沒有老調重彈地花大量篇幅去描摹所謂的英雄壯舉,而是著墨於阿姆斯特朗在從試飛員到正式登月長達近十年的人生。
  • 《登月第一人》:英雄是凡人慾念的疊加
    從《亡命駕駛》和《唯神能恕》開始注意瑞恩·高斯林,有個情節至今記得,他將手伸入母親被剖開的肚子,表情冷靜,面癱式演技。《愛樂之城》和《銀翼殺手2049》中,他的表演依然保持「收」的風格,但在《登月第一人》「放」開,例如葬禮中哭泣,罵走朋友艾德。
  • 「登月第一人」:近幾年最好的太空片之一
    《登月第一人》也是如此,一聽片名讓人覺得又是一部為國家英雄歌功頌德的主旋律電影,結果恰恰相反,這是一部「反英雄主義」電影。以往提到登月,給人的印象都是美國多麼強大,阿姆斯特朗多麼偉大,《登月第一人》卻反其道而行之,講述了一個草根為了國家的面子工程經歷了女兒夭折、好友遇難、家人反對、公眾質疑等種種困難後,因為運氣好而偶然成功的故事。 他不是什麼英雄,他只是抱著必死的心理去執行任務,結果一不小心活了下來,又一不小心成了名垂影史的偉人。
  • 《登月第一人》用演員刻畫反英雄題材,如此高深的影片你看懂了嗎
    大家可能對於《登月第一人》這部電影不是很熟悉,這也很正常 從電影名字就可以看出要表述一個什麼樣的事情。但是這部影片並沒有那麼簡單,不僅是因為他被美國民眾熱議,還有就是他並沒有表達愛國的那種偉大,而是一個反英雄題材的電影。
  • 《登月第一人》觀後感
    痛失愛女的悲傷,得知同事犧牲時禁不住顫抖的難過,臨行前不敢面對家人的猶疑……登月英雄的內心宇宙被高斯林演繹得絲絲入扣。在數次近景與超近景特寫鏡頭下,高斯林的眼睛就仿佛是會說話一般,他湛藍色的雙眸深邃而有神,如浩瀚宇宙般動人。
  • 尼爾·阿姆斯特朗:永恆的紀念——你知與不知的登月第一人
    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邁出了自己的「一小步」與人類的「一大步」。登月第一人就此成為傳奇。讓我們一起祝戈斯基先生好運。這個能夠在月球上行走的孩子是什麼來頭?他的名字登上了佛羅裡達州彭薩科拉的海軍航空榮譽大廳。
  • 《登月第一人》:高度還原美國登月全程,高燃
    而《登月第一人》一反常態,整部片子只有且僅有一個主題,那就是圍繞阿姆斯特朗登月來進行全方位描寫,刻畫到細節,面面俱到,在很長的時間線上敘述清楚主角的故事。《登月第一人》分為兩條主線並行發展,第一條主線圍繞阿姆斯特朗的家庭,朋友;第二條主線圍繞阿姆斯特朗在NASA執行任務的過程。
  • 《登月第一人》全網上映,第一視角感受阿姆斯特朗登月傳奇故事
    1969年,阿波羅11號登月成功,航天員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類的第一個腳印,成為登月第一人。以此為開端,世界各國航空航天技術突飛猛進,月球的神秘面紗逐漸被摘下,露出它姣好的面容。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對上世紀首次登月壯舉產生了質疑。
  • 《登月第一人》:成功的登月行動,失敗的登月電影
    《阿波羅13號》劇照而從美蘇太空競賽講起,一直講到「阿波羅11號」登月行動的電影《登月第一人》反而有些不討巧,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阿姆斯特朗去了月球又回來了,它沒有懸念感。《登月第一人》劇照雖說剛剛過世的好萊塢著名編劇威廉·高德曼曾在《銀幕產業大冒險》一書裡開篇的第一句話就寫道,「誰都說不出個所以然」(Nobody knows anything),但架不住每個人都有當事後諸葛亮的衝動,對於2018年新片《登陸第一人》票房慘敗的原因,各種分析層出不窮。
  • 《登月第一人》:浩瀚星空,從此留下了人類的足跡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部登月但非科幻電影《登月第一人》。看到電影名,估計小夥伴們就想到這部電影的主角是誰了。沒錯,他就是阿姆斯特朗。《登月第一人》故事描述的是太空人阿姆斯特朗成功登月的過程。整體來說《登月第一人》不太像大家想像的太空科幻動作電影。片中沒有刻意搞笑的臺詞,也沒有喧譁的爆破場景。透過搖晃的鏡頭與艙內窗外望出去的視角,觀眾仿佛能夠置身現場,感受身歷其境逼真的臨場感。阿姆斯特朗從年輕時的一步一腳印,在經歷了大大小小的危機事件,直到最後登月成功。在當時,雖然只是他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接下來小編來給小夥伴們具體講解下劇情。
  • 《登月第一人》:這是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
    如果要問2018年最值得一看的科幻電影是什麼,可能大家都會有不同的意見,然而從2018年8月29日威尼斯電影節展映到10月12日在北美上映,毫無疑問電影《登月第一人》成為了2018年迄今為止最值得一看的科幻電影,沒有之一。
  • 《登月第一人》當你仰望月亮時,會想到什麼?
    我不知道探索宇宙會發現什麼。但我覺得那絕對不是只為探索而探索。那更是讓我們看到很久以前我們就該看到,但時至今日才能看到的東西。——尼爾阿姆斯特朗關於人類登月,你會想到什麼?是一組組令人震撼的數字和一串串如雷貫耳的名字。
  • 片鑑:《登月第一人》不是個人史詩,而是意志的偉大
    電影幾乎沒有將任何所謂的重點放在科技與科幻上,當然作為一個個人傳記性質的史料片,科技與科幻也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電影最可貴的地方正是將所有重點凝聚在人的精神和意志力上。充滿整個影片的除了劇情推動必須的鏡頭轉接,更多的是充滿屏幕的人像特寫鏡頭,這給予了演員最大的發揮空間。影片的開頭是一段驚心動魄的飛機駕駛場面,這一段反映了兩個問題,一個是尼爾注意力的不集中,另一個方面也展現了他臨場應變的能力。
  • 《登月第一人》| 這部高分片的慘敗,只因婚戒鏡頭比美國國旗還多?
    這部電影就是《登月第一人》。這面國旗,登月第一人的腳印,加上甘迺迪總統的演講,都成了全人類的集體記憶。以前曾有數部電影表現過這一事件,它們無一例外地強調了美國國旗招展的畫面。儘管「月球上沒有空氣,國旗怎麼能招展?」的問題,曾引起過蘇聯科學界的強烈質疑。但是,那面國旗——一個民族身份的象徵,插在人類首次涉足的太空土地上,早已美國人引以為傲的畫面。而電影《登月第一人》中,竟然沒有強調這個畫面!
  • 《登月第一人》暗示了阿姆斯特朗生命中悲慘的一面
    《登月第一人》達米恩·查澤雷以其迷人的視覺效果、相當保守的劇情正中尼爾·阿姆斯特朗的故事的要害。這部影片由瑞恩·高斯林擔綱主演,劇本則是編劇喬希·辛格根據詹姆斯·漢森的傳記作品改編。登上月球的第一人,也是美國在那個世紀的活生生的化身,阿姆斯特朗是沒有夏娃、不會墮落的美國亞當。他是找到自己伊甸園的探險家,回來之後神秘地退出公共生活,並看到美國人民以及全世界都對太空旅行失去了興趣。
  • 發生了什麼?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登月後曾失聯3分鐘!
    在人類航天史上,無數偉大的太空人為了人類進步事業,貢獻出了他們的一份力量。比方說楊利偉,比方說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在1969年7月21日,阿姆斯特朗邁出飛船,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踩上月球土壤的太空人,同時,他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飛出地球在除了地球以外天體上,成功留下人類足跡的太空人。他和他的搭檔在月球成功停留了2.5個小時後,安全返回了地球,不過關於他,卻有著一些大家不知道的故事。
  • 歐米茄腕錶出鏡電影《登月第一人》
    由環球影業 (Universal Pictures) 出品的電影《登月第一人》 (First Man) 日前已於美國上映,腕錶愛好者、太空迷和電影觀眾能夠在電影中見證歐米茄腕錶在人類太空探索歷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 《登月第一人》好萊塢科幻大電影
    現在,好萊塢的樂觀情緒處於低迷狀態,登月第一人提出了從雙子座試飛到阿波羅企業的太空探索歷史,這只是另一種帝國主義風險,其中美國例外主義被證明是可悲和神經質的。沒有任何領導演員,瑞恩·高斯林飾演阿姆斯特朗,克萊爾·福伊飾演他的妻子,珍妮特,傑森克拉克擔任太空人艾德·懷特,以及西班恩海因茲擔任美國宇航局載人太空飛行器中心主任羅伯特吉爾魯斯,都是美國公民。
  • 北美票房:《登月第一人》亮相贏好評
    上期冠軍、動作片《毒液:致命守護者》第二個上映周末票房略顯頹勢,環比跌掉55.5%。目前該片全球累計票房逾3.78億美元,其中海外票倉佔比超過六成。  與《毒液:致命守護者》同日上映的歌舞片《一個明星的誕生》(A Star is Born),第二個上映周末收得票房約2800萬美元,跌幅34.7%,也順利蟬聯本期榜單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