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第一人》| 這部高分片的慘敗,只因婚戒鏡頭比美國國旗還多?

2021-01-16 南都周刊


它致敬了一個家庭所作出的巨大犧牲,這早已超越了所謂的國家主義,還有那種好萊塢的俗套劇情。

文 | Louis Hothothot 編輯 | 胡雯雯


一部7千萬投資的大製作科幻電影,讓川普總統龍顏大怒,被參議員激烈批評。儘管票房慘敗,但它在爛番茄網上的新鮮度卻高達88,目前的IMDb評分也有7.5。這部電影就是《登月第一人》。



《福布斯》雜誌直接把票房失利歸因於最受爭議的「國旗事件」:1969年,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將一面美國國旗插在月球上。這面國旗,登月第一人的腳印,加上甘迺迪總統的演講,都成了全人類的集體記憶。


以前曾有數部電影表現過這一事件,它們無一例外地強調了美國國旗招展的畫面。儘管「月球上沒有空氣,國旗怎麼能招展?」的問題,曾引起過蘇聯科學界的強烈質疑。但是,那面國旗——一個民族身份的象徵,插在人類首次涉足的太空土地上,早已美國人引以為傲的畫面。而電影《登月第一人》中,竟然沒有強調這個畫面!



其實自電影開拍之日,由加拿大演員瑞恩•高斯林來演阿姆斯特朗一事,便已引來爭議一片。


儘管《愛樂之城》和《戀戀筆記本》的成功,已經讓高斯林成為美國影壇寵兒。但怎麼能讓他來演美國英雄!美國的民族主義情緒還是讓我們吃了一驚。



這還沒完,導演不僅讓高斯林演了,還沒讓他把美國國旗插在月球上。電影只給了一個鏡頭,可以看到高斯林和國旗,遠遠地站在月球坑坑窪窪的地平線上。這個遠景顯然激怒了很多美國人,比如川普總統。


他說:「真是不幸!看起來他們(導演)對美國的成就感到尷尬,這太糟糕了!當你想起阿姆斯特朗,當你想起人類登上月球,你會想到美國國旗。出於這個理由(迴避國旗的畫面),我不想看這個電影」。




高斯林曾經為電影辯護。他在這番國際主義言論中說到:「我認為這個(迴避美國國旗)可以更加寬泛地認可人類的成就......我不認為阿姆斯特朗把自己看成是個美國英雄。根據我對阿姆斯特朗家人的採訪,他與之相反。我們想讓電影反映他」。


但根據《好萊塢新聞前線》的分析,這番用了整整100個英語單詞的言論,「每個單詞讓電影損失了4萬5千美元,從開畫日的票房成績來看,僅僅1千6百萬,遠低於預期的2千1百萬美元」。 



或許,美國共和黨參議員魯比奧的發聲,更能夠代表美國的民族主義情緒。他說:「這是十分愚蠢的。當人們需要被提醒我們團結一致可以排除萬難時,這(部影片)就是在幫倒忙。美國人為這項任務付了錢,使用的是美國人利用美國技術製造的火箭,運送的也是美國太空人。這不是聯合國的任務」。他的簡短措辭中,一連用了四個「美國」——「美國優先」的理念,應該是深入其心吧!


當然支持影片的聲音也不絕於耳,對普世價值,家庭理念和國際主義的堅持,便是主要的立場。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阿姆斯特朗的兒子們。在片中,他們還是5歲模樣,調皮又溫情,如今也都是爺爺了。


歷史圖片



兩位爺爺聯合發表了一份聲明,力挺電影傳達的國際主義和家庭理念。他們說:「這是一部十分主觀的影片,通過我們父親的眼睛來講述這段旅程。這是人類和全宇宙的歷史,它當然讚頌了美國取得的成就。也讚頌了全人類取得的成就。尼爾是美國的英雄,雖然他自己不這麼認為。他還是一名工程師、一名飛行員、一位父親和一個朋友,一個雖經歷巨大悲劇但卻以優雅姿態獨自承受的男人......電影創作者更傾向於關注尼爾望向地球的那一刻......」。


是的,電影中的尼爾•阿姆斯特朗,作出了巨大的自我犧牲。他經歷著一次又一次技術失敗、甚至三名同事因此而喪生;「可能有去無回」的巨大擔憂始終籠罩在實驗室和家庭上空;還有民間組織的反對浪潮......



他為人隱忍又堅強,雖然無暇顧及妻子、孩子和家庭生活,但這個「以優雅姿態獨自承受的男人」,時常一個人站在地球上望著月亮。有了這些劇情的鋪墊,當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望向地球的那一幕,便將他的自我犧牲的精神升華了出來。同時,回家——這一跨越文化,也最具感召力的藝術母題,便自然而然地浮現了出來。


電影還用同等的筆墨,表達了阿姆斯特朗的家庭作出的巨大犧牲。尤其是他的妻子,長期所承受的擔憂和痛苦,而又只能把抱怨和壓抑深藏在心裡。



面對丈夫的超負荷工作,她不時地傾訴道:「我想過正常人的生活」;面對阿姆斯特朗可能一去不返的使命,她自問該如何面對家庭和兩個孩子的成長;暴怒時,她衝進宇航指揮室,大發脾氣:「你們全都失控了!」;更多的時候,她在家守著收音機收聽任務的進程、同時在孩子面前掩飾著緊張和不安......


英雄,不僅是阿姆斯特朗,還是太空人家屬。這便是電影對「家」的致意!



在影片結尾,阿姆斯特朗成功從月球返回。電影並沒有給出常見的「英雄歸來,千萬人迎接」的場面。而是讓太空人待在隔離區恢復,妻子隔著玻璃,和心靈牽掛、相濡以沫的丈夫四目相對,兩人的手指輕輕地碰觸在玻璃上。


這部採用了極為私人化視角的電影,在這個場景中溫暖地結束。它致敬了這個家庭所作出的巨大犧牲,早已超越了所謂的國家主義,還有好萊塢的俗套劇情。



順便說一下,電影給出的阿姆斯特朗左手婚戒的鏡頭,確實比美國國旗多多了。


登月第一人 

First Man (2018)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主演: 瑞恩•高斯林 / 克萊爾•芙伊 / 傑森•克拉克 / 凱爾•錢德勒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8-10-12(美國)



來源|南都周刊


END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權請郵件:newmedia@nbweekly.com。如果想找到小南,可以在後臺回復「小南」試試看哦~    



相關焦點

  • 7千萬製作卻票房慘敗,還得罪了美國總統,《登月第一人》怎麼了
    7千萬製作卻票房慘敗,還得罪了美國總統,《登月第一人》怎麼了?近日上映不久的電影《登月第一人》在美國引爆了話題,因為這部投資高達7千萬的大型科幻電影竟然連總統都得罪了,還被政府官員大肆批評!不過這部電影在專業影視評分網站的評分卻非常好。某雜誌評論說之所以票房實失利完全是因為「國旗事件」的原因。
  • 《登月第一人》:成功的登月行動,失敗的登月電影
    自8月在威尼斯電影節全球首映後,圍繞電影究竟愛不愛國,為何不把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插下美國國旗的那一幕完整呈現出來的問題上,上至美國總統川普,下至美國的各路民間意見領袖,早已爭得不可開交。這部北美影評人盛讚的電影,在票房上遭遇滑鐵盧(截至11月20日,全球票房才9670萬美元)。
  • 《登月第一人》不插旗惹爭議 美國網民稱篡改歷史
    第75屆威尼斯電影節已過去差不多一半時間,爆出的最大新聞,仍屬於開幕當日放映的《登月第一人》(First Man)。在第一輪媒體熱評過後,隨著更多現場觀眾的爆料,外界終於得知該片劇情中的一個關鍵缺失:主人公尼爾·阿姆斯特朗並未在月球上插下美國國旗!
  • 《登月第一人》全網上映,第一視角感受阿姆斯特朗登月傳奇故事
    1969年,阿波羅11號登月成功,航天員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類的第一個腳印,成為登月第一人。以此為開端,世界各國航空航天技術突飛猛進,月球的神秘面紗逐漸被摘下,露出它姣好的面容。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對上世紀首次登月壯舉產生了質疑。
  • 《登月第一人》:高度還原美國登月全程,高燃
    《登月第一人》作為一部2018年上映的電影,完美的運用現代科技加復古模型給觀眾還原了1969年美國登月的壯舉。故事從主角尼爾·阿姆斯特朗登月前的前十年開始。 那時候的尼爾還是美國空軍基地的一名飛行員,只要美國空軍研發了新型的航空裝備,尼爾總是擔任試飛員的工作。
  • 「登月第一人」:近幾年最好的太空片之一
    《登月第一人》該片除了導演是奧斯卡最佳導演獲得者之外,編劇喬希·辛格也曾憑藉《聚焦》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同時還為《華盛頓郵報》撰寫了劇本。再加上男主演是兩次提名奧斯卡影帝的瑞恩·高斯林,女主演克萊爾·芙伊是艾美獎視後兼金球獎視後……毫不誇張的說,《登月第一人》絕對是今年陣容最強大的電影之一。截止11月22日,《登月第一人》MTC 84分,爛番茄新鮮度88%,均分8.1,也意味著達米恩將第三次向奧斯卡發起衝擊。
  • 《登月第一人》好萊塢科幻大電影
    現在,好萊塢的樂觀情緒處於低迷狀態,登月第一人提出了從雙子座試飛到阿波羅企業的太空探索歷史,這只是另一種帝國主義風險,其中美國例外主義被證明是可悲和神經質的。沒有任何領導演員,瑞恩·高斯林飾演阿姆斯特朗,克萊爾·福伊飾演他的妻子,珍妮特,傑森克拉克擔任太空人艾德·懷特,以及西班恩海因茲擔任美國宇航局載人太空飛行器中心主任羅伯特吉爾魯斯,都是美國公民。
  • 《登月第一人》:勇於突破自己便是大英雄!
    2018年在北美上映後就獲得高票房的《登月第一人》,並沒有沒有如同其他好萊塢大片一樣,過於運用科技特效來渲染。它將鏡頭聚焦在了阿姆斯特朗登月的過程,演員通過面部表情、肢體語言來表現,真實而細膩的刻畫了緊張感。
  • 《登月第一人》是怎麼拍出來的?
    作者/Bill Desowitz(IndieWire)譯者/戴丁丁 譯者按:對影迷來說,《登月第一人達米恩·查澤雷在拍攝《爆裂鼓手》、《愛樂之城》兩部口碑絕佳的影片之後,又為觀眾們帶來了這部稍顯風格化的作品,高司令也又一次擔任了男主角。《登月第一人》面世之後,人們津津樂道,大談它特殊的切入角度,和獨特的影像質感,尤其是它不可忽視的主觀視點。我想大家都很好奇,這一系列奇妙的觀感,是如何通過技術手段達成的呢?
  • 《登月第一人》:這是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
    如果要問2018年最值得一看的科幻電影是什麼,可能大家都會有不同的意見,然而從2018年8月29日威尼斯電影節展映到10月12日在北美上映,毫無疑問電影《登月第一人》成為了2018年迄今為止最值得一看的科幻電影,沒有之一。
  • 北美票房|《登月第一人》「左右」不討好,票房不及預期
    北美票房|《登月第一人》「左右」不討好,票房不及預期 澎湃新聞記者 程曉筠 2018-10-15 12:03 來源:澎湃新聞
  • 《登月第一人》用演員刻畫反英雄題材,如此高深的影片你看懂了嗎
    大家可能對於《登月第一人》這部電影不是很熟悉,這也很正常 從電影名字就可以看出要表述一個什麼樣的事情。但是這部影片並沒有那麼簡單,不僅是因為他被美國民眾熱議,還有就是他並沒有表達愛國的那種偉大,而是一個反英雄題材的電影。
  • 中國登月成果,國旗一動不動,美國阿波羅登月,國旗卻隨風飄揚?
    直到上個世紀,人類科技迅速進步,特別是在航天領域,人類逐漸對宇宙有了新的認知,開始派遣飛行器前往月球一探究竟,揭開人類幾千年來的迷惑,美國作為當時的超級大國,一馬當先,在月球上插上美國的國旗,全世界都以此為標榜。但是卻因為一面小小的旗幟,美國的登月真實性再次遭受到全世界的質疑。一、美國登月為何被質疑?
  • 美國登月是騙局?阿姆斯特朗或不是登月第一人
    1969年,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的土地,成為登月第一人。這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要知道當時最先進的計算機還沒有現在的手機快。這次登月也成為後來蘇聯解體的一個因素。但是,美國登月陰謀論也隨之發酵,許多人相信這是美國的一個騙局,當時美國真的沒登錄月球嗎?
  • 阿波羅登月畫面突然消失,真相至今被掩蓋,登月第一人:遇到怪事
    在航天領域,雖然前蘇聯是先驅者,但是後來美國慢慢的追趕上來並且超越前者,在美蘇航天競賽中,標誌著美國在航天領域徹底領先的一個標誌就是1961年開始實施的阿波羅登月工程,從1961年到1972年短短11年的時間,美國先後把12名太空人送上距離地球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從而一舉贏得美蘇航天競賽,而前蘇聯從此在航天領域徹底落後美國。
  • 《登月第一人》暗示了阿姆斯特朗生命中悲慘的一面
    《登月第一人》達米恩·查澤雷以其迷人的視覺效果、相當保守的劇情正中尼爾·阿姆斯特朗的故事的要害。這部影片由瑞恩·高斯林擔綱主演,劇本則是編劇喬希·辛格根據詹姆斯·漢森的傳記作品改編。登上月球的第一人,也是美國在那個世紀的活生生的化身,阿姆斯特朗是沒有夏娃、不會墮落的美國亞當。他是找到自己伊甸園的探險家,回來之後神秘地退出公共生活,並看到美國人民以及全世界都對太空旅行失去了興趣。
  • 《登月第一人》:浩瀚星空,從此留下了人類的足跡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部登月但非科幻電影《登月第一人》。看到電影名,估計小夥伴們就想到這部電影的主角是誰了。沒錯,他就是阿姆斯特朗。《登月第一人》故事描述的是太空人阿姆斯特朗成功登月的過程。那習慣看商業大片的人可能會覺得這部電影有些沉悶悶,所以就比較推薦給喜歡看劇情片的小夥伴們。對於幕後製作部分,電影穿插引用了1969年登月小艇降落月球的錄音對話,真實記錄了當時阿姆斯特朗與地球另一端通話的過程,並且以採石場為背景模擬月球表面的環境。在道具上的製作不依賴特效。
  • 美國登月再遭質疑!中國國旗一動不動,為啥美國國旗卻隨風飄揚?
    中國國旗一動不動,為啥美國國旗卻隨風飄揚?  隨著嫦娥5號成功取樣,全國人民之前懸著的心,總算落了下來。現在只需要等它回到內蒙古就行了。然而,隨著嫦娥5號的迫近,關於美國登月質疑的聲音卻越來越多。特別是當人們看到一動不動的中國國旗的時候,再次對美國登月的真實性產生了強烈的質疑!
  • 《登月第一人》觀後感
    痛失愛女的悲傷,得知同事犧牲時禁不住顫抖的難過,臨行前不敢面對家人的猶疑……登月英雄的內心宇宙被高斯林演繹得絲絲入扣。在數次近景與超近景特寫鏡頭下,高斯林的眼睛就仿佛是會說話一般,他湛藍色的雙眸深邃而有神,如浩瀚宇宙般動人。
  • 《登月第一人》:不止還原歷史,還有家庭、生死與感動
    光看《登月第一人》這個直截了當的片名,許多人應該能想得到電影的主角是人類歷史上首位登上月球的太空人尼爾·奧爾登·阿姆斯特朗。然而,超出人們預想的是,《登月第一人》並沒有老調重彈地花大量篇幅去描摹所謂的英雄壯舉,而是著墨於阿姆斯特朗在從試飛員到正式登月長達近十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