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陳查理」看白人演員扮演亞裔角色

2020-12-06 騰訊網

[摘要]好萊塢這些年一直打算將「陳查理」復活,成為他們電影工業體系上能創造利潤的一個系列,在1930年代,每生產一部「陳查理」,電影公司就獲利近百萬美元。但因亞裔抗議,這個計劃一直沒有實施。

好萊塢電影《陳查理在歌劇院》海報

出生於溫州的黃運特現在是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英語系教授,他同時也是作家。他最初想根據自己在美國的經歷寫小說,結果在2010年用英文寫了這本非虛構的《陳查理傳奇:一個華人偵探在美國》並獲得了一系列獎項,該書中文版剛剛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黃運特也參加了剛剛結束的上海書展,並參加了一系列上海國際文學周活動。他在接受早報記者專訪和參加文學活動時,都提到了這個話題。在早期,包括華裔在內的亞裔形象出現在好萊塢電影和戲劇舞臺上時,往往都是使用白人演員,比如他在《陳查理傳奇》中寫到的「陳查理」扮演者是瑞典裔演員歐蘭德,也包括剛剛去世的「蝴蝶夫人」莉西亞·阿爾巴尼斯。

歐蘭德是扮演「陳查理」這位華裔偵探最成功的演員,但他是瑞典裔白人。歐蘭德能講一點中文,了解中國文化歷史藝術,在生活上,他以虛構人物陳查理身份說話。這個白人扮演的陳查理,在華人世界和美國主流社會都得到認可。1930年代,「陳查理」歐蘭德在上海訪問時,引起了轟動。黃運特對早報記者說,研究「陳查理」在美國為何受歡迎,其實是一把研究美國社會和文化的鑰匙。「美國文化裡有一種跨種族的想像,他有黑臉戲、白臉戲、紅臉戲等。在這個過程中,確實很多時候是醜化,但更多時候是模擬,就跟我們演日本人一樣。你覺得是醜化中國人,但在美國文化裡,跨文化跨種族想像是幾百年來美國種族和文化融合的重要方面。」

歐蘭德1936年來到中國,那時候陳查理的電影已經非常流行了。結果上海的電影廠馬上拍自己的陳查理的電影,中國人自己演。那個主演陳查理的人模擬了歐蘭德,模擬了中國人,「中國人演中國人,為什麼不去按照中國人的想法來演呢?那是因為產業,每個產業有自己賺錢的方式,有一個模式你必須要遵守,拍電影有拍電影的一條路子。」

1960年代民權運動以後,陳查理這個形象遭到亞裔抵制,黃運特認為,亞裔討厭陳查理有一個原因就是白人演陳查理,不找華人或者亞裔,「他們覺得,當年黃柳霜去爭取出演《大地》的時候,沒有選擇她,而是選擇一個白人,這是種族歧視。」但黃運特同時舉出了另外一種解釋,「那種解釋也有道理,看電影的人,他們希望他們崇拜的明星來演,不介意黃人還是白人。」在黃運特看來,選擇白人演亞裔形象,這裡面當然有白人至上主義因素,但不能說就是因為種族主義這種原因,「剛開始製作陳查理的時候,主演就是亞裔,但不成功。不成功的原因有可能是種族因素,可能觀眾接受不了亞裔來演亞裔,但讓白人演亞裔讓他們真的覺得很好玩,就跟我們京劇男人演女人一樣。」

美國歌劇《尼克森在中國》劇照

歐蘭德扮演陳查理是電影史上白人扮演亞裔最成功的案例,在戲劇舞臺上除了莉西亞·阿爾巴尼斯出演的「蝴蝶夫人」,還有一個成功案例是歌劇《尼克森在中國》,裡面大部分中國人角色的扮演者都是白人。黃運特的理解是,好萊塢有自己的一個邏輯,「哪一個種族的人來演什麼角色並不重要,因為藝術是模仿,特別是電影。如果你是湯姆·克魯斯的粉絲,不管他是演日本人、中國人都可以的。所以好萊塢說,這個是我們產業裡面的一個規則,因為觀眾或者是聽眾喜歡這個明星,所以不管是什麼人演都不重要。」

黃運特看了所有陳查理的系列電影,在他這個華人移民眼裡,這樣一個好萊塢製造的華人形象是可以接受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每個星期六的早上,電視臺都會放陳查理的電影,但僅隔了幾十年,現在沒有多少人知道這個電影符號了。「陳查理的形象是溫和的,沒有給人特別的反感,當時的中國人也能接受。但在冷戰期間,因為所謂『反華』、『黃禍』、『紅潮』,陳查理成了中國文化代表性人物,他的背景變了。」結果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亞裔抗議抵制了「陳查理」。這個人物就從電影中消失了,一直到現在。2003年福克斯曾打算舉辦陳查理電影回顧展,結果被亞裔抗議掉了。

從可接受到不接受?「這就跟經歷『文革』和沒有經歷『文革』的人,對這段歷史的記憶是不一樣的。我寫這本書的原因和目的就是告訴大家,有些人覺得陳查理好玩,完全可以接受,但亞裔認為根本不可接受,其實他們根本就沒有看過。只是接受了文化記憶和觀點。直到有一天,你真的看了電影和小說後,可以看到完全不是這樣。」

但即便陳查理形象有種族的因素,黃運特認為也不應該以此把它抹掉,「你要把它禁掉,是對歷史的否定。你把美國文化和歷史消毒得乾乾淨淨,不去碰那些敏感的地方,那是不負責任,也失去對美國文化歷史的真正理解。就比如,美國中小學都讀馬克·吐溫的《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就有人提議把『黑鬼』這個詞給清洗掉,我認為這絕對是對歷史扭曲,好像這段歷史不存在一樣,好像馬克·吐溫創造的哈克從來沒有說過髒話一樣。」

好萊塢這些年一直打算將「陳查理」復活,成為他們電影工業體系上能創造利潤的一個系列,在1930年代,每生產一部「陳查理」,電影公司就獲利近百萬美元。但因為亞裔的抗議,這個計劃一直沒有實施。電影《霹靂嬌娃》裡的亞裔女影星劉玉玲對陳查理的孫女一角一直很感興趣,好萊塢影星傑克·尼克爾森也很想扮演陳查理,但這些計劃都只能擱置下來。黃運特和朋友一起寫了陳查理的劇本,他說正在找「乾爹」,然後去拍攝一部「陳查理」獨立電影。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奇異博士》和《攻殼機動隊》電影要將亞裔角色換成白人?
    不過,好萊塢在選擇這些角色的時候,仍然傾向於使用白人演員:在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中飾演拉斯·阿·古的是著名演員連姆·尼森,而在《鋼鐵俠3》中扮演滿大人的則是蓋伊·皮爾斯。這種選角策略讓人困惑。 而《奇異博士》更加奇怪。
  • 白人歧視黑人,所有人都歧視亞裔,這就是好萊塢現狀麼?
    後面這個詞性的侮辱成分則更高   其實這些詞,早期都是針對華裔,因為國外人看亞裔人群就像我們看黑人一樣宋美齡卻因為她出身低沒文化,角色辱華而拒絕與她接觸。
  • 美熱播劇涉辱華遭亞裔觀眾討伐 主創忙道歉(圖)
    由白人扮演的華人傅滿洲形象。  中新網1月18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CBS的熱播喜劇《老爸老媽的浪漫史》周一播出最新一集,劇中3名白人演員裝扮成華裔出演,此舉惹惱了亞裔社區,很多亞裔稱該劇集帶有種族歧視色彩,也有不少觀眾認為這有些小提大作。為此,該劇主創16日在推特發聲明表示道歉。
  • 在美國,亞裔男性和白人女性結婚的多嗎?
    不過,諸如亞裔等少數群體,在各地之間的差異仍比較明顯,跨族群婚姻並不是美國社會的常態或者說是主流。2010年,美國新婚跨族群比例達15.1%,是30年前的兩倍多。而已婚夫婦中跨族群的也有8.4%,同樣是30年前的兩倍多。在2010年的新婚夫婦中純亞裔有3.5%,而純白人有62%。
  • 亞裔財富正趕超美國白人 專家稱重視教育是主因
    中新網3月18日電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聯儲會的最新數據顯示,亞裔美國公民過去25年來在收入和財富上都有明顯增長,正在趕上、甚至超過白人,成為最富有的群體。  據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報導,聖路易斯聯儲銀行的最新研究報告按照族裔分類列出收入增長,發現白人家庭的通脹調整後的收入仍然排名第一。
  • 約翰波耶加批迪士尼邊緣少數族裔角色《星球大戰》中的黑人、亞洲...
    時光網訊 近日《星球大戰7》等後傳三部曲中扮演芬恩的約翰·波耶加又發表耿直言論,接受英國《GQ》雜誌採訪時他表示,感覺自己的角色在星戰系列中被邊緣化。波耶加一開始說,他確實是第一個在《星球大戰》系列中得到如此重要角色的黑人,但好萊塢電影工業並沒有準備好如何呈現這個角色。而且這個過程並不讓人愉快,「沒有哪個演員會得到『因為你演了星戰,觀眾們就要抵制』的待遇;沒有哪個演員能在自己的社交媒體收到這麼多的死亡威脅,說你黑人這黑人那的,說什麼黑人沒資格演暴風兵。」
  • 黑人受歧視,亞裔被稱為模範少數族裔,美國白人接受亞洲人了嗎?
    先後出現了多起黑人和白人警察發生的衝突的事件,並由此引發了全美甚至世界範圍內的反種族歧視遊行。在各種抗議活動中,有一個十分奇怪的現象,那就是亞裔美國人的態度明顯呈現兩極分化的趨勢。一部分亞裔認為,應該和非裔團結起來,共同反抗美國社會對於白種人以外的少數族裔的不公正待遇,粉碎美國歷史上那些鼓勵亞裔和非裔形成對立並互相攻擊的陰謀政策。
  • 哈利波特:四位演員所扮演的其他角色,逃不掉的光環
    導語:哈利波特:四位演員所扮演的其他角色,逃不掉的光環。本期一伶要與朋友們一起來講講,在《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扮演霍格沃茨學生的演員們,所扮演的其他角色。在電影《中間人2 》中,史卓瑪扮演的角色是一個典型的,傲慢自大,愛顯擺的角色。扎著金色的小辮子,身上還紋著紋身。片中他所扮演的是一個反派角色,用盡手段,讓四位男孩子,西蒙,威爾,傑瑞,內爾四個男孩子都感到難堪。可他還是得到了女孩子的青睞。另外,在《權力遊戲》中,史卓瑪再次扮演一個傲慢角色,山姆威爾.塔利的哥哥。
  • 15位不得不退休的超英演員,綠巨人獵鷹演員更換!
    原因有些匪夷所思,他說他想去演喜劇,雖然粉絲們都想看他作為反派的表演,但他自己希望去嘗試不同的東西。11.詹姆斯·普爾弗伊 普爾弗伊原本該是《V字仇殺隊》中V的扮演者,他說在這個面具之下,他很難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即使是只露雙眼睛出來,也比全部遮住好。但是蓋伊·福克斯的面具豈能與你妥協,最終由雨果·維文接替出演,成就了這部影史經典。
  • DC《猛禽小隊》主要角色鎖定候選人
    華納正為這些角色選拔合適的演員。  黑金絲雀的真名是黛娜·德雷克,她是一位熱愛打擊犯罪的冒險家,能發出破壞力強大的超聲波「雀吼功(Canary Cry)」。她在原著漫畫中是金髮碧眼的白人女郎,現在看來華納DC的意願是找一名黑人女星飾演。
  • 專訪丨李漪蓮:亞裔華人在美國的困境、抗爭與身份認同
    李漪蓮教授的祖父開的一家餐廳在《亞裔美國的創生:一部歷史》中,李漪蓮寫道:「在美國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之後,美國人的定義就同白人定居者聯繫在了一起,早在1790年,美國公民身份的特權就只擴展至白人。作為一名歷史學家,在研究中最令我著迷的,就是去研究普通人的生活:他們在歷史進程中扮演的是怎樣的角色,他們的生活是怎樣過的;在日復一日的辛苦勞作中,個人是如何構建出屬於他們自己的社群的,他們是如何面對自己遇到的種種挑戰與不幸的……移民以及亞裔美國人的歷史,是我主要的研究方向。在移民問題中,「人們為什麼會離開自己原來的國家」這個問題是非常重要的。
  • 對抗精神瘟疫,美國亞裔要向「美白」說不
    在那款遊戲中,玩家扮演一組科學家,奮力將人類從一種致命的疾病中拯救出來。如果可以選擇,絕大多數玩家似乎都會選擇扮演死神,而非救命者。病毒之所以讓人感到恐懼,正因為我們對它缺乏了解,但《瘟疫公司》把病毒置於遊戲玩家的控制之下,這讓人感到心中有數。而人類,大家都知道,是很容易犯錯的。
  • 美國白人男將亞裔女誤認日本人:鬼子滾回日本,我們要再炸廣島
    最近,美國明尼阿波利斯白人警察對黑人暴力執法致其死亡的事件引發巨大反應,當地已經發生多起抗議和騷亂。種族歧視這個在美國十分敏感的問題再次被引爆,而受歧視的並不止黑人,實施攻擊的也不止警察。最近,一名亞裔男孩被一名白人辱罵,「滾回日本,不然就再炸廣島」。此事同樣引起強烈震動。事發美國馬裡蘭州貝塞斯達市區,有路人拍下了當時的過程,一位中年白人對一名亞裔女子和她的兒子大罵,稱他們為「日本鬼子」,女子反問白人,說他是不是對自己的兒子用了種族侮辱詞彙。
  • 《白人男孩裡克》為什麼能讓一位奧斯卡影帝失去自我?
    《白人男孩裡克》講述了小裡克·威爾謝的真實故事,在自己16歲生日以前,他做了從交易毒品到銷售武器的一切,並將這些通知了聯邦調查局。馬修·麥康納在片中扮演小裡克的父親老裡克。 「我以前從來沒有扮演過這樣的角色,」馬修·麥康納在放映前告訴《好萊塢報導》:「這是我悲傷的鄉村歌曲,類似那種『我去監獄的那一天,媽媽被一輛火車撞了。』」
  • 演員塑造的角色,問清自己是喜歡角色還是演員!
    記得自己曾問過自己看電視、電影時是喜歡演員們塑造出的角色,為角色喜泣而淚,為角色破涕言笑還是因為這個演員呢?許多時候是否因為角色而去查演員的信息,然後將二者想勁辦法畫等號,把角色的性格、特性硬往演員身上套,覺得演員也必須是這個性格。
  • 美國白人終於喊出這個詞!
    之後,該報稱許多接受採訪的好萊塢演員、編劇和製片人都表示,好萊塢正在發生一場「革命」,而且「革」的是白人的命:許多白人演員被解僱開除,許多工作室更表示他們接下來將只僱傭黑人等有色人種或是同性戀、變性人等性少數組群。這令很多好萊塢的白人從業者擔心這種「反白人」的歧視性觀念將導致他們再也無法在這個行業中工作。
  • 《演員請就位2》演員官宣,馬蘇扮演埃及豔后,王智扮演東方不敗
    #演員請就位演員官宣#我們看到許多演員參與了《演員請就位》第二季的錄製,比如之前參加過《乘風破浪的姐姐》的王智來到節目,她說唱歌跳舞是我的最愛,演戲是我的生活,回到演員工作需要乘風破浪,我喜歡電影,演戲是我畢生的功課,他最後說我是演員王智,我已經就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