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裔財富正趕超美國白人 專家稱重視教育是主因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3月18日電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聯儲會的最新數據顯示,亞裔美國公民過去25年來在收入和財富上都有明顯增長,正在趕上、甚至超過白人,成為最富有的群體。

  據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報導,聖路易斯聯儲銀行的最新研究報告按照族裔分類列出收入增長,發現白人家庭的通脹調整後的收入仍然排名第一。但是,亞裔美國人的財富自從1989年以來出現「戲劇性變化」,他們當中的中等收入比例已經超過白人。那主要歸功於最近幾十年來亞裔年青人的教育程度提高。

  聖路易斯聯儲銀行經濟學家埃蒙斯(Bill Emmons)說,亞裔美國人也許在今後幾十年成為全民最富有的族裔。他說,「如果亞裔財富不在今後25年超過(白人),我會感到吃驚。」

  根據聖路易斯聯儲銀行的研究報告,亞裔美國人2013年的中位數財富為91,440美元,相當於白人的70%。他們的財富自從1989年以後增長了43%,白人財富同期僅增長3%,儘管他們的絕對數字高達134,008美元。

  但是,美國人的財富故事暴露相當大的族裔差距。拉美裔和黑人同白人之間的中位數財富相差90%。拉美裔2013年的中位數財富為13,900美元,比1989年增長51%;黑人的中位數財富為11,184美元,也上升45%。

  亞裔財富的可預測變數就是教育,但那並非唯一因素,也不全部呈線性趨勢。但亞裔方面的進展的確提出如下問題:教育帶來他們的財富增加?還是財富保證他們接受更多教育?

  埃蒙斯感覺是後者。「你越是有錢,你就越是能投資教育。」

  在35-39歲年齡組,73%的亞裔2013年都有高中以上的學位。那一比例明顯高於白人的54%,更2倍於黑人的36%,3倍於拉美裔的23%。如果進一步查看4年大學學位以上的比例,差距更大:亞裔65%,白人42%,黑人26%,拉美裔16%。

  這種教育程度差距影響深遠,也帶來某種循環性發展。教育程度差距加大財富積累差距,後者再驅動教育差距。

  皮尤研究中心拉美裔趨勢項目副主任科查爾(Rakesh Kocchar)說,金融知識能幫助他們致富,而財富又能幫助人們獲得金融知識。他還說,財富也因為個人所處的經濟生活而受到推動。

  如果人們從來沒有接觸重大的財務選擇--比如低教育程度的人當大巴售票員,從來沒有得到401(k),一直依靠政府救濟項目,就從來沒有機會學習如何有效地管理資金。

  埃蒙斯將分析數據集中到62歲以下的亞裔人群時,中位數財富和中位數收入均已超過白人同齡群體。

  他說,那就意味著年青的亞裔人口財務上超過年齡大的亞裔。老一代亞裔和同齡白人相比,財富上要弱一些。

  布魯金斯學院兒童家庭中心主任哈斯金(Ron Haskin)說,亞裔老人和年青人的財富差距不正常。通常財富係數都是另一走向:老年人財富高於年青人。但是,亞裔人口當中卻是年青人更富有。

  年青亞裔通常都是移民子女或者本身就是移民。哈斯金說,許多亞裔都是從零開始,幾乎把所有東西都留在故國。

  除了儲蓄能力之外,財富積累可能同儲蓄的激勵因素相關。埃蒙斯說,富有者有較大的激勵因素來學習金融制度及積累財富,因為他們需要把收入轉入退休帳戶。較低收入階層可能沒有那種動力,因為他們更多依靠政府的退休項目。(王恆瑞)

相關焦點

  • 黑人受歧視,亞裔被稱為模範少數族裔,美國白人接受亞洲人了嗎?
    被「竹子天花板」阻礙,難以進入管理層的亞裔僱員;被所謂亞裔人群運動能力差的刻板印象困擾多年的前NBA球員林書豪;近年來在美國教育平權運動中飽受「逆向歧視」的亞裔學子等等這些陷入身份困境的亞裔美國人似乎怎樣努力都會被看作是「永遠的外國人」。我是美國人嗎?成了他們心中揮之不去的疑問。
  • 在美國,亞裔男性和白人女性結婚的多嗎?
    不過,諸如亞裔等少數群體,在各地之間的差異仍比較明顯,跨族群婚姻並不是美國社會的常態或者說是主流。2010年,美國新婚跨族群比例達15.1%,是30年前的兩倍多。而已婚夫婦中跨族群的也有8.4%,同樣是30年前的兩倍多。在2010年的新婚夫婦中純亞裔有3.5%,而純白人有62%。
  • 從「陳查理」看白人演員扮演亞裔角色
    在早期,包括華裔在內的亞裔形象出現在好萊塢電影和戲劇舞臺上時,往往都是使用白人演員,比如他在《陳查理傳奇》中寫到的「陳查理」扮演者是瑞典裔演員歐蘭德,也包括剛剛去世的「蝴蝶夫人」莉西亞·阿爾巴尼斯。歐蘭德是扮演「陳查理」這位華裔偵探最成功的演員,但他是瑞典裔白人。歐蘭德能講一點中文,了解中國文化歷史藝術,在生活上,他以虛構人物陳查理身份說話。
  • 美國教授稱如果黑人像亞裔那樣優秀且守規矩,就不會存在種族主義
    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5日的報導,當地時間6月3日,美國中央佛羅裡達大學(UCF)的心理學教授查爾斯·內吉在其社交平臺上發表了關於「黑人特權」的種族主義言論,他聲稱美國白人和白人文化正在受到圍困,同時還對美國黑人進行了種族主義的定位。
  • 美國白人男將亞裔女誤認日本人:鬼子滾回日本,我們要再炸廣島
    最近,美國明尼阿波利斯白人警察對黑人暴力執法致其死亡的事件引發巨大反應,當地已經發生多起抗議和騷亂。種族歧視這個在美國十分敏感的問題再次被引爆,而受歧視的並不止黑人,實施攻擊的也不止警察。最近,一名亞裔男孩被一名白人辱罵,「滾回日本,不然就再炸廣島」。此事同樣引起強烈震動。事發美國馬裡蘭州貝塞斯達市區,有路人拍下了當時的過程,一位中年白人對一名亞裔女子和她的兒子大罵,稱他們為「日本鬼子」,女子反問白人,說他是不是對自己的兒子用了種族侮辱詞彙。
  • 高分卻進不了哈佛耶魯,美國亞裔起訴常春藤大學「種族歧視」
    王認識的一些亞裔和白人混血家庭的學生,他們會在申請中稱自己是白人,以免被歸入優等生的行列。一些錄取諮詢公司,比如紐約的「常春藤教練」(Ivy Coach)也承諾,會讓自己的客戶在申請材料中「顯得不那麼亞裔」。王覺得這種情況必須得到改變。2013年 6月,王向美國教育部民權辦公室提起了對耶魯大學、史丹福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的歧視投訴。
  • 87年後的今天 亞裔美國人的處境真的變好了?
    而就在此前,另一位候選人傑布·布希(Jeb Bush)剛剛為「定錨嬰兒」(Anchor Babies)這一說法而辯解,指責濫用美國公民出生權的是「亞洲人」而非「拉丁美洲人」。今年9月,聯邦調查局(FBI)終於撤銷了對華裔美國人郗小星的指控,這個任教於天普大學的物理學家在5月因涉嫌向中國洩露敏感超導技術而被逮捕。FBI稱握有涉案技術模型,但經專家小組鑑定,這份技術模型跟出問題的設備並無關係。
  • 專訪丨李漪蓮:亞裔華人在美國的困境、抗爭與身份認同
    採寫 | 閆曉旭去年,哈佛招生制度涉嫌種族歧視在美國本土沸沸揚揚。一個名為「學生招生公平」的非盈利性社會組織,狀告哈佛大學在招生中歧視亞裔美國人,人為地限制亞裔學生的錄取人數。長期以來,美國社會對於教育領域所謂的「平權運動」(Affirmative Action,又稱AA)有著激烈的爭議和討論。
  • 白人歧視黑人,所有人都歧視亞裔,這就是好萊塢現狀麼?
    土生土長的亞裔美國人   1,   在美國,不是那些黑叔叔一直被白人歧視麼?   2   亞裔的好萊塢沉浮   在美國,黑人的蔑稱為nigger或negro(黑鬼)   而亞裔在美國,也有專屬於他們的外號   Chink
  • 逆向種族主義:為何「平權法案」會讓亞裔學生考學難?
    與此同時,美國司法部最近發起了對耶魯大學的訴訟(2016年,亞裔美國人教育聯盟就聯合眾多華人團體,向司法部和教育部投訴耶魯大學招生過程中存在不公平的現象。)。由於篇幅所限和雷同的情況,筆者選擇不在此進行對細節的討論。
  • 美國議員自稱「被困在白人身體中的亞洲人」,遭美國網友批評
    美國白人政治家、眾議員埃德·凱斯日前在出席某活動時公開宣稱自己是一個「被困在白人身體中的亞洲人」。埃德·凱斯的言論曝光後立即招致不少美國網友的議論和批評。 資料顯示,出生於1952年的埃德是美國民主黨政治家,曾是夏威夷州立法機構的多數黨領導人,並於2002年競選夏威夷州州長,目前是夏威夷第一屆國會選區的美國代表。據消息人士透露,上述講話是埃德在參加一個由亞裔美國人和太平洋島民成員組成的慶祝活動時所發表,但埃德·凱斯的講話引發了很多美國網友的不滿。
  • 對抗精神瘟疫,美國亞裔要向「美白」說不
    病毒之所以讓人感到恐懼,正因為我們對它缺乏了解,但《瘟疫公司》把病毒置於遊戲玩家的控制之下,這讓人感到心中有數。而人類,大家都知道,是很容易犯錯的。 對新冠病毒大流行病的應對不力,以及由此引發的種族仇恨、社會敵意的大流行,已經痛苦地表明了這一點。尤其是在美國。
  • 前美國加大系統華裔校董:華裔促進美國教育成長
    華聲報聖何塞消息:前美國加大系統華僑校董李心培1月3日表示,主流社會應該認識到華裔對美國整體教育的貢獻,而不是把華裔看成排擠其它族裔受教育機會的人。  同時洛斯蓋圖—薩拉度加高中學區委員張琛認為,華裔學生並沒有種族裔排擠問題,但有學術競爭問題。
  • 調查稱美華裔移民易患心理疾病 老人年輕人最高危
    中新網1月17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全美調查統計數據發現,亞裔人群普遍要比白人、黑人和拉美裔瘦一些,但卻未必更為健康。而反過來,亞裔幾乎和其他身體普遍超重的族裔一樣,面臨高血壓和高膽固醇等健康問題困擾。  據《洛杉磯時報》報導,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的一份調查報告說,亞裔超重的人數為38%,明顯低於其它族裔。超重指的是體重指數(BMI)超過25的情況。據統計,白人超重比例為66%,黑人為76%,拉美裔則將近80%。
  • 美國精英教育之殤:通道變壁壘,「白頭鷹」衰落的源頭
    而在最新公布的美國「教育平權法案」中,所謂「平權」,就是打壓亞裔錄取率,將名額更多的分配給拉丁裔、非裔學生。顯然,一半白人學生都是靠著「體育」、「繼承」等特權入讀,而拉丁裔和非裔破10的比例,無疑是踩著亞裔學子的腦袋上來的。07 歧視的標籤與求職的困境美國社會學家柯林斯曾說:美國精英教育系統不僅僅是為了選拔和培養英才,更重要的是要維持盎格魯白人文化優勢,保持白人精英階層的統治身份。所以,即便亞裔家庭在美國普遍都是中產階級,對孩子教育的投入不遺餘力。
  • 為什麼《奇異博士》和《攻殼機動隊》電影要將亞裔角色換成白人?
    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名的出色的外科手術專家史蒂芬·文森·斯特蘭奇,在一次車禍中受傷導致其雙手再也無法使用手術刀正常工作。為了治好自己的雙手,史蒂芬來到喜馬拉雅山上拜訪傳說中的至尊魔法師古一,並學習魔法對抗魔界大軍的故事。
  • 有一種稅叫「亞裔稅」 哈佛大學被控招生政策歧視亞裔學生
    據《紐約時報》15日報導,一項針對超過16萬學生記錄做的分析顯示,哈佛一向將亞裔美籍申請者的「積極人格」、魅力、勇氣、友善和「廣受敬重」等特質分數打得比其他人低。  該分析由代表亞裔美國學生的團體製成,並已提交波士頓聯邦法院。分析稱,在測驗分數、成績和課外活動等各種申請指標中,亞裔美國學生都比任何其他族群申請者的表現更好。但分析發現,這些學生的個人評量,卻大幅拉低他們的錄取率。
  • 美頂尖大學招生:亞裔生面臨「亞裔稅」,多元性或成歧視藉口
    圖中抗議者手持的標語板上寫著:「支持公平高校入學」「廢除種族配額制」「平等的教育機會」美國司法部近日宣布,哈佛大學等美國多所高校在招生過程中涉嫌歧視亞裔學生,對此將展開調查,如果證據確鑿將提起訴訟。一個時期以來,關於美國高校的招生政策是否對亞裔不公平,一直存在爭議。記者通過調查發現,美國頂尖高校招生時,亞裔學生需要表現得比其他族裔學生更加優秀,才可以獲得平等的錄取機會。這一現象令不少亞裔學生不滿,認為受到了歧視。然而,校方則援引美國最高法院的一份裁決稱,學校有權將膚色作為招生時的一項考量因素,因為這樣做可以保障校園的「種族多元性」。
  • 美國紀錄片講述「亞裔的抗爭」
    本報特約記者 董 銘5月是美國的「亞裔和太平洋諸島後裔傳統月」,一部聚焦在美國生活的亞裔族群的紀錄片《亞裔美國人》本月11日在美國公共廣播頻道(PBS)開播。這部全部由亞裔美國影視團隊製作,展現19世紀以來亞裔生存情況的5集紀錄片,其中既有中國勞工也有社會名流,還有歷史上迫害亞裔的醜聞。聯繫當下疫情期間亞裔受到的歧視,這部紀錄片讓美國人更關注亞裔在各個領域的現狀和困境,其中也包括最具代表性的影視產業及其從業人員。製作班底為「全亞裔陣容」據美國駐華大使館的公開數據,全美共有超過2000萬亞裔,約佔全美總人口的6%。
  • 美華裔教授:美國亞裔時常因優秀而遭歧視,被罵"滾回去"
    美華裔教授:美國亞裔時常因優秀而遭歧視,被罵"滾回去" 參考消息網6月5日報導 美媒稱,美國著名的社會活動人士,長期為亞裔在美國追求平等權利而發聲的美國加州大學黑斯廷斯法學院教授及前任校長兼教務長吳華揚最近在接受採訪時談到亞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