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6月5日報導 美媒稱,美國著名的社會活動人士,長期為亞裔在美國追求平等權利而發聲的美國加州大學黑斯廷斯法學院教授及前任校長兼教務長吳華揚最近在接受採訪時談到亞裔、特別是華裔,在美國的地位的變遷。他說,亞裔在美國社會「可見度」提高了,但是,因為「優秀」仍然受到歧視。
吳華揚說,雖然亞裔在美國的成長大環境有了很大的改變,但是,「在美好和禮貌的表面下」,仍有暗流湧動,亞裔仍然會遭遇各種各樣的歧視。
他說:「亞裔受到各種各樣的歧視,有時候我們越成功,就會越有反作用。他們認為我們是在佔領。」
吳華揚認為美國一些大學招生中出現限制亞裔學生名額的現象就是一種歧視。2014年,加州旨在尋求提高拉美裔和非洲裔入學比例的SCA5提案遭到了很多亞裔族人士的強烈關注和極力反對。
報導稱,吳華揚舉的另外一個例子是美國高校中亞裔擔任領導職務的人數在減少,雖然在高校裡擔任教授和高級教授職位的華裔和亞裔並不少。吳華揚本人曾經擔任美國加州大學黑斯廷斯法學院的院長兼教務長,是美國首位擔任這樣職位的亞裔。
他認為,亞裔不僅僅在工作的地方感受到歧視,在生活中也存在歧視。他說:「有時候我走在舊金山的街頭,有人開車路過,突然搖下車窗,叫我『中國佬』,或是『滾回到你原來的地方去』。」
他解釋說,這樣的事情雖然不是每天或是每個星期都遇到,但是可以說是每個月都會遇到。
這樣的遭遇《紐約時報》亞裔主編麥可·羅也遇到過。他2016年10月在《紐約時報》向一位曾經讓他「滾回中國去!」的女士寫了一封信。這封信提到,他和朋友們走在紐約曼哈頓的街頭,可能因為手推的嬰兒車擋了某位女士的道路,於是遭到了上述的種族侮辱。他強調說,這樣的遭遇應該不是亞裔美國人遭到的唯一的侮辱。
現在同時擔任亞裔精英組織「百人會」會長的吳華揚特別強調,他很愛美國,同時,他也學會了為自己的權益「站起來,大聲地說出來」。
吳華揚解釋說,現在華裔或是亞裔在美國遭受歧視的原因與1882年《排華法案》通過前的某些理論類似。
他說:「你如果讀讀過去人們的辯論,為什麼他們要把華人排除在外?他們說,中國人工作太努力,這是不公平的競爭。我再說清楚一點,他們是說中國人『太好了』,不是他們太糟糕,而是『太好了』。他們的說辭說,這樣,他們會逼走白人工人。」
當年《排華法案》的強烈支持者包括美國工會領袖。美國勞工聯合會創始人塞繆爾·岡帕斯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題目叫做《排華的一些理由:肉食對大米:美國爺們對亞洲苦力,孰能生存?》,這篇文章的一個基本論點是:亞洲人吃米,米比肉便宜,所以亞洲人必然會不公平地擊敗美國男子。
吳華揚說,這位工會領袖的基本觀點是,亞洲人能吃苦,願意忍受更惡劣的環境,造成不公平競爭,所以他們應該被排除。他認為,這樣的觀點再次出現。
他說:「亞洲人在競爭中會更厲害。換句話說,他們的論點不是亞洲人太差,而是太優秀,會做得更好。」
吳華揚指出,當時想把中國人趕走的是愛爾蘭裔的白人移民,並非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他們是移民,他們想趕走另外一批移民,因為競爭太激烈。」
(原文標題:《美華裔教授:美國亞裔時常因優秀而遭歧視 被罵"滾回去"》)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亞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