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到今,有很多例子表明,不團結就會導致失敗。常言道:「心不在焉,烏合之眾爾據傳蘇秦分別遊說韓趙魏燕四國,讓他們齊心協力,一同出兵攻打秦國。但是各國都有自己的小算盤,他們既不想出錢出力,也想在攻打秦國之後分一杯羹。所以大家互相推諉,不肯前進。最後也沒把秦國弄得一塌糊塗。這次合作,表面看來聲勢浩大,目標一致,實則心有餘而力不足,心有餘而力不足,勁頭自然而然就沒有了,實則成了一盤散沙。合攻秦不就是一個玩笑?
不團結將無法達到目的。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是三個和尚挑水喝,大家都聽過了。一僧挑水喝,二僧提水喝,三僧沒水喝。這個故事包含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但很少有人真正做到。一個群體存在於美國,其原因是由於不團結造成的不公平待遇。從童年時代起,我就在書本上看到馬丁·路德·金寫的一篇文章,我夢想著描述黑人在美國所遭受的歧視。
在演講中,馬丁·路德·金說到:「我們順理成章地認為,黑人在美國的地位是最低的,其實不然。在美國,最受歧視的不是黑人,而是受歧視數百年卻從不反抗的群體。這群人是亞裔。如其名,他們是居住在美國的亞洲人。通過新聞,我們經常知道黑人經常一起上街遊行,反抗他們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我們說,有壓迫的地方就有反抗。
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他首次提出了這種反對的理論。這一理論已被廣為傳播。但是,美國有很多群體,為什麼唯獨黑人給人的印象卻只有黑人受到不公平對待?是否其它群體也能像白人一樣享有同等的教育、機會和地位?回答為不。
在美國亞裔人群中,最受歧視。除膚色外,外貌也與西方人截然不同。大部分美國人對亞裔的印象仍然停留在勞動、偷渡、對待亞裔的態度等方面,當然也就好不了多少。那麼,既然亞裔是最受欺凌的群體,為什麼從來沒有媒體報導這件事?
華裔婦女在美工作的第一個原因是亞裔婦女內部不團結。大部分亞裔群體來自不同的國家,彼此之間很少溝通,對於所發生的事情,如果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很多都採取隔離的態度。另一群人中也存在著相互看不起的情況,更不用說會伸出援助之手,同舟共濟。與此同時,亞裔也有新老派系的分野。
華裔也可以分為大陸派、東南亞派、臺灣派等,而大陸派也可以有地域劃分,比如廣東華裔、福建華裔、內地華裔等等,雜亂無章。華裔美國人也幾乎是繼承了國內地域和身份的這一套觀念,導致他們自己無法統一。另一個原因是華人太低調了,他們可以忍受一切,
古人云:人善受人欺,馬善受人騎。在歧視面前,一味選擇隱忍不發,忍氣吞聲,想要平息風波,不想多生事端。想像別人也會換位思考,了解自己的處境和態度。但是世上的事,光靠耐心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不但沒有得到別人的尊敬,反而助長了別人的囂張,更是肆無忌憚地欺凌別人。
亞裔人口總體經濟狀況並不差,雖然比許多黑人生活條件好,但仍然受到黑人的歧視。很明顯,誠實只會像出氣筒一樣被欺負。在美國的暴動中也可以看出,華裔遭到毆打,商店遭到破壞,警方對此態度冷淡,對所發生的一切幾乎視而不見。除此之外,亞裔人口相對較少,數量與財富、能力同等重要。這就是三個臭皮匠抵一個諸葛亮的道理。
亞裔的人數對白人、黑人來說,根本不算什麼,本地人對亞裔的暴動一點也不擔心。因此,自然而然的,亞裔會更加欺凌。黑人和亞裔受到了不平等對待,兩種不同的對待方式。顯然,團結的重要性無處不在。一家人,一小群人,一個國家,需要團結。我們的國家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國家,是一個大家庭,民族團結是社會發展的前提,歷史的教訓處處提醒著我們。因民族矛盾而產生的衝突,是對我們最好的忠告。
總結
團結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基礎。生存於社會,分工不同,但都需要我們為共同的目標而奮鬥。筷子容易斷,筷子不容易斷,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團結起來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