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非洲列國,就不免說到非洲第二大經濟體——南非。
作為著名的「非洲明珠」,南非位於好望角航線的必經之路,地理位置極為關鍵。除此之外,她還是世界著名的礦產大國,國內的鈾、稀土、黃金、金剛石等珍稀礦藏的儲量都位居世界前列,可謂富有至極。
▲南非共和國位於非洲最南端
如此出眾地理位置和礦產資源,自然引來了諸多覬覦者。
自16世紀起,幾百年的時間裡,諸多歐洲白人入侵此地,並長期佔據著南非的統治地位,掌握了南非國內大部分的財富和政治權力。
只是盛極必衰,1994年後,短短幾十年間,南非白人突然遭遇了迎頭暴擊,從「天堂」落至「地獄」。白人們被迫失去了原先掌握的礦產,土地甚至是工作機會,更有不少白人被迫遷移到貧民窟,過著節衣縮食的艱苦生活。
▲生活在貧民窟的南非白人
當全世界遭受種族歧視的黑人奮起抗爭的同時,南非的白人卻在遭受來自黑人的逆歧視。
那麼,南非的白人為什麼會淪落至此?當全世界黑人廣泛受到不平等待遇的境況下,南非國內的白人為什麼反而落入了弱勢地位呢?
一、殖民時代的白人「天堂」
最早時,南非地區的原住民是從事原始漁獵和畜牧業的科伊桑人。公元2世紀,他們遭遇了一部分自非洲中部南下的班圖黑人,經過一段時間的衝突與融合,這兩大種族形成了古代南非地區的的主要民族。
伴隨著歐洲開闢新航路,1510年,一夥葡萄牙人登陸了南非。作為好望角航線上的重要中轉站,迫切希望壟斷東西方貿易的葡萄牙殖民者,自然「看」上了這片地理位置優良的海岸。
▲葡萄牙探險家巴爾託洛梅烏迪亞斯是第一個成功繞過好望角的歐洲人,在開普角種上了十字架
只是,當幾個葡萄牙人以為在海岸架起幾座大炮,就可以佔領整個海岸時,科伊桑人卻送給這些入侵者無數利箭飛石。土著部落勇猛頑強的反擊使葡萄牙人鎩羽而歸,但這份珍貴的自由卻並沒能維持多久。
1652年,新興的荷蘭殖民者又一次帶著堅船利炮攻入了南非的開普海岸,其後,經過百年的殖民戰爭中,荷蘭殖民者徹底毀滅了科伊桑人的文明,並在此地建立了長久的殖民根據地。為了使殖民地更加繁榮,荷蘭統治者鼓勵歐洲居民在南非殖民地購買土地,成為地主。
▲荷蘭殖民者侵佔南非開普地區
與此同時,歐洲大陸正在經歷宗教改革的劇痛,許多法國和德國新教徒在歐洲大陸飽受歧視,生活困苦。而好望角航線的繁榮之後,這些新教徒也選擇漂洋過海,到此地定居。
經過幾百年的發展,這些歐洲白人殖民者相互通婚,逐步發展為以荷蘭裔為主的南非白人民族——阿非利卡人(舊稱布爾人)。他們將戰敗的黑人土著民族變為農奴,甚至明文規定「黑人與白人之間不得享有平等」,南非地區的種族歧視歷史自此開端。
19世紀,經歷了工業革命的英國實力大漲,開始在全世界範圍內擴張自己的殖民地。而地理位置優越的南非,自然也成為了英國人眼中的香餑餑。
1806年,英國擊敗了已經衰落的「海上馬車夫」荷蘭,進而佔據了南非的開普地區,並積極鼓勵英國人向此地移民。與布爾人不同,英國殖民者廢除了奴隸制。但這只是更殘酷的資本主義剝削的羊皮外衣,英國人將黑人隔離在保留地,強迫他們必須以低廉的佣金受僱於白人,接受無休止的勞作。
隨著白人越來越多,他們開始不斷擴大領地,掠奪勞動力。在多次殖民戰爭之中,白人將黑人們的財富和土地掠奪殆盡,並終於在19世紀中後期,徹底摧毀了南非黑人的武裝抵抗,將整個南非納入到白種人的殖民統治之中。
▲英軍攻打南非本地的土著居民
在一場場殖民戰爭中,白種人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和保護奴隸制的農業生產,對黑人極為殘暴。數以百萬計的黑人淪為了白人的奴僕,在種植園中被嚴苛地剝削,在工廠中勞作至死。在漫長的殖民統治中,白人長期奉行種族歧視政策,非洲原住民被迫生活在社會的底層,甚至被當作貨物來往交易,可謂飽受苦難。
1867年至1871年,南非豐富的鑽石和黃金儲藏相繼被發現。為爭奪這些珍貴的資源,本地的布爾人和後來居上的英國人展開了激烈的大戰。
但兩大白人民族的內戰,並沒有給南非的黑人帶來轉機。在混戰中,他們對黑人的壓迫更加肆無忌憚,甚至出現了以通敵為由,將整個黑人部落全部掠奪,變為奴犯的慘案發生。
▲英國人與布爾人之間的戰爭,卻令許多無辜的黑人村莊損失慘重
「英布戰爭」之後,戰敗的布爾人被迫承認英國的宗主權,但同時也掌握了一定的自治權。1910年,南非白人依據《南非法》建立了南非聯邦,但在法案中,卻明確規定了只有南非白人享有政治權力,而黑人「十輩子也別想成為議員和法官」。
種族歧視的政策,開始以立法的方式確定下來。黑人與白人之間相互敵視的關係也隨之逐漸演化為世仇和政治矛盾,這也為將來白人陷入種族歧視的逆境,埋下了伏筆。
二、黑白之爭
自「南非聯邦」成立以來,白人統治者將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政策當作維護本身統治的利器。
在短短40年間,白人控制的南非政府相繼出臺了50項關於民族歧視的法令。1913年,《土著土地法》出臺,將佔總人口70%的黑人趕入不到13%的貧瘠土地上生活,並「善意」地建造了十個「黑人家園」。
▲種族隔離時期南非的「黑人家園」地圖,10種顏色代表10個不同「黑人家園」的分布
在此之後,白人又「賜予」這些黑人部落虛假的自治權,建設所謂的「班圖斯坦」,「幫助」他們獨立。在白人政府的強迫下,每個黑人都必須屬於各個「班圖斯坦」,取得這些新獨立的黑人國家國籍。
這些法令一舉剝奪了黑人的南非國籍,「合理合法」地將這些黑人的政治權利和國民待遇全部抹除。如此一來,原住民黑人如果進入白人的城鎮尋覓生機,就被迫淪為了無法享受國民待遇的外國人,方便白人更好地壓榨和奴役。
除此之外,1923年的《土著市區法》又規定黑人必須在城市內特定的地區居住,實行制度化的種族隔離,且不允許黑人購置土地,甚至不允許黑人參與城區內的娛樂活動;而1924年的《文明勞動法》甚至還規定非白人不得在工業部門從事熟練技術工種,黑人只能幹原始的粗活累活,而他們的勞動報酬卻不得高於同工白人的四分之一。
更殘酷的是,凡是年滿16歲的黑人,如果出行,必須隨身攜帶厚度達一百頁的「通行證」,這其中包含了對黑人衣食住行各個方面的嚴苛規定。
▲分別用英語與荷蘭語標明的種族隔離區域指示牌
1948年,奉行「白人至上」的南非白人政黨——國民黨掌握了政權,300項關於民族壓迫的法律隨之出臺。這些種族歧視政策近乎涉及到南非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形成了一套嚴密的種族歧視化社會體系,比如黑人絕對不允許與白人通婚,不許進入白人的醫院,甚至黑人犯罪之後進入監獄也需要種族隔離。
在政治上,白人佔統治地位,獨掌軍政司法大權,對黑人進行殘暴的專制統治。在經濟上,白人霸佔著80%以上的肥沃土地,把持著礦場、大企業等經濟命脈,通過各種手段剝削黑人所剩不多的經濟價值。1990年,白人的人均收入近6500美元,而黑人的收入不到700美元,相差逾9倍。
▲1960年,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已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此時的南非,已經成為世界上種族歧視和隔離政策最嚴厲,最徹底的國家。
▲這個入口是專門給非白人膚色人群的
而在南非工礦業發展的過程中,由於南非的地質結構極為複雜,儲量甚巨的黃金等珍稀礦產需要更多的人力投入。白人資本家為了節省成本,廣泛推行一種殘酷的「臨時工」制度。資本家僱傭黑人,但不承擔任何社會福利,且只付出極其微薄的薪水。
與此同時,一旦黑人工人出現傷病或者其他無法長時間高效工作的情況,即立刻將其解僱驅逐,另行僱傭其他黑人短工。這種方法無疑是對黑人剩餘價值的極致壓榨。
▲在地下礦井中勞作的黑人工人
但從另一方面看,這卻使得人口數量眾多的南非黑人不可避免地成為了南非工業發展的主要勞動力。越來越多的南非黑人到城市謀生,工人階級社團的雛形也逐漸成型,黑人們終於獲得了一定的抗爭基礎。
20世紀60年代,一部分忍無可忍的南非黑人開始採取武裝鬥爭的方式,不斷與當局發生衝突,以此爭取平等權力。1968年,南非的黑人學生建立南非學生聯盟,開始廣泛深入黑人社區,提供法律援助,喚醒黑人的民族自尊心和反抗鬥爭心理。
經過多年的發展,黑人的反抗鬥爭在20世紀70年代達到頂峰。1973年,德班的黑人掀起罷工抗議運動,多地黑人隨之響應。1976年,索韋託的黑人學生抗議政府強制使用荷蘭語教學,引發政府出動軍警鎮壓,造成170多人死亡,1000人以上受傷的慘案,使全世界為之譁然。
而隨著南非工業規模的擴大和發展,南非社會需要更多掌握熟練技術的工人從事生產,原先禁止黑人從事熟練技術工種的規定也越來越不合時宜。再加上,作為國內人口數量最多的黑人,工資微薄,購買力弱,這就導致南非最大的內需群體無力購買商品,國內市場萎縮,南非經濟的增長速度也隨之衰退。
與此同時,國際社會正在經歷美蘇冷戰愈演愈烈的陰影。南非的布爾白人政府,為維護自身的獨立和主權,準備打造核武器以應對美蘇威脅。
如此,更惹怒了這兩個超級大國。20世紀80年代,在國際社會的支持下,以非洲統一組織、美國和蘇聯為首的各個國家開始針對南非的種族歧視政策予以嚴厲的經濟制裁。與此同時,南非由於內部經濟衰退也出現了多次重大的財政危機。
▲冷戰時期南非佔有納米比亞,葡萄牙佔有安哥拉、莫三比克,他們與羅得西亞三國構成南非洲的殖民主義堡壘
在著名的南非黑人運動組織「非國大(非洲人國民大會)」的領導和克制下,南非黑人掀起了多次有組織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但地區性的武裝衝突依然時有發生。
▲非國大抗議種族歧視政策
頻繁的罷工和遊行一時間令南非政局動蕩不休。在這種境況下,南非的白人政權開始分化,一部分有識之士認識到:只有正視黑人的訴求,才能防止南非陷入毀滅的惡性循環。
1989年,南非國民黨的開明派戴克拉克上臺。他的幾位前任雖然都在民族和解方向做出了一定努力,但最後卻都因為頑固地維護階級的固有利益而慘遭失敗。戴克拉克與他們不同,他深刻地認識到如果不變革南非的政治和社會制度,黑人和白人之間很可能會爆發一場內亂,而這將毀滅南非。
因此,他帶領開明派,調整了部分種族歧視政策,取消了一些黑人住宅區的限制,同時解除了對「非國大」等政黨的禁令並準許合法示威和遊行,甚至無條件釋放了曼德拉等黑人領袖。
1991年起,以戴克拉克為首的國民黨和以曼德拉為首的非國大舉行了兩次和解談判。雖然在此過程中,白人至上的頑固勢力頻頻發難,但雙方依然堅持溝通,最終在民族和解問題上達成了初步一致。
南非,終於從混亂的邊緣被拯救回來。
▲曼德拉與戴克拉克共獲諾貝爾和平獎
直到此時,南非黑人與白人的武裝衝突已經持續了將近30年。數以千計的民眾在這些衝突中身亡,血腥的鎮壓事件幾乎每隔幾年便會發生。漫長的激烈爭鬥也令黑人與白人之間的仇恨越發深厚,這為黑人掌權之後,防備和敵視白人埋下了禍根。
三、白人從天堂落至「地獄」
1994年,在南非第一次多民族大選中,非國大獲得了壓倒性的優勢,曼德拉成為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南非黑人經過漫長的民族鬥爭,終於奪得了國家權力。
▲曼德拉出獄時,興奮的黑人在南非街舉著當天報紙
曼德拉上臺不久,即廢除了臭名昭著的種族隔離法案,南非黑人的社會地位隨之飛速提升。與此同時,曼德拉通過對政府內部的廉政調查和腐敗清理,將一大批白人清除出南非政府,隨之,許多黑人有幸成為政府僱員,掌握了相當的政治權力。
只可惜,這些剛剛加入政府的黑人之前還在從事簡單的粗活重活,相對於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白人僱員,有些黑人甚至不會最簡單的電腦操作。當大量白人管理人員被政府解僱,許多行政能力較低的黑人進入各個部門,南非政府的行政能力也隨之下降。
甚至於,在歐美等國的鼓吹下,黑人主導的南非冒然放棄了白人執政時期精心打造的貿易壁壘,放棄了本國佔有的資源優勢,一味追求貿易自由化,使國內市場徹底向世界開放。不過幾年,歐美等國廉價的工業製品就衝毀了南非的製造業生產秩序,諸多企業破產,無數工人失業。
而為了緩解財政壓力,新南非政府竟然允許國外資本投資控股國內銀行,這徹底令南非失去了本國的金融主導權,證券、信貸等行業相繼淪陷,南非的金融命脈從此掌握在他人手中,近年來,南非的主權信用評級,也早已跌破了紅線。
除此之外,黑人政府對國外的黑人難民始終保持著超常的同情心,但黑人政府官員們卻絲毫沒有考慮到本國的實際情況,大批接受非洲黑人難民,一度使南非從全世界最安全的國家變為治安條件最差的國家。
▲近年來南非各膚色人群分布地圖
不僅如此,黑人政黨主導下的南非政府為了提升黑人在社會財富上的佔有率,更出臺了一大批有利於黑人就業的法案。被黑人津津樂道的《公平就業法》,名義上是為了促進黑人就業,與白人公平地進行就業競爭。但由於黑人政黨過於偏向競爭能力較弱的黑人,「公平就業」實際上演變成了一味排擠白人僱員,增加黑人就業率的逆向歧視。
而《黑人經濟振興法》更是赤裸裸地剝奪了許多白人的就業機會,許多企業為了獲得當地政府的支持和扶助,寧願放棄擁有大學文憑的白人員工,也要錄取僅僅受過初等教育的黑人。
只是他們忽略了南非黑人技術水平和受教育程度,許多企業失去了高質量的白人員工之後,生產效率也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在1994年,南非黑人政權上臺前夕,南非GDP高居全世界第29位,非洲第一位,是埃及、奈及利亞等國的兩倍以上。而在黑人政黨接受國家政權僅20年,南非已經被奈及利亞和埃及相繼超越。
▲後種族隔離時代,南非的GDP增長速度在1994年後出現階段式下滑
許多擁有資本和技術的南非白人,包括許多富商、工程技術人員、醫生、教師和管理人才等,在遭遇到不公平的待遇之後,選擇逃離南非。這其中,甚至包括了大名鼎鼎的埃隆·馬斯克。
不到30年的時間裡,南非流失了將近50萬白人,而這其中的許多人,都是國家的精英。
除了這些原屬於上層階級的白人,還有許多原本就生活水平一般的白種人,他們的生活本來就依靠著種族保護法案給予的救濟。當種族政策垮臺,他們的生活也隨之陷入低谷,許多白人失去了政府發放的福利金和福利住房,被迫搬入貧民窟,這更導致了許多社會治安問題。
▲南非的「窮白人」問題根深蒂固
隨著黑人政黨主導南非政局,僅僅三十年間,南非的白人便經歷了從「天堂」落至「地獄」的困境。曾經對黑人肆意施加種族歧視的南非白人,終於遭受到了種族歧視的惡果。
但對於整個南非而言,種族逆歧視帶來的危害並不僅僅作用於南非白人。隨著大批白人精英被迫失業、出逃,南非本土黑人短時間難以勝任這些高技術需求的工作,南非經濟的技術支撐也隨之崩解。再加上對於黑人的過度保護政策,致使一部分黑人勞動者可以坐享福利,而他們的勞動積極性與工作效率卻一併下滑,如此一來,南非的經濟自然開始衰退。
並且,由於擔任軍政官員的黑人受教育程度較低,且民族保護主義的遮蔽過重,貪腐成為南非官員的常態。甚至於,南非的前任總統都因為貪腐問題而下臺,至於佔據國家執政黨地位的非國大,更是因為頻頻爆出貪腐醜聞而導致民眾支持率狂降。今日的南非社會,近乎都在被迫承受種族歧視帶來的惡果。
曾經以民族和解著稱於世的「彩虹之國」,如今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各種族之間的認同和團結。而南非真正意義上的民族平等,更不知何時方能降臨。
▲南非著名黑人領袖曼德拉前的小黑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