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下載華輿APP,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
華輿訊 據美國僑報報導,4月4日,美聯社刊發《亞裔美國人用社交媒體發起反擊》一文。文章講述了新冠疫情之下亞裔群體無端遭受種族主義歧視與攻擊的現狀,希望亞裔在社交媒體上的分享能夠引起其他群體的關注。
6日,在紐約法拉盛華人社區長島鐵路車站,一列停靠的列車乘客寥寥。(圖片來自中新社)
全文摘編如下:
凱爾·納瓦羅(Kyle Navarro)正蹲下鎖自行車,突然他發現有一個白人老頭正盯著他看。納瓦羅是一名菲裔,他試圖忽視眼前所發生的事,但很快他的想法就被打破了。那個白人老頭經過納瓦羅身邊之後又回過頭罵了納瓦羅。
納瓦羅說,他「朝我所在的方向吐口水,之後又繼續向前走」。
納瓦羅是來自舊金山的一名護士,近來因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種族歧視已讓他倍感焦慮。病毒最早是在中國被發現的,隨著病毒在全世界蔓延開來,美國亞裔便遭受了毫無根據的指責與攻擊。
那一刻,納瓦羅真的倍感憤怒。
「我第一反應就是朝他罵回去,但深吸一口氣之後我意識到那樣做可能會讓我處於危險當中。」納瓦羅說。
上周,納瓦羅在推特(Twitter)上將這一醜陋時刻轉變成了一個談論種族主義的機會,獲得了成千上萬人的關注。
如今,面對借疫情發起的種族歧視,美國亞裔正通過社交媒體組織並發起反擊。過去兩周內,網絡上出現了許多諸如「洗刷仇恨」「種族歧視也是病毒」「我不是新冠病毒」的話題標籤,越來越多的攻擊事件通過在線平臺發布。
從二戰期間日裔美國人遭到扣押,到1980年代一名華裔被美日競爭下憤怒的汽車工人殺害,歷史上被當成替罪羊的美國亞裔迫切需要消除偏見與冷漠。
為實現這一目標,上個月華人權益促進會(Chinese for Affirmative Action)和亞太規劃政策委員會(Asian Pacific Planning and Policy Council)聯合建立了仇恨行為上報中心。與此同時,紐約總檢察長也開通了仇恨行為上報熱線。國會參眾兩院的民主黨人擔心歧視會造成傷害,並提出了譴責反亞裔種族主義的決議。
「從歷史中我們就知道這種情況會越發嚴重。」華人權益促進會聯合執行主任辛西婭·崔(Cynthia Choi,音譯)如是說:「隨著壓力和焦慮不斷增加,我們知道仇恨事件會隨之增多。」
該中心已收到來自美國各地的1000多份報告,人們上報的仇恨事件各種各樣,有吐口水,還有從車中往外投擲瓶子。據ABC News報導,聯邦調查局(FBI)向地方執法機構發送的一項報告就做出了攻擊事件會驟增的預測,其中還寫到上個月發生在德克薩斯州山姆會員商店(Sam's Club)的一起案件,當時一名亞裔男子和他的兩個孩子在那裡被人刺傷。嫌犯只有19歲,他說自己行兇是因為他以為父子三人在「傳染他人」。
反對美國亞裔的這場惡浪不知從何時而起,如今美國經濟也在衰退,這與1982年的情況如出一轍。當時,美籍華人陳果仁(Vincent Chin)在底特律被兩名下崗汽車工人打死,理由是二人對日本與美國競爭感到氣憤。而如今,幸虧有了社交媒體,年輕一代的亞太裔美國人能在另一個可能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時刻大聲疾呼。辛西婭·崔說,她希望社交媒體能讓亞裔以外的其他群體將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種族主義攻擊也當成是自己的問題來對待。
隨著攻擊事件越來越多,奧克蘭市(Oakland)華裔作家謝漢蘭(Helen Zia)擔心這種態勢可能會引發另一場陳果仁遭受過的慘案。當年陳果仁被殺時,謝漢蘭也住在底特律。
「這種程度的憤怒……它已經出現了。」謝漢蘭說,「只要新冠病毒還在,仇恨『病毒』就會存在,仇恨『病毒』還將越來越嚴重。」(原標題:「我不是新冠病毒!」 美國亞裔藉助社交媒體反抗歧視)
來源: 戰疫速遞
安卓用戶,可在各應用商店搜索下載「華輿」APP,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