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參政議政意識已經很強的北美卡車協會組織活動,支持加州總檢察長候選人之一、關注華裔社區的艾瑞克·爾利競選。圖為卡車協會會長關逾(右起2)及協會主要成員與爾利(右起3)合影。(美國《僑報》/章寧 攝)
中國僑網6月8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在美國,長途卡車運輸司機是一個有著高風險、高強度工作量的藍領階層。因收入相當不錯,成為吃苦耐勞的華裔們首選職業之一。不過,華裔不同於其他族裔,他們還面臨著一個奇怪的「高風險」:英語講不好。因此,他們可能被罰千元(美元,下同)、被剪駕照,至少3、5個月無米下鍋。這就是洛杉磯華裔卡車司機經常遭遇的「歧視罰單」。
英文不好成交通違規
在由加州通往亞利桑那州的高速路段上,有一個檢查站,過往車輛均需進行常規的跨州檢查,尤其是貨運卡車。據不少華裔運輸業內人士反應,經過這一站點時,長著一張亞裔面孔的華裔司機們經常被叫下車,會被工作人員詢問很難的技術問題,而早已經考試過關的大卡車司機們,雖然駕馭車輛已經非常熟練,卻很難用英語回答包括大量專業詞彙的問題。於是,他們被認定駕照有假,不僅會被開一張數字很誇張的罰單,而且當場剪掉駕照。亞利桑那州是一個突出的典型,此外,類似狀況在全美各檢查站點均時有發生。
面對歧視困境的華裔藍領們,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終於開始發聲。其中,有兩位關鍵人物,川普亞太裔顧問王湉和關逾。
北美卡車協會成立 關逾細述歧視困境
2017年2月18日,華人卡車司機們聯合起來,在洛杉磯正式成立「北美卡車運輸協會」(「North America Trucking and Transportation Association」)。擁有一家運輸公司,1993年赴美,2003年開始從事卡車運輸、物流和倉儲行業的關逾,成為協會首屆會長。卡車協會在王湉的協助下,開始接觸政界人士,與交通部等相關政府機關建立聯繫。
據關逾介紹,協會的宗旨中有一條就是幫助協會內的司機與各地警察打交道,儘量減少因為司機的英語口語水平而導致來自某些州的警察的歧視性對待。並計劃在協會成立之後即開始推進國會立法,禁止警察對母語不是英語的司機的歧視。協會成立當日,匯集了來自全美各地的行業代表,一些華裔政要,美國國會議員趙美心、加州議員Philip Chen均到場表示支持,美國交通部部長趙小蘭也派出代表理察·瑞維拉(Richard M Rivera)現場致詞,祝賀協會成立。
協會初經成立,關逾開始發聲,以亞利桑那州為典型,講述華裔卡車司機的境遇。「10 個華裔卡車司機中大約會有8個在亞利桑那州曾遇到罰款或作廢駕照事件。被罰的原因並非是華裔卡車司機沒有遵守交通規則,而是因為司機們無法用英文流利回答警察,或高速巡警的問題。」關逾說:「他們在經過檢查站的時候,比較遠被看到是亞裔面孔就會被攔下來。有時還有會拿本英文書讓他們朗讀,然後說他們有問題。後果一般有兩種情況,簡單交通罰單一般一百元、兩百元,不過我們看到的這類情況的罰單,一般在1000元左右,開這麼重的罰單,理由是『你不會說英語』(You don't speak English)。二是直接在駕照上打洞,駕照作廢。」
多方請願 亞利桑那州議員當即電話問責
2017年7月,關逾和王湉代表協會向共和黨眾議員羅伊斯(Ed Royce)和川普競選團隊副主席埃利奧特·布羅迪(Elliott Broidy)反應華裔卡車司機面臨的問題。2017年9月,他們又去到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向亞利桑那州國會眾議員保羅·高薩(Paul Gosar)反應情況。「沒想到,高薩當場就幫我們打電話了。」關逾事後介紹說。2018年6月,當談及「罰單事件」後續時,關逾很高興,他說,「現在司機們已經很少遇見之前的情況,接到不合理的罰單了。」
「我們之前找到議員羅伊斯,他和高薩很熟悉,高薩是管理亞利桑那州檢查站區域的共和黨國會議員,特別願意幫我們和亞利桑那的國會議員直接溝通。而我們也很希望去亞利桑那和這位國會議員見面,反應華裔司機的需求。」關逾說。之後,當去亞利桑那州向高薩反應清楚情況後,沒想到這位國會議員反應特別快,馬上打電話問責。王湉介紹當時情況時說,「高薩當場安排秘書電話與交通局相關負責人進行溝通。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檢討目前開出的罰單中,有沒有更多涉及語言的罰單,即使開了罰單,金額為什麼會那麼高。二是檢討目前有沒有針對亞裔司機的歧視。」
時值2018年6月,從開始維權至今,時間已經過去1年多。當關逾被問及目前華裔司機的情況時,他顯得很高興,「當初我們不能確定結果會如何,回到洛杉磯等待消息。當然還是很高興,事情已經有了很大的進展。在我們開始請願之前,華裔司機面對此類問題只能去找律師,然後再去到亞利桑那州的法庭申訴。這一方式不但費時費力,而且與警察打官司的勝算極小,也觸動不了檢查站進行改變。儘管我們華裔卡車司機多數拿的是加州駕照,加州DMV 判定可以重發駕照給他們,但這期間需要幾個月,讓需要養家餬口的華裔司機的家庭財務狀況立刻陷入危機。」
政府官員入會卡車協會 民間溝通加強
2017年曾代表交通部部長趙小蘭參加卡車協會成立活動的交通部官員理察·瑞維拉,以非官方身份加入了卡車協會,通過協會,加強了政府部門與華裔卡車行業的民間互動,而關逾認為這種聯繫至關重要。
「華裔卡車運輸行業很需要和交通部等相關部門保持或官方或民間的良好互動。我們的司機們開車都很厲害,但是牽扯到法規、政策這些會直接影響到工作的條款、文件,因為受語言限制,會有很多困惑。」在最近一次卡車協會舉辦的講座上,關逾說,「比如目前行業內最重要的,關於電子記錄儀的法規。因為我們缺乏直接的一手信息,之前流傳過各種說法,而記錄軟體,版本特別多,如何使用也是問題。我們去年做過一次講座,兩位加州交通部門的特派人員,卡洛斯·布蘭科(Carlos Blanco)和艾瑞琳達·富恩特斯(Erlinda Fuentes)來主講,重點講解法規,讓司機們明確電子記錄儀已嚴令安裝,必須在2017年12月18日之前完成,可以有4個月時間的緩衝。現在已經過緩衝期,再不安裝就要被罰了,所以又請瑞維拉過來給大家做講座。」
當說起和華裔司機們的互動時,瑞維拉表示非常願意和華裔司機們加強溝通,「在交通部工作中,之前與華裔旅遊大巴司機群體打交道比較多,處理很多投訴問題。前不久我加入了北美卡車協會,成為他們的會員之一,現在經常和華裔卡車運輸司機溝通。我今天是『志願者』來給大家講座。」據瑞維拉介紹,與華裔司機們的工作溝通過程中發現,因為語言障礙,司機們對於冗長的各類英文法規、政策確實有很多困惑之處,他希望能多做一些工作來改善這一情況。
由此,作為一個民間組織,北美卡車行業協會在一年多的歷程中,不僅維權成功,而且取得有關政府部門的支持,並由此保持了聯繫與互動,為在美華裔卡車司機階層辦了實事。(章寧)
【責任編輯:陸春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