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12月31日,銀保監會和各地銀保監局針對銀行業開出超900張罰單,處罰金額超過9.45億元(註:罰單統計以作出處罰日期為準)。
其中,銀保監會對銀行及從業人員共罰款約4.62億元,各地銀保監局對銀行以及從業人員共罰款約4.83億元(註:統計不含各地銀保監分局開出的罰單)。
「千萬」級罰單共13張
從銀保監局、各地銀保監局開出的「千萬」級罰單來看,共12家銀行被罰,另外,銀保監會溫州監管分局也在2020年開出1張「千萬」級罰單。
13張罰款金額上千萬的罰單涉及銀行包括民生銀行、浙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廣發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襄陽分行、中信銀行、上海銀行、興業銀行、上海浦發銀行、北京銀行以及交通銀行溫州分行,合計被罰約6.07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13張罰單中,2張罰單金額上億。其中,民生銀行領到全年罰款金額最大罰單,被沒收違法所得296.47萬元,罰款1,0486.47萬元,罰沒合計1,0782.94萬元,作出處罰日期為2020年7月14日。浙商銀行被罰款1,0120萬元,作出處罰日期2020年7月13日。
2家銀行為何領到「億元」罰單?
銀保監罰決字〔2020〕16號內容顯示,浙商銀行因違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二十一條、第四十六條第(五)項規定和相關審慎經營規則的規定,存在關聯交易未經關聯交易委員會審批、對上海分行理財業務授權混亂、通過保險資管計劃協助他行將存放同業款項轉為一般性存款、通過違規發售理財產品實現本行資產虛假出表、不良資產虛假出表等共計31項違法違規事實。
銀保監罰決字〔2020〕43號內容顯示,民生銀行因30項違法違規事實,涉及為「四證」不全的房地產項目提供融資、多名擬任高管人員及董事未經核准即履職、年報信息披露不真實、違規轉讓不良資產等方面,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第四十六條第(一)、(五)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第四十條、第五十五條、第七十四條規定和相關審慎經營規則。
另外,在「千萬」級罰單中,引起較多關注的是對中國銀行的行政處罰,該行因「原油寶」事件被罰款5050萬元。(詳細報導:「原油寶」事件處罰結果出爐:中行領5050萬元罰單,全球市場部總經理等4人被警告並罰款 )
涉房、公司治理成違規高發區
在銀行的違法違規行為中,涉及的業務包括存貸業務、同業業務、理財業務、涉房業務、公司治理等多方面。
其中,銀行資金違規流向房地產仍是2020年監管重點關注的領域之一,從銀行被處罰的違規行為可以發現,個人貸款資金、對公貸款資金、理財資金、同業資金等均存在違規流向房地產的現象。
據界面新聞記者統計,在上述13張罰金超過千萬的罰單中,就有8家銀行的違規行為涉及房地產領域。
「目前,我國房地產相關貸款佔銀行業貸款的39%,還有大量債券、股本、信託等資金進入房地產行業。可以說,房地產是現階段我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牛』。」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近期發表的《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一文中指出,房地產與金融業深度關聯。
早在2020年1月初,銀保監會發布的《關於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銀行保險機構要落實「房住不炒」的定位,嚴格執行房地產金融監管要求,防止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抑制居民槓桿率過快增長,推動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的銀行罰單中,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內控管理是也是監管尤為關注的問題之一,此前部分暴露了較大風險的銀行機構,在公司治理方面均存在嚴重漏洞。
在「千萬」級罰單中,較為典型的案例是交通銀行溫州分行,該行因內控管理嚴重缺失、客戶經理利用職務便利辦理虛假抵押貸款,被銀保監會溫州監管分局罰款人民幣2820萬元,作出處罰日期是2020年11月3日。
「低效的公司治理確實是當前我國銀行保險機構尤其是諸多中小機構風險事件的主要根源。」2020年12月31日,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中強調。
當前,公司治理問題已經引起監管的重視。據了解,針對當前公司治理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2020年銀保監會主要開展了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發布《健全銀行業保險業公司治理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系統提出了三年內公司治理監管和改革的藍圖,按照標本兼治、分類施策、統籌推進的原則規劃各項重點工作。
二是加速彌補公司治理監管制度短板。研究制定可供銀行保險機構共同遵循的統一的公司治理準則。針對大股東行為、關聯交易、薪酬扣回、董事監事履職評價等若干重點問題,分別制定專項監管規制。建立銀行保險機構股權管理不良記錄系統。
三是組織開展覆蓋全部商業銀行和保險機構的首次公司治理監管評估。從黨的領導、股東治理、董事會治理等8個維度進行綜合評級,評級結果作為監管部門實施分類監管的重要依據。
四是開展股權和關聯交易專項整治「回頭看」及「資本不實和股東不實」排查,覆蓋4600餘家法人機構,查處股權違規問題3000多個。分兩批次向社會公開違法違規情節嚴重的47家股東名單。
(文章來源: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