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監管」仍是銀行業關鍵詞全年13張千萬級罰單涉及這些違規高發區

2021-01-08 東方財富網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銀保監會和各地銀保監局針對銀行業開出超900張罰單,處罰金額超過9.45億元(註:罰單統計以作出處罰日期為準)。

其中,銀保監會對銀行及從業人員共罰款約4.62億元,各地銀保監局對銀行以及從業人員共罰款約4.83億元(註:統計不含各地銀保監分局開出的罰單)。

「千萬」級罰單共13張

從銀保監局、各地銀保監局開出的「千萬」級罰單來看,共12家銀行被罰,另外,銀保監會溫州監管分局也在2020年開出1張「千萬」級罰單。

13張罰款金額上千萬的罰單涉及銀行包括民生銀行、浙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廣發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襄陽分行、中信銀行、上海銀行、興業銀行、上海浦發銀行、北京銀行以及交通銀行溫州分行,合計被罰約6.07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13張罰單中,2張罰單金額上億。其中,民生銀行領到全年罰款金額最大罰單,被沒收違法所得296.47萬元,罰款1,0486.47萬元,罰沒合計1,0782.94萬元,作出處罰日期為2020年7月14日。浙商銀行被罰款1,0120萬元,作出處罰日期2020年7月13日。

2家銀行為何領到「億元」罰單?

銀保監罰決字〔2020〕16號內容顯示,浙商銀行因違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二十一條、第四十六條第(五)項規定和相關審慎經營規則的規定,存在關聯交易未經關聯交易委員會審批、對上海分行理財業務授權混亂、通過保險資管計劃協助他行將存放同業款項轉為一般性存款、通過違規發售理財產品實現本行資產虛假出表、不良資產虛假出表等共計31項違法違規事實。

銀保監罰決字〔2020〕43號內容顯示,民生銀行因30項違法違規事實,涉及為「四證」不全的房地產項目提供融資、多名擬任高管人員及董事未經核准即履職、年報信息披露不真實、違規轉讓不良資產等方面,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第四十六條第(一)、(五)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第四十條、第五十五條、第七十四條規定和相關審慎經營規則。

另外,在「千萬」級罰單中,引起較多關注的是對中國銀行的行政處罰,該行因「原油寶」事件被罰款5050萬元。(詳細報導:「原油寶」事件處罰結果出爐:中行領5050萬元罰單,全球市場部總經理等4人被警告並罰款 )

涉房、公司治理成違規高發區

在銀行的違法違規行為中,涉及的業務包括存貸業務、同業業務、理財業務、涉房業務、公司治理等多方面。

其中,銀行資金違規流向房地產仍是2020年監管重點關注的領域之一,從銀行被處罰的違規行為可以發現,個人貸款資金、對公貸款資金、理財資金、同業資金等均存在違規流向房地產的現象。

據界面新聞記者統計,在上述13張罰金超過千萬的罰單中,就有8家銀行的違規行為涉及房地產領域。

「目前,我國房地產相關貸款佔銀行業貸款的39%,還有大量債券、股本、信託等資金進入房地產行業。可以說,房地產是現階段我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牛』。」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近期發表的《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一文中指出,房地產與金融業深度關聯。

早在2020年1月初,銀保監會發布的《關於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銀行保險機構要落實「房住不炒」的定位,嚴格執行房地產金融監管要求,防止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抑制居民槓桿率過快增長,推動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的銀行罰單中,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內控管理是也是監管尤為關注的問題之一,此前部分暴露了較大風險的銀行機構,在公司治理方面均存在嚴重漏洞。

在「千萬」級罰單中,較為典型的案例是交通銀行溫州分行,該行因內控管理嚴重缺失、客戶經理利用職務便利辦理虛假抵押貸款,被銀保監會溫州監管分局罰款人民幣2820萬元,作出處罰日期是2020年11月3日。

「低效的公司治理確實是當前我國銀行保險機構尤其是諸多中小機構風險事件的主要根源。」2020年12月31日,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中強調。

當前,公司治理問題已經引起監管的重視。據了解,針對當前公司治理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2020年銀保監會主要開展了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發布《健全銀行業保險業公司治理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系統提出了三年內公司治理監管和改革的藍圖,按照標本兼治、分類施策、統籌推進的原則規劃各項重點工作。

二是加速彌補公司治理監管制度短板。研究制定可供銀行保險機構共同遵循的統一的公司治理準則。針對大股東行為、關聯交易、薪酬扣回、董事監事履職評價等若干重點問題,分別制定專項監管規制。建立銀行保險機構股權管理不良記錄系統。

三是組織開展覆蓋全部商業銀行和保險機構的首次公司治理監管評估。從黨的領導、股東治理、董事會治理等8個維度進行綜合評級,評級結果作為監管部門實施分類監管的重要依據。

四是開展股權和關聯交易專項整治「回頭看」及「資本不實和股東不實」排查,覆蓋4600餘家法人機構,查處股權違規問題3000多個。分兩批次向社會公開違法違規情節嚴重的47家股東名單。

(文章來源:界面新聞)

相關焦點

  • 銀行業或現「馬太效應」 穿透式監管持續進行中
    1月11日,銀保監會大慶監管分局披露罰單,分別對張賢科、李明貴處以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終身與取消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10年的處罰,案由為「對大慶市農村商業銀行違規辦理同業業務負管理責任」。截至1月29日,滁州銀保監分局、六安銀保監分局、河南銀保監局等11家銀保監局或分局先後開出 「1號」罰單,罰單總數為17張。
  • 2月銀行業共領罰單160張,信貸業務違規佔比超一半
    受春節假期影響,銀保監會在2月披露的罰單數量有所下降。據澎湃新聞統計,2019年2月,各級銀保監機構共披露160張銀行業罰單,合計罰沒3580萬元。其中,各銀保監局共披露罰單41張,罰款1112萬元;各銀監分局共披露罰單119張,罰款2468萬元。
  • 從重從嚴監管 第三方支付機構去年收68張罰單 最高罰沒1.16億元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12月31日,央行對第三方支付行業共開出罰單68張,累計罰沒金額超3.2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千萬元級罰單已不再是「稀缺」案例,其中有近半罰單涉及「雙罰」,除了支付機構自身面臨處罰外,監管部門對違規機構相關責任人的處罰力度也在持續加大。
  • 中國A股雞年三大關鍵詞:價值投資、嚴監管、國際化
    原標題:(經濟觀察)中國A股雞年三大關鍵詞:價值投資、嚴監管、國際化  中國A股14日飄紅收官迎接農曆狗年,盤點A股雞年的風雲變幻,「價值投資」、「嚴監管」、「國際化」成為三大關鍵詞。
  • 銀行業2020合規大潮直擊
    超4000萬罰單 「假理財」鬧劇馳援實體經濟,是2020年銀行業的關鍵詞。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此次點名問題在銀行業存在一定代表性。通過收費及搭售產品獲得更高收入,以此改善盈利結構,這種行為和動機具有普遍性。當然,也是重點監管區。銀保監會曾發專文:對無視禁令、頂風違規的,金融監管部門將發現一起處理一起,絕不姑息。
  • 浦發銀行屢被罰款的背後反映了銀行業哪些問題,又該如何監管?
    來源:央行觀察來源:財經國家周刊不知是監管罰單對其威懾力不夠,還是自身痼疾難改,浦發銀行近兩年暴露出的問題確實有點多。「2019年,對浦發銀行而言,又是一個『罰單年』。」業內一知名銀行研究專家如是評價。
  • 中國平安36%業務急需整頓:平安財險2020年四季度吃13張監管「罰單」
    《電鰻快報》研究發現,平安財險在2020年四季度收到中國銀保監會的13張行政處罰罰單,其中,貴州、湖南、北京是重災區。此外,平安財險和其最重要的車險業務,投訴量均排名行業第二。佔比36%業務板塊「集中」收監管「罰單」根據中國平安公開披露信息,2020年1-11月份,平安財險實現原保費收入2624.4872億元,為中國平安保險業務的第二大控股子公司。
  • 虛增存貸規模 溫州銀行業務違規頻遭處罰
    7月以來,溫州銀行接連收到8張監管罰單,涉及虛增存貸款規模、股東及關聯方業務違規等,被罰330萬元。近年來溫州銀行資產規模持續擴大,貸款利息收入增速穩定,但營收及淨利潤等業務指標大幅下跌,其中2018年淨利潤降幅逾43%,同比降幅擴大。
  • 自行車便道逆行吃罰單!非機動車監管趨嚴,慢行系統跟上沒?
    騎自行車竟然也會吃罰單?今天早上,市民李先生頭一遭遇到這樣的奇事。上午9時左右,李先生在建國門內大街方巾巷路口騎自行車時,逆向騎上了人行道,被巡邏交警開了一張罰單。「這次違規的處理結果是口頭警告,並且往系統裡錄入了身份信息,交警說如果下次再犯就要罰款20元。」李先生說。
  • 銀監會又開億級罰單!郵儲一支行行長挪用資金30億,這家銀行1個月內...
    1月27日銀監會發布公告稱,近日,經過立案、調查、審理、審議、告知、陳述申辯意見覆核等一系列法定程序,銀監會統籌協調相關銀監局依法查處了郵儲銀行甘肅武威文昌路支行違規票據案件,對涉及該案的12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共計罰沒2.95億元。
  • 違規打新被限制 詢價過程嚴監管
    今年以來,403個帳戶在申購過程中違反規定被列入黑名單——  違規打新被限制 詢價過程嚴監管  中國證券業協會近日發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配售對象限制名單》,共包括52個帳戶,其中私募管理基金寧波靈均投資管理合夥企業
  • 北京銀行、青島銀行「領頭羊」失色 王麟、楊書劍的榮耀與罰單
    從行業看,相關部門對銀行業高壓監管態度並未放鬆。據銀保監會官網統計,截至2019年6月30日,上半年包括銀監會、銀監局、銀監分局在內的銀監系統針對銀行累計開出罰單906張,雖然從數量上看,與去年同期894張基本持平。不過,從額度看,2019年上半年累計罰金4.37億,較2018年上半年的13億縮減66%。
  • 2019年度信託行業十大關鍵詞
    這一年,信託行業在史無前例的強監管氛圍中踐行「治亂象、去嵌套、防風險」,資產規模從22萬億回歸至21萬億。與此同時,信託公司極盡主動管理之能事,在頗為複雜的經濟形勢中顯得艱難又可貴。作為行業觀察者,信託百佬匯特此盤點2019年度的信託行業,用十大關鍵詞總結回望,記錄歷史進程中的中國信託業。
  • 再現千萬級支付罰單,興業總行被罰近2500萬元!
    來源:支付之家網支付之家網(ZFZJ.CN) 繼6月份「百萬級」支付罰單後,興業銀行又領央行「千萬級」支付罰單。日前,中國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公布31條行政處罰公示信息,包括興業銀行、招商銀行、建設銀行在內的多家機構及相關責任人被處罰。其中興業銀行因為無證機構提供清算服務、為支付機構超範圍經營提供支付服務等五項違法行為被罰沒近2500萬。
  • 資本市場科技監管「有智慧」多維度執法體系強勢升級
    這兩份行政處罰決定透露出的幾個關鍵詞引起了筆者的關注:終身市場禁入、36億餘元的罰沒款以及衛星定位數據的應用等。筆者認為,這幾個關鍵詞透露出了明確的監管信號,資本市場多維度執法監管體系強勢升級,打擊股市違法違規行為將更加智慧、更加高效、更加精準。
  • 「清潔空氣」關鍵詞 「北京藍」入選
    原標題:「清潔空氣」關鍵詞 「北京藍」入選   1月18日,北京市環保聯合會聯合公眾環境研究中心、自然之友等環保組織和北京環保公益大使馬布裡、海清,共同發布了「北京市2015清潔空氣十大關鍵詞」。史上最嚴環保法、紅色預警、「北京藍」等環保事件入選。
  • 證監會新年「1號罰單」給了兩位散戶 這樣的事情千萬不能做
    圖源:新華網違法成本陡增 證監會巨額罰單頻出目前,我國股票市場投資者數量已達到1.7億,保護投資者尤其是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離不開依法監管。據證監會網站不完全統計,2020年證監會和各地證監局合計開出314份行政處罰決定書,罰沒金額超40億元。其中,內幕交易和信息披露違規成為罰單「重災區」。
  • 華大基因等6公司領科技部罰單背後:人類遺傳信息如何保護?
    科技部對華大基因控股公司華大科技等公司開出的六張罰單,再度引起了公眾對中國人類遺傳資源流失的擔憂。「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對自己種族的遺傳資源放任自流。」中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辦公室主任田保國曾公開表示。前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何大澄對第一財經表示,現在人類遺傳信息比較容易採集,人類遺傳信息外流對國內用戶生命安全影響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