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增存貸規模 溫州銀行業務違規頻遭處罰

2020-12-04 中國經營報

7月以來,溫州銀行接連收到8張監管罰單,涉及虛增存貸款規模、股東及關聯方業務違規等,被罰330萬元。

近年來溫州銀行資產規模持續擴大,貸款利息收入增速穩定,但營收及淨利潤等業務指標大幅下跌,其中2018年淨利潤降幅逾43%,同比降幅擴大。

值得注意的是,溫州銀行與股東關聯交易頻繁,2018年公司全部關聯方交易金額為70.45億元( 包含類信貸業務34.06億元),關聯度為37.92%,重大關聯交易中以地產類企業為主。

7家支行違規被罰

7月3日,銀保監會官網公告顯示,溫州監管分局溫州銀行接連收到8張罰單,其中蒲鞋市支行、國鼎支行、勤奮支行等7家支行因存在虛增存貸款違規行為被處罰。

去年以來,溫州銀行頻因虛增存貸款問題被監管處罰。2018年3月,溫州銀行就曾因資產轉讓附回購協議且未計提資本、以不正當手段虛增存貸款、貸款資金用途管理不到位等被監管部門罰款100萬元。

就業務違規的原因及整改情況,《中國經營報》記者向溫州銀行方面發送了採訪函,截至發稿前仍未收到明確回復。

實際上,不僅溫州銀行,去年以來頻有銀行因虛增存貸款違規遭監管處罰。記者從銀保監會官網公告初步統計發現,今年1月份以來發布了近40張虛增存貸款業務違規罰單,涉及逾20家銀行分支行,主要為城商行,也包括部分國有大行、股份制行和農商行。

某大型券商銀行業分析師向記者表示,銀行虛增存貸款的情況一直都有,但是近年來監管對這一方面查處力度加大,導致處罰量上升,隨著監管趨嚴,整體來看銀行這一塊的業務違規情況也在下降。「從行業層面來看,預計今年銀行資金端整體壓力會有緩解,但客戶基礎薄弱的地方銀行存款壓力依然較大。」

某股份制銀行某分行對公業務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銀行內部考核指標壓力比較大,尤其是地方銀行,銀行分配的指標跟本身經營發展增速不匹配,業務人員為了完成任務指標,可能會在考核節點向本不需要貸款的一些優質企業發放一筆貸款,形成存款,節點後再返還。「儘管從數據上看貸款和存款規模都在增長,但實際上都是虛增的,也並沒有形成實際收益。」

聯合資訊在《溫州銀行2018年跟蹤信用評級報告》中指出,溫州銀行對同業資金來源的依賴程度高,資產負債期限錯配較嚴重;在金融監管政策趨嚴的環境下,需壓縮同業負債的規模,流動性壓力有所上升。

近年來溫州銀行存貸款規模持續增長,2018年增幅擴大。據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末,溫州銀行客戶存款規模1356.48億元,同比增幅16.93%;客戶貸款及墊款1058.93億元,同比增幅34.02%,同比增幅達到三年來最高值。

其中,截至2018年末,該行公司金融業務條線存款餘額983.92 億元,佔各項存款總額的72.53%,比年初增加88.60 億元,上升9.90%。

資產及負債規模增幅擴大的同時,溫州銀行一些業績指標則出現大跌。

據年報數據顯示,2018年溫州銀行實現營收36.18億元,同比降幅達8.89%;實現淨利潤5.1億元,同比降幅達43.46%,降幅較2017年進一步擴大。溫州銀行在年報中指出,營業收入、營業利潤、淨利潤下降原因在於投資收益同比下降。

股東關聯交易密集

除虛增存貸款業務違規外,溫州銀行還因股東、關聯方授信業務違規被監管處罰。

據銀保監會公布的處罰公告顯示,溫州銀行因對主要股東及關聯方授信集中度管理嚴重不審慎、對關聯方融資業務管理不到位、對單一集團客戶授信餘額管理嚴重不審慎、為企業收購商業銀行股權提供融資支持等違規情況,被罰款330萬元。

上述銀行業分析師指出,商業銀行對股東貸款往往存在放鬆標準、額度較大等情況,因此關聯交易一直是監管重點關注的方面。「這兩年監管對商業銀行股東、股權監管更加嚴格,主要是防止一些股東、尤其是民企股東,通過代持方式實際控制銀行,套取銀行信貸資金,造成金融風險。」

據溫州銀行2018年年報公布的股東結構顯示,截至2018年末,溫州銀行前十大股東持股佔比62.58%。其中,第一大股東新湖中寶股份有限公司為民企,持股佔比18.15%;溫州市名城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溫州市財務開發有限公司和新明集團有限公司持股佔比分別為8.10%、6.03%、5.77%;其他股東持股佔比均低於5%。

溫州銀行貸款集中度和股東、關聯方信貸業務增速較快。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溫州銀行單一集團客戶授信集中度、單一客戶貸款集中度均達到8.39%,較2017年末分別上升2.58和2.9個百分點;授信集中度49.06%,上升4.51個百分點;全部關聯度指標28.77%,較2017年末上升12.18個百分點,增速高於2017年。

溫州銀行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公司全部關聯方交易金額為70.45億元( 包含類信貸業務34.06億元),關聯度為37.92%。

上述銀行業分析師表示,關聯度指標主要衡量的是商業銀行與股東之間的貸款佔比情況,是風險指標的一項,該指標在40%左右相對而言是較集中的。

溫州銀行與主要股東關聯交易佔比較大。年報數據顯示,2018年末,溫州銀行重大關聯交易融資金額54.77億元,分別為新湖中寶股份有限公司27.52億元、新明集團有限公司12.36億元、大自然房地產開發集團有限公司3億元、溫州市名城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11.89億元。

從上述主要股東關聯交易情況來看,溫州銀行與房地產和建築領域企業的關聯交易更加密切。

實際上,從信貸行業結構來看,2015年以來,溫州銀行房地產行業貸款佔比持續上升,截至2018年末,貸款和墊款規模139億元,佔公司貸款和墊款25.92%,佔比較2017年上升1.34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溫州銀行不良率上升,資產質量壓力凸顯。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溫州銀行不良貸款率1.72%,較2017年末增長0.28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151.14%,較2017年下降逾34個百分點。同時,截至2018年末溫州銀行貸款和墊款損失準備27.6億元,同比增幅遠高於2017年。

隨著貸款規模快速增長和不良率上升,溫州銀行資本充足率指標也面臨下滑壓力。數據顯示,自2015年以來,溫州銀行一級資本充足率指標持續下降,截至2018年末降至8.70%。2019年一季度上述指標略有回升,截至一季度末提升至8.75%。

相關焦點

  • 北京銀行、青島銀行「領頭羊」失色 王麟、楊書劍的榮耀與罰單
    比如一些城商行而言,榮譽或許是過往「跑馬圈地」獲得的規模效應,甚至是登陸資本市場的高光時刻。只是,凡是過往,皆為序章,近期,城商行「領頭羊」青島銀行、北京銀行頻吃罰單、亂象不斷,變臉行情源於何處,又如何找回昔日榮光呢?
  • 「嚴監管」仍是銀行業關鍵詞全年13張千萬級罰單涉及這些違規高發區
    13張罰款金額上千萬的罰單涉及銀行包括民生銀行、浙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廣發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襄陽分行、中信銀行、上海銀行、興業銀行、上海浦發銀行、北京銀行以及交通銀行溫州分行,合計被罰約6.076億元。值得注意的是,13張罰單中,2張罰單金額上億。
  • 存貸比計算口徑調整 分子減分母增
    進一步完善存貸比  為進一步完善存貸比監管,經研究,銀監會對存貸比計算口徑進行以下調整:  第一、調整存貸比計算幣種口徑。目前的存貸比監管按照本外幣合計口徑進行考核,調整後將對人民幣業務實施存貸比監管考核,本外幣合計和外幣業務存貸比作為監測指標。  第二、調整存貸比分子(貸款)計算口徑。
  • 外匯局通報17例外匯違規案罰沒8443萬元,南京、招商、興業等五銀行...
    其中南京銀行、農業銀行、興業銀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等5家銀行因虛假轉口貿易付匯案、違規辦理內保外貸、個人分拆售付匯等上榜,總計罰沒人民幣451.33萬元。其餘包括企業違規案例6起,個人違規案例6起。農業銀行寧波市分行憑企業無效提單或重複單證、南京銀行上海浦東支行和工商銀行南昌北京西路支行憑企業虛假提單辦理轉口貿易付匯業務等,背後的原因歸結為銀行未按規定履行真實性審核責任。根據《外匯管理條例》第四十七條,外匯局分別對上述銀行處以罰沒款64.48萬、80萬和111.54萬元人民幣。
  • 康得新百億造假案坐實:或被強制退市 四大申訴全遭證監會駁回
    四大申訴全遭證監會駁回 實控人等被終身禁入 一切塵埃落定,*ST康得(原名「康得新」)財務造假坐實,收到了證監會的行政處罰書。9月28日晚間,康得新公告,公司及相關當事人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決定書》及《市場禁入決定書》。公司可能存在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可能被實施強制退市。
  • 2月銀行業共領罰單160張,信貸業務違規佔比超一半
    在對相關責任人的處罰方面,各級銀保監局共對98名相關人員作出處罰,其中59人被警告,7人終身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從違規案由來看,共有84張罰單劍指信貸業務違規,包括金融機構貸款違反審慎經營原則、貸款流入房地產市場、貸後監管不嚴等。
  • 浦發銀行屢被罰款的背後反映了銀行業哪些問題,又該如何監管?
    《財經國家周刊》統計發現,年初至今,浦發銀行總行及各分支機構總計獲監管部門超60張罰單,罰金總計超2400萬元,在上市股份制銀行中備顯突出。(更多原文點擊《浦發銀行屢罰不改?》閱讀)對此,「看懂經濟」邀請幾名看懂經濟評論作家對此文進行了深度解讀。(評論內容精選自看懂App的解讀)在本輪強監管周期中,各家銀行基本都受過監管處罰。
  • 央行連開31張罰單,多家銀行「中招」,興業銀行被罰沒近2500萬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公布31條行政處罰公示信息,包括興業銀行、招商銀行、建設銀行在內的多家機構及相關責任人被處罰。其中興業銀行因為無證機構提供清算服務、為支付機構超範圍經營提供支付服務等五項違法行為被罰沒近2500萬。
  • 2020年董事會秘書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分析報告
    被處罰的案例中,主要涉及的違規類型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涉及信息披露違法的案例,全年共計開出罰單42起,處罰相關董事會秘書44人;另一類是涉及內幕交易及操縱市場的案例,全年開出罰單2起,處罰董事會秘書2人。
  • 銀保監會披露兩起銀行大案處理情況:逾300人被問責,30餘人被判刑
    這兩起大案也暴露出銀行在公司治理、內控建設等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銀保監會強調,下一步,將繼續加大監管力度,深化整治市場亂象,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  兩起舊案  2018年1月19日,原銀監會公布依法查處浦發銀行成都分行違規發放貸款案件,原四川銀監局對浦發銀行成都分行案進行處罰,共罰沒4.62億元。
  • 影子銀行的傳說
    大家知道,銀行的主要業務是銀行的這個籮筐相當於一個大的資金池,具有滾動募集、混合運作、分離定價的特徵。這是銀行的特許經營業務,因而對風險控制的要求較高,納入銀行資金池的存貸業務都要記入資產負債表。為了維護這份信任,監管對銀行登記在資產負債表中的存貸業務會有各種要求,因為蜘蛛俠曾經說過,所以監管對銀行表內業務,有諸如存貸比、資本充足率、不良率、撥備覆蓋率、行業投向限制、流動性等各類指標考核,銀行就不能想放款就放款,
  • 三年虛增營收近8400萬 神農科技時任副總等4人收監管函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12日電 神農科技12日公告稱,公司時任獨立董事歐學旺、呂品圖、馮克珊及時任董事兼副總經理張雄飛,對神農科技三年虛增主營業務收入超8000萬等違規行為負有責任,深交所對上述人員下發監管函。
  • 浙江溫州甌海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度信息披露報告摘要
    五、審計報告浙江溫州甌海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我們(指浙江中瑞唯斯達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審計了後附的浙江溫州甌海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甌海農商銀行」)財務報表,包括2017年12月31日的資產負債表,2017年度的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以及財務報表附註。
  • 四大申訴全遭證監會駁回,實控人等被終身禁入
    根據行政處罰書,康得新通過虛構銷售業務、虛構採購、生產、研發、產品運輸費用等方式,虛增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研發費用和銷售費用,導致2015年至2018年年度報告虛增利潤總額分別為2242745642.37元、2943420778.01元、3908205906.90元、2436193525.40元,分別佔各年度報告披露利潤總額的136.22%、
  • 壓降萬億"影子銀行"融資類業務 信託公司年末大考
    記者 | 吳紹志臨近年末,關於一些信託公司融資類業務被窗口指導的傳聞再一次引起業內熱議。如果按照銀保監會年初的規劃,2020年全年需要壓降1萬億「影子銀行」特徵的融資類業務,即將迎來期末大考的信託公司們都在做什麼?
  • 影子銀行界定標準「官宣」 P2P等六類高風險業務屬於狹義影子銀行
    上述報告顯示,中國影子銀行在2008年後迅速發展,隨著金融業務範圍的拓展和跨行業、跨市場綜合經營的擴張,影子銀行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界定影子銀行有4項主要標準:監管覆蓋範圍和強度、產品結構複雜性及槓桿水平、信息披露充分性與全面性以及集中兌付壓力。據此,影子銀行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
  • 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寧波聖萊達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以下簡稱《證券法》)的有關規定,我會依法對聖萊達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為進行了立案調查、審理,並向當事人告知了作出行政處罰的事實、理由、依據及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經查明,當事人存在以下違法事實:一、聖萊達通過虛構影視版權轉讓業務虛增2015年度收入和利潤1000萬元,虛增淨利潤750萬元
  • 手機銀行業務滲透率攀升意味著什麼
    安徽農信的半年報也顯示,手機銀行用戶規模和交易規模,在今年上半年皆創歷史新高,不僅用戶數已突破700萬大關,達743.7萬戶,完成年度目標的70.31%,交易規模也高達3223億元。同時,移動信貸發展勢頭強勁,手機銀行已發展成為易貸卡業務辦理主渠道。上半年,累計發生手機信貸交易221.19萬筆857.71億元。
  • 中科環保IPO:背靠中科院核心技術在外 報告期遭8次處罰
    因此,中科環保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業務相關產業政策、垃圾進廠量、上網電量和結算單價、利率水平以及項目建設投資成本等系影響公司盈利能力或財務狀況的主要因素。  從運營規模來看,公司運營規模直接影響營業收入,並且中科環保生活類垃圾處理項目普遍具有特許經營期限,因此公司市場有效拓展及生活類垃圾處理能力持續提高,對中科環保盈利能力逐步提升具有核心意義。
  • 長波物流虛增14億利潤騙貸 吉林銀行中招本息損失6億
    會計師事務所「助力」 長波物流虛增營收60億元  刑事判決書指出,2015年,長波物流在吉林銀行大連分行申請辦理貸款5.8億元,辦理上述貸款過程中,長波物流向吉林銀行大連分行提供了大連慎明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簡稱「慎明事務所」)出具的長波物流2011年-2014年度的審計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