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銀行界定標準「官宣」 P2P等六類高風險業務屬於狹義影子銀行

2020-12-06 中國經濟網

本報記者 張 歆

近日,由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和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組成的課題組發布了《中國影子銀行報告》。該報告根據四項主要標準,界定了廣義和狹義的影子銀行。

上述報告顯示,中國影子銀行在2008年後迅速發展,隨著金融業務範圍的拓展和跨行業、跨市場綜合經營的擴張,影子銀行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界定影子銀行有4項主要標準:監管覆蓋範圍和強度、產品結構複雜性及槓桿水平、信息披露充分性與全面性以及集中兌付壓力。

據此,影子銀行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其中,同業特定目的載體投資和同業理財、理財投非標債權等部分銀行理財、委託貸款、信託貸款、網絡借貸P2P貸款和非股權私募基金等六類業務,影子銀行特徵明顯,風險相對較高,屬於狹義影子銀行。

影子銀行的一路狂奔,不僅使金融風險不斷積累和暴露,違法違規問題日益嚴重,而且也大大抬高了我國宏觀槓桿水平,吹大資產泡沫,助長脫實向虛,嚴重影響了金融與經濟的良性循環,極大扭曲了市場資源的正常有效配置,對我國經濟金融向高質量轉型發展構成重大威脅。一些國際組織也多次發出警示,認為中國影子銀行已嚴重威脅金融體系安全和穩定,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金融危機。

2016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2017年初,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五次會議強調,要及時彌補監管短板,堅決治理市場亂象。金融管理部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開始對影子銀行進行精準拆彈,主要措施包括:堅決打擊「無證駕駛」的非法金融集團和非法金融活動;嚴厲整治虛假注資、循環注資、股權代持和隱形股東;嚴肅查處大股東操縱和內部人控制;全力統一規範監管標準和監管流程;大力強化處罰問責;嚴密梳理制度漏洞;補齊制度短板,做到監管全覆蓋。

報告顯示,經過多年專項治理,影子銀行野蠻生長的態勢得到有效遏制。截至2019年末,廣義影子銀行規模降至84.80萬億元,較2017年初100.4萬億元的歷史峰值縮減近16萬億元。風險較高的狹義影子銀行規模降至39.14萬億元,較歷史峰值縮減了12萬億元。其中,複雜結構的交叉金融業務大幅壓縮,同業理財從6.8萬億元降至2019年末的0.84萬億元,同業特定目的載體投資從23.05萬億元降至15.98萬億元。

報告認為,影子銀行是金融體系的一部分,必須建立持續監管框架。在此基礎上,推動影子銀行健康規範發展,降低其風險水平,使之成為維護金融穩定的積極因素和支持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來源:證券日報

相關焦點

  • 官方首次明確影子銀行詳細界定標準 五方面建立影子銀行持續監管體系
    來源:證券時報12月4日,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和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課題組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該報告將發表於最新一期的《金融監管研究》。這是官方首次對影子銀行的定義和標準進行系統性界定。官方首次明確影子銀行詳細界定標準影子銀行是指常規銀行體系以外的各種金融中介業務,通常以非銀行金融機構為載體,對金融資產的信用、流動性和期限等風險因素進行轉換,扮演著「類銀行」的角色。報告是官方首次對中國影子銀行的判別標準、範圍和分類進行系統性界定。
  • 銀保監會課題組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官方首次詳細界定影子銀行...
    官方首次詳細界定影子銀行標準 五方面建立影子銀行持續監管體系】12月4日,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和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課題組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該報告將發表在最新一期的《金融監管研究》期刊中。這是官方首次對影子銀行的定義和標準進行系統性界定。
  • 銀保監會給「影子銀行」下定義!P2P納入其中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4日電 什麼是影子銀行?如何界定?銀保監會官方微信號4日發布的《中國影子銀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給出了答案。《報告》由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課題組共同撰寫發布。
  • 官方首次系統界定「中國影子銀行」!非標投資、同業理財、P2P...
    來源:券商中國作者: 孫璐璐 12月4日,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和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課題組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據悉,這是官方首次對影子銀行的定義和標準進行系統性界定。官方首次明確影子銀行詳細界定標準報告稱,確定我國影子銀行標準,必須兼顧影子銀行國際標準的共性特徵和我國影子銀行特點,並按照風險程度高低,區分廣義和狹義影子銀行。
  • 銀保監會課題組首次給出「影子銀行」權威定義 P2P 納入其中
    為此,課題組提出了我國影子銀行範圍的判別標準,按照風險程度高低,區分廣義和狹義影子銀行,分別確定屬於其範圍的業務活動。課題組給出了影子銀行的四大界定標準,分別是:一是金融信用中介活動處於銀行監管體系之外,信貸發放標準顯著低於銀行授信。
  • 銀保監會課題組首次給出「影子銀行」權威定義,P2P納入其中
    為此,課題組提出了我國影子銀行範圍的判別標準,按照風險程度高低,區分廣義和狹義影子銀行,分別確定屬於其範圍的業務活動。課題組給出了影子銀行的四大界定標準,分別是:一是金融信用中介活動處於銀行監管體系之外,信貸發放標準顯著低於銀行授信。
  • 中國影子銀行報告
    界定影子銀行有4項主要標準:監管覆蓋範圍和強度、產品結構複雜性及槓桿水平、信息披露充分性與全面性以及集中兌付壓力。據此,影子銀行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其中,同業特定目的載體投資和同業理財、理財投非標債權等部分銀行理財、委託貸款、信託貸款、網絡借貸P2P貸款和非股權私募基金等業務,影子銀行特徵明顯,風險相對較高,屬於狹義影子銀行。到2016年底,我國影子銀行規模已經相當龐大,廣義影子銀行超過90萬億元,狹義影子銀行亦高達51萬億元。
  • 官方首次定義影子銀行!《中國影子銀行報告》發布
    根據該《報告》,影子銀行是指常規銀行體系以外的各種金融中介業務,通常以非銀行金融機構為載體,對金融資產的信用、流動性和期限等風險因素進行轉換,扮演著「類銀行」的角色。影子銀行風險具有系統性風險特徵。我國影子銀行隱患一度非常嚴重,經過幾年的努力,目前初步呈現根本性好轉勢頭。  同時,《報告》將影子銀行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
  • ...非標投資、同業理財、P2P……這些統統是如何持續監管影子銀行?
    12月4日,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和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課題組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據悉,這是官方首次對影子銀行的定義和標準進行系統性界定。報告稱,到2016年底我國影子銀行規模已經相當龐大,廣義影子銀行超過90萬億元,狹義影子銀行亦高達51萬億元。
  • 什麼是「影子銀行」?有什麼特點?權威定義來了!
    為此,課題組提出了我國影子銀行範圍的判別標準,按照風險程度高低,區分廣義和狹義影子銀行,分別確定屬於其範圍的業務活動。課題組給出了影子銀行的四大界定標準,分別是:一是金融信用中介活動處於銀行監管體系之外,信貸發放標準顯著低於銀行授信。
  • 影子銀行的傳說
    大家知道,銀行的主要業務是銀行的這個籮筐相當於一個大的資金池,具有滾動募集、混合運作、分離定價的特徵。這是銀行的特許經營業務,因而對風險控制的要求較高,納入銀行資金池的存貸業務都要記入資產負債表。以上兩類影子銀行都和銀行有直接關係,所以又被稱為銀行的影子。隨著監管不斷完善,這類影子業務最終投資的底層資產實現穿透式管理,和表內資產一樣受到監管。我們再來看看銀行體系外的影子銀行。
  • 監管明確中國高風險狹義影子銀行範圍 信託貸款佔比超16%居第四
    此次公布的報告是中國監管部門官方首次對影子銀行進行的系統性研究,並就影子銀行的定義、判別標準、分類進行了明確。在《中國影子銀行報告》第二部分「中國影子銀行的形成與發展」中,課題小組給出了國內影子銀行的判別標準,並依據標準將中國影子銀行分為廣義和狹義兩大類。
  • 這是首次給出官方定義,銀保監會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
    銀保監會課題組相關負責人表示,治理影子銀行主要是抓住影子銀行的關鍵。總的來說,把握幾個方面:一是,治理高風險機構、壓降高風險,降低整個金融系統的風險;二是治理資金空轉套利、脫實向虛,通過治理讓資金直達實體經濟;三是,治理市場秩序,淨化金融市場不規範業務,實施一致性監管。
  • 影子銀行是什麼?這份報告全部告訴你
    實際運營的網絡借貸P2P機構目前已經完全歸零,利用影子銀行跨行業跨機構騰挪資金、佔用資金、竊取資金等違法違規行為減少,金融市場秩序開始好轉,風險水平由發散轉為收斂。 銀保監會表示,通過整治影子銀行,我國金融風險水平大幅下降,一批高風險機構和高風險業務得到有序處置。同時也為今年的信貸大幅增長預留了空間。
  • 銀行的「影子」是怎麼形成的?
    銀行的「影子」又被稱作影子銀行。要知道影子銀行是如何形成的,我們首先要對影子銀行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全球金融穩定理事會對影子銀行下過一個定義:游離於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
  • 中國影子銀行首迎官方定義,銀保監會:不留監管空白和盲區
    12月4日,中國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課題組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提出界定影子銀行的四項標準,並將我國影子銀行分為廣義和狹義兩大類。《報告》同時還全面系統梳理影子銀行規模、風險及三年治理情況及監管方向。網絡借貸、P2P貸款屬於高風險的狹義影子銀行影子銀行通常是指常規銀行體系外的各種金融中介業務,通常以非銀行金融機構為載體,對金融資產的信用、流動性和期限等風險因素進行轉換,扮演著「類銀行」的角色。
  • 銀保監會課題組:建立和完善對影子銀行 持續監管體系
    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課題組近日在微信公眾號《金融監管研究》上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記者了解到,這是首次對中國影子銀行的標準、特徵等進行全面系統的公布。
  • 中國影子銀行報告:釋疑影子銀行後續監管 避免槓桿率快速上升
    數據顯示,2016年末,我國影子銀行規模已經相當龐大,廣義影子銀行超過90萬億元,狹義影子銀行高達51萬億元。經過三年專項治理,影子銀行野蠻生長的態勢得到有效遏制。截至2019年末,廣義影子銀行規模降至84.80萬億元,較2017年初100.4萬億元的歷史峰值縮減近16萬億元。風險較高的狹義影子銀行規模降至39.14萬億元,較歷史峰值縮減了12萬億元。
  • 我國影子銀行規模大幅壓縮
    中國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課題組4日發布的《中國影子銀行報告》顯示,經過三年專項治理,我國影子銀行野蠻生長態勢得到有效遏制,規模大幅壓縮,加通道、加槓桿和加嵌套的高風險業務得到重點清理,違法違規活動大幅下降,風險水平由發散轉為收斂。
  • 「影子銀行」究竟是天使還是魔鬼?逐利是天性,但別忘了影子之下有「炸彈」
    雖如此,卻仍不失為近年來最為權威、系統的關於的全國影子銀行的論述,《報告》詳細描述了影子銀行的起源和發展演變,中國影子銀行的判別標準、範圍和規模,以及影子銀行三年治理的背景、過程和成效等,並提出相應的監管建議。此前關於中國影子銀行的表述多散見於領導講話、新聞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