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課題組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官方首次詳細界定影子銀行...

2020-12-07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銀保監會課題組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官方首次詳細界定影子銀行標準 五方面建立影子銀行持續監管體系

摘要

【銀保監會課題組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官方首次詳細界定影子銀行標準 五方面建立影子銀行持續監管體系】12月4日,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和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課題組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該報告將發表在最新一期的《金融監管研究》期刊中。這是官方首次對影子銀行的定義和標準進行系統性界定。(證券時報網)

  12月4日,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和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課題組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該報告將發表在最新一期的《金融監管研究》期刊中。這是官方首次對影子銀行的定義和標準進行系統性界定。報告認為,經過三年專項治理,影子銀行野蠻生長的態勢得到有效遏制,不僅規模大幅壓縮,更重要的是經營開始變得規範,結構更加簡化,資本撥備開始計提,系統性風險隱患大為減弱,同時也為當前抗擊疫情、復工復產的各項金融政策措施騰挪出空間,特別是為逆周期宏觀調控創造了有利條件。

  儘管影子銀行系統性風險隱患大為減弱,但報告也指出,我國影子銀行存量風險較大,相當多的金融機構仍然存在規模情結,各類隱性擔保和「剛性兌付」沒有被真正打破,「賣者盡責、買者自負」尚未真正建立,部分高風險影子銀行可能借不當創新捲土重來。因此,必須建立和完善影子銀行的持續監管體系,聚焦突出問題和風險點,對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業務設立「禁區」,嚴禁多層嵌套投資、資金空轉、脫實向虛,結構複雜產品和業務死灰復燃,以及假創新和偽創新行為。

  官方首次明確影子銀行詳細界定標準

  影子銀行是指常規銀行體系以外的各種金融中介業務,通常以非銀行金融機構為載體,對金融資產的信用、流動性和期限等風險因素進行轉換,扮演著「類銀行」的角色。報告是官方首次對中國影子銀行的判別標準、範圍和分類進行系統性界定。報告稱,確定我國影子銀行標準,必須兼顧影子銀行國際標準的共性特徵和我國影子銀行特點,並按照風險程度高低,區分廣義和狹義影子銀行。

  那麼,與其他經濟體相比,我國影子銀行呈現哪些不同的特點?報告總結了五方面:

  一是以銀行為核心,表現為「銀行的影子」。我國銀行資產一直佔金融業總資產的90%左右,正是因為銀行業資產規模龐大,影子銀行資產端和負債端與銀行密切相關。從負債端看,銀行是非銀行金融機構和影子銀行資金的主要提供方。從資產端看,影子銀行的客戶絕大部分是銀行的客戶,實質為通道業務。可見,中國的影子銀行具有「銀行中心化特徵」。發達經濟體的影子銀行以共同基金貨幣市場基金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為核心,資金較少的直接來源於銀行體系。

  二是以監管套利為主要目的,違法違規現象較為普遍。各類機構利用監管制度不完善和監管標準不統一游離於監管邊緣,在所謂的「灰色地帶」大肆從事監管套利活動。還存在大量「無證駕駛」,形成了了「全民辦金融」的小環境。

  三是存在剛性兌付或具有剛性兌付預期。多數產品承諾保本或保最低收益,有的還與投資人籤訂「抽屜協議」,承諾剛性兌付。

  四是收取通道費用的盈利模式較為普遍。發達經濟體影子銀行主要是交易型模式,藉助回購、賣空、做市等工具賺取利差收益。我國影子銀行產品大多是認購持有到期,流動性低,以量取勝,拼市場份額。賺取通道管理費是盈利的主要來源。

  五是以類貸款為主,信用風險突出。發達經濟體影子銀行投資範圍廣泛,以標準化資產為主,信用違約風險較低。資金大多通過互相拆借、回購等市場手段獲取,面臨集中大額贖回的流動性風險。我國影子銀行絕大部分是銀行貸款的替代,但客戶評級標準顯著低於貸款客戶,無論是融資來源還是資金投向都承擔直接的信用風險,且風險大於銀行貸款。

  因此,結合我國影子銀行的特點,報告提出界定我國影子銀行的4項主要標準:管覆蓋範圍和強度、產品結構複雜性及槓桿水平、信息披露充分性與全面性以及集中兌付壓力。

  據此,影子銀行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影子銀行包括同業理財及其他銀行理財、銀行同業特定目的載體投資、委託貸款、資金信託、信託貸款、非股票公募基金、證券業資管、保險資管、資產證券化、非股權私募基金、網絡借貸P2P機構、融資租賃公司、小額貸款公司提供的貸款,商業保理公司保理、融資擔保公司在保業務、非持牌機構發放的消費貸款、地方交易所提供的債權融資計劃和結構化融資產品。

  其中,同業特定目的載體投資和同業理財、理財投非標債權等部分銀行理財、委託貸款、信託貸款、網絡借貸P2P貸款和非股權私募基金等業務,影子銀行特徵明顯,風險相對較高,屬於狹義影子銀行。

  2016年底影子銀行瀕臨風險爆發前夜

  監管部門近三年來對我國影子銀行的治理主要源於這一領域日益積聚的高風險。報告稱,到2016年底,影子銀行規模已經十分龐大,違法違規異常嚴重,瀕臨風險爆發的前夜。

  數據顯示,到2016年底,商業銀行表內各項投資共計23萬億元,理財產品29萬億元,委託貸款13萬億元,資金信託和證券化資管發行產品51萬億元。影子銀行體量與同期銀行信貸基本相當,且增速遠超貸款增速。

  報告稱,到2016年底,我國影子銀行規模已經相當龐大,廣義影子銀行超過90萬億元,狹義影子銀行亦高達51萬億元。影子銀行已猶如脫韁的野馬一路狂奔,不僅使金融風險不斷積累和暴露,違法違規問題日益嚴重,而且也大大抬高了我國宏觀槓桿水平,吹大資產泡沫,助長脫實向虛,嚴重影響了金融與經濟的良性循環,極大扭曲了市場資源的正常有效配置,對我國經濟金融向高質量轉型發展構成重大威脅。

  2016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2017年初,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五次會議強調,要及時彌補監管短板,堅決治理市場亂象。金融管理部門開始對影子銀行進行精準拆彈,主要措施包括:堅決打擊「無證駕駛」的非法金融集團和非法金融活動;嚴厲整治虛假注資、循環注資、股權代持和隱形股東;嚴肅查處大股東操縱和內部人控制;全力統一規範監管標準和監管流程;大力強化處罰問責;嚴密梳理制度漏洞;補齊制度短板,做到監管全覆蓋。

  經過三年專項治理,影子銀行野蠻生長的態勢得到有效遏制。根據銀保監會此前公布的數據,經大力整治,3年來已累計壓降影子銀行16萬億元,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風險持續收斂。截至一季度末,同業理財餘額8460億元,較歷史峰值縮減87%。

  三年整治風險大降

  為今年逆周期政策實施預留空間

  自2017年初開始集中整治,影子銀行除了規模從歷史高位大幅下降外,加通道、加槓桿和加嵌套的高風險業務得到重點清理。報告透露,至今年上半年末,同業理財、委託貸款和網絡借貸P2P貸款分別進一步降至6607億元、11.22萬億元和0.19萬億元。信託金融同業通道業務較2017年的歷史峰值下降5.3萬億元。同期證券業資管規模下降幅度超過45%,基金子公司通道產品僅2018年一年就減少了1.55萬億元。影子銀行集中加槓桿得到壓縮,商業銀行自營債券逆回購交易槓桿比率由2017年之前的40%以上降至30%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還認為,前期精準拆彈影子銀行為今年金融支持抗疫和復工復產贏得了先機,特別是為逆周期調節措施出臺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具體表現在如下方面:

  一是為信貸大幅增長預留了空間。清理了大量淤積在過度授信的大型企業和殭屍企業的資金,壓降了滯留於金融體系的空轉資金。沒有因為信貸擴張而引發通貨膨脹和資產價格快速上漲,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前期影子銀行的「池子」得到了清空。

  二是避免了風險進一步積累,從根本上消除了風險集中爆發的隱患。通過整治影子銀行,我國金融風險水平大幅下降。當前受疫情影響,金融資產違約壓力加大,風險形勢更加複雜,但金融體系整體運行仍然比較穩健,金融市場沒有大起大落,各類具有急重特徵的風險大幅減少。如果前幾年沒有努力壓降影子銀行,今天面臨的金融風險將十分嚴重,不排除出現區域性和系統性風險的可能。

  三是有效避免了槓桿率的快速上升。我國宏觀槓桿率在過去幾年穩中微降,扭轉了過去每年十幾個百分點的增速。非金融企業、居民部門和地方政府槓桿率快速上升的勢頭也得到控制。為應對疫情採取的擴張政策並沒有大幅推高宏觀槓桿率,也沒有加重部門債務負擔。如果沒有前幾年嚴厲的結構性去槓桿,我國的槓桿率絕不會是現在的水平,相關宏觀對衝政策的實施會遭到嚴重掣肘,效果也將大打折扣。

  課題組透露,今年受疫情影響,宏觀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但目前影子銀行運行平穩,無論從規模、種類看並未發生太多變化。尤其是高風險影子銀行規模目前未出現反彈,並還在繼續壓降。

  五方面建立影子銀行持續監管體系

  儘管經過三年集中整治,壓降高風險影子銀行效果顯著,我國系統性風險大幅下降。但報告也指出,我國影子銀行積累時間長,存量風險較大,相當多金融機構仍然存在規模情結,各類隱性擔保和「剛性兌付」沒有被真正打破,「賣者盡責,買者自負」尚未真正建立,部分高風險影子銀行可能借不當創新捲土重來。但也應看到,影子銀行不會消失,將和傳統金融體系長期共存,不同類型的影子銀行的作用和風險水平差異較大。因此,必須建立和完善對影子銀行的持續監管體系。

  第一,健全統計監測。影子銀行具有監管套利的本質,其產品結構和組織形式始終在演變之中,各種創新手法層出不窮。影子銀行橫跨不同行業,數據不完整、口徑不一致和重複計算等問題依然存在。因此,必須繼續大力完善統計監測,及時動態掌握影子銀行規模、種類,特別是風險演進路徑和風險水平變化情況。

  第二,嚴防反彈回潮。一是堅定不移地將整治影子銀行作為打贏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的重要抓手,持之以恆拆解高風險影子銀行業務。二是聚焦突出問題和風險點,對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業務設立「禁區」,嚴禁多層嵌套投資、資金空轉、脫實向虛,結構複雜產品和業務死灰復燃,以及假創新和偽創新行為等。三是堅持整改與轉型相結合,按時合規完成業務整改,穩妥有序處置風險,同時積極調整業務模式,加快淨值化轉型。

  第三,建立風險隔離。重點是釐清公募產品與私募產品、表內業務與表外業務、委託業務與自營業務的邊界,建立相應的防火牆,嚴防風險相互傳染、相互交織、相互掩飾。

  第四,完善監管制度。一是確保監管全覆蓋,不留監管空白和盲區,把所有影子銀行活動納入監管。二是統一同類機構和產品的監管標準,減少資金空轉式的套利。三是完善影子銀行的風險分類、風險權重、資本撥備計提等標準。

  第五,慎重開展綜合經營。商業銀行以審慎經營為根本,保險要發揮風險分散與保障作用,證券資金要體現價值投資中介功能,信託、理財要回歸「受人之託、代人理財」職能定位。建立覆蓋全面、分工合理、有序流動的金融體系。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網)

(責任編輯:DF380)

相關焦點

  • 這是首次給出官方定義,銀保監會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
    來源:一財網影子銀行不會消失,將和傳統金融體系長期共存,不同類型的影子銀行的作用和風險水平差異較大,必須建立和完善對影子銀行的持續監管體系。 影子銀行首個官方定義來了。12月4日,《金融監管研究》微信公眾號發布文章《中國影子銀行報告》。
  • 官方首次定義影子銀行!《中國影子銀行報告》發布
    原標題:官方首次定義影子銀行!《中國影子銀行報告》發布   12月4日,由中國銀保監會主管主辦的《金融監管研究》首次發布《中國影子
  • 銀保監會課題組首次給出「影子銀行」權威定義 P2P 納入其中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銀保監會課題組首次給出「影子銀行」權威定義, P2P 納入其中12月4日,由中國銀保監會主管、主辦的《金融監管研究》公眾號發布了《中國影子銀行報告》。該報告署名為「中國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課題組」,這也是中國監管部門官方首次公布對影子銀行的系統系研究,並就影子銀行的定義、判別標準、分類進行了明確。
  • 銀保監會課題組首次給出「影子銀行」權威定義,P2P納入其中
    12月4日,由中國銀保監會主管、主辦的《金融監管研究》公眾號發布了《中國影子銀行報告》。該報告署名為「中國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課題組」,這也是中國監管部門官方首次公布對影子銀行的系統系研究,並就影子銀行的定義、判別標準、分類進行了明確。
  • 官方首次明確影子銀行詳細界定標準 五方面建立影子銀行持續監管體系
    來源:證券時報12月4日,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和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課題組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該報告將發表於最新一期的《金融監管研究》。這是官方首次對影子銀行的定義和標準進行系統性界定。官方首次明確影子銀行詳細界定標準影子銀行是指常規銀行體系以外的各種金融中介業務,通常以非銀行金融機構為載體,對金融資產的信用、流動性和期限等風險因素進行轉換,扮演著「類銀行」的角色。報告是官方首次對中國影子銀行的判別標準、範圍和分類進行系統性界定。
  • 銀保監會給「影子銀行」下定義!P2P納入其中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4日電 什麼是影子銀行?如何界定?銀保監會官方微信號4日發布的《中國影子銀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給出了答案。《報告》由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課題組共同撰寫發布。
  • 銀保監會課題組:影子銀行具有天使與魔鬼兩重性
    【財新網】(記者 武曉蒙)「影子銀行是金融工具,介於天使與魔鬼之間,管理好了是天使,管理不好是魔鬼。」銀保監會報告稱,影子銀行業務由來已久,猶如硬幣的兩面,唯有辯證對待、因勢利導、「抑惡揚善」,才能趨利避害,充分發揮影子銀行的積極作用。
  • 銀保監會課題組:建立和完善對影子銀行 持續監管體系
    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課題組近日在微信公眾號《金融監管研究》上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記者了解到,這是首次對中國影子銀行的標準、特徵等進行全面系統的公布。
  • 中國影子銀行首迎官方定義,銀保監會:不留監管空白和盲區
    12月4日,中國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課題組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提出界定影子銀行的四項標準,並將我國影子銀行分為廣義和狹義兩大類。課題組表示,這是第一次由官方對中國影子銀行進行全面、系統的定義。相關標準參照了國際標準和定義,結合中國的情況進行調整,整體上符合我國影子銀行的現狀。《報告》指出,影子銀行不會消失,將和傳統金融體系長期共存。下一步,將建立和完善對影子銀行的持續監管體系,把所有影子銀行活動納入監管,不留監管空白和盲區。
  • 官方首次系統界定「中國影子銀行」!非標投資、同業理財、P2P...
    來源:券商中國作者: 孫璐璐 12月4日,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和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課題組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據悉,這是官方首次對影子銀行的定義和標準進行系統性界定。影子銀行集中加槓桿得到壓縮,商業銀行自營債券逆回購交易槓桿比率由2017年之前的40%以上降至30%以下。官方首次明確影子銀行詳細界定標準報告稱,確定我國影子銀行標準,必須兼顧影子銀行國際標準的共性特徵和我國影子銀行特點,並按照風險程度高低,區分廣義和狹義影子銀行。
  • 中國影子銀行報告:釋疑影子銀行後續監管 避免槓桿率快速上升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首份官方報告釋疑影子銀行後續監管,前期治理有效避免槓桿率快速上升作者:杜川我國影子銀行隱患一度非常嚴重,經過幾年的努力,目前初步呈現根本性好轉勢頭。但應看到,影子銀行不會消失,將和傳統金融體系長期共存。
  • 影子銀行是什麼?這份報告全部告訴你
    銀保監會昨天(12月4日)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這是監管部門首次對影子銀行的概念、影響等發布全面的分析報告。報告指出,經過三年治理,我國的影子銀行規模大幅壓縮,野蠻生長得到了根本遏制。實際運營的網絡借貸P2P機構目前已經完全歸零,利用影子銀行跨行業跨機構騰挪資金、佔用資金、竊取資金等違法違規行為減少,金融市場秩序開始好轉,風險水平由發散轉為收斂。 銀保監會表示,通過整治影子銀行,我國金融風險水平大幅下降,一批高風險機構和高風險業務得到有序處置。同時也為今年的信貸大幅增長預留了空間。
  • 影子銀行界定標準「官宣」 P2P等六類高風險業務屬於狹義影子銀行
    本報記者 張 歆近日,由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和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組成的課題組發布了《中國影子銀行報告》。該報告根據四項主要標準,界定了廣義和狹義的影子銀行。上述報告顯示,中國影子銀行在2008年後迅速發展,隨著金融業務範圍的拓展和跨行業、跨市場綜合經營的擴張,影子銀行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界定影子銀行有4項主要標準:監管覆蓋範圍和強度、產品結構複雜性及槓桿水平、信息披露充分性與全面性以及集中兌付壓力。據此,影子銀行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
  • 我國影子銀行規模大幅壓縮
    中國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課題組4日發布的《中國影子銀行報告》顯示,經過三年專項治理,我國影子銀行野蠻生長態勢得到有效遏制,規模大幅壓縮,加通道、加槓桿和加嵌套的高風險業務得到重點清理,違法違規活動大幅下降,風險水平由發散轉為收斂。
  • 什麼是「影子銀行」?有什麼特點?權威定義來了!
    記 者丨李玉敏編 輯丨李伊琳12月4日,由中國銀保監會主管、主辦的《金融監管研究》公眾號發布了《中國影子銀行報告》。該報告署名為「中國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課題組」,這也是中國監管部門官方首次公布對影子銀行的系統系研究,並就影子銀行的定義、判別標準、分類進行了明確。
  • 中國影子銀行報告
    受金融體系結構、金融深化程度以及監管政策取向等因素影響,我國影子銀行呈現出與其他經濟體不同的特點。本報告詳細描述了影子銀行的起源和發展演變,中國影子銀行的判別標準、範圍和規模,以及影子銀行三年治理的背景、過程和成效等,並提出相應的監管建議。
  • 官方首次定義這類銀行!「野蠻生長」時代終結!監管「重拳」還將持續
    官方首次定義這類銀行!「野蠻生長」時代終結!>銀保監會12月4日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這是監管部門首次對影子銀行的概念、影響等發布全面的分析報告,報告指出,經過三年治理,我國的影子銀行規模大幅壓縮,野蠻生長得到了根本遏制
  • ...非標投資、同業理財、P2P……這些統統是如何持續監管影子銀行?
    12月4日,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和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課題組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據悉,這是官方首次對影子銀行的定義和標準進行系統性界定。報告稱,到2016年底我國影子銀行規模已經相當龐大,廣義影子銀行超過90萬億元,狹義影子銀行亦高達51萬億元。
  • 監管明確中國高風險狹義影子銀行範圍 信託貸款佔比超16%居第四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12月4日,銀保監會官方微信公眾號推送了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課題組發表在《金融監管研究》上的《中國影子銀行報告》。其實,央行在近年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中均有提及影子銀行,但多為引述金融穩定理事會(FSB)對其的定義與監測數據。
  • 影子銀行的傳說
    來源:圖解金融2020年7月11日,銀保監會官網發布《中國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答記者問》,集中回應了多個熱點問題。其中有一條說的是,一些高風險影子銀行死灰復燃,有的以新形式新面目企圖捲土重來。於是,銀行與一家非銀金融機構合作,而這家非銀金融機構不受額度和投向的限制,銀行就進行買入返售該機構的金融資產或應收款項投資,這樣,銀行通過與非銀金融機構的合作實現放款,這種模式突破了銀行表內業務的貸款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