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影子銀行規模大幅壓縮

2020-12-06 東方財富網

中國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課題組4日發布的《中國影子銀行報告》顯示,經過三年專項治理,我國影子銀行野蠻生長態勢得到有效遏制,規模大幅壓縮,加通道、加槓桿和加嵌套的高風險業務得到重點清理,違法違規活動大幅下降,風險水平由發散轉為收斂。

這是監管部門首次發布關於影子銀行的報告,對影子銀行的判別標準、範圍、規模以及治理成效等進行系統、全面的闡述。

根據報告,我國影子銀行的界定標準主要包括四項:金融信用中介活動處於銀行監管體系之外,信貸發放標準顯著低於銀行授信;業務結構複雜、層層嵌套和槓桿過高;信息披露不完整,透明度低;集中兌付壓力大,金融體系關聯性和風險傳染性高。

報告指出,我國影子銀行隱患一度非常嚴重,大大抬高了宏觀槓桿水平,吹大資產泡沫,助長脫實向虛,嚴重影響了金融與經濟的良性循環。經過幾年的努力,目前初步呈現根本性好轉勢頭,規模大幅壓縮,經營開始變得規範,資本撥備開始計提,系統性風險隱患大為減弱。

(文章來源:華西都市報)

相關焦點

  • 官方首次定義影子銀行!《中國影子銀行報告》發布
    影子銀行風險具有系統性風險特徵。我國影子銀行隱患一度非常嚴重,經過幾年的努力,目前初步呈現根本性好轉勢頭。  同時,《報告》將影子銀行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  其中,同業特定目的載體投資和同業理財、理財投非標債權等部分銀行理財、委託貸款、信託貸款、網絡借貸P2P貸款和非股權私募基金等業務,影子銀行特徵明顯,風險相對較高,則屬於狹義影子銀行。  《報告》提到,到2016年底,我國影子銀行規模已經相當龐大,廣義影子銀行超過90萬億元,狹義影子銀行亦高達51萬億元。
  • 銀保監會課題組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官方首次詳細界定影子銀行...
    報告認為,經過三年專項治理,影子銀行野蠻生長的態勢得到有效遏制,不僅規模大幅壓縮,更重要的是經營開始變得規範,結構更加簡化,資本撥備開始計提,系統性風險隱患大為減弱,同時也為當前抗擊疫情、復工復產的各項金融政策措施騰挪出空間
  • 官方首次明確影子銀行詳細界定標準 五方面建立影子銀行持續監管體系
    報告認為,經過三年專項治理,影子銀行野蠻生長的態勢得到有效遏制,不僅規模大幅壓縮,更重要的是經營開始變得規範,結構更加簡化,資本撥備開始計提,系統性風險隱患大為減弱,同時也會當前抗擊疫情、復工復產的各項金融政策措施騰挪出空間,特別是為逆周期宏觀調控創造了有利條件。
  • 影子銀行是什麼?這份報告全部告訴你
    銀保監會昨天(12月4日)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這是監管部門首次對影子銀行的概念、影響等發布全面的分析報告。報告指出,經過三年治理,我國的影子銀行規模大幅壓縮,野蠻生長得到了根本遏制。2017年初開始集中整治,影子銀行規模從歷史高位大幅下降。
  • 銀保監會給「影子銀行」下定義!P2P納入其中
    加強對影子銀行的監管已獲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成為第三版巴塞爾協議改革的主要內容,同時也已成為金融穩定理事會重點關注的政策問題。《報告》稱,中國影子銀行在2008年後迅速發展,隨著金融業務範圍的拓展和跨行業、跨市場綜合經營的擴張,影子銀行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
  • 影子銀行界定標準「官宣」 P2P等六類高風險業務屬於狹義影子銀行
    上述報告顯示,中國影子銀行在2008年後迅速發展,隨著金融業務範圍的拓展和跨行業、跨市場綜合經營的擴張,影子銀行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界定影子銀行有4項主要標準:監管覆蓋範圍和強度、產品結構複雜性及槓桿水平、信息披露充分性與全面性以及集中兌付壓力。據此,影子銀行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
  • 中國影子銀行報告
    受金融體系結構、金融深化程度以及監管政策取向等因素影響,我國影子銀行呈現出與其他經濟體不同的特點。本報告詳細描述了影子銀行的起源和發展演變,中國影子銀行的判別標準、範圍和規模,以及影子銀行三年治理的背景、過程和成效等,並提出相應的監管建議。
  • ...非標投資、同業理財、P2P……這些統統是如何持續監管影子銀行?
    12月4日,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和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課題組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據悉,這是官方首次對影子銀行的定義和標準進行系統性界定。報告稱,到2016年底我國影子銀行規模已經相當龐大,廣義影子銀行超過90萬億元,狹義影子銀行亦高達51萬億元。
  • 官方首次系統界定「中國影子銀行」!非標投資、同業理財、P2P...
    同期證券業資管規模下降幅度超過45%,基金子公司通道產品僅2018年一年就減少了1.55萬億元。影子銀行集中加槓桿得到壓縮,商業銀行自營債券逆回購交易槓桿比率由2017年之前的40%以上降至30%以下。
  • 中國影子銀行報告:釋疑影子銀行後續監管 避免槓桿率快速上升
    數據顯示,2016年末,我國影子銀行規模已經相當龐大,廣義影子銀行超過90萬億元,狹義影子銀行高達51萬億元。經過三年專項治理,影子銀行野蠻生長的態勢得到有效遏制。截至2019年末,廣義影子銀行規模降至84.80萬億元,較2017年初100.4萬億元的歷史峰值縮減近16萬億元。風險較高的狹義影子銀行規模降至39.14萬億元,較歷史峰值縮減了12萬億元。
  • 三年累計壓縮16萬億,資管新規有效化解影子銀行風險
    在我國以間接融資為主的金融體系中,槓桿率高固然有儲蓄率高等客觀原因,但保持適度的槓桿率,使債務負擔與實體經濟的增長和回報相匹配,是維護宏觀穩定的基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宏觀槓桿率持續攀升,影子銀行快速膨脹,已成為宏觀金融風險的重大隱患。
  • 什麼是「影子銀行」?有什麼特點?權威定義來了!
    因此,課題組認為,確定我國影子銀行標準,必須兼顧影子銀行國際標準的共性特徵和我國影子銀行的特點。在金融穩定理事會確定的信用轉換、期限轉換和流動性轉換等基本屬性的基礎上,重點關注各種產品的風險傳導、隱匿方式以及誘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可能性。
  • 潘功勝:壓縮影子銀行的方向是正確的,同時會把握好力度節奏
    潘功勝:壓縮影子銀行的方向是正確的,同時會把握好力度節奏 澎湃新聞記者 張寧 陳月石 2018-10-26 14:31
  • 中國影子銀行規模,在全球排第二名?那第一,第三是誰呢?
    近期,多名經濟學家或知名人士都提到了我國的影子銀行,並指出了其巨大的危害性。比如,影子銀行往往是繞過正規的銀行對金融資產的信用、流動性和期限等風險因素進行轉換,但卻不受正規金融監管機制的管控,風險性較大。
  • 銀保監會今年強化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工作,防範影子銀行反彈回潮!
    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風險持續收斂,三年來影子銀行規模較歷史峰值壓降16萬億元。問題金融機構得到有序處置,保險領域重點風險得到緩解。網絡借貸風險大幅下降,機構數量、借貸餘額及參與人數連續下降。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傾向趨緩,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逐步化解。市場亂象增量得到遏制,存量問題持續減少,一批重大非法集資案件得到嚴厲查處。
  • 銀保監會課題組首次給出「影子銀行」權威定義 P2P 納入其中
    因此,課題組認為,確定我國影子銀行標準,必須兼顧影子銀行國際標準的共性特徵和我國影子銀行的特點。在金融穩定理事會確定的信用轉換、期限轉換和流動性轉換等基本屬性的基礎上,重點關注各種產品的風險傳導、隱匿方式以及誘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可能性。
  • 銀保監會課題組首次給出「影子銀行」權威定義,P2P納入其中
    同時,報告強調,影子銀行是套利行為驅使的產物,具有天使與魔鬼的兩重性。影子銀行是金融工具,介於天使與魔鬼之間,管理好了是天使,管理不好是魔鬼。四大界定標準課題組認為,受金融體系結構、金融深化程度以及監管政策取向等因素影響,我國影子銀行經歷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呈現出一些與其他經濟體不同的特點。
  • 中國影子銀行首迎官方定義,銀保監會:不留監管空白和盲區
    在課題組看來,必須兼顧影子銀行國際標準的共性特徵和我國影子銀行的特點。按照上述界定標準,《報告》認為我國影子銀行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大類。規模龐大、野蠻擴張,結構複雜、風險交織,關聯風險突出、相互傳染和疊加……這些問題使得影子銀行猶如懸在我國金融體系之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若不及時強力「精準拆彈」,必將釀成全行業系統性風險甚至金融危機。《報告》認為,影子銀行不斷推高槓桿水平,助長脫實向虛,嚴重掩飾資產質量真實性,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逆向激勵,並且危及社會穩定。
  • 銀保監會:高風險影子銀行資產大幅縮減 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傾向...
    涉「明天系」「安邦系」金融機構風險處置取得實質進展,包商銀行接託管各項工作有序推進。金融市場秩序整體向好。2019年銀行機構亂象整治監管檢查發現問題數量和金額均較上年減少了四成,保險市場非理性競爭態勢有所放緩,保險機構投資更加審慎。同時,重點領域風險由發散轉向收斂。高風險影子銀行資產大幅縮減。
  • 銀行的「影子」是怎麼形成的?
    銀行的「影子」又被稱作影子銀行。要知道影子銀行是如何形成的,我們首先要對影子銀行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全球金融穩定理事會對影子銀行下過一個定義:游離於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