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名經濟學家或知名人士都提到了我國的影子銀行,並指出了其巨大的危害性。比如,影子銀行往往是繞過正規的銀行對金融資產的信用、流動性和期限等風險因素進行轉換,但卻不受正規金融監管機制的管控,風險性較大。
然後就是影子銀行放大了相關行業的槓桿水平——高槓桿、高風險、高利潤運營,增加了實體企業負擔,推高了房價,加劇了債務違約比例,導致大量的信貸壞帳,導致金融風險問題愈演愈烈。
網友們,所謂「影子銀行」指的是「是指游離於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如經常跑路的P2P借貸平臺,以及其他沒有資質的貸款、理財或融資平臺,還包括地下錢莊、民間借貸、典當行等。
這個概念源自西方,尤其是上世紀60到70年代,影子銀行在歐美十分盛行——各種金融產品、金融工具、金融組織及金融經營方式等層出不窮,在促進美國金融市場不斷繁榮的同時,也加劇了信貸危機。
通俗的說,影子銀行通常從事放款,也接受抵押,是通過槓桿操作持有大量證券、債券和複雜金融工具的金融機構。在帶來金融市場繁榮的同時,高槓桿操作給整個金融體系帶來了巨大的脆弱性,成為金融危機的主要推手。
影子銀行的規模有多大呢?
整體來看,影子銀行是弊大於利,缺陷很大。尤其是在咱們中國,近些年影子銀行野蠻生長,嚴重擾亂了金融市場。比如國家在控制房地產、地方融資平颱風險時,大量影子銀行依然毫無顧忌地將資金流向這些領域,影響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展。
按照銀保監會發布的《中國影子銀行報告》顯示,截止到2019年年底,我國的影子銀行規模已經高達84.8萬億元人民幣,在全球僅次於美國,排第二名——這預示著加強對影子銀行的管控,已經十分迫切了。
從涉及到的金額總量來看,美國的影子銀行規模已接近16萬億美元,穩居全球第一名;第二名是我們中國,之後就是開曼群島(超過5萬億美元,穩居全球第三名)——世界第四大離岸金融中心,大量影子銀行的註冊地。
第四名是盧森堡,也是全球重要的離岸金融中心,影子銀行的規模接近4萬億美元。如果說第三和第四名,更是「註冊地」導致的高排名,那第五名的日本就是真正的「本國金融實力體現了」。
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年底,日本影子銀行的規模略微超過3萬億美元。曾有觀點認為,就是因為影子銀行既不受管控,規模還不小,不斷推升日本金融市場的槓桿率,加速了泡沫經濟的破滅。
點評:在當前金融市場發展的水平上,雖然銀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不能完全無視影子銀行的作用。我們需要的是加大對其的監管力度,出臺完善的政策,使其成為正規金融體系的重要補充。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