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銀行」究竟是天使還是魔鬼?逐利是天性,但別忘了影子之下有「炸彈」

2021-01-20 經濟觀察報


幹對公金融的人,最想幹的就是通過各種形式給地產、城投放貸款,因為確實很爽,幾十億下去就是幾千萬創利,國家越不讓幹還越要創新著幹,這也是2009年以來中國影子銀行快速發展的根源,幾乎過去所有的創新都被冠上了影子銀行的帽子。


銀保監會近日以工作論文的形式在官網發布了《中國影子銀行報告》(下稱「《報告》」),並強調文中所述系作者的研究成果,不代表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及其所在部門的立場和觀點。


雖如此,卻仍不失為近年來最為權威、系統的關於的全國影子銀行的論述,《報告》詳細描述了影子銀行的起源和發展演變,中國影子銀行的判別標準、範圍和規模,以及影子銀行三年治理的背景、過程和成效等,並提出相應的監管建議。此前關於中國影子銀行的表述多散見於領導講話、新聞稿等。


《報告》認為,對我國以銀行影子為中心的影子銀行體系的定義頗具借鑑意義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的非核心負債模式,該模式試圖完全突破形式特徵的局限,認為只要不同於常規銀行存貸款業務模式的任何其他融資活動都可算作影子銀行,如銀行表內投資和表外財富管理都可納入影子銀行。


由定義出發,將我國影子銀行分為廣義和狹義兩類:


廣義影子銀行:銀行同業特定目的載體投資、委託貸款、資金信託、信託貸款、銀行理財、非股票公募基金、證券業資管、保險資管、資產證券化、非股權私募基金、網絡借貸P2P機構、融資租賃公司、小額貸款公司提供的貸款,商業保理公司保理、融資擔保公司在保業務、非持牌機構發放的消費貸款、地方交易所提供的債權融資計劃和結構化融資產品;


狹義影子銀行:同業特定目的載體投資、同業理財和投向非標債權及資管的銀行理財、委託貸款、信託貸款、網絡借貸P2P貸款和非股權私募基金,這類業務影子銀行特徵更為明顯,風險程度更突出。


我國影子銀行整治的思路是控制影子銀行的「錢袋子」,重點放在銀行同業、理財和表外,經過2017年初開始的三年整治,截至2019年末,廣義影子規模降至84.80萬億元,較2017年初100.4萬億元的歷史峰值縮減近 16萬億元;狹義影子規模降至39.14萬億元,較2016年底縮減了 11.87萬億元。


其野蠻生長得到根本遏制的同時,也仍有很多領域和問題需要持續關注。




《報告》詳細解析了各類影子銀行的具體模式,但或許因為系統重要性等各方面的考量,對有些相關領域及最新演變的關注略顯不足:


一、銀行表內直投


經過2017年以來的嚴厲整治市場亂象(集中開展「三違反」「三套利」「四不當」「十亂象」專項整治)、規範對交叉金融監管(推動「類信貸」表外業務回表調整)、堅決拆解非法金融集團、嚴肅追責問責、全面彌補監管制度短板(《資管新規》及配套制度)的系列組合拳,同業特定目的載體投資急劇收縮,有地方監管要求到期後通道不可續做,銀行後續或將無通道可用;同業理財規模已萎縮到可忽略不計;表外理財已通過設立理財子公司的形式以及過渡期安排和新老劃斷,開始了新的篇章。但部分銀行表內直投仍具有類銀行存貸款的融資業務特徵:


1、銀行表內直投北金所債權融資計劃


北金所債權融資計劃起於2015年,在金融強監管的背景下,其近年來受到市場主體熱烈追捧,目前備案及掛牌存量規模均超過2萬億。該產品受到熱捧原因有二:一是銀行表內資金直接投資,不用通過SPV,屬於直接融資的範疇,受到當前同業投資、同業業務規範的監管壓力較小;二是不屬於信貸業務,定價不受LPR的限制,能夠獲得較高的收益。


但北金所債權融資計劃早在之前就被列為非標資產,此次《報告》也首次將其列為廣義影子銀行範疇,但缺乏相關數據統計,其本質為類信貸產品,底層標的多為低評級城投等資產,其實去年底開始監管已經比照貸款就資金用途等進行審查,但目前仍是較為可行的非標投放的渠道之一。


2、部分債券投資


根據不久前人民銀行行長易綱發表的《再論中國金融資產結構及政策含義》,從分類看,債券融資屬於直接融資,但我國債券的持有主體是銀行,2018年末銀行持有的債券佔全部債券的51.5%,其中相當部分實際上是銀行通過貨幣創造為企業融資,也具有不同於常規存貸款的間接融資的特點。


二、信託非標投資類業務


今年5月,資管新規的配套制度《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終被祭出,核心要求投資非標債權的集合信託規模不得超過所有集合信託規模的50%。在非標額度大多超標或者緊俏的情況下,信託公司紛紛上馬標品信託及非標投資類信託,以做大集合信託分母,使非標指標達標或者給非標業務騰出空間,以非標投資類業務創新當前作為矚目,主要包括:


地產真股權投資、城投股權基金、永續債信託等,雖屬於權益投資,其本質仍多為明股實債,只不過設計更為隱蔽,如儘量弱化強制回購、擔保等條款,但最終又能實現融資方的無懸念回購,如地產真股權業務裡的信託折價入股模式,因為有金融機構折價入股的情況,開發商必然不會等到項目完全去化清算的時候跟金融機構按股比分配收益,提前回購成為必然。


不過,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在2020年中國信託業年會上表示,要杜絕與監管博弈的心態,不通過變通或繞開監管規定開展信託業務,更不能以此尋求相對於其他信託公司的不正當競爭優勢,破壞市場秩序。


此類創新能走多遠,仍有較大不確定性。


三、AMC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業務及市場化債轉股業務


與AMC的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收購處置業務相比,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收購業務指收購非金融機構基於日常生產經營活動或因借貸關係產生的不良資產,並與債務人進行債務重組,延長債務人的償債期限或減免其償債金額。包括非金融機構的商業債權,也包括衍生的債權。


但該業務在本質上早已淪為類信貸的影子銀行業務,一是資金端資金來源為銀行同業借款(有金融許可證的四大AMC)、銀行貸款(地方AMC)、發債等,二是資產端聚焦地產(前融業務)、城投等高收益資產,表面包裝為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業務,但收購的並非真正的不良的違約債權。


隨著銀保監會近年來對四大AMC的嚴監管以及回歸主業的要求,四大AMC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業務逐步收斂,但59家地方AMC則由於由地方直接監管,監管當前處於模糊地帶,部分地方AMC效仿四大AMC,該業務急劇擴張。


值得注意的是,福建銀保監局近日發布了《進一步規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業務的通知》,旨在進一步規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AMC)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收購和處置業務,通知要求:不得借收購非金不良資產名義為企業或項目提供融資,不得違反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開展非金業務;在定價上,審慎評估擬收購資產的價值,未經審慎、客觀、合理評估論證,不得採取「原值收購」。


再說市場化債轉股,市場化債轉股本意為降低企業槓桿率,但在實際操作中,有些具有明股實債之嫌。在資管新規之後,銀行理財資金退出市場化債轉股業務,商業銀行對實施機構(AMC、AIC)的直接貸款成為主要資金來源,資產端,實施機構通過增資還債、收債轉股等形式持有標的股權,但仍會通過約定強制分紅、優先分紅權、回購等方式,把股權變為按期付息、到期還本的類貸款債權。


有市場人士感慨,在國內沒有強大的機構投資群體的情況下,市場化債轉股淪為類貸款又似乎是一種必然。


四、信用增進公司投融資類業務


有一類機構很奇怪,至今身份不明,這就是信用增進公司。


信用增進公司大多將投保聯動作為業務戰略,債券擔保是基礎,但真正掙錢的則是委託貸款和SPV投資等類信貸的投融資類業務,資金端是資本金、銀行貸款甚至發債,資產端布局城投、地產等高收益資產,通過高槓桿獲取更高的收益。


之所以信用增進公司不願意把自己看作融資擔保公司,根源在於部際聯席會議對融資擔保公司各類資產佔比提出了嚴格要求,部際聯席會議發布的《融資擔保公司資產比例管理辦法》將融資擔保公司資產分為三級:


Ⅰ級資產包括:現金;銀行存款;存出保證金;貨幣市場基金;國債、金融債券;可隨時贖回或三個月內到期的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債券信用評級AAA級的債券;其他貨幣資金;


Ⅱ級資產包括: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不含第五條第六項);債券信用評級AA級、AA+級的債券;對其他融資擔保公司或再擔保公司的股權投資;對在保客戶股權投資20%部分(包括但不限於優先股和普通股);對在保客戶且合同期限六個月以內的委託貸款40%部分;不超過淨資產30%的自用型房產。


Ⅲ級資產包括:對在保客戶股權投資80%部分以及其他股權類資產(包括但不限於優先股和普通股);債券信用評級AA-級以下或無債券信用評級的債券;投資購買的信託產品、資產管理計劃、基金產品、資產支持證券等;對在保客戶且合同期限六個月以內的委託貸款60%部分,以及其他委託貸款;非自用型房產;自用型房產超出淨資產30%的部分;其他應收款。


同時要求,融資擔保公司Ⅰ級資產、Ⅱ級資產之和不得低於資產總額扣除應收代償款後的70%;Ⅰ級資產不得低於資產總額扣除應收代償款後的20%;Ⅲ級資產不得高於資產總額扣除應收代償款後的30%。這就意味著,如果信用增進公司按照融資擔保公司監管,真正創利的業務將無法繼續開展。


截至目前,我國共有五家信用增進公司,分別為中債信用增進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中證信用增進股份有限公司、晉商信用增進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天府信用增進股份有限公司、陝西信用增進有限責任公司。


為實現融資擔保機構和融資擔保業務監管全覆蓋,部際聯席會議2019年10月發布了《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補充規定》,要求開展債券發行保證、擔保業務的信用增進公司,由債券市場管理部門統籌管理,同時應當向屬地監督管理部門申領融資擔保業務經營許可證,並接受其對相關業務的監管。


但除了中證信用增進股份有限公司在2019年12月通過設立子公司中證信用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的形式,間接獲取融資擔保業務經營許可證外,其他機構至今並未去申領牌照。




筆者今年去拜訪一家民營信託公司總裁,在談及另一家信託公司時,筆者在介紹其服務信託業務如何名利前茅等時,總裁打斷說,「他跟錢有仇?」自己竟一時語塞,為自己的秀才氣深感慚愧。


逐利是資本天性,金融套利本身也無可避免。《報告》的作者也肯定了影子銀行是金融中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一方面銀行體系無法徹底解決信息不對稱,由於信息不對稱廣泛存在,銀行不可能全部覆蓋;另一方面影子銀行滿足了個性化的金融需求,部分金融消費者風險偏好較高,願意承擔較高的風險以換取較高的回報,而商業銀行以傳統的存貸款業務為主,審慎文化是立足的根本,遠遠無法滿足這些多元化需求。


但作為套利驅使的產物,天然具有天使和魔鬼的兩重性。如此前出現的各類層層嵌套、結構複雜的產品以及普遍忽視第一還款來源的各類擊鼓傳花的融資類業務(股票質押等),呈幾何級數野蠻生長,充斥了信貸、債券和股票市場,在大大抬高了我國宏觀槓桿水平同時,嚴重影響了金融與經濟的良性循環,成為引爆系統性風險的「定時炸彈」。


銀保監會黃洪副主席在2020年信託業年會上也指出,信託公司熱衷於投機,利用信託制度的靈活性到處找縫隙、鑽空子,投機主義發展而來形成了行業濃厚的江湖草莽氣息,漠視規則和紀律。


這話已經說的很重了,筆者認為也適用整個影子銀行體系。曾經那個江湖已經遠去,今後唯有埋頭實幹。



相關焦點

  • 銀保監會課題組:影子銀行具有天使與魔鬼兩重性
    【財新網】(記者 武曉蒙)「影子銀行是金融工具,介於天使與魔鬼之間,管理好了是天使,管理不好是魔鬼。」銀保監會報告稱,影子銀行業務由來已久,猶如硬幣的兩面,唯有辯證對待、因勢利導、「抑惡揚善」,才能趨利避害,充分發揮影子銀行的積極作用。
  • 什麼是「影子銀行」?有什麼特點?權威定義來了!
    課題組認為,綜合國際上以及金融穩定理事會對影子銀行的定義,主要有四大特點:一是非銀行金融機構是主要載體;二是功能上具有金融資產風險因素轉換的作用;三是構成系統性風險的重大隱患;四是游離於審慎監管、行為監管和救助體系之外
  • 中國影子銀行報告
    界定影子銀行有4項主要標準:監管覆蓋範圍和強度、產品結構複雜性及槓桿水平、信息披露充分性與全面性以及集中兌付壓力。據此,影子銀行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二)影子銀行是套利行為驅使的產物,具有天使與魔鬼的兩重性套利具有兩面性,金融中介作為解決信息不對稱的手段,其經營本質就是尋找市場的價格差異,亦即是一種套利(arbitrage)行為,本無可厚非。然而,影子銀行在發展過程中追求短期收益和絕對利潤,演變成「為套利而套利」。
  • 銀保監會課題組首次給出「影子銀行」權威定義 P2P 納入其中
    課題組認為,綜合國際上以及金融穩定理事會對影子銀行的定義,主要有四大特點:一是非銀行金融機構是主要載體;二是功能上具有金融資產風險因素轉換的作用;三是構成系統性風險的重大隱患;四是游離於審慎監管、行為監管和救助體系之外。
  • 銀保監會課題組首次給出「影子銀行」權威定義,P2P納入其中
    課題組認為,綜合國際上以及金融穩定理事會對影子銀行的定義,主要有四大特點:一是非銀行金融機構是主要載體;二是功能上具有金融資產風險因素轉換的作用;三是構成系統性風險的重大隱患;四是游離於審慎監管、行為監管和救助體系之外。該報告並未完全否定影子銀行的作用,而是認為:「影子銀行由來已久,猶如硬幣的兩面,唯有辯證對待、因勢利導、抑惡揚善,才能充分發揮影子銀行的積極作用。」
  • 影子銀行的傳說
    其中有一條說的是,一些高風險影子銀行死灰復燃,有的以新形式新面目企圖捲土重來。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複習下這想要「」捲土重來「」的「影子銀行」。為了維護這份信任,監管對銀行登記在資產負債表中的存貸業務會有各種要求,因為蜘蛛俠曾經說過,所以監管對銀行表內業務,有諸如存貸比、資本充足率、不良率、撥備覆蓋率、行業投向限制、流動性等各類指標考核,銀行就不能想放款就放款,
  • 銀行的「影子」是怎麼形成的?
    銀行的「影子」又被稱作影子銀行。要知道影子銀行是如何形成的,我們首先要對影子銀行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全球金融穩定理事會對影子銀行下過一個定義:游離於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
  • 官方首次定義影子銀行!《中國影子銀行報告》發布
    原標題:官方首次定義影子銀行!影子銀行風險具有系統性風險特徵。我國影子銀行隱患一度非常嚴重,經過幾年的努力,目前初步呈現根本性好轉勢頭。  同時,《報告》將影子銀行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
  • 銀保監會課題組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官方首次詳細界定影子銀行...
    原標題:銀保監會課題組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官方首次詳細界定影子銀行標準 五方面建立影子銀行持續監管體系 摘要 【銀保監會課題組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
  • 中國影子銀行報告:釋疑影子銀行後續監管 避免槓桿率快速上升
    數據顯示,2016年末,我國影子銀行規模已經相當龐大,廣義影子銀行超過90萬億元,狹義影子銀行高達51萬億元。經過三年專項治理,影子銀行野蠻生長的態勢得到有效遏制。截至2019年末,廣義影子銀行規模降至84.80萬億元,較2017年初100.4萬億元的歷史峰值縮減近16萬億元。風險較高的狹義影子銀行規模降至39.14萬億元,較歷史峰值縮減了12萬億元。
  • 「影子銀行」信託正在「消亡」!
    因為有剛兌,信託牌照,高收益也頗具吸引力,即便資金池三個字略顯灰色,但還是成了信託公司規模擴張的利器。但背後隱藏的高風險,在爆發的一瞬間還是將其建立起來的形象一舉擊潰。 但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已經對山西信託、中江國際信託、中航信託、中鐵信託、安信信託、山東省國際信託6家信託公司開出了7張罰單信託公司的連續爆雷,已經引起了監管層的注意。
  • 官方首次明確影子銀行詳細界定標準 五方面建立影子銀行持續監管體系
    報告稱,確定我國影子銀行標準,必須兼顧影子銀行國際標準的共性特徵和我國影子銀行特點,並按照風險程度高低,區分廣義和狹義影子銀行。那麼,與其他經濟體相比,我國影子銀行呈現哪些不同的特點?報告總結了五方面:一是以銀行為核心,表現為「銀行的影子」。
  • 影子銀行界定標準「官宣」 P2P等六類高風險業務屬於狹義影子銀行
    本報記者 張 歆近日,由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和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組成的課題組發布了《中國影子銀行報告》。該報告根據四項主要標準,界定了廣義和狹義的影子銀行。上述報告顯示,中國影子銀行在2008年後迅速發展,隨著金融業務範圍的拓展和跨行業、跨市場綜合經營的擴張,影子銀行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界定影子銀行有4項主要標準:監管覆蓋範圍和強度、產品結構複雜性及槓桿水平、信息披露充分性與全面性以及集中兌付壓力。據此,影子銀行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
  • 我國影子銀行規模大幅壓縮
    中國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課題組4日發布的《中國影子銀行報告》顯示,經過三年專項治理,我國影子銀行野蠻生長態勢得到有效遏制,規模大幅壓縮,加通道、加槓桿和加嵌套的高風險業務得到重點清理,違法違規活動大幅下降,風險水平由發散轉為收斂。
  • 中國影子銀行規模,在全球排第二名?那第一,第三是誰呢?
    近期,多名經濟學家或知名人士都提到了我國的影子銀行,並指出了其巨大的危害性。比如,影子銀行往往是繞過正規的銀行對金融資產的信用、流動性和期限等風險因素進行轉換,但卻不受正規金融監管機制的管控,風險性較大。
  • 三年累計壓縮16萬億,資管新規有效化解影子銀行風險
    ,做對了以下兩件事:一是,抓住了去槓桿的寶貴時間窗口,有效化解影子銀行風險。搞清楚未來往哪裡去,就不能忘了,過去我們從哪裡來。過去,以資管新規出臺為標誌,前後三年多時間,我們做對了什麼?可以說,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等各部門和行業機構的共同努力下,做對了以下兩件事:第一件事,抓住了去槓桿的寶貴時間窗口,有效化解影子銀行風險。
  • 影子銀行是什麼?這份報告全部告訴你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 劉曉春:一方面是降低了社會融資成本,另一方面就是說銀行也在強化自己的風險的這個防範的基礎,對後面進一步地支持實體經濟,我覺得是有好處的。什麼是影子銀行 報告首次給出官方定義 影子銀行被認為是2008年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之一。那麼到底什麼是影子銀行?哪些業務屬於影子銀行範疇呢?銀保監會的報告首次給出了我國對影子銀行的官方定義。
  • 銀保監會給「影子銀行」下定義!P2P納入其中
    《報告》給出了影子銀行的定義,是指常規銀行體系以外的各種金融中介業務,通常以非銀行金融機構為載體,對金融資產的信用、流動性和期限等風險因素進行轉換,扮演著「類銀行」的角色。《報告》指出,影子銀行游離於監管之外,風險隱蔽,交叉傳染,被認為是2008年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之一。
  • 慶餘年之中,影子的實力到底如何?他為何要做陳萍萍的影子?
    影子一直以來保持神秘,背後一定隱藏了更大的陰謀或是秘密,應該是可以用驚人來描述,最後的揭開面具的戲碼一定是劇中亮點。陳萍萍作為鑑查院的一把手知道鑑查院內部有六部的間諜,於是和言若海聯手,組織一場「逆反局」言若海故意挑唆,有二心的下手們義憤填膺,打算殺掉院長,奪取鑑查院權力陳萍萍是何等聰明之人,他讓影子叫範閒過去,陪他一起面對。
  • ...非標投資、同業理財、P2P……這些統統是如何持續監管影子銀行?
    12月4日,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和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課題組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據悉,這是官方首次對影子銀行的定義和標準進行系統性界定。報告稱,到2016年底我國影子銀行規模已經相當龐大,廣義影子銀行超過90萬億元,狹義影子銀行亦高達51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