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稱美華裔移民易患心理疾病 老人年輕人最高危

2020-11-30 中國新聞網

調查稱美華裔移民易患心理疾病 老人年輕人最高危

  中新網1月17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全美調查統計數據發現,亞裔人群普遍要比白人、黑人和拉美裔瘦一些,但卻未必更為健康。而反過來,亞裔幾乎和其他身體普遍超重的族裔一樣,面臨高血壓和高膽固醇等健康問題困擾。

  據《洛杉磯時報》報導,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的一份調查報告說,亞裔超重的人數為38%,明顯低於其它族裔。超重指的是體重指數(BMI)超過25的情況。據統計,白人超重比例為66%,黑人為76%,拉美裔則將近80%。

  但是,亞裔成人的高血壓比例卻和白人成人一樣高,高膽固醇比例和白人、黑人和拉美裔成人一樣。

  數據顯示,一些亞裔美國成年人是比其他族裔更容易超重。例如,43%的男性亞裔,34.7%的女性亞裔的BMI超過25。此外,在超重人群中,超過40歲以上的成年人群比20至39歲的人群患病率高出近1.5倍。

  眾多華裔患心理疾病 老人、年輕人最高危

  華裔的心理健康問題這些年逐漸引起人們重視,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教授、北京清華大學心理學系系主任彭凱平在洛杉磯舉辦的世界積極心理學大會上指出,華裔的心理健康問題非常嚴重,其中文化適應和傳統上對心理問題的關注不夠是造成華裔心理問題嚴重的兩大因素,而華裔老人和年輕人則是心理疾病高危人群。

  彭凱平在接受採訪時說,造成美國華裔心理健康問題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文化衝突以及對文化的不適應,另一個就是中國人從傳統上不重視心理學,把所有心理問題當生理問題對待。外部有文化適應的挑戰,而內在又對心理問題不了解,所以造成華人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

  彭凱平指出,華人心理疾病高發人群是老人和年輕人。老人的心理問題是由於生理器質性變化和文化適應問題造成的。

  彭凱平說,美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年輕人的天堂,崇尚年輕文化,而華裔老人在社會上的地位不像在中國那樣受到重視,所以產生的心理問題比較多。此外,年輕一代有很多青春期衝突和成長的煩惱,美中文化衝突在年輕人身上體現得特別多。與此相比, 中年人生活壓力最大,但心理健康比較正常,所以這說明,心理健康不完全是壓力的問題,心態好一樣可以應對壓力。

  彭凱平還指出,由於近年來心理健康受到重視,為此,越來越多的華人子弟開始學心理學,成為專業人士,所以整體來說社會正出現積極、正面的變化。(洪明宇)

相關焦點

  • 從移民到少將 美首位華裔將軍傅履仁的傳奇人生
    從移民到美軍少將  美國東部時間5月11日,美國首位華裔陸軍將軍、百人會前任會長傅履仁因心臟病突然發作,在馬裡蘭州國家海軍醫學中心去世,享年75歲。消息傳出後,全世界的華人華僑為之悲痛。宗家有5個女兒,號稱「五朵金花」,宗毓珍排行老三,她最小的妹妹,就是後來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和美國廣播公司擔任女主播的宗毓華。傅履仁笑著說:「我認為我太太是五朵金花中最漂亮的!」他們的一子一女均是律師。  原本在美軍3年的服役,最後成了33年的職業。1984年,長期任職陸軍軍法處的傅履仁晉升為準將,同時擔任軍法處民事法律部門助理總監。
  • 美華人最新分布圖出爐!加州華裔人口最多(圖)
    美華人最新分布圖出爐!責任編輯:吳合琴   中新網3月27日電 美國僑報網編譯稱,據最新調查數據顯示,目前美國華人最為集中的前五個區域為:加州,華裔人口佔總華裔人口的36.9%;其次是紐約,華裔人口佔總華裔人口的16.9%
  • 哪些人易患抑鬱症?
    其實,人們生活在現今社會,經常要面對效率高、節奏快的要求及所帶來的壓力,隨時都會在精神心理上受到各種困擾,一旦處理不當,就會造成精神疾病。精神疾病是在受到內外各種致病因素的影響下,大腦機能活動發生紊亂而導致認知、情感、意識及行為精神活動產生不同程度障礙的疾病,如:偏執易怒、認知受損、抑鬱焦慮、幻聽幻視、敏感多疑、強迫急躁、思維紊亂、不能控制自己的狀態等。
  • 大量移民湧入澳大利亞 雪梨姓氏排名華裔第四
    據澳大利亞《星島日報》報導,海外移民大批湧來,令該國最大城市雪梨的幾個城區,乃至整個雪梨的主要姓氏排名發生重大變化。曾經一些英國後裔居民佔絕大多數的城區,亞裔姓氏現在已經佔據前列。  姓氏專家表示,隨著華裔移民數量的增加,例如「陳」、「王」等大姓排名也水漲船高。
  • 美華裔新移民因發音不標準頻鬧笑話 紛紛曬趣事
    美華裔新移民因發音不標準頻鬧笑話 紛紛曬趣事   許多新移民初來美國時,都有在外面點餐吃喝,因英文發音不標準而被人誤會的經歷。有網友提到,曾在便利店買瓶Coke (可樂),脫口而出竟然說成Cock(男性生殖器)。與營業員面面相覷時,尷尬得想掉頭就走。   網友美國客回憶自己剛來美國時,去麥當勞買Cone(甜筒冰淇淋),說成了Corn(玉米),被店員嘲笑Are you chicken(你是小雞嗎)?
  • 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青少年心理疾病時代已經來臨!
    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危機  十多年前,我國第一例未成年人弒母事件披露後,社會輿論大譁,對教育的反思由此揭開序幕。但是,那時並沒有提出「心理健康」的概念。這一事件,也並沒有在教育的理論和實踐上產生應有的影響。  西安市教委主任李廣瑞說,過去我們對中小學生出現的一些問題,從政治上、思想上、品德上分析得多,而從心理上分析得少。
  • 到了晚年,以下類型的老人最受歡迎,年輕人遇上是三代人的福氣
    文|文兒中國父母一貫奉行養兒防老,年輕時傾盡所有為子女,等到老了,子女就承擔起孝順老人的義務。但這並不代表老人能就此放心,畢竟不同性格的老人,享受的待遇大不同。那麼,今天就來提醒下各位即將步入老年的父母,以下類型的老人最受歡迎,年輕人遇上都自稱是三代人的福氣,想跟子女同住,我們就要努力把性格往這些方面培養。不摻和小家事的老人:距離產生美在小區裡,我家婆婆是遠近聞名的好婆婆,她從不倚老賣老,更不認為她年齡大了,我們小輩就必須讓著她。
  • 有生育障礙的女性更易患精神疾病
    儘管以前有很多小樣本的研究提示, 不孕的女性更易產生心理困擾 (psychological distress),焦慮、 情緒障礙、各種抑鬱症狀的發病率也更高,但極少有研究是在很大範圍內展開的。從前的絕大多數研究都基於單一診所給出的檔案,或病人對精神問題的自述,但這次大調查涵蓋了全丹麥98,737位在1973-2008年間檢查過不孕症的女性。 她們的資料通過民事登記體系與精神病中心登記體系相連, 因而非常便於獲取她們在精神疾患方面的信息。
  • 心理健康問卷調查揭心病 八成老人擔心孩子養老壓力大
    老人心理健康問卷調查中國已經跑步進入老齡社會,老年人的數量越來越多,而焦慮、抑鬱,這些已經成為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問題,老人為什麼而焦慮昨天,在省城上城社區的會議室裡,社區的工作人員對轄區的老人進行關於老人心理健康的問卷調查,調查顯示,80%的老人對於獨生子女的養老問題有擔憂。王大爺今年72歲,目前和老伴生活在一起。唯一的兒子在上海上班。王大爺的身體不是很好,高血壓經常犯,身體稍健康的老伴就照顧著王大爺的生活起居。「老伴的身體好還行,但是也70多歲了,我真擔心再過幾年我們不能動了,該怎麼辦呢?」
  • 美民權委員會為華裔學者喊冤 要求調查種族評判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美國民權委員會23日對媒體發布消息稱,鑑於近年來多名美國華裔科學家無端遭到「間諜」活動指責,該委員會已向美國司法部長林奇致信表達關切。信中要求林奇就華裔科學家所涉冤案開展調查,確定聯邦調查人員和檢控人員是否在辦案中過度考慮了「種族因素」,警告這樣下去將導致「美國優秀科學家的流失」。
  • 我們移民澳洲了,父母怎麼辦?
    內政部稱,由於大多數父母不會在澳納稅,但仍會使用現有基礎設施,因此這筆籤證費是為了支付他們使用各項服務的費用,此外新籤證能夠讓移民家庭省下父母往返兩國的機票開銷。內政部表示,該籤證的審理時間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包括申請人數以及申請材料的準備情況。根據新公布的籤證要求,擔保人的親生父母、養父母及繼父母都有資格申請870類籤證,但擔保人須是澳洲公民、澳洲永久居民或有資格的紐西蘭公民。
  • 疾病汙名:一種次生性社會心理病毒
    即使在非人為操控的自然災禍和疾病領域,尋找汙名化表徵和替罪羊仍然是不同社會及群體處理危機的一種手段。所以,關於疾病汙名的問題,其實是個社會問題,也是文化心理問題。[1]它像一面透鏡,折射出一些人在面對社會危機時扭曲的靈魂鏡像。本文將以瘋癲、愛滋病和中蠱為例,具體來談。
  • 32歲男子,兩任妻子,先後查出宮頸癌,醫生說他是「高危丈夫」
    後來王先生去醫院進行檢查,大夫說他是「高危丈夫」! 醫學上,把容易使妻子致癌的丈夫,稱為"高危丈夫"。 丈夫的前妻如患有宮頸癌,則第二任妻子患宮頸癌的危險性,比起丈夫前妻未患宮頸癌的,要高3.5~4倍。 以下幾種人的妻子易患癌症: 1、曾患生殖道癌症的男人,如陰莖癌、前列腺癌者。
  • 美電視臺主持人發表辱華言論 華裔社區強烈反彈
    14日下午,社區共進會、美亞團結促進會、北加州華人體育協會、海外華人互助會、華人同盟會等數個舊金山灣區華裔社區組織,連同部分華裔政界人士、矽谷企業家和工程師在矽谷中心城市庫柏蒂諾舉行記者會,表達他們對貝克爾在電視節目中使用種族歧視的語言和全面抹黑華人的做法表示憤慨,要求福克斯廣播公司解除其主持人一職。
  • 美國華裔老年人的悲哀:口腔健康不良將導致認知能力下降 壓力增加
    口腔健康是老年人心理健康和整體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口腔健康不良與生活質量下降、抑鬱、高血壓和認知能力下降有關。研究人員採訪了2700多名60歲及以上的華裔美國人,發現近50%的受試者有牙齒健康症狀,25.5%的人有口乾。在第一項研究中,那些報告了牙齒健康症狀的人經歷了認知和情景記憶的衰退,通常是痴呆的前兆。
  • 美研究稱大長腿男神更易患腸癌 中國專家否認
    浙江在線2月27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何麗娜)大明星們那雙驚人的「大長腿」到哪都能引來眾人羨慕的眼神,可「大長腿」雖然撩人,卻有可能是一種疾病隱患。日前,美國癌症研究協會在年會上公布了明尼蘇達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說是腿長男性比腿短男性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高。  這是真的嗎?
  • 甲狀腺疾病都有哪幾類?為什么女性更易患上甲狀腺病?
    相信很多朋友並不清楚甲狀腺是什麼,其實甲狀腺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器官之一,甲狀腺疾病種類較多。根據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會進行的《社區居民甲狀腺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甲亢的患病率為1.3%,甲減的患病率是6.5%,甲狀腺結節的患病率是18.6%,甲狀腺結節中有5%-15%是惡性的,也就是甲狀腺癌。
  • 美紐約一車行利用英文合同行騙 47名華裔受害
    美紐約一車行利用英文合同行騙 47名華裔受害 2018-07-06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趙多維   中新網7月6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近日,美國紐約布魯克林一家車行因涉嫌欺詐新移民客戶
  • 美華裔教授:美國亞裔時常因優秀而遭歧視,被罵"滾回去"
    美華裔教授:美國亞裔時常因優秀而遭歧視,被罵"滾回去" 參考消息網6月5日報導 美媒稱,美國著名的社會活動人士,長期為亞裔在美國追求平等權利而發聲的美國加州大學黑斯廷斯法學院教授及前任校長兼教務長吳華揚最近在接受採訪時談到亞裔
  • 防範意識薄弱 面對愛滋病農民工如何不再高危?
    在北京愛滋病定點醫院之一——佑安醫院,《工人日報》記者採訪了解到,因流動性強,衛生、安全條件較差,防範意識薄弱,農民工成為易患愛滋病的高危群體。為此,一些醫院、紅絲帶之家等醫護人員及志願者,也多次走進建築工地、工廠企業,為農民工宣傳相關防護知識。  在世界愛滋病日到來之際,本報以此報導呼籲農民工增強對愛滋病的了解與防護,並呼籲社會各方給予他們更多關愛與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