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問卷調查揭心病 八成老人擔心孩子養老壓力大

2020-11-28 萬家熱線

老人心理健康問卷調查

中國已經跑步進入老齡社會,老年人的數量越來越多,而焦慮、抑鬱,這些已經成為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問題,老人為什麼而焦慮?昨日,合肥一個社區對轄區老人進行問卷調查,調查顯示,獨生子女養老問題是困擾老年人的主要心病。

老人擔心孩子養老壓力大

「我們越來越老了,身體也越來越不行了,而孩子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今後的養老真是個心病啊。」昨天,在省城上城社區的會議室裡,社區的工作人員對轄區的老人進行關於老人心理健康的問卷調查,調查顯示,80%的老人對於獨生子女的養老問題有擔憂。

王大爺今年72歲,目前和老伴生活在一起。唯一的兒子在上海上班。王大爺的身體不是很好,高血壓經常犯,身體稍健康的老伴就照顧著王大爺的生活起居。「老伴的身體好還行,但是也70多歲了,我真擔心再過幾年我們不能動了,該怎麼辦呢?」王大爺告訴記者,自己的兒子在上海發展得很好,平時工作很忙,他們很少麻煩兒子。「兒子有老婆有孩子,平時一大堆事要忙,我們老兩口實在不忍心讓兒子再為我們費心啊。」

獨一代面臨養老困惑

眼下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以來的第一批獨生子女正在步入養老焦慮模式,一方面是房貸車貸孩奴工作的壓力,一方面是老人不斷衰老需要照顧的現實需求,如何平衡兩者的關係成為擺在獨一代面前最重要的課題。

「父母在,不遠遊」,家住上城國際玫瑰苑的鄧曉對這句話深有感觸,在北京的一所大學畢業之後,原本有很好的機會可以在北京紮根,可是為了父母她還是和老公選擇回到合肥。這個舉動,源於網上的一段話,「如果父母的壽命還有30年,平均每年回家1次,那麼只剩了30次了。每次5天,除了和朋友聚會、應酬、吃飯、睡覺等時間,一年中真正能陪父母的時間只有24小時左右,30年總共不及720小時,差不多1個月。」這段話,深深刺痛了鄧曉,她辭去北京的工作,選擇回到合肥的父母身邊。

「我能回來,爸媽肯定很高興,但是他們又擔心我因為他們的原因影響了自己的前途,為此經常自責。」鄧曉告訴記者,雖然現在在父母的身邊,每天都看得到,但是遇到父母生病,她還是覺得壓力很大,「我和老公要上班,平時請假很困難,父母生病了,照顧起來還真是很吃力,有時候連幫把手的人都沒有。」

記者了解到,許多年輕人中,與鄧曉有同樣的煩惱。

專家建議老人學會自我調節

龔維義是合肥市心理諮詢師協會的名譽會長,他也是安徽省著名的老中醫,在心理學上有自己的研究。龔維義分析,老人的年齡越大,對於養老的擔憂便越明顯,尤其是70歲以上的老人,精力能力和人際關係等都在衰退,如果沒有子女的精心照料,很容易就會產生心理上的疾病。

「我認為全社會都要加強對老人尤其是老人的心理健康的關注,尤其是老人的子女,一定要從心理上多關愛老人。」除了社會的關注,龔維義建議老人去上老年大學,多到社區裡走一走,參加社區組織的活動,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讓晚年生活豐富多彩,這樣就能減輕對孩子的依賴。

在上城社區,記者看到日間照料室內,許多老人每天來運動聊天,而社區也正在建立自己的心理輔導員隊伍,建立「銀髮陪聊」計劃,幫助老人舒緩心理壓力。「社區在全社會的養老服務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老人要多和社區溝通。」龔維義建議。

相關焦點

  • 老年人「心病」如何醫?
    老年人「心病」如何醫?  新華社北京11月5日電 題:老年人「心病」如何醫?  新華社記者俠克、田曉航  近年來,隨著老齡人口不斷增多,其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的不僅是基本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也正成為一項重要因素。
  • 國內老人「退休金10級表」出爐,4級以上養老沒壓力,你在哪一級
    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程度加重,而養老問題也受到了不少人的關注。國內老人"退休金10級表"出爐,4級以上養老無壓力,你在哪一級呢?有機構曾對國內退休老人的養老金做了調查,並將其劃分為10個等級。對照表格可以看出,部分老人退休後依舊有30萬以上的,也就是位於4級以上的,即便退休,養老也是基本沒什麼壓力的。然而,大多數的人退休金應該4~8這幾個等級,雖然壓力會有,但在沒有特殊情況下,養老還是綽綽有餘的。而位於8級以下的,相對而言,壓力則會比較大。
  • 老年人的「心病」誰來醫、如何醫?
    新華社北京10月22日電題:老年人的「心病」誰來醫、如何醫?——「敬老月」裡專家熱議關愛老人心理健康新華社記者田曉航身體機能減退、退休後社會角色轉變、家庭空巢化……一系列現實因素讓不少老年人產生了焦慮、孤獨等不良情緒甚至嚴重心理問題,導致生活質量下降、主觀幸福感和自我價值感降低。
  • 杭州民政局調查顯示:75歲以上老人認知功能障礙者佔比77.2%
    據杭州市社會福利中心主任趙胡明介紹,今年8至9月該中心用時40天,組織20多名調查人員對杭州市拱墅區小河街道長徵橋社區75周歲以上老年人挨家挨戶上門走訪,共調查719名老人,實際收回有效問卷465份,調查內容為認知症篩查和養老服務需求調查。
  • 鄭州「無兒無女」老夫婦遭養老困境後續:多人打電話想幫老人養老
    心理專家表示,兩位老人的心理關愛同樣不容忽視,如何與他人建立互信、培養感情,是漫長且艱難的過程。報導刊發後,多人打來電話表示願意幫忙照顧老人,其中有中老年人,也有年輕人,大家都希望與老人重組一個「家」。「看了老人的經歷,覺得他們挺不容易的。」60歲的讀者崔先生曾是中學教師,愛人不幸離世後,他獨自把孩子拉扯大,嘗盡酸甜苦辣,「現在孩子成家立業了,我也沒二老了,跟兒子、媳婦商量後,他們也願意跟這兩位老人重組一個家。」崔先生說,當然,還得尊重老人的意願。
  • 老年人的「心病」誰來醫、如何醫?——「敬老月」裡專家熱議關愛...
    新華社北京10月22日電題:老年人的「心病」誰來醫、如何醫?——「敬老月」裡專家熱議關愛老人心理健康新華社記者田曉航身體機能減退、退休後社會角色轉變、家庭空巢化……一系列現實因素讓不少老年人產生了焦慮、孤獨等不良情緒甚至嚴重心理問題,導致生活質量下降、主觀幸福感和自我價值感降低。
  • 調查顯示:43%的老師壓力大 27%的老師身體差
    「什麼是中國孩子的幸福」、「如何讓中國孩子更幸福」成為全社會熱議的話題。教師節即將到來,老師們的幸福指數高嗎?工作壓力大嗎?對生活和工作滿意與否?  近日,安徽商報針對省城30位小學教師做了一項關於幸福感的問卷調查。超過七成受訪者表示熱愛教師行業,但僅有1/3教師認為自己受人尊敬;半數教師不滿意現有的物質生活水平。此外,女性教師壓力大於男性教師。
  • 調查稱美華裔移民易患心理疾病 老人年輕人最高危
    調查稱美華裔移民易患心理疾病 老人年輕人最高危   中新網1月17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全美調查統計數據發現,亞裔人群普遍要比白人、黑人和拉美裔瘦一些,但卻未必更為健康。
  • 老人「退休金等級表」出爐,5級養老沒壓力,3級過得很滋潤
    前幾日「老人退休金等級表」出爐引發了一眾熱議。該表共有十個等級,五級的年收入差不多可以跟一個年輕人的年收入持平。退休金也叫基本養老金,它們之間的區別就在於退休金是由單位提供,而養老金是由參保人員的單位代繳,目的都是為了能夠保障退休人員的晚年基本生活。達到5級,輕鬆養老不是問題。
  • 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調查:部分家長耽誤治療
    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調查:部分家長耽誤治療 原標題: 中國學齡兒童心理健康狀況META分析數據顯示,我國學齡兒童青少年心理異常發生率達15.6%。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我國的主題聚焦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專家認為,應充分重視孩子心理健康問題,呼籲全社會共同參與。對此,《法制日報》記者進行了獨家調查走訪,以期還原一個真實的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現狀。
  • 小夥撞傷老人跳樓事件:提高自身心理彈性,積極應對社會壓力
    即使契訶夫沒有描寫這一路上切爾維亞科夫在想什麼,我們也可以從他之前的心理表現中猜出一二,他一定十分害怕,恐懼,內心產生了一股巨大的,難以令人承受的壓力,所以才會活活被嚇死。而這位撞傷老人的小夥原本並沒有逃脫責任,連續三天都在醫院照顧老人,後來卻疑似因拿不出醫藥費,選擇在早上五點跳樓自殺。
  • 疫情期間壓力大 紐西蘭亞裔心理健康問題引關注
    中新網10月8日電 據紐西蘭天維網編譯報導,一個倡議組織呼籲對紐西蘭亞裔社區提出一個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方案。該組織稱,亞裔紐西蘭人的心理健康狀況正在惡化,而新冠肺炎疫情讓這個問題更加嚴重。
  • 我國老人「退休金等級表」出爐,達到5級養老沒壓力,你合格了嗎
    從前老人們都希望養兒防老,辛苦養育孩子就希望在自己年邁的時候孩子們能給自己盡孝。不過當代的老年人思想不一樣了,他們體諒孩子們的生活壓力大,更願意自己照顧自己。不過老人沒收入,除了之前的積蓄就只能靠退休金生活,那麼我國老人的退休金都是多少呢?
  • 網絡問卷調查90%都不合規範
    目前實際情況是,問卷設計實際操作門檻實在太低,找個人來編幾個問題就可以稱之為問卷,人為不可控影響太大;二是低門檻導致粗製濫造大行於世,反過來又導致很多企業管理層並不信任。 你提出的假設是至關重要的,你的將來問卷設計將是圍繞這一假設而來。5.將你的假設,轉變成一個公式,形成一個邏輯還是以「金坷垃」牌口香糖市場調查為例,口香糖的銷量=性別+年齡+銷售場所+口味,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口香糖受性別,顧客年齡,銷售場所以及口味的影響。
  • 人到中年,壓力山大,女性的健康是如何被「壓垮」的?
    夫妻倆一直實行AA制,洗衣做飯、養家餬口、照顧孩子的重擔,都落到自己身上,常年壓抑的婚姻生活讓她患上中度抑鬱症。「起初,我只是感覺身體和心理情況比較差,可在家裡的時間越長,我的病情就惡化得越嚴重。我去醫院檢查過,我對醫生說我在家說著話就流淚,也想過自殺。我對生活沒有一點興趣和憧憬,最後到了不得不住院治療的地步。」蘇阿姨說,想過離婚,但是為了孩子,都能忍。
  • 湖南獨居老人離世多日無人知 屍體已高度腐爛(圖)
    6月19日,家住株洲天元區大嶺社區的李建設死在自家床上,被發現時屍體已高度腐爛。一星期後,相似的悲劇又在株洲石峰區上演:一六旬老人死在出租房內多日。連日的調查,記者發現,獨居老人之死,不僅與其孤僻的性格有關,還因為疏遠的親情和鄰裡。
  • 去海南養老到底好不好?所有「候鳥老人」必看
    近年來,海南大力興建社區娛樂休閒設施,完善了外地老人醫療需求項目,為「候鳥老人」提供了養老保障基礎。對於一部分退休養老的老人來說,如果有能力和足夠的經濟基礎下,每年在家鄉最寒冷的季節去海南越冬,也是一種愜意的養老方式。
  • 我國養老服務業人才吸引力初步調查分析
    在政府層面,應進一步發揮政策的支持引導作用和加大經費投入;在企業層面,應創新管理模式,發展獨特的養老服務企業;在學校層面,應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學生的職業認同感,並培養其職業情操;在社會層面,應消除社會偏見,提高養老服務業從業人員的社會地位。    毋庸置疑,養老服務業的健康快速發展離不開養老服務人才的熱情參與和辛勤付出。
  • 「中國內地青少年兒童飲食健康調查問卷"正式啟動
    4月16日,由新華青少年兒童食品質量研究發展中心和智惠鄉村志願服務中心共同發起,「溯源中國」支持,聯合龍濟食神(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國育世紀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中國有機綠色食品實業有限公司、中國農副土特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開展的「青少年兒童飲食健康調研」正式啟動。
  • 河南省民政廳關於印發《河南省養老領域社會工作規範(試行)》的通知
    養老機構中,每100名老人應至少配備1名社會工作者,在社區中,每200名老人應至少配備1名社會工作者。  (二)工作原則  1.接納和尊重;  2.個別化和不批判;  3.平等待人,注重參與;  4.個人潛能提升與社會發展相結合。  (三)倫理要求  應自覺遵循社會工作專業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