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精英教育之殤:通道變壁壘,「白頭鷹」衰落的源頭

2021-01-09 極致研習社

我們這套精英教育制度,看似推崇種族多樣、性別平等,卻還是落入了世襲的俗套。

——威廉德雷謝維奇:《優秀的綿羊》

01 窮人的血液

一個清冷的初冬早晨,46歲的傑奎琳站在了費城郊區一家獻血中心的門口。這已經不是她第一次來了,一切是如此的輕車熟路。

每當正在服刑的兒子要求再寄一筆錢時,這裡都是她唯一的選擇。然而,血漿的價格是隨機的,第一次是75,第二次就可能是20、30。

很明顯,他們知道你處在絕望狀態。

傑奎琳說。

事實上,美國幾乎是世界上僅有的實施有償獻血的國家,這讓他們壟斷了全球70%的血漿市場,主要出口中國、日本、德國。

2016年,美國血液製品的出口份額超過了大豆和計算機。

在大多數國家,獻血是一種增加公民責任感和社會團結的方式,所以一定是無償的。而且基於人類的道德基礎,很少有國家允許本國血漿出口。

只有世界第一強國,將人民的血液做成了一門生意。

數量驚人的窮人撐起了龐大的血液供應市場。在美國,58%的人儲蓄不到1000美元,3700萬人處在飢餓中,50萬人露宿街頭。而他們之中最絕望的那些人,成了血液中心的常客。

除了生活無以為繼的窮人,賣血大軍中還有一個更引人注目的群體。許多高校附近,你總能輕易找到血液中心的廣告:

需要書嗎?不用擔心,捐贈血漿就搞定!

年輕的血液更值錢。

02 讀書「無用」?

在美國,大學生靠獻血換錢早已是公開的秘密。例如每周兩次來到血液中心的卡麗莎,過去一年掙到了3360美元。這樣的「傳奇」經歷甚至讓她成為了網紅,在youtube上大方的分享著獻血「攻略」:

你只需要喝大量的水,吃更清潔的食物……我絕對會向身無分文的人們推薦賣血。

網紅卡麗莎

但是,這份收益並沒有像血液中心廣告說的那樣用來買書,而是被她換成了最新款的包和蘋果手機。

你當然可以苛責卡麗莎迷失在了物慾裡。但事實上,像她這樣的工人階層的孩子,能堅持考上大學的已是鳳毛麟角。

例如大西洋月刊發表的《一個美國「新貴族」的懺悔》一文,明確寫到美國38所精英大學中,來自收入前1%家庭的孩子遠遠超過了後60%的總和。這樣一看,似乎卡麗莎的「墮落」也變得情有可原起來。

而卡麗莎從小的玩伴,那些來自小城的、工人階層的孩子,20%會在高中前輟學。全美公立大學裡,只有46%的學生能夠正常畢業,退學的基本是寒門子弟。

無心學業的美國高中生

「寒門難出貴子」,已經成了美國社會的普遍現象,這也造成了「讀書無用論」在底層民眾中大行其道。甚至一部分藍領家庭開始出現「反智主義」的苗頭,認為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學習優秀是一件極為可恥的、娘娘腔的事。

偏遠小鎮的學校裡,成績好的學生往往是被霸凌的對象,他們被稱為「書呆子」或是「老師的乖寶寶」。而敢於反抗學校秩序的調皮學生,則成為孩子中的明星,享受著姑娘的青眼相加。

有趣的是,這竟與我父輩的經歷不謀而合。

03 中美分野

我在一座北方城市的邊緣長大,那裡有一家規模巨大的國有企業。我的爺爺奶奶都是廠裡的職工,小叔和姑姑接了他倆的班。父親則考上了大學,進入機關工作。

事實上,當年的父親是個「異類」。身邊人無法理解他為什麼不選擇留在工廠,享受熟悉的人際關係、清晰的職業道路和遠遠高於機關的福利。在當年的國企子弟的眼中,學習成績的好壞並不會影響早已明確的未來。因為即便考上大學,也沒有比「子承父業」更好的選擇。

六七十年代的國企宿舍樓

另一邊,工廠裡處處洋溢著的男人荷爾蒙,則讓他們更熱衷於在球場廝混,將打架留下的疤痕視作榮耀。

而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藍領工人依靠美元的強勢編織了第一代美國夢。男人進廠做工,女人操持家務,就能供起一套房、一輛車,養兩個娃、一條狗。工會與資本的長期鬥爭,又形成了天然的對立。在藍領們看來,與機器為伍才是男人的驕傲,那些坐在辦公室的高學歷「娘娘腔」,只是老闆的幫兇。

60年代的美國工人小鎮

半個世紀前,中國和美國的工人階級就這樣神奇的在教育理念上取得了一致。

但是,隨著90年代中國國企改革的推進,下崗潮到來。人到中年卻突然失去了工作的人們終於意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開始砸鍋賣鐵培養孩子,奠定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格局。

但大洋彼岸的美國工人,卻走上了另一條道路。

04 「反抗到底」

2015年,福耀玻璃掌門人曹德旺來到位於美國「鐵鏽區」的代頓市。這裡曾是福特汽車重要的生產基地,卻在2008年的經濟危機中黯然倒閉。老曹在福特留下的廢墟上建起了玻璃工廠,開始大量招聘當地的失業工人。

曹德旺在美國分廠落成典禮上

整整2000個家庭,7年沒有正式工作。起初,當地人對中國企業家的到來感恩戴德。然而真正開始工作之後,不滿開始蔓延。福耀支付的薪水遠遠低於當年的福特,而且生產環境「惡劣」、加班也是常態。

於是,一部分工人開始尋求工會的介入。在他們看來,即便福耀美國分廠仍然處在虧損狀態,但是「偉大的工人階級」絕對不能忍受這樣的待遇。

如同那些疫情中仍然喊出「不自由毋寧死」的美國人一樣,藍領們也秉持著「反抗到底」的信念。即使7年前「逼死」福特所造成的後果如此慘痛(福特倒閉後,多家媒體披露,工會才是壓死駱駝的最後稻草),他們依然拒絕與工廠「同舟共濟」。

這種近乎「反智」的天然「恨意」,讓許多工人家庭並不希望子女成為「敵人」。而美國大學裡精英階層,同樣也在歧視來自小城的學子。

敵視,總是相互的。

05 美國的「種姓制度」

雖然美國是一個只有200多年歷史的「新移民」國家,但早在19世紀60年代,封閉的「貴族階層」就已經隱秘的成長起來。

1860年,波士頓著名詩人、醫生、作家奧利弗在大西洋月刊發表了著名的《新英格蘭地區的婆羅門》一文,自譽為美國的「高種姓」階層(婆羅門是印度種姓制度中的最高等級),並將引領美國社會視為自身使命。

文章一經發表,很快迎來了高收入白人群體的響應。而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均為美洲早期殖民者的後裔、信奉新教、同屬盎格魯撒克遜人。

如今,「波士頓婆羅門」已經成長為美國上流社會的頂尖圈子。他們財力雄厚、詩書傳家、世代在哈佛、耶魯接受教育,並珍視血統純淨,不接受對外聯姻。

美國貴族圈

在頂尖學府,這些精英孩子對來自偏遠、底層家庭的學子有著發自內心的鄙視,他們發明了各種侮辱性的綽號,例如「紅脖子」、「白色垃圾」等等。如果說「種族歧視」這頂帽子還能讓他們對移民有所顧忌,那白人之間的歧視則更加赤裸裸,並且不被約束。

事實上,二者的交際圈、生活方式,甚至口音都完全不同。美國白人,儼然按照社會階層分化成了兩個種族。

另一邊,那些貧民子弟即使熬過了大學同學的白眼,也會在應聘時遭遇歧視。

06 貧民與亞裔的壁壘

美國有著公認的三大高薪行業——華爾街、律師、醫生,而他們在招聘時無一例外的極為看重課外活動。因為這證明你能夠適應高壓力的工作,並平衡好工作與生活的關係。

老闆們希望員工不僅能在一起協調工作,更能在下班時間打成一片。

當然,這是美好的工作狀態。但對貧民子弟而言,學校裡的精英圈子不可能允許他們進入。所以,他們面試時聽到最多的評語是:

你的分數很好,但僅此而已。

至此,社會上升通道被完全堵死。對於那些底層家庭來說,與其在投入巨大成本之後竹籃打水一場空,還不如一開始就不要參與這場玩不起的遊戲。

上學?上什麼學!

同樣的困境也在亞裔中蔓延。若論成績,亞裔學子在北美無出其右。數據顯示,加州學生中,亞裔佔比11%,卻拿到了60%以上的國家獎學金;各學科的奧賽,亞裔獲獎者佔據了絕對優勢,而加拿大每年公布的優秀高中畢業生,前五名幾乎被亞裔包攬。

擁有許多亞裔面孔的優質高中

然而,強勢的學業成績並沒有換來與之相符的頂尖學府入讀率。以最新一期哈佛新生為例,有11%是體育特長生,其中7成以上都是白人。另有15%的「繼承錄取」名額,更是幾乎被白人完全把持。

是的,你沒看錯——「繼承錄取」。只要你的直系親屬曾是哈佛校友,便能享受加分。

就是如此的明目張胆。

而在最新公布的美國「教育平權法案」中,所謂「平權」,就是打壓亞裔錄取率,將名額更多的分配給拉丁裔、非裔學生。

拉丁裔在美國話語權與日俱增

再讓我們看看這屆哈佛新生的種族比例——白人學生佔比47.2%,亞裔佔22.6%,拉丁裔佔11.1%,非裔佔10.1%。顯然,一半白人學生都是靠著「體育」、「繼承」等特權入讀,而拉丁裔和非裔破10的比例,無疑是踩著亞裔學子的腦袋上來的。

07 歧視的標籤與求職的困境

美國社會學家柯林斯曾說:

美國精英教育系統不僅僅是為了選拔和培養英才,更重要的是要維持盎格魯白人文化優勢,保持白人精英階層的統治身份。

所以,即便亞裔家庭在美國普遍都是中產階級,對孩子教育的投入不遺餘力。家長們會聽從「升學顧問」的指導,重點培養的孩子的體育藝術修養和領導力。但是在精英學校裡,老師會無視亞裔學生在課外的努力。重要活動的主角,永遠是自帶光環的白人小孩。

亞裔孩子,被死死的貼上了「考試機器、個性膽怯,生活無趣,不擅社交,沒有創造力」的標籤。

哈佛裡的亞裔學生

而到了求職環節,亞裔們面臨著與底層白人一樣的困境。HR希望得到周末陪他打馬球、下班陪他去酒吧的「兄弟」。這種人為豎起的文化壁壘,成了階級上升通道的守門惡犬。

少數族裔在掙扎,底層白人放棄了抵抗,選票成為了他們唯一可被榨取的價值。而上層的精英,也在面臨著極端的競爭壓力。

08 精英的焦慮

岡恩高中,坐落於史丹福大學旁的富人區,是全美最負盛名的私立高中之一。然而,就是這樣一座「天空之城」,卻在2015年接連發生了5起學生臥軌自殺案,震驚了美國社會。

哈瑞李:岡恩高中臥軌學生之一

成績、友誼、睡眠,只能三選二。

這是岡恩中學的流行語。作為斯坦福教授或矽谷精英的子女,他們要在四年內達成優良的平均課業成績和統考分數,還要選修7門大學預讀課程,再加上各種奧數、體育、辯論、公益等活動。

如此壓力下,學生們只能放棄睡眠,選擇成績和友誼。但在高三學生薩拉看來,所謂的「友誼」也只是為了融入各個社團的塑料情誼:

許多人假裝晚上9點早早入睡,半夜3點又偷偷爬起來學習,就是想迷惑他的同桌……我們生活在充滿敵視和仇恨的教育系統裡。

岡恩中學所在的小鎮

50年前,優質私立高中的生源極少,有著驚人的升學率。盎格魯白人的家族企業掏出巨額捐贈,換取子女進入哈佛、耶魯的特權。如今,這一傳統仍在延續,而網際網路新貴和精英移民的子弟,卻不得不為了所剩不多的名額「肝腦塗地」。

壓力已經大到承受不起,但我不想混的比我父母差。

薩拉說。

09 美國衰落的本質

從教育社會學的觀點來看,教育最突出的作用有二——啟發民智、促進階級流動。

而如今的美國,底層人民對教育的牴觸幾乎已無法逆轉,這讓「啟發民智」的功能接近報廢。在這個世界第一強國裡,有三分之一的年輕人還相信地球是平的。再看看他們在疫情肆虐期間的反智表現,也就變得可以理解了。

另一邊,教育的上升通道作用不僅被完全消解,更是充當起了階級壁壘的角色。

事實上,社會對學生的評價體系越複雜,越有利於上層階級。但上層之上還有頂層,相比那些每年為常青藤大學捐出7位數的頂級富豪,真正扛著美國向前的新產業精英,卻被下一代內捲化競爭搞的焦頭爛額。

而教育造成的更大裂痕在於,當製造業從業者與華爾街精英的互相仇視從學生時代生根,也就必然呈現出「產業空心化」的格局。掌握話語權的權貴將製造趕出了美國,同時用各種金融產品收割著中低層的財富。整個國家從上到下,從教育到產業,開始四分五裂,鴻溝越拉越大。

回顧美國的成長史,兼容並蓄的吸納世界人才,無疑是助其稱霸世界的重要因素。而如今的美國,正在川普的帶領下關緊大門。同時,這位利用底層民眾情緒上位的總統,顯然並不想嘗試緩和階級對立。他要繼續利用這個優勢,延續自己的任期。

其實,只需要兩三代人的時間,鴻溝就會變得無可彌補。

留給美國的時間,不多了……

相關焦點

  • 美國國鳥白頭鷹不再「瀕危」(圖)
    本報綜合報導經過40年的保護,美國國鳥白頭鷹不再是瀕危物種,美國政府28日正式將其從瀕危物種名單中劃掉,美國總統布希對此表示歡迎,稱此舉是慶祝7月4日美國國慶日的「一個美好方式」。  布希稱,40年後白頭鷹物種的重新繁榮應當歸功於私人土地擁有者以及美國各級政府的共同合作。
  • 中國精英教育的短板,卻是美國精英階層熱衷的入場券
    白人精英家庭雞血體育的目的何在?他們希望孩子將來能夠成為美國名校的體育特長生。作為進入美國精英大學的便捷通道,體育特長生還可以享受獎學金的好處,對很多中產家庭來說也許是個向上流動的好機會。白人精英家庭不缺錢,體育特長生的獎學金顯然不構成誘惑。而且父母都是成功的專業人士居多,以優秀的學術表現進入名校應該也是不難的,為什麼非要去拼體育特長生這條道呢?
  • 有人射殺美國象徵性動物「白頭鷹」
    【文/觀察者網 張大衛】 「這是美國的重要象徵。」美國鷹類保護基金會的成員也不明白為什麼有人會射殺「白頭鷹」這一美國象徵動物。 7月26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野生動物保護和管理機構(Pennsylvania Game Commission,PGC)在臉書上發布公告,一隻白頭海雕(俗稱白頭鷹)在與俄亥俄州交界處被射殺,並向全社會徵集兇手線索。
  • 組圖:美國攝影師拍下白頭鷹捕捉八哥瞬間
    中國日報網消息:綜合外國媒體3月16日報導,美國攝影師帕默日前公布了一組照片,完美展示了白頭鷹在高空中捕捉八哥的精彩瞬間。帕默介紹說,那組照片是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利特爾頓鎮拍攝的。他在偶然間發現一群白頭鷹棲息在樹林裡,等有八哥或烏鴉等獵物飛過時,它們便奮起直追並最終將其捕獲。在連續十幾天的時間裡,總共有50多隻八哥淪為白頭鷹的腹中餐。
  • 美國獸醫人工呼吸救活重傷白頭鷹(組圖)
    傑夫 庫尼對受傷的「愛國者」進行人工呼吸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17日報導,美國俄勒岡州中部城市本德的一隻白頭鷹被車撞成重傷,手術後還出現了呼吸停止的緊急情況,危急時刻一名獸醫立刻對其實行了「嘴對喙人工呼吸」,使這隻白頭鷹成功脫險
  • 不信科學信謊言,反智主義盛行,美國精英教育下的新「愚民」效果
    一、市場調節下的精英教育,實際上是將社會從認知層面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階層 認為地球是平的,達爾文的」進化論」全部是騙人的,如果不提前說明這兩種看法,都是媒體在採訪當代美國年輕人時他們說的話,恐怕很多人要認為這是文藝復興運動還沒有開始之前,中世紀歐洲普通人的認知了。
  • 2014面試熱點分析:不能容忍的動物之殤
    網上流傳著一個名為《鳥之殤,千年鳥道上的大屠殺》的視頻。視頻由《長沙晚報》記者李峰暗訪拍攝於湖南省郴州市桂東縣的一座山谷裡。視頻中,候鳥慘遭獵捕的鏡頭深深刺痛了觀眾的心。入夜,無數的射燈照亮了寂靜的山谷,一群候鳥漸漸飛入燈光的照射範圍,忽然一聲槍響打破了山谷中的平靜,緊接著槍聲大作,一隻只候鳥應聲落地……次日,山上只留下滿地的羽毛和捕獵者扔下的垃圾,被捕的候鳥則出現在集市攤販的手中……模擬題「美麗中國」不能容忍動物之殤,你怎麼看?
  • 白頭鷹陸續飛來伊州,從芝加哥出發,賞鷹觀猛攻略!
    伊州是白頭鷹的冬季故鄉,每年約有3,000隻白頭鷹從北方遷徙到此,度過漫長的冬季。因此,伊州也成為了全美賞鷹的最佳地點之一。近水樓臺先得月,我們為大家整理了兩個絕佳賞鷹之地,趕快來看看,「家門口」的賞鷹之旅~說到白頭鷹,大家是熟悉又陌生。又名為禿鷹的白頭鷹是美國國鳥,也是美國的象徵之一。
  • 南非衰落誰人擔責?曼德拉領導黑人運動,美國時代周刊這樣評價
    南非的衰落是由很多原因共同導致的,即使曼德拉不領導黑人解放運動,南非衰落的命運也無法避免。 很多人都吐槽曼德拉接管南非後,把南非從一個發達國家,變成了一個發展中國家。
  • 誰射殺了白頭鷹?!美野生動物保護機構嚴查兇手
    【文/觀察者網 張大衛】 「這是美國的重要象徵。」美國鷹類保護基金會的成員也不明白為什麼有人會射殺「白頭鷹」這一美國象徵動物。 7月26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野生動物保護和管理機構(Pennsylvania Game Commission,PGC)在臉書上發布公告,一隻白頭海雕(俗稱白頭鷹)在與俄亥俄州交界處被射殺,並向全社會徵集兇手線索。
  • 陰陽師雅樂之邦沙場之殤陣容怎麼搭配 雅樂之邦沙場之殤陣容推薦
    陰陽師雅樂之邦沙場之殤陣容怎麼搭配?雅樂之邦沙場之殤陣容需要用到哪些式神?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下雅樂之邦沙場之殤陣容推薦,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北極熊」為何敢硬剛「白頭鷹」?從不追捧流量明星,只敬仰英雄
    >但是毛熊雖然不在了,這個被白頭鷹白頭鷹有著最多的鈔票和最強的武器,還有著一大幫的小弟。明明周圍的鄰居們沒有多少歡迎白頭鷹的,可是白頭鷹卻四處走街串巷,在別人的屋子裡仿佛在自己家中一樣。也正是因為如此,其他小動物們沒有一個敢反抗。
  • 紅狐活捉了只野兔,卻被白頭鷹搶走,結果紅狐把它老巢一窩端
    在美國華盛頓州的聖胡安島國家公園裡,生活著許多野生動物,其中包括紅狐和兔子,當然也有黑尾鹿、野火雞和浣熊。鳥類也經常光顧這裡,包括雄偉的白頭鷹、號手天鵝、鷹、隼、魚鷹、啄木鳥和蜂鳥。紅狐見狀轉頭就要逃跑,但是奈何白頭鷹的速度實在太快,紅狐還來不及想逃跑路線,就被白頭鷹一把抓住兔子。白頭鷹帶著它一起飛翔,離地數米。
  • 禿鷲、獵鷹、印度雕、白頭鷹,在中世紀古堡看一場猛禽秀
    正當我以為它會飛走的時候,獵鷹者口中的哨子發出奇特又短促的聲音,那小黑點逐漸變大,在眾人的頭上鳴叫盤旋,突然,一個翻身直撲下來,落在一位禿頂觀眾身旁的扶手上。獵鷹者開玩笑,說這位觀眾的頭頂目標太明顯,以後要注意保護好自己,引得周圍觀眾哈哈大笑。這次表演讓我大開眼界,見到了好多難得一見的猛禽種類。比如張著一張紅色面孔的土耳其禿鷹,它們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嗅覺,可以聞到幾英裡外的屍體。
  • 神經網絡白頭鷹當logo:美國成立國家人工智慧計劃辦公室
    昨天,美國白宮科學技術政策辦公室(OSTP)根據2020年《國家AI倡議法案》成立了國家人工智慧計劃辦公室,以確保美國在未來幾年內在這一關鍵領域的領導地位。這個辦公室負責監督和實施美國國家人工智慧戰略,並將成為美國政府在人工智慧研究和決策過程中與私營部門、學術界進行協調的中心樞紐。
  • 半年時間,3名矽谷華裔中學生自殺,美國的精英教育是怎樣吃人的?
    但這只是直接因素,媒體繼續分析了這種現象背後暴露的教育問題。 精英階層望子成龍心切 要在美國的富裕階層獲得一席之地,競爭變得異常殘酷。
  • 教育之殤
    ,學校在校與校之間競爭的角度理解教育,個人的教育更是陷入了一個全面的競爭狀態。,國民教育裡最好的資源都退出了教育。教育任何時候都是立國之本,現在的教育讓位給孩子一出校門就進的各種班,全面讓位給市場化經營的教育企業。
  • 韓國的國鳥是喜鵲,美國的國鳥是白頭鷹,那你知道中國是什麼鳥?
    比如美國的國鳥屬於白頭鷹,而韓國是一種名叫喜鵲的鳥,至於我國相信多數人都不知道,那就是丹頂鶴。不過丹頂鶴因為翻譯稱作是日本鶴,之後我國目前也是一直沒有定型下來。為何別國取名那樣的鳥作為國鳥呢,我們說一說原因!這個還是跟整個國家性質有很大關係的!美國的白頭鷹屬於外表看上去比較呆呆的,很萌那種,但實際上這樣的一種鳥,是一種飛行力非常強大,也是一種超級強悍的動物。
  • 《挑戰者號之殤》,一次徹底失敗的溝通案例
    如果有誰想了解1986年美國太空梭「挑戰者號」失事這一重大事件,不妨看看2019年的美國新電影《挑戰者號之殤》。電影沒有直接聚焦這一慘痛事件的全景,而是定格在了幾位倒黴的工程師身上。之所以說倒黴,是因為這幾位工程師恰恰是導致太空梭失事關鍵部件「O型環」的設計者。以男主人公亞倫為代表的五位工程師,供職於一家與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密切合作的商用科技公司。
  • 登月六次的白頭鷹,欲求嫦娥5號採集的月壤數據?
    雖然人類對於月球的探索已經持續了幾百年,但至今為止,真正成功採集到月壤的國家也無非就是美國和蘇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這人群之中,竟然有著航天巨頭——美國NASA。在這6次任務中,白頭鷹的科研人員共採集了382千克月球樣本(並慷慨地送給了我們1克)。為了研究這些樣本,他們還建造了兩個月球實驗室,在多年的研究中,白頭鷹取得了不小的研究成果。很多國家都通過申請的方式訪問了這一系列實驗所得出的數據(比如我國,就從未申請成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