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稅叫「亞裔稅」 哈佛大學被控招生政策歧視亞裔學生

2020-11-25 浙江在線

  資料圖:哈佛大學畢業典禮 新華社

  浙江在線6月19日訊(浙江在線編輯 楊靜濤)哈佛大學作為全世界最吃香的大學之一,其招生過程經常引發人們的濃厚興趣。據《紐約時報》15日報導,一項針對超過16萬學生記錄做的分析顯示,哈佛一向將亞裔美籍申請者的「積極人格」、魅力、勇氣、友善和「廣受敬重」等特質分數打得比其他人低。

  該分析由代表亞裔美國學生的團體製成,並已提交波士頓聯邦法院。分析稱,在測驗分數、成績和課外活動等各種申請指標中,亞裔美國學生都比任何其他族群申請者的表現更好。但分析發現,這些學生的個人評量,卻大幅拉低他們的錄取率。

  SFFA控訴種族平衡

  當地時間15日,在波士頓的法院動議中,SFFA稱,證據顯示,「哈佛大學搞種族平衡,更看重的是種族,而不是學生優勢的事實,並且他們也沒有興趣尋找種族中立的替代方案。」

  「哈佛大學不會承認的是,對他們來說,種族不僅是招生時的一個重要因素,更是他們在錄取西班牙裔及非裔美國學生時的決定性因素。」SFFA稱。

  該分析報告還顯示,假設如果一名亞裔學生的錄取機率是25%;如果TA是白人,錄取機率就會是35%;如果TA是西班牙裔,錄取機率就會是75%,如果TA是非裔,錄取機率就變成了95%。

  就在同一天,哈佛大學在其自己的聲明中否認了對亞裔美國人的歧視,稱過去10年亞裔錄取率已增至29%。而哈佛大學即將卸任的校長弗斯特(Drew Faust)於當地時間12日,在一封電郵中回應道,哈佛試圖創建一個多元化的學生群體,招生中考慮多種因素,「哈佛的做法既合法又公平」。

  SFFA與哈佛大學的司法戰役始於2014年,至今仍未結束。

  亞裔需要多交140分的「亞裔稅」

  當地時間2015年7月20日,一名亞裔父親向美國教育部民權辦公室提交申訴,他的女兒申請了包括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布朗大學等名校在內的9所美國大學,但均被拒絕。

  但是女孩同班十多位在各方麵條件與她相當或不如她的非亞裔同學,卻被常春藤盟校或其它一流大學錄取。

  普林斯頓大學一項研究發現,亞裔學生的SAT成績需要比白人高出140分,比拉美裔高270分,比非洲裔高450分,才能進入美國一流大學,超高的分數線被稱為「亞裔稅」。

  而2011年的時候,經濟學家託馬斯•索維爾也指出,普通亞裔學生若要進入密西根大學(公立),其SAT成績要比白人高50分,比拉丁裔美國人高140分,以及比黑人高240分。

  美國智庫凱託學會的高級研究員伊利亞•夏皮羅告訴記者,在美國,越是頂尖的學校,不同族裔學生間的入學成績差距就越大。也就是說,越是好學校,亞裔學生所需的「亞裔稅」就越高。

  也有人認為,哈佛並不存在主觀歧視。

  亞裔學生需要考取更高的SAT分數,不是因為大學的主觀歧視。其中部分原因在於,他們在其他方面欠缺獨特性、能力或潛力。「每個人都參加過管弦樂團,或者會彈鋼琴,每個人都會打網球,都希望成為醫生,都寫關於移民到美國的事」,經營大學預科業務的公司HS2 Academy負責人介紹道。該公司在加州擁有10個中心,幾乎將全部資源都投入到亞裔學生的大學申請工作中,大學申請季,亞裔家庭花在申請諮詢上的錢也比其他任何族裔都多,也證明了這一需求所在。負責人表示,公司的目標是幫助亞裔準大學生避免被認為是一個「千篇一律的亞洲人」

  10月正式開庭審理

  日前,針對SFFA組織向美國波士頓聯邦法庭遞交的法律文件,指控哈佛大學在錄取時歧視亞裔。該案定於今年10月正式開庭審理。

  SFFA的律師表示,從2000年到2015年間的16萬多名申請者中,他們已審查了數千份哈佛大學的申請資料和招生錄取的內部文件和電子郵件。他們發現亞裔申請者的考試成績、課外活動成績都高於其他族裔的申請者,但錄取人數卻較低。同時亞裔申請者被描述成「標準性強」(Standard Strong),也就是缺少特色,與此同時表現出來的是忙碌和聰明。該組織還指出哈佛每年會與其他15所名校舉行秘密會議,分享錄取學生的種族信息。

  在當天提交的一些文件中仍有部分內容將被刪節,波士頓聯邦法庭法官Allison D. Burroughs將會最終決定哪一部分文件作為公共記錄公布。

  (綜合中國新聞網、環球網、中國僑網消息)

相關焦點

  • 美頂尖大學招生:亞裔生面臨「亞裔稅」,多元性或成歧視藉口
    一個時期以來,關於美國高校的招生政策是否對亞裔不公平,一直存在爭議。記者通過調查發現,美國頂尖高校招生時,亞裔學生需要表現得比其他族裔學生更加優秀,才可以獲得平等的錄取機會。這一現象令不少亞裔學生不滿,認為受到了歧視。然而,校方則援引美國最高法院的一份裁決稱,學校有權將膚色作為招生時的一項考量因素,因為這樣做可以保障校園的「種族多元性」。
  • 高分卻進不了哈佛耶魯,美國亞裔起訴常春藤大學「種族歧視」
    他們儘可能將包括非裔、西班牙裔等其他種族申請者吸收進來,而這些種族的申請者平均成績不如亞裔,於是大學在招生時對這些種族有了一些政策傾斜,這在校方看來是一種確保大學多元化的有效手段。SFFA認為,哈佛在給新生分班時,會有意識地引入種族因素考量,每個種族的學生在班級中都有相對固定的比例。一般情況下,一個班裡會有大約一半白人,20%的亞裔,15%的非裔,以及20%的西班牙裔。為了達成這樣的比例,哈佛有意識地對亞裔學生的入學提出更高的要求。不過,法院卻不這麼認為。
  • 逆向種族主義:為何「平權法案」會讓亞裔學生考學難?
    「有限度考慮學生種族以實現多元化」的招生方式未構成對亞裔學生的歧視,符合最高法院先前的判例(stare decisis),維持地區法院原判。▲哈佛校園 圖源於網絡儘管面試學生的校友對亞裔申請者給出了類似於給白人的個性評分,同時招生官在作證時聲明整個亞裔群體在個性方面並不弱於其他種族,哈佛大學的招生辦公室仍然給亞裔學生打了最低的個性分。
  • 美華裔教授:美國亞裔時常因優秀而遭歧視,被罵"滾回去"
    美華裔教授:美國亞裔時常因優秀而遭歧視,被罵"滾回去" 參考消息網6月5日報導 美媒稱,美國著名的社會活動人士,長期為亞裔在美國追求平等權利而發聲的美國加州大學黑斯廷斯法學院教授及前任校長兼教務長吳華揚最近在接受採訪時談到亞裔
  • 專訪丨李漪蓮:亞裔華人在美國的困境、抗爭與身份認同
    採寫 | 閆曉旭去年,哈佛招生制度涉嫌種族歧視在美國本土沸沸揚揚。一個名為「學生招生公平」的非盈利性社會組織,狀告哈佛大學在招生中歧視亞裔美國人,人為地限制亞裔學生的錄取人數。長期以來,美國社會對於教育領域所謂的「平權運動」(Affirmative Action,又稱AA)有著激烈的爭議和討論。
  • 美國教授「歧視黑人」被停職後,幾萬華人站出來為他撐腰
    什麼叫「特殊待遇」,媒體報導存在出入,有說是要求推遲期末考試時間,也有說是要求期末考試給黑人學生評個高分,總之,是有違考試公平性的特殊要求。而過去的十幾年,在美國轟轟烈烈的高等教育平權運動中,提供給非洲裔拉丁裔學生的特殊優待,幾乎都是以犧牲華裔亞裔學生的正常權益為代價的。2011年,歐巴馬政府建議,大學招生應考慮種族因素。為此,美國名校紛紛出臺了一些「種族配額」的招生潛規則,即新生中一定要有「指定名額」的各少數族裔。
  • 美國高校亞裔高層稀缺 與亞裔學生比例嚴重失衡
    美國高校亞裔高層稀缺 與亞裔學生比例嚴重失衡   中新網5月18日電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導,美國加州州立大學華裔校董方瑞賢(Kenneth Fong)指出,面對目前加州亞裔校長稀缺,後繼乏人的現狀,作為加州州大目前唯一的亞裔校董,他認為需要注重管道鋪設,方可令學校亞裔領導與校園亞裔學生的比例相適應。
  • 學者長談中美兩國高等教育:哈佛大學被告上法庭;中國高考成績一定...
    不久前,北京宣布高考改革方案並在國內引起爭議,而哈佛大學因招生過程中歧視亞裔首次被告上法庭也在美國吸引了公眾的注意和媒體的討論。我們邀請到了關注此事的觀察者網專欄作者徐令予老師,在編輯部用1個小時的時間從哈佛招生官司談起,比較並評論中美兩國高等教育、人才選拔中的一些問題。
  • 黑人受歧視,亞裔被稱為模範少數族裔,美國白人接受亞洲人了嗎?
    先後出現了多起黑人和白人警察發生的衝突的事件,並由此引發了全美甚至世界範圍內的反種族歧視遊行。在各種抗議活動中,有一個十分奇怪的現象,那就是亞裔美國人的態度明顯呈現兩極分化的趨勢。一部分亞裔認為,應該和非裔團結起來,共同反抗美國社會對於白種人以外的少數族裔的不公正待遇,粉碎美國歷史上那些鼓勵亞裔和非裔形成對立並互相攻擊的陰謀政策。
  • 中國學生考清華VS美國學生考哈佛,哪個更難?
    美國學生考哈佛我們先來看看美國學生考哈佛,錄取機率有多少?根據哈佛大學官方數據,2020屆有 39041名 申請者,錄取 2106人 ,實際報到 1667人 ,其中國際學生比例 11.4% 。這樣算下來,美國本土新生錄取人數大約在 1477人 。
  • 亞裔警員指控美加州聖蓋博警局種族歧視:常受騷擾,名字被嘲弄
    【環球網綜合報導】新加坡《聯合早報》11月28日報導稱,美國加州聖蓋博警局被控種族歧視亞裔同事。美媒稱,五名曾經以及現在繼續在聖蓋博警局服務十年以上的亞裔美國人,上星期向加州高等法院提出訴訟。原告在訴狀中表示,加州聖蓋博警局服務的四位現任員警艾倫·山姆(Allen Sam)、吉爾伯特·李(Gilbert Lee)、維·凡(Vy Van)和日·黃(Nhat Huynh)以及2004年到2017年10月之間在該警局服務的前員警桑尼·金(Sunny Kim)因為他們的亞裔身分,在工作環境中遭受敵意,受到了同事們基於種族和國源的歧視與騷擾。
  • 白人歧視黑人,所有人都歧視亞裔,這就是好萊塢現狀麼?
    今天就想和大家談談國外影視圈的「亞裔歧視」。,   在美國,不是那些黑叔叔一直被白人歧視麼?   《我有一個夢想》,不就是號召黑人奮起反抗嗎?
  • ,美國亞裔藉助社交媒體反抗歧視
    文章講述了新冠疫情之下亞裔群體無端遭受種族主義歧視與攻擊的現狀,希望亞裔在社交媒體上的分享能夠引起其他群體的關注。 納瓦羅是來自舊金山的一名護士,近來因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種族歧視已讓他倍感焦慮。病毒最早是在中國被發現的,隨著病毒在全世界蔓延開來,美國亞裔便遭受了毫無根據的指責與攻擊。 那一刻,納瓦羅真的倍感憤怒。 「我第一反應就是朝他罵回去,但深吸一口氣之後我意識到那樣做可能會讓我處於危險當中。」
  • 中國駐墨爾本總領事館:遇襲亞裔留學生並非中國籍
    【原標題】中國駐墨爾本總領事館:遇襲留學生非中國籍 提醒中國公民提高防範意識新華社雪梨4月18日電(記者郝亞琳)記者18日從中國駐澳大利亞墨爾本總領事館獲悉,日前在墨爾本市中心遭遇種族歧視襲擊的兩名女留學生並非中國籍。
  • 美國紀錄片講述「亞裔的抗爭」
    這部全部由亞裔美國影視團隊製作,展現19世紀以來亞裔生存情況的5集紀錄片,其中既有中國勞工也有社會名流,還有歷史上迫害亞裔的醜聞。聯繫當下疫情期間亞裔受到的歧視,這部紀錄片讓美國人更關注亞裔在各個領域的現狀和困境,其中也包括最具代表性的影視產業及其從業人員。製作班底為「全亞裔陣容」據美國駐華大使館的公開數據,全美共有超過2000萬亞裔,約佔全美總人口的6%。
  • 2020年美國亞裔文學研究高端論壇召開
    12月4-6日,「2020美國亞裔文學研究高端論壇」在延邊大學召開。該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郭英劍所承擔的中國人民大學科研基金重大規劃項目「美國亞裔文學研究」課題組主辦,延邊大學外國語學院承辦。參加本次論壇的有來自全國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3所高校的80餘位專家、學者、研究生,延邊大學數十位青年教師與研究生旁聽會議。
  • 新冠肺炎亞裔歧視?Youtube頻道社會實驗結果是這樣…
    進行就新冠狀病毒亞裔人群種族歧視方面進行隨機街邊測試社會實驗。 目前,新冠狀病毒COVID-19在全球範圍內致死2000餘人,但是人們面對病毒的恐懼已經超出了病毒本身,由於病毒來自亞洲,因而人們把對病毒的恐慌轉至對亞裔人群的歧視。比利時人是否帶著種族歧視的眼鏡呢?他們是否一看見亞裔面孔就進行攻擊呢?
  • 美聯邦眾議員趙美心:實際仇視亞裔數字應比統計數字更多
    趙美心表示,美國多地存在不少亞裔被歧視和仇視情況,真實個案數字應比統計數字更多。趙美心表示,早前看到帕沙迪納市辦公室附近的公共車站,有一幅迪士尼電影《花木蘭》海報被人惡意塗鴉,涉事者為花木蘭塗上口罩,並寫上"有毒,武漢"。藝人馬泰在帕沙迪納市超市外被人用言語悔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