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疫情,大家都憋壞了吧
我可不一樣,利用疫情我經歷了一場精彩的環球旅行。(先別忙著舉報,你往下看)
先是去了趟羅馬,打卡著名的萬神廟(據說這是羅馬最古老的建築之一,有點厲害哦)。接著飛到義大利的田野廣場,很多人都說這是世界上最美的戶外空間。
就連但丁都在《神曲》裡對它讚美有加,那必須看一眼!然後再飛到佛羅倫斯,感受文藝復興時期的聖靈教堂,看這近乎完美的空間比例,超治癒。
還有紐約的中央火車站,巴黎的玻璃屋,日本的伊勢神宮……一天之內,走過20個國家、62個城市,參觀了72座著名建築,好不歡樂。
書裡選取了全世界具有代表性的72座建築:
金字塔、玻璃屋、聖靈教堂、伊勢神宮、聖索菲亞大教堂、卡拉卡浴場……
涉及教堂、劇場、住宅、銀行、博物館等26種不同用途的場所。
時間跨度長達近5000年,足跡遍布歐洲、亞洲、非洲等六大洲。介紹建築時,別出心裁地劃分為12個和建築密切相關的主題:空間、時間、物質、重力、光線、寂靜、居所、房間、儀式、記憶、地景、場所。
搭配豐富的背景知識,用輕快、好懂的語言,為你全方位解讀每棟建築。
而看過這本書的你,已經升級為高端玩家,能看出門道、玩出水平了。
左一為羅伯特·麥卡特
這離不開兩位功力深厚的作者:
兩位大神強強聯手帶你開啟環球建築之旅,是每個建築、旅行愛好者不可錯過的好書。今天,我們把它推薦給你!
身臨其境欣賞建築之美
市面上的建築書籍多是按時間順序,將建築羅列出來,一股腦進行講解。
這本《認識建築》就不一樣了!
它為每一座建築都配上了平面圖、全景圖和局部細節圖。這是什麼概念呢?
就相當於給你配了一個360°的VR眼鏡和超清晰的高倍放大鏡,可以說比你在現場看得還清晰。
當你在正文裡再遇到這個數字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段文字描寫的就是圖片上的場景。
用這種方式,讓文字和圖片遙相呼應,讀起來身臨其境。站在門口一眼看過去,首先引入眼帘的是8根花崗巖大圓柱(據說有12米高),一千多年來一直佇立在這裡。
緩緩抬高視線,發現頭頂有個蒼穹般的圓頂,它的跨度竟然有43.2米,是古代世界之最。
這個穹頂不僅結構獨一無二,還能隨著日升日落,展現不同的光影變換。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王南老師曾感嘆道:
「任何一個走進萬神廟的人,都會情不自禁地抬頭仰望,室內的幽暗與天頂射進的強光,形成了巨大的張力和戲劇效果——這是人類建築史上最動人心魄的空間之一。」
書裡對此也進行了專門的描寫:
隨著天光的流逝,橢圓形光點沿著灰色的、嵌有藻井的穹頂逐漸向下滑落,略過大理石的牆面,緩緩地橫掃過彩色的石砌地面,然後又爬上另一側的牆面和穹頂,最後隨著太陽落下地平線而消失,只在建築內部留下暗淡的暮光。
從12個主題來認識建築
通常,我們認識和評價一棟建築,都圍繞著它的外觀。但關於它的建築知識,我們很少有機會去了解。它是如何與周遭環境、氣候、光線結合的?又是如何與人發生互動的?人們又將如何通過建築去追溯歷史?這些你都能在《認識建築》裡讀到。
每個主題選用6座經典建築進行佐證,細緻解析各類型的建築到底好在哪兒。
比如介紹「光線」這個主題時,就以沙特爾聖母大教堂為例。
這是一座為了存放聖母瑪利亞在誕下耶穌時所穿的聖衣而建造的教堂。還能看到不同風格的建築:
古老的埃及金字塔。
現代化的雪梨歌劇院。
裝飾華美的神聖家族大教堂。
純幾何形的流水別墅。
質樸的非洲多貢人村落。
富有東方風情的伊勢神宮……
採用進口紙張,不容易反光、也不容易留手印,便於保存,閱讀體驗非常好。
建築和繪畫、詩歌、音樂一樣,都是藝術,都等待著被你欣賞。
翻開這本書,認識建築,發現他們寂靜無聲的軀殼裡,無比熱切又珍貴的靈魂。
《認識建築》,現一條生活館有售
限時特惠價 ¥109(日常售價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