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於MMC的分布式單級光伏併網系統研究

2020-11-24 電子產品世界

陽鵬飛,王  衛,陳  瀚 (湖南工業大學 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8)
摘  要:結合MMC和光伏電源的工作特性,利用模塊化多電平換流器具有易級聯擴展的優點,本文設計了 一種基於MMC的分布式單級光伏併網系統, 該拓撲結構能解決局部陰影條件下,光伏電源功率配置不平衡問 題。即在級聯式MMC中的每一個半橋子模塊中並聯一組光伏陣列,並且這種新型子模塊具備一定的故障切 除能力。這種分布式單級光伏併網系統,在減少DC/DC環節的情況下,本文設計了對應的控制方法,其中 MMC的併網控制採用基於PI的電流解耦併網控制,子模塊的電容電壓控制採用微調穩壓的方法。通過PSCAD/ EMTDC仿真軟體驗證了該系統的有效性,結果顯示該系統可以提高光伏陣列的太陽能利用率,滿足對每一個 光伏陣列的單獨控制、適合高電壓等級的要求,而且對電網的諧波汙染少。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3/411467.htm

關鍵詞:模塊化多電平換流器;光伏陣列;子模塊;電流解耦控制

0  引言 

我們目前使用的光伏系統中,一般串聯數十個光伏 電池來提高逆變側輸出電壓。對於這種連接方式,當出 現局部陰影時,會降低整個直流端的電流輸出,影響整 個系統的最大功率點追蹤控制。文獻[1]在每個光伏組 件旁反並聯一個二極體,當發生局部陰影時,二極體電 路會取代光伏電池運行,以免陰影組件影響整個系統輸 出。這種結構帶來的新問題,該陰影組件被取代後,會 變成負載消耗系統能源,降低了整個光伏系統的輸出 效率。 

現在運行的VSC逆變器中,採用二三電平居多,如 文獻[2]研究了在不同容量要求下,可以採用不同的三電 平光伏逆變器,但一般應用在低電壓和中小容量場所, 單個逆變器無法承受高壓和大容量的要求。若直接把傳統的二三電平逆變器並聯運行,如何確保開關器件的 同步觸發、如何使各逆變器的輸出電流平衡又稱為一個 難點,文獻[3-6]研究的是兩級式光伏逆變,中間採用 boost/buck電路穩壓,使得直流輸出端達到最大效率值 運行。文獻[7]的光伏逆變系統中,交流端需要添加LCL 濾波器,不僅增加經濟成本,整體諧波也偏高。相反, 模塊化多電平換流器(MMC)不僅能滿足大容量和高 壓的需求,而且MMC的輸出電壓波形為多電平的階梯 波,輸出諧波THD含量低,無需添加額外的濾波器,波 形質量較傳統逆變器而言相對更好,因此探索MMC在 光伏併網中的應用是許多學者目前都在從事的研究,文 獻[8]針對MMC在光伏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但是採用 的是把每一個光伏電池經過DC/DC變換之後,與MMC 的每個子模塊電容並聯的形式,這種整合形式增加了經濟成本,使得整個系統結構變得異常複雜。文獻[9]提出 的一種基於MMC的新型光伏系統,控制過於複雜。 

基於上述研究情況,所以本文提出一種基於MMC 的分布式單級光伏併網系統,對MMC與光伏陣列結合 的新型子模塊(PM)拓撲結構進行詳細機理分析,把本文 設計的MMC新型子模塊與傳統半橋MMC子模塊對比, 說明其特點。對新型子模塊(PM)的穩壓控制進行介紹, 使得PM的電容電壓工作在光伏電池的最大功率點電壓 附近。該系統的併網控制採用基於PI的電流解耦併網控 制。最後,通過PSCAD/EMTDC仿真軟體驗證該系統的 有效性。

1  基於MMC的光伏拓撲結構及原理 

本文提出的一種基於MMC的光伏併網系統如圖1 所示。本文設計的MMC光伏併網結構主電路跟傳統一 般MMC一樣,總共分為三相,其中每一相包含兩個橋 臂,每個橋臂中不僅包含N個PM子模塊,而且每個上 下橋臂各自都有一個電感L1、L2。這種光伏陣列和子 模塊結合成的PM模塊與一般MMC級聯電路不同,PM 模塊省略了DC/DC變換電路,將光伏組件直接與子模塊 的電容並聯而成。另外傳統MMC的子模塊結構包括半 橋型子模塊、全橋型子模塊和雙箝位型子模塊。其中具 有支流故障穿越能力的是全橋型子模塊和雙箝位型子模 塊,缺點是成本高、結構複雜。目前流行的半橋型子模 塊不具備直流故障清除能力,基本上都是需要額外加裝 交流斷路器來保護線路。為此本文特意設計的MMC光 伏併網結構中,也對PM模塊進行了細微改進。 

改進的PM模塊結構如圖2所示,與一般的PM模塊不 同的是:加入了快速開關和壓接式封裝晶閘管,在AB 埠處並聯了一個高速開關K1和兩個晶閘管D4、D5,當 子模塊發生故障時,使用K1閉合快速旁路故障,用於保 護子模塊,使得橋臂電流連續,晶閘管D3、D4、D5則 用來保護與之對應的續流二極體,防止故障電流衝擊續 流二極體。當電容電壓過大或者MMC閉鎖時,VT3導 通,使大電阻R成為電容和光伏電池的負載。


1.1 子模塊運行原理 

根據電流Ism 的大小和方向,採用合適地開關狀 態,就可使PM模塊的電容電壓穩定在最大功率點電 壓,從而保證了PV組件的最大功率輸出。表1給出了 PM模塊處於不同開關狀態和電流方向(Ism 流入PM模塊 時為正)時的PM模塊電容電壓Uc 的變化過程。表中: 開關狀態1對應IGBT開通,0對應IGBT關斷。根據光伏 電池的不同光照下的V-I曲線可知,當光伏電池的輸出電壓過高時,也就是子模塊電容電壓過高時,光伏電池 的輸出電流基本為零,PM工作模式相當於普通的半橋 子模塊工作方式。

2  系統控制策略 

2.1 基於PI的電流解耦併網控制 

MMC的輸出交流信號需要將三相併網電流變換到 d-q坐標系後,再利用PI控制器進行控制。MMC併網 運行時,其輸出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各自與併網電流 在d軸和q軸上的分量id 、iq 有關,故只要對併網電流的 id 、iq 分量採取控制措施,就能實現對輸出有功和無功 功率的單獨控制。設usa、usb、usc是三相MMC的內部等 效交流輸出電壓,Leq和Req分別是單相MMC的等效電感 和電阻,eva、evb、evc為電網側三相電壓,iva、ivb、ivc為 電網側三相電流。則

經過Park變化又可以得到:

以上公式可以看出MMC變換器的電流電壓在d-q坐 標下是相互耦合關係,為此,我們可以採取解耦控制實 現併網。 

設K1、K2為PI比例係數,Ki1、Ki2為PI積分係數。 isd_ref和isq_ref分別是MMC併網電流在d-q坐標下isd、isq的 參考值。通過總結以上公式可以得到:

由此得出,通過控制MMC輸出電流的isd、isq分量, 就可以對其進行解耦控制,其具體控制框圖如圖3所 示,MMC的輸出電流通過Park變換後得到isd、isq,然後 通過PI控制使isd、isq分別跟蹤它們的參考值isd_ref、isq_ref, 兩個PI控制器的輸出再通過解耦控制後得到usd、usq,最 後將usd、usq進行Park反變換便可得到三相MMC輸出電 壓的參考值。其中,鎖相環PLL提供了實時的相位角和頻 率信息,保證輸入信號與輸出信號在頻率和相位上保持 一致。

2.2 PM模塊電容電壓微調製 

僅靠上層控制的併網電流解耦控制調節並不能保證 每個電容電壓平衡。為此通過對各子模塊的參考電壓進 行微調,間接地調節對應子模塊開關管在每個開關周期 內的佔空比,最終達到橋臂內部電容電壓平衡的控制效 果。以MMC的A相橋臂第j個子模塊的驅動電壓生成過 程為例,控制拓撲如圖4所示。第j個子模塊電容電壓實 際值Uacj與整個橋臂的子模塊電容電壓之和Ua_cj的平均 值做差,所得的偏差量與該橋臂環流電流ij_ac的乘積經 過比例和限幅環節,即為參考電壓的微調量Uajcref。然後 把A相的併網電流參考值Ua_ref與微調量相加,得到A相 上下橋臂每個子模塊的獨立驅動信號Uadiff_j,最後通過閥級調製策略對IGBT進行調製。

其中,橋臂環流電流ij_ac為A相上下橋臂電流iap與ian 相加平分得來。

3  MMC調製方式 

本文採用的閥級調製方式為載波移相調製策略 (CPS-PWM)。調製原理如圖5所示。

該調製方法的等效開關頻率很高(f=Nfc),而開關 器件的實際開關頻率卻很低,所以該調製策略具有良好 的諧波特性,非常適用於本文設計的控制系統。以A相 為例來說明,已知上下橋臂參考電壓為upa、una則各子模 塊的調製電壓可以表示為:

調製流程為:對於每個橋臂中的N個子模塊,採用 相同開關頻率的正弦波,每個子模塊對應的三角載波 依次移開1/N個周期,即每一個子模塊三角波之間相差 2π/N相位角,上、下2個橋臂的調製波相差180°或者為 同一調製波皆可,再讓每一個子模塊的載波與對應的調 制波進行比較,生成N組子模塊對應的PWM調製信號,這樣的話,任意時刻MMC投入運行的子模塊個數為N, 且每相的中上、下橋臂入的模塊個數互補。MMC的三 相橋臂調製波的相位角參考值見下表2。

Uadiff_j為本文設計的CPS-PWM,載波採用高頻率的 三角波fc,幅值為0~1,相位角設置如表2所示,最後由 調製波與三角載波的比較獲得子模塊的觸發信號。
4  仿真驗證 

本文仿真利用PSCAD/EMTDC電力系統仿真軟體搭 建了一個基於MMC的分布式單級光伏併網模型,交流 輸出為MMC的9電平構成,仿真時間為0.6 s,設直流電 壓參考值為6 kV,橋臂電感為20 mH,子模塊電容大小為 5 000 μF,載波頻率為500 Hz,交流側阻抗為10 Ω。其 中每個子模塊中並聯的光伏陣列的參數見表3。

PM模塊的電容電壓經過微調控制,電壓值穩定在 0.67 kV左右,與光伏陣列的最大功率點追蹤控制電壓 數值相差不大,其中一個PM模塊的電容電壓仿真結果 見圖6。

MMC經過基於PI的電流解耦控制以後,三相交流 輸出電壓和電流見圖7和圖8。

對A相的交流輸出電流進行諧波畸變率(THD)分 析,結果如圖9所示,結果顯示最大畸變率為0.268%。

仿真結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MMC拓撲結具有很強的優勢,輸出電流最高諧波畸變率為0.268%,符合 IEEE1547的電能質量要求。

5  結論 

本文提出的分布式單極MMC光伏併網系統適用大 電容、高電壓的場合,而且子模塊直接與光伏電池並 聯,省去DC/DC變換電路環節,MMC的交流輸出電壓 和電流符合電能質量要求,無需濾波電路。通過基於PI 的電流解耦控制和電容電壓微調控制,能夠使得每一個 子模塊的電容電壓能夠穩定在與其並聯的光伏組件最大 功率點電壓附近,從而確保PM模塊輸出效率最優。當 MMC的電平數量增多時,本文設計的光伏系統優勢更 加明顯。

參考文獻: 

[1] 吳小進,魏學業,於蓉蓉,等.複雜光照環境下光伏陣列輸出特性研 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1,31(增刊):162-167. 

[2] 肖華鋒,謝少軍,楊晨,高可靠型非隔離三電平光伏併網逆變器 [J].電力自動化設備,2013,33(8):114-119. 

[3] 魯曉軍,嚮往,林衛星,等.混合型模塊化多電平換流器解析建模與 功率運行區間分析[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8,42(7):76-84. 

[4] JORDEHI A R.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in photovoltaic (PV)systems:A review of different approaches[J].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16,65: 11271138. 

[5] SUBUDHI, PRADHAN R. A comparative study on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techniques for 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s[J]. IEEE Transactions on Sustainable Energy, 2013, 4(1):89-98. 

[6] RAJASEKAR S,UPTARAJESH G. Solar Photovoltaic Power Conversion Using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A]. Stude-ntsConf. on Engineering and Systems[C].2012:1-6. 

[7] 李彥哲,保婷婷.三相LCL光伏併網逆變器的新型入網控制策略 [J].控制工程,2018,25(8):1511-1515. 

[8] 姚致清,於飛,趙倩,等.基於模塊化多電平換流器的大型光伏併網 系統仿真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3,33(36):27-33. 

[9] 榮飛,劉誠,黃守道.一種新型模塊化多電平光伏併網系統[J].中 國電機工程學報,2015,35(23):5976-5984.

相關焦點

  • 基於MPPT算法的光伏發電併網系統仿真研究
    針對此現象,本文基於MATLAB軟體平臺建立了兩級式太陽能光伏併網系統的仿真模型,前級升壓斬波電路[1]運用電導增量法[2](BOOST)對電池最大功率點進行跟蹤;並對後級併網逆變器的控制策略進行了研究,同時仿真了在光伏電池輸出電壓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後級逆變器的響應特性,最後對單相兩級式光伏
  • 傳統的分布式光伏併網孤島效應檢測方法正確率的研究
    隨著分布式光伏發電的快速發展,對於分布式光伏併網孤島效應的檢測方法也在不斷優化。在分布式光伏併網孤島效應的傳統檢測方法中,基於光伏逆變器本身的孤島效應檢測方法分為2大類:被動孤島檢測方法和主動孤島檢測方法[1-3],每種檢測方法都有各自的優缺點。
  • 分布式光伏定義分類、併網資料清單及併網手續流程
    戶用光伏網訊:分布式光伏電站的發展速度光伏人都有目共睹,雖說今年分布式光伏的裝機量有了一個較大的提升,但相比於未來的市場,依然還有非常非常巨大的空間。在平時出差、打車以及生活中接觸到的人,有很多都對光伏電站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但苦於沒有專業知識,最終對其望而卻步。今天就給大家好好說道說道關於分布式併網的知識點(敲黑板),有心的童鞋可以記一下。
  • 乾貨|分布式光伏發電併網服務常見問題指南
    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補貼對象?答:已備案、建成投產且符合併網條件,完成併網驗收的分布式光伏項目,並列入國家補助目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7、分布式光伏系統併網需要考慮什麼問題?縣區供電企業營銷部門組織擬定《併網協議》,由營業窗口將《併網協議》送達項目業主。17. 分布式光伏項目工程主要有哪幾部分?由誰負責投資建設?答: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分接入系統和發電系統本體兩部 分;接入系統部分又包括公共電網接入部分和用戶側接入部分。
  • 光伏發電併網系統雙向電能表的原理及設計
    山西大學物理實驗中心的研究人員蒙宇、董有爾等,在2014年第5期《測試技術學報》上撰文,太陽能光伏發電作為一種零排放、零汙染的可再生能源,已經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和青睞。為了滿足小型光伏發電系統併網測試記錄雙向電能的需求,本文基於Cirrus Logic公司的電能計量晶片CS 5463與宏晶科技公司的STC12C5A60S2晶片,完成了併網雙向測試電錶的設計和性能測量,並對併網過程中相關參數進行了理論分析和計算,達到了實時判別光伏發電和電網供電方向和分別記錄各自所供電能的目標,實現了光伏發電併網的計量需要。
  • 【乾貨】併網光伏發電微網系統的介紹及原理解析
    併網光伏發電微網系統是一種新型網絡結構,是由分布式電源、負載、儲能系統和控制裝置構成的系統單元,是一個能夠實現自我控制、保護和管理的自治系統,既可以與外部電網併網運行,也可以孤立運行。併網光伏發電微網系統是相對傳統大電網系統的一個概念,是指多個分布式電源及其相關負載按照一定的拓撲結構組成的網絡,並通過開關連接至常規大電網。
  • 分布式光伏發電併網電壓等級要求及技術規定
    由於分布式光伏電站的容量是比較小的,一般涉及到的併網電壓等級為10KV、380V和220V.。其中300KW-6MW多採用10KV電壓等級併網,單個併網點不大於100KW多採用380V併網,容量為8KW以下,多採用220V併網。如下為兩種常見的典型:專線接入10千伏公共電網
  • 分布式光伏併網時電能表的連接方式
    前言近年來,得益於不斷下降的系統成本以及日益增加的應用領域和持續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分布式光伏發電整體呈快速發展。目前,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以戶用光伏為主,越來越多的普通大眾開始接觸光伏,但是很多人對光伏併網時光伏電能表的連接卻缺乏一些專業的知識。所以,今天古瑞瓦特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下,光伏併網時電能表的正確連接方式。
  • 分布式光伏發電100問: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併網後,怎麼區分家裡當前...
    在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安裝完成後,電網公司會進行併網的檢驗驗收,驗收合格後會在業主家安裝兩塊電錶(或雙向電錶,後面有描述).兩塊電錶會分別對光伏系統的發電和市電的用電量進行獨立計量。最簡單的辦法是看電錶,只要光伏系統端電錶走字,就是在使用光夥電池組件發的電,如圖所示:光伏行業最新動態,請關注索比光伏網微信公眾號:solarbe2005投稿與新聞線索聯繫:010-68027865 劉小姐:news@solarbe.com
  • 基於APFC晶片控制的光伏併網逆變器研究
    摘要:提出一種基於有源功率因數校正(APFC)晶片控制的小功率光伏併網逆變器方案。該逆變器包括直流變換環節和逆變環節。其中直流變換環節採用APFC晶片控制將光伏電池板的直流低電壓變換成正弦雙半波的直流電,逆變環節採用工頻全橋逆變電路將正弦雙半波電流變換為交變電流注入電網。新方案中併網逆變器的併網控制採用APFC晶片實現,而實時控制要求低的最大功率點跟蹤(MPPT)、孤島保護可採用低價的單片機實現。新方案具有成本低、開發和電流採樣容易等優點。通過一臺300W的樣機證明了系統方案是正確有效的。
  • 基於離散小波變換的分布式光伏孤島檢測方法
    通信法利用通信信號檢測是否發生孤島,可靠性高且適用於大量分布式光伏併網的系統,但實現成本高,並且涉及複雜的設計[4-5]。主動檢測方法是在系統中注入一個小擾動,分析輸出參數的變化來實現孤島檢測,但此類方法中注入的擾動會降低系統的電能質量[6]。
  • 分布式電源併網逆變器控制策略與仿真研究
    針對光伏併網過程中的直流升壓、SPWM波形產生、同步鎖相、逆變併網動態過程、研究了基於電網特點的FIR數字濾波、交流採樣和穩定直流母線電壓的數字PID控制器等技術提出了基於改進MPPT算法的控制策略並進行Simulink動態仿真。
  • 光伏發電系統併網運行PCC電壓跌落補償研究
    摘要:以光伏發電系統公共耦合點(PCC)電壓跌落為研究對象,從電力系統功率傳輸理論的角度分析了光伏發電系統PCC電壓跌落的電壓補償原理,併網逆變器通過無功功率對PCC電壓跌落進行補償,提出基於瞬時電壓幅值的動態無功電流電壓跌落補償策略
  • 淺析併網光伏發電系統對電網電能質量的影響
    :配網;賈宏偉,1979年9月,男,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電力系統市場營銷。因此,併網光伏發電系統也就成為全球綠色新能源領域的研究熱點。但在光伏發電併網過程中採用了大量的電力電子技術,在送上能源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影響電網電能質量的因素。本文就光伏發電併網的幾個主要技術環節可能帶來的電能質量問題進行分析。
  • 河北長安12MW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併網 全國跨距最大柔性光伏支架...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11月3日11時18分,江西火電承建的河北長安12兆瓦光伏分布式發電項目I段成功併網,標誌著國內最先進、跨距最大的柔性光伏支架項目正式投運。據估算,該項目全容量併網後,年發電量可達1200萬度,不僅可滿足工廠日常用電所需,且每年可為河北長安汽車有限公司節約近100餘萬元電費支出。
  • 國家電網發布小型戶用光伏發電系統併網技術規定
    本標準根據我國電網結構以及電網運行對小型戶用光伏發電的要求,結合小型戶用光伏發電特性,深入研究小型戶用光伏發電對電網的影響,並充分吸收國際電力協會和電力公司制定的分布式電源併網的有關技術規定、標準。小型戶用光伏發電系統併網技術規定1範圍本標準規定了戶用光伏發電系統接入電網運行應遵循的技術要求。本標準適用於220V單相接入、裝機容量不超過8kWp的新建、擴建或改建併網光伏發電系統,包括有隔離變壓器與無隔離變壓器連接方式。不適用於離網光伏發電系統。三相接入的光伏發電系統應按照Q/GDW617《光伏電站接入電網技術規定》執行。
  • 光伏發電輸電側併網與配電側併網區別
    【電纜網訊】國家電網鼓勵光伏電站業主採用自發自用模式、自發自用餘電上網或完全上網等三種結算模式。各地方電力公司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會遇到一些阻礙,這些問題主要是由於光伏電站業主對於變電、配電系統的認識不足造成的。
  • 基於微網理念的光伏變流器系統設
    微電網是一種由負荷和微型電源組成的系統,其內部電源主要由電力電子器件負責能量轉換,並提供必要控制。微電網相對於外部大電網表現為單一的受控單元,並可同時滿足用戶對電能質量和供電安全等方面要求,並且微電網能與外部電網脫離,獨立運行。 本文結合微電網理念,設計一個光伏變流器,構建一個小型系統。
  • 分布式光伏,成浙江第二大電源!
    1月12日,據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相關數據發布,該公司2020年全年服務20176個分布式光伏項目併網,容量約144.93萬千瓦。截至2020年年末,浙江併網運行分布式光伏項目已超23萬個,總容量1070.139萬千瓦,相當於我省最高用電負荷的九分之一。這是浙江分布式光伏裝機首次超過千萬千瓦,按裝機容量排序,光伏發電已經取代水電成為浙江第二大電源。
  • 分布式光伏安裝注意事項
    戶用光伏網訊:1.分布式光伏併網發電系統是由哪幾部分構成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有光伏組件、光伏併網逆變器、配電箱、雙向計量電能表等構成。2.如何取得當地的太陽能資源數據?對於光伏系統設計而言,第一步,也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就是分析項目安裝使用地點的太陽能資源以及相關氣象資料。諸如當地太陽能輻射量、降水量、風速等氣象數據,是設計系統的關鍵數據。目前可以免費查詢到全球任何地點的氣象數據為NASA 美國太空總署氣象資料庫。3.如何選擇分布式光伏併網系統的併網電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