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微網理念的光伏變流器系統設

2020-12-05 電子產品世界

併網發電是光伏發電的有效利用方式之一。目前併網發電系統當外部主電網故障或檢修時,需要防止孤島效應產生,常用措施是切除併網系統,停止其發電,但會造成一定的浪費。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供電穩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微電網是一種由負荷和微型電源組成的系統,其內部電源主要由電力電子器件負責能量轉換,並提供必要控制。微電網相對於外部大電網表現為單一的受控單元,並可同時滿足用戶對電能質量和供電安全等方面要求,並且微電網能與外部電網脫離,獨立運行。
本文結合微電網理念,設計一個光伏變流器,構建一個小型系統。當外部電網正常時,變流器工作於併網模式;當外部電網故障時,該系統和外部電網脫離,變流器工作於離網模式,並結合蓄電池繼續對重要負載供電。

1 系統原理
1.1 系統結構

系統結構框圖如圖1所示。該系統結構主要由太陽能光伏池板陣列、蓄電池組及其管理系統、光伏變流器、電能計量單元以及重要負載5部分組成。


光伏池板經過串並聯後形成25 kWp,開路電壓為500V的太陽能電池陣列。蓄電池選用50kW·h鋰電池,並且帶有電池管理系統。逆變器是整個系統核心和主控單元,設計額定輸出功率為25kW。電能計量單元能夠實時檢測電網和系統之間的功率流向以及接口處電壓相位和頻率,為併網離網切換提供信息依據。
光伏變流器主電路拓撲主要分2部分,前級為2個並聯在直流母線上的雙向DC-DC電路,後級為三相全橋DC-AC逆變電路。兩級之間通過大電容解耦。雙向DC-DC電路作用主要有維持中間電壓穩定,另外光伏池板側的DC-DC電路同時實現光伏池板的最大功率跟蹤功能,蓄電池側的DC-DC電路同時能實現蓄電池的充電功能。
變流器三相逆變輸出通過LC濾波,經過三相工頻隔離變壓器併網。重要負載接在變壓器輸出側,通過一個交流繼電器和電網相連。變流器系統通過隔離RS485方式與電能計量單元通信,獲取網側實時功率信息;通過隔離CAN總線方式與鋰電池管理系統通信,獲取蓄電池狀態信息。
1.2 系統工作模式
系統工作模式有併網和離網2種模式。當外部電網正常時,變流器工作於併網模式。光伏池板側DC-DC電路升壓工作,維持中間直流母線電壓710 V,同時採用擾動觀察法,對光伏池板進行最大功率點跟蹤,使池板工作發揮最大效率。蓄電池側DC-DC電路,結合蓄電池管理系統提供數據,單相降壓工作,對蓄電池進行充電,直到達到其設定的上限電壓Uh。DC-AC部分工作於電壓型逆變器模式,實時跟蹤外部電壓幅值和相位,逆變輸出電能供給重要負載和電網。
當外部電網異常時,變流器工作於離網模式。光伏池板側DC-DC電路依舊升壓工作,但此時蓄電池側DC-DC電路根據重要負載大小,選擇給蓄電池充電或是使蓄電池放電工作,維持中間母線電壓穩定。DC-AC部分工作於離網逆變模式,維持輸出相電壓220 V/50 Hz。鋰電池側DC-DC電路控制充分結合鋰電池管理系統,其控制流程如圖2所示。

2 主電路器件選型
2.1 IGBT
功率器件直流側輸入最大電流為100 A,交流輸出按額定功率考慮,器件輸出相電流有效值為:

交流輸出2倍過載時電流為76 A。
系統所用開關管均選EUPEC FF200R12KE3G,200 A,1 200 V。
2.2 中間支撐電容
首先,對於700 V的直流電壓,中間直流濾波電容電壓值設計為900 V。其次,考慮到中間直流電容要能承受PWM整流器直流側工作時所帶來的紋波電流Ims。對於採用SVPWM算法的PWM整流器,其直流側紋波電流有效值約為相電流有效值的55%。穩態時,紋波電壓Ums可以取額定值的2%,電容值應滿足下述關係:

式中,Ims為流過電容的紋波電流;Ia為A相電流有效值;Ums為電容上的紋波電壓;fs2為PWM整流器開關管開關頻率。
按照額定輸出功率25 kW設計,將數據Udc=700 V,Ia=38 A,fs2=6 kHz,帶入公式(2)得到C≥40 μF。
考慮PWM整流器工作時,電容在開關管導通期間放電,輸出能量,在開關管關斷期間充電,儲存能量。電容上電壓按照開關周期振蕩。所以,電容設計應滿足能量傳輸的要求,即在一個開關周期內,電容上儲存的能量的變化等於一個開關周期內傳輸的能量。

式中,P0為額定輸出功率。
按照額定輸出功率25 kW設計,將Udc=700 V,ε=1%,P0=25 kW,fs2=6 kHz帶入式(2),得到C≥854 μF。為加強各個環節的解耦,降低控制難度,這裡選擇900 V/2 000μF的電容。
2.3 直流升壓電感
直流輸入電壓範圍250~600 V,最大工作電流為100 A,工作頻率為10 kHz。當輸入電壓為350 V時,電流波形最差,設此時電流峰峰值為15 A(滿功率電流15%),則有:

得知:L≥1.16 mH。選用兩個600μH/100 A電感串聯,該系統總共用4個。
提供15 A峰峰值電流對於太陽能電池陣列來說,影響較大,需在輸入側加濾波電容。對蓄電池電壓影響很小,但是考慮電磁兼容問題,也要在輸入側加上濾波電容。對在輸入電壓為350 V時,要求輸入開關周期內電壓跌落不超過2%,則:

可得:C=700 μF
因此選用1 000 μF/900 V的薄膜電容。

3 變流器控制電路設計
變流器控制電路是基於TMS320F2812型DSP設計的,由DSP、控制底板、電壓採集板和驅動板構成。控制底板處理電壓採集板和傳感器輸出的電流信號,並傳輸給DSP,DSP對輸入的數據進行A/D轉換。一方面按SVPWM算法計算控制脈衝,將脈衝通過驅動板提供給IGBT,實現功率因數為1的併網或者離網工作;另一方面進行MPPT控制,使太陽能池板始終工作在最大功率點處。驅動板可以反饋IGBT故障信號,從而進行故障保護,使系統可以安全可靠的運行。

3.1 光伏系統最大功率跟蹤——擾動觀察法
在光照相對穩定的條件下,提供高性能追蹤MPPT算法有很多不同的方法,經常使用的是擾動觀察法,其優點是簡單可靠,幾乎適應任何的光伏發電系統配置,並在穩態下具有良好表現。擾動觀察法基本思想:引入一個小擾動H,然後與前一個狀態進行比較,根據比較的結果調整光伏電池板的工作點,實時採集光伏電池的輸出電壓和電流,並計算出此時的功率值,而後與上一時刻的功率值進行比較,從而相應調整光伏電壓的變化方向,使其向著最大功率點的方向移動,以達到逼近最大功率點的目的。
3.2 SVPWM控制算法實現
逆變器採用空間矢量脈衝寬度調製SVPWM(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技術。SVPWM是具有較高直流電壓利用率,諧波電流含量少的優化算法,在現代變流器控制領域得到廣泛關注。

4 實驗結果
4.1 併網工作模式

併網工作模式變流器跟蹤電網電壓與電網同頻同向正常併網。圖4 實際併網時A相輸出電流與電壓波形。圖4 中波形較好的為A相電壓波形,另一個為A相電流波形。從圖中可以看出,電流波形有一定畸變,並不理想,但是輸出電流能基本保證與電網電壓同頻同向且功率因素為1。


4.2 離網工作模式
系統離網模式工作時,輸出相電壓為220 V/50 Hz。系統正常工作,且波形良好。
圖5為離網工作時A相電壓和電流波形。圖6為離網工作時A相和B相電流波形。從圖6可以看出,由於模擬的三相重要負載不平衡,A相和B相電流大小有些不同。



5 結束語
介紹了一種基於微網理念的光伏變流器系統設計,分析了系統結構和控制原理,進行了主電路器件選型。構建的實驗室樣機顯示其能完成基本的設計功能,能正常工作於併網和離網模式,只是併網時電流諧波偏大,在電流跟蹤的控制算法上仍需做更進一步的改進。該系統設計解決了普通併網系統在出現孤島現象時必須停機的不足,同時能加強對重要負載供電的可靠性。該系統對於光伏發電系統的推廣和微網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價值。該系統還可以繼續加入其他分布式電源,比如小型風電機組、小型燃氣輪機等組成多電源更為複雜的微網系統,有利於分布式發電技術的進一步推廣應用,對於提高電網的可靠性也有一定作用。



相關焦點

  • 學術簡報︱孤島下基於負序虛擬導納的微網不平衡控制策略
    基於微網中電流控制模式變流器的傳統控制方法,提出了使用負序虛擬導納的方法使用電流控制模式變流器來補償負序電流的方法,將負序虛擬導納與交流母線電壓的負序分量相乘作為負序電流補償指令並與正序電流指令疊加控制變流器輸出。給出了一種基於電壓不平衡度的動態調節負序虛擬電導的方法,降低了公共耦合點的電壓不平衡度。
  • 【乾貨】併網光伏發電微網系統的介紹及原理解析
    併網光伏發電微網系統是一種新型網絡結構,是由分布式電源、負載、儲能系統和控制裝置構成的系統單元,是一個能夠實現自我控制、保護和管理的自治系統,既可以與外部電網併網運行,也可以孤立運行。併網光伏發電微網系統是相對傳統大電網系統的一個概念,是指多個分布式電源及其相關負載按照一定的拓撲結構組成的網絡,並通過開關連接至常規大電網。
  • 光伏儲能系統關鍵設備之雙向儲能變流器PCS
    光伏儲能系統關鍵設備之雙向儲能變流器PCS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儲能變流器,又稱雙向儲能逆變器,英文名PCS(Power Conversion System),應用於併網儲能和微網儲能等交流耦合儲能系統中,連接蓄電池組和電網(或負荷)之間,是實現電能雙向轉換的裝置。
  • 德州儀器(TI) 5KW微網逆變器系統設計方案[圖]
    微網逆變器系統主要包括:光伏組件、蓄電池組、蓄電池充放電設備、DC/DC變換器、微網逆變器、靜態開關等。  5kw微網逆變器系統結構如圖1所示。微網逆變器輸出為三相交流電,具有併網和獨立運行兩種工作模式。微網逆變器主電路採用智能功率模塊進行逆變,產生三相交流電通過三相變壓器(Δ-γ)進行隔離升壓,並變成三相四線輸出。  靜態開關和電能計量設計  靜態開關是微網逆變器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 基於主從控制的靜止變流器並聯繫統
    目前國內的航空靜止變流器僅有三個品種,最大功率為1kVA,大於1kVA的仍然使用旋轉變流器,且不能並聯工作,與先進國家差距較大。  航空靜止變流器的模塊化及系列化設計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統的通用型、可靠性、可維護性及可擴展性。
  • 基於PI參數優化的風電系統變流器的研究
    ,省去了傳統雙饋式風力發電系統中的齒輪箱,系統效率大為提高,有效抑制了噪聲幹擾[1]。1 直驅風力發電系統電壓源型基本結構 電壓源型的永磁電機直驅風力發電系統的電路拓撲結構[2],採用大功率的電力電子器件絕緣雙極型電晶體(IGBT),是一種結合大功率電晶體及功率場效應電晶體兩者特點的複合型電力電子器件,既具有工作速度快,驅動功率小的優點,又兼有大功率電晶體的電流大,導通壓降低的優點。
  • 一種基於MMC的分布式單級光伏併網系統研究
    陽鵬飛,王  衛,陳  瀚 (湖南工業大學 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8)摘  要:結合MMC和光伏電源的工作特性,利用模塊化多電平換流器具有易級聯擴展的優點,本文設計了 一種基於MMC的分布式單級光伏併網系統, 該拓撲結構能解決局部陰影條件下,光伏電源功率配置不平衡問 題。
  • 基於FPGA的級聯H橋多電平變流器CPS-PWM觸發脈衝快速生成
    文獻提出基於不對稱規則採樣法的GPS-SPWM實現方法,其結論為:相對於規則採樣法,採樣點和計算量增加了一倍;但變流器輸出電壓諧波含量卻大為減少,波形的不對稱性也有所改善。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6/348913.htm在此闡述了級聯H橋多電平變流器的CPS-PWM脈衝生成時序。
  • 基於TMS320F28335的微網鎖相環的設計方案探討
    微網主要有併網和孤島兩種運行模式。在微網的主從控制結構中,併網運行時,主逆變器需要鎖定電網相位,實現與公共電網的精確同步;孤島運行時,主逆變器需要為微網建壓,從而為從逆變器提供電壓和頻率參考。為避免動態切換時產生過大的環流,切換過程必須平穩連續。
  • 光伏電站EPC總包企業哪家強?特變位居全球第一、協鑫、十一...
    、運維系統、低電壓反孤島裝置以及EPC光伏項目的設計、諮詢、總包、運維服務等。產品覆蓋光伏併網變流器、微網變流器、儲能雙向變流器、獨立光伏發電設備、光伏發電系統電控設備、大功率風力發電機組併網變流器以及智能監控運維系統等。成立時間:2007年2月14日典型項目列舉:青海共和源通10MWp光伏發電項目、哈密榮信石城子三期20MWp光伏發電項目等。
  • 變流器工作原理
    變流器,顧名思義,就是使某些電量或特性發生變化的電氣設備,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學習一下變流器的工作原理吧~~~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73784.htm  變流器是使電源系統的電壓、頻率、相數和其他電量或特性發生變化的電器設備。
  • 風機變流器國產化的先行者——陽光電源
    風機變流器國產化的先行者——陽光電源 北極星電力會展網 來源:北極星電力會展網 2012-05-15 05:41:14
  • 風力發電系統變流器的直接功率控制策略
    摘要 以永磁直驅型風力發電系統為研究對象,針對其變流器結構和控制策略進行了研究。通過選擇最優雙PWM「背靠背」變流拓撲結構,並採用直接功率控制策略進一步提高了風力發電系統的併網性能。建立了輸出功率為10 kW的併網系統仿真模型,驗證控制策略的正確性。
  • 乘風電裝機之東風 禾望風電變流器迎接新機遇
    作為一家以風電變流器起家,產品涵蓋風電變流器、光伏逆變器、電氣傳動三大領域的電力電子設備企業,早在2009年禾望風電變流器產品就實現了批量發貨,並迅速得到了市場的高度認可。  針對未來海上大功率應用,在低壓領域由於器件的特性需要多IGBT並聯應用,禾望變流器採用模塊化設計理念,通過多臺(N臺)單機變流器冗餘並聯的方式提升可用性,當其中一臺變流器故障,可以快速自動切出,剩餘N-1臺變流器繼續工作,大幅度降低變流器故障給業主造成的發電量損失。
  • 用NI LabVIEW和DAQ創建微網能量管理系統
    "在處理矩陣計算時,LabVIEW提供了編程工具更方便地編寫功率系統應用程式,從而節省編程時間。"新加坡沒有自然資源,因此需要在技術上加大投入以提高供給系統效率從而滿足其能源需求。  The Solution:  我們使用NI LabVIEW和NI數據採集設備開發低成本微網功率管理系統(MEMS)。ICT、智能儀表和高級優化應用程式被用於MEMS中,管理我們的LV分布式系統,作為整合可再生能源的平臺。
  • 風電變流器:2012年逐步實現量產
    月完成2MW以上雙饋型風力發電變流器、2MW以上直驅型風力發電變流器的研製。1.5MW全功率風力發電變流器及1.5MW雙饋型風力發電變流器滿載測試平臺已經建成投運,並與哈爾濱哈飛工業有限責任公司風力發電設備製造公司和江西麥德風能股份有限公司分別籤訂了100套1.5兆瓦風電變流器的採購意向合同書。公司募投項目新增年產100套兆              瓦級風力發電變流器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