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CPS-SPWM技術由於具有等效開關頻率高、輸出電壓諧波含量小、信號傳輸帶寬較寬及控制方法簡單等優良特性而被廣泛應用在級聯H橋多電平變流器中。
較典型的SPWM實現方法主要分為兩類:自然採樣法和規則採樣法,而規則採樣法通常存在對稱規則採樣和不對稱規則採樣兩種方法。文獻提出基於不對稱規則採樣法的GPS-SPWM實現方法,其結論為:相對於規則採樣法,採樣點和計算量增加了一倍;但變流器輸出電壓諧波含量卻大為減少,波形的不對稱性也有所改善。
在此闡述了級聯H橋多電平變流器的CPS-PWM脈衝生成時序。在此基礎上,提出一種應用於級聯H橋多電平變流器,基於不對稱規則採樣的CPS-SPWM觸發脈衝的快速、精確的生成方法。介紹了基於FPGA的級聯H橋多電平變流器的CPS-PWM觸發脈衝快速生成的實現方法。
2 CPS-SPWM觸發脈衝的生成時序
級聯H橋型多電平變流器的單相主電路結構如圖1所示,為分析方便,取級聯單元數N=5。元左、右橋臂上、下IGBT開關器件;ux為各單元交流側輸出電壓;u為級聯裝置單相輸出總電壓;Udc為各單元直流側電壓。裝置採用基於CPS-SPWM的單極性開關調製方法,各單元載波urx相互錯開時間Ts=Tc/(2N),其中Tc為載波周期。
各單元的脈衝生成時序如圖2所示。urx的相位與urx-相差180°,分別用來形成功率單元x的VTx1和VTx4的觸發脈衝;us為SPWM調製波。
如圖所示,在tn時刻(n=1,…,10;Ts為一個採樣周期,tk+1-tk=Ts)採樣調製波us,根據不同的採樣方法,依次生成SPWM觸發脈衝Px1,Px4,分別對應觸發VTx1和VTx4;VTx2,VTx3的觸發脈衝Px2,Px3分別與Px1,Px4相反,實際應用中加死區延時。
實際應用中,載波並不以具體波形存在,而代之以雙向計數器。這裡定義計數器Tx1和Tx4分別對應載波urx和urx-;另設Tx1CMP和Tx4CMP分別為Tx1和Tx4的比較寄存器。
3 CPS-SPWM觸發脈衝快速生成原理
不對稱規則採樣方法是指在一個載波周期中的峰、谷各採樣一次調製波,如圖3所示。在t1時刻採樣us,計算佔空比並加載至T11CMP,在t2時刻T11開始增計數,當比較匹配時形成P11的下降沿;在t6時刻再次採樣us,計算佔空比並更新T11CMP,在T11上溢時刻開始減計數,當比較匹配時形成P11下一個脈衝的上升沿。
可見,依據此種方法生成的觸發脈衝,較理論上的脈衝延時亦僅為一個Ts,且由於在一個載波周期中兩次採樣正弦調製波,精度較高。該方法主要缺點是提高了採樣頻率,增加了計算工作量。但對於如圖2所示的級聯功率單元的觸發時序而言,該方法既沒有提高採樣頻率,又沒有增加計算量,具體分析如下:
根據圖3,對於生成同一個觸發脈衝,如P11,分別在t1和t6時刻都進行了採樣,脈衝生成的採樣頻率比對稱規則採樣法高出了1倍。但實際上,參照圖2所示的級聯單元脈衝生成時序,t6時刻也對應觸發脈衝P14生成的採樣時刻,因此,總體而言,採樣頻率沒有提高,只是同一採樣時刻要進行兩個佔空比值的計算,如t6時刻,分別要計算P14,P11的佔空比D14,D11。只要證明此時D14等於D11即可說明該方法無需增加計算量,證明如下:設TW11=D11Tc,TW14=D14Tc,顯然存在:(Tc-TW11)/2=(Tc-TW14)/2,解得TW11=TW14,也即D11=D14,由此可知,任何採樣時刻僅需進行一次佔空比計算,而無需增加額外的計算量。
P11和P14生成過程及時序為如圖4所示。在t1時刻,採樣us並計算D11(D14),並加載到T11CMP和T14CMP,當下一個同步信號到達即t2時刻清零T11開始增計數,生成P11的下降沿;同時,重載T14並開始減計數,生成P14的上升沿。同理,在t6時刻,採樣us計算D14(D11),並加載到T14CMP和T11CMP,在t7時刻分別清零T14開始增計數,重載T11並開始減計數,生成P14的下降沿和P11的上升沿。
參照圖2,整個級聯單元的脈衝生成時序為:
①t1,t2,t3,t4,t5時刻採樣依次生成的SPWM觸發脈衝為:P11↓(下降沿)和P14↑(上升沿),P21↓和P24↑,P31↓和P34↑,P41↓和P44↑,P51↓和P54↑;
②t6,t7,t8,t9,t10時刻採樣依次生成的SPWM觸發脈衝為:P14↓和P11↑,P24↓和P21↑,P34↓和P31↑,P44↓和P41↑,P54↓和P51↑。
4 觸發脈衝快速生成的實現方法
為充分發揮上述級聯H橋變流器CPS-SPWM觸發脈衝快速生成方法的優越性,採用規模大、集成度高、可靠性強、編程靈活的FPGA晶片EP2C20/EP2C5,來完成觸發脈衝生成及其他包括分配、傳輸、驅動、邏輯綜合與控制等功能。
實際工程中,觸發脈衝生成由兩部分組成,即頂層觸發監控模塊、底層脈衝生成模塊,兩模塊之間採用光纖通訊模式,具體闡述如下:
(1)頂層觸發監控模塊 觸發監控模塊主要負責觸發脈衝佔空比、同步信號、控制命令、底層控制參數等信息的下發;採集處理底層控制系統的功率單元運行狀態以及邏輯綜合、故障處理等任務,控制結構原理如圖5所示。
通信模塊(2)是整個觸發監控系統中的關鍵性環節,主要承擔的任務有:①接收模塊(1)的解碼控制命令,判斷命令類型;②同步信號的編碼、下發;③接收底層控制系統上傳的各功率單元運行狀態信息,存儲到RAM2相應存儲單元中並傳輸到故障處理模塊;接收故障模塊向底層控制系統發出的故障處理命令。
(2)底層脈衝生成模塊 底層脈衝生成模塊除負責脈衝生成、驅動控制任務外,還擔負著整個功率單元的通信和故障處理任務。該模塊主要由脈衝生成單元、通信單元及IPM驅動接口電路等幾部分組成。脈衝形成單元負責CPS-SPWM觸發脈衝的生成任務。脈衝生成的原理在前文中已經作了詳細的介紹,這裡將重點介紹各功率單元的底層控制系統脈衝生成的過程,如圖6所示。
脈衝形成單元主要由載波形成模塊和比較模塊兩大部分組成:載波形成模塊用來形成三角載波。比較模塊的主要任務是生成IGBT觸發脈衝。即將存放在Tx1CMP/Tx4CMP中的佔空比數據與Tx1/TX4中的載波數據進行比較,輸出PWM觸發脈衝。需要說明的是,Tx1CMP/Tx4CMP中的數據在對Tx1/Tx4進行清零或重載的同時,進行數據更新(重載)。
5 實驗
實驗模型參照圖1,直流側電壓Udc=90 V,載波頻率1/Tc=1.28 kHz,採樣周期Ts=78.125μs。脈衝傳輸採用編碼方式,傳輸延時Ttr≈5μs。實驗波形如圖7所示。
圖7a,b分別為基於對稱和不對稱規則採樣法的輸出電壓u及調製波us的波形。可見,基於對稱規則採樣法的u滯後us約5 ms;而基於不對稱規則採樣法的u滯後us約3 ms,具有較快的生成速度。
6 結論
理論分析和實驗結果表明:此處所述基於不對稱規則採樣法的CPS-SPWM脈衝生成方法,相對基於對稱規則採樣法的CPS-SPWM脈衝生成方法,既沒有增加採樣頻率,也沒有增加計算工作量,具有較快的生成速度。此外,由於採用了基於FPGA的CPS-SPWM脈衝生成的實現方法,為上述CPS-SPWM脈衝的快速生成提供了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