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力發電系統變流器的直接功率控制策略

2020-11-23 電子產品世界

摘要 以永磁直驅型風力發電系統為研究對象,針對其變流器結構和控制策略進行了研究。通過選擇最優雙PWM「背靠背」變流拓撲結構,並採用直接功率控制策略進一步提高了風力發電系統的併網性能。建立了輸出功率為10 kW的併網系統仿真模型,驗證控制策略的正確性。結果表明,基於直接功率控制策略的「背靠背」變流拓撲具有結構合理、控制策略新穎的優點,在保證直流側電壓穩定的同時,電網電流諧波畸變率低、波形良好,能夠實現單位功率因數併網,滿足併網要求。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0/306739.htm

風能作為資源豐富的清潔能源使風力發電佔據了重要地位,由於減少齒輪箱結構能夠提高系統的可靠性,目前風電領域普遍選用永磁直驅型同步風力發電系統。為使機側整流器和網側逆變器能夠獨立控制,從而實現更多的功能和增強通用性,採用雙PWM「背靠背」變流拓撲結構。風力發電系統的變流器主要指機側的整流器和網側的逆變器,通過對機側整流器的控制來提高風能利用率,並且使輸出的直流電壓保持在恆定值;通過對網側逆變器的控制來實現單位功率因數併網,輸出穩定的高質量電能,從而提高電網的穩定性。為滿足風電併網要求和提高整機的工作效率,其控制技術和策略成為主要研究方向。

隨著電力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型的控制策略得以不斷湧現,其中的直接功率控制技術(DPC)將交流側瞬時有功、無功功率作為被控制量直接進行功率的閉環控制,相比矢量控制技術,無需複雜的坐標變換,算法和系統結構簡單,並且可實現單位功率因數併網,具有良好的動態性能,發展潛力大。

1 變流器的拓撲結構和數學模型

雙PWM「背靠背」全功率變流結構如圖1所示,系統採用兩個PWM變流器,該系統雖然結構複雜且需要的IGBT數量多,但具有較強的通用性,並且機側整流器和網側逆變器的控制方法、電路設計相似。由於機側整流器和網側逆變器由中間電容連結,彼此的控制是分離、獨立的,所以中間環節可以被認為是一個穩定的直流電壓源。通過對機側整流器和網側逆變器的控制使風電系統產生的電能高質量地併入電網中。

風電系統的變流器主要指機側的整流器和網側的逆變器,實質上,整流器和逆變器在電路結構和原理上是相同的,它既可以運行於整流模式,也可運行於有源逆變模式,當運行於整流模式時,是將永磁同步發電機產生的交流電變為直流電,當網側逆變器運行於逆變模式時將電能向電網側輸送。三相電壓型PWM變流器的主電路結構如圖2所示。

為簡化分析,通常假設電網電動勢是正弦波且三相平穩,網側濾波電感線性各相的數值都相等,開關管為無導通損耗的理想開關。電網三相電動勢記作ea、eb、ec;電網三相輸出電流記作ia、ib、ic,L為濾波電感;等效電阻的總值記為R;C是直流側的電容;udc是直流側的電壓值。為方便分析開關狀態,用Sa、Sb、Sc分別表示逆變器的3個橋臂;上橋臂導通下橋臂關斷用「1」表示,反之用「0」表示。在兩相靜止αβ坐標系中,網側電動勢表示為eα、eβ;交流電流值表示為iα、iβ;開關函數表示為Sα、Sβ。

兩相靜止αβ坐標系下的三相電壓型PWM變流器數學模型的方程可描述為

2 直接功率控制策略

為更好地提高風能利用率,優化併網的性能,機側整流器和網側逆變器都採用了直接功率控制策略。直接功率控制(DPC)通過實時對電網電壓和電流檢測,並將瞬時有功、無功功率值計算出來,然後通過與給定的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值比較,從而達到將瞬時功率控制在允許的範圍內,進而實現把瞬時有功、無功電流控制在允許範圍內。

2.1 直接功率控制策略原理

電壓定向直接功率控制系統通過查找開關表來控制變流器,雙環控制系統裡的功率內環是用於對有功、無功功率進行直接控制,而直流電壓外環的作用是為了穩定直流側的電壓,具體原理如圖3所示。

(1)使用交流電壓、電流傳感器測得相電壓ea、eb、ec和相電流ia、ib、ic,通過計算得出瞬時有功、無功功率p和q,同時將相電壓轉化成兩相靜止坐標系中的eα、eβ計算出扇區信號θn。

(2)直流側通過電壓閉環控制使直流母線電壓跟蹤指令值,並將直流母線電壓誤差經PI調節的輸出與直流母線電壓的乘積作為瞬時有功功率的給定值pref無功功率給定值qref設定為0。

(3)將p與pref進行做差比較得到的差值送入有功功率滯環比較器,再將q和qref的差值送入無功功率滯環比較器中,滯環比較器的輸出就是狀態信號Sp、Sq的值。

(4)根據Sp、Sq、θn進行矢量開關表的查找來選擇所需的Sa、bS、Sc,用於驅動主電路的開關管。

2.2 直接功率控制策略實現過程

(1)瞬時功率計算。採用兩相靜止αβ坐標系下的數學模型,將檢測到的三相電壓ea、eb、ec和電流ia、ib、ic,經過C3s/2s矩陣變換得到eα、eβ和iα、iβ,計算出瞬時有功、無功功率。

(2)交流電壓矢量扇區劃分。為了確定電壓矢量位於哪個扇區內,需要對扇區進行劃分,這裡採用將αβ平面扇區均勻地分為12個相等的部分,依次是θ1~θ12具體位置如圖4所示,相角範圍θn可以由式(2)確定

通過eα、eβ確定電壓矢量Ur的相角θ=arctan(rβ/eα)確定其所在的區間。例如,θ=arctan(eβ/eα)=-30°~0°,說明電壓矢量Ur位於θ1扇區。

(3)功率滯環比較器。可由軟體編寫或搭建施密特電路來實現,分為有功功率滯環比較器和無功功率滯環比較器兩種,輸入分別為瞬時有功、無功功率給定值,瞬時有功、無功功率差值△p,△q,比較器的輸出為狀態量Sp、Sq,他們表示有功、無功功率偏離給定值的狀態;圖5所示為功率滯環比較器的滯環特性,可得在不同輸入情況下Sp和Sq的數值,其中,圖5(a)為有功功率,圖5(b)為無功功率,具體描述如下。

觀察圖5所示的有功、無功功率滯環比較器的滯環特性,可知:

值得注意的是,Hq的大小可影響逆變器諧波電流、平均開關頻率和功率跟蹤能力,可知有功、無功功率的滯環寬度很重要。

(4)開關矢量表的形成。Sa、Sb、Sc的取值構成了一個開關表,代表著系統所需的開關狀態,從而驅動逆變器的開關動作,基本電壓矢量U0~U7對瞬時功率變化的影響不同。為了能夠選擇合理的電壓矢量,可以根據功率誤差的值來判斷電壓矢量對瞬時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的影響。根據三相交流電壓矢量的位置和滯環比較器的輸出信號來定義開關表,已知基本電壓矢量,也就已知開關狀態Sa、Sb、Sc,而輸出電壓矢量U由Sa、Sb、Sc及udc決定。分析考慮輸出電感等效電阻三相電壓型變流器主迴路,可得

式(5)中,當i(0)=i,當Ur選擇U6(101)時,i將沿著U-Ur方向趨近ir,則確定SaSbSc=101,i在其他位置同樣分析,得到開關表如表1所示。其中,設置的零空間矢量是為了減少開關通斷次數。

表1列出了輸出電壓矢量U處於不同的扇區位置和不同的Sp、Sq時開關動作,如表1所示。

3 系統仿真

為驗證系統運行的穩定性和控制策略的正確性,在Matlab/Simulink仿真環境下建立了輸出功率為10 kW的風電系統仿真模型,其中,機側整流器採用雙閉環控制策略來保持直流電壓的穩定,進而作為網側逆變器的直流輸入電壓。網側逆變器採用功率環進行單環控制,將輸入的穩定直流電逆變成能夠滿足併網要求的交流電,下面對機側整流器和網側逆變器分別進行仿真分析。系統仿真參數如下:輸出功率為10 kW;電網的輸出線電壓為380 V;也即相電壓220 V;電源頻率f=50 Hz;電感L=4 mH;等效電阻R=0.1 Ω;電容C=4700μF;負載電阻RL=36 Ω;直流母線電壓udcr=600 V。

3.1 機側整流器仿真分析

發電機發出的交流電首先經過整流變成直流電,為穩定直流側電壓採用電壓外環、功率內環的雙閉環控制策略,建立基於直接功率控制的機側整流器仿真模型如圖7所示。

由圖8可知,相電壓和相電流同相,處於單位功率因數的整流狀態,具有較快的動態響應。由圖9可知,直接電壓穩定在給定參考值,具有較強的抗負載擾動能力,整流效果良好。

3.2 網側逆變器仿真分析

建立基於直接功率控制的網側逆變器仿真模型,如圖10所示。

仿真得到網側相電壓、電流波形,由圖11所示,可知電網側電壓和電流的相位是相反的,逆變器很好地工作於向電網傳輸電能有源逆變的狀態,然後對單相電流進行一個周期內的THD分析波形如圖12所示,相電流波形接近於正弦波,THD=3.20%諧波分量較低,可滿足併網要求。瞬時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值如圖13所示,瞬時有功功率在10 kW附近波動,瞬時無功功率在0值附近,調節能力強、波動小能夠較好地跟蹤給定值。

4 結束語

本文通過選擇「背靠背」變流拓撲結構和採用直接功率控制策略進一步提升風電系統的併網效果。選用的網側逆變器和電機側整流器可以單獨進行分析和研究,根據仿真可知,基於直接功率控制策略的變流器可以實現單位功率因數併網、網側電流波形接近正弦波、諧波畸變小、直流電壓能夠保持恆定;採用直接功率控制策略的風電系統具有響應快、穩定性好、結構簡單的優點。提高了電能質量和電網的穩定性,並且雙側電路的設計和控制方法類似易於DSP進行數位化控制,對風力發電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參考。

相關焦點

  • 功率協調控制在雙饋風力發電系統中的應用
    基於該策略設計了一種高效且具有DSP+FPGA雙CPU架構的風電變流控制器,研製了10 kW變流控制器並應用到雙饋風力發電系統中。實驗結果表明該控制器併網衝擊小、動態響應快、併網電能質量好。DFIG以其優良的特性,在整個風力發電市場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因此研究雙饋風力發電機的控制策略,提高風力發電系統的效率顯得尤為關鍵。 在此首先分析了DFIG的動態數學模型,並基於數學模型,搭建其仿真模型。基於文獻,提出一種改進的功率協調控制策略,然後在此控制策略基礎上,開發研製出雙饋風電變流控制器,實現了變速恆頻發電及有功、無功功率的獨立控制。
  • 直驅式風力發電併網變流器裝置
    而實際上風力發電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變速恆頻發電系統的發展,變速恆頻發電系統已經成為兆瓦級以上風力發電機組的主流技術。所謂變速恆頻,就是通過調速控制,使風力發電機組風輪轉速能夠跟隨風速的變化,最大限度地提高風能的利用效率,有效降低載荷,同時風輪及其所驅動的電機轉速變化時,保證輸出的電能頻率始終與電網頻率一致。
  • 我國大功率直驅風力發電變流器實現國產化
    新華網武漢3月1日電(劉迎軍、吳登峰)由海軍工程大學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研製的2兆瓦級永磁直驅風力發電變流器,日前在武漢正式通過科技成果鑑定。這一成果為我國大功率直驅風力發電變流器技術國產化與產業化提供了技術支撐,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 我國大功率直驅風力發電變流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新華社武漢3月1日電(劉迎軍、吳登峰)由海軍工程大學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研製的2兆瓦級永磁直驅風力發電變流器,日前在武漢正式通過科技成果鑑定。這一成果為我國大功率直驅風力發電變流器技術國產化與產業化提供了技術支撐,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 帶增益調度的風力發電變槳距控制研究
    槳距角的控制量可以是風速、機組輸出功率或發電機轉速,由於精確測量風速十分困難,本文選擇一種由機組的輸出功率來控制槳距角的控制策略,通過仿真驗證了這種控制策略的可行性,然後引入一種帶增益調度控制的控制策略,仿真證明這種控制策略可達到更好的控制效果。
  • 風力發電機組控制系統
    現場風力發電機組控制單元是每颱風機控制的核心,實現機組的參數監視、自動發電控制和設備保護等功能;每颱風力發電機組配有就地HMI人機接口以實現就地操作、調試和維護機組;高速環型冗餘光纖乙太網是系統的數據高速公路,將機組的實時數據送至上位機界面;上位機操作員站是風電廠的運行監視核心,並具備完善的機組狀態監視、參數報警,實時/歷史數據的記錄顯示等功能,操作員在控制室內實現對風場所有機組的運行監視及操作
  • 風力發電機變流器及其低電壓穿越
    1 引言  近年來隨著能源危機與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風力發電等可再生能源事業,其相關技術發展很快,從失速型到變速恆頻風電系統,從有齒輪箱到直接驅動型風電系統,我國風電的裝機容量也在近幾年內獲得了快速增長。
  • 基於PI參數優化的風電系統變流器的研究
    直驅型風力發電系統是一種新型的風力發電系統,它採用風輪直接驅動多極低速永磁同步發電機發電, 通過功率變換電路將電能轉換後併入電網
  • 異步發電機在風力發電中的應用
    實際風能利用中,電勵磁同步機在併網時,會因風速的不穩定性造成功率的衝擊,不利於發電機和整個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因此不能用於齒輪驅動的直接併網風力發電系統;永磁式同步電機效率較高,只能通過整流逆變的變速恆頻的方式併網發電,還有永磁材料容量和強度的限制[4-5]。根據轉子結構不同,一般可將異步電機分為繞線式和鼠籠式兩種。
  • 風力發電中Crowbar的作用
    二、風力發電機低電壓穿越技術   1、問題的提出   對於變頻恆速雙饋風力發電機,在電網電壓跌落的情況下,由於與其配套的電力電子變流設備屬於AC/DC/AC型,容易在其轉子側產生峰值湧流,損壞變流設備,導致風力發電機組與電網解列。
  • 風力發電機組故障處理
    風能是自然界的產物,不需要進行任何加工,也不會汙染大氣環境,可以直接拿來使用。相較於火力發電,其具備可再生、無汙染的優勢。(2)現階段,風力發電機組已能批量生產,特別是風力發電技術成熟的國家,2MW、5MW這種容量較高的機組,已正式投入運行。相較之下,我國的風力發電發展空間較大。(3)風力發電佔地面積小,建設周期短,成本低,發電量大,可靈活用於不同環境下,不受地形限制。
  • 變流器工作原理
    變流器包括整流器(交流變直流)、逆變器(直流變交流)、交流變流器(交流變頻器)和直流變流器(直流斬波器)。按控制方式分開環控制電路和閉環控制電路。  變流器除主電路外,還需有控制功率開關元件通斷的觸發電路和實現對電能調節、控制的控制電路,變流器的觸發電路包括脈衝發生器和脈衝輸出器兩部分。
  • 永磁直驅風力發電系統的電能變換電路設計
    ,風力發電控制系統中的能量傳輸的關係大體上分4種情況如圖3所示。  2.3 控制策略的分析設計  在直驅風力發電系統中,風輪機對風能的捕獲及其電能變換裝置的控制策略在整個風電系統運行過程中決定風電轉換的效率,根據風速的變化,負載的變化以及儲能裝置容量的變化,來研究風電系統的控制策略對風力發電系統的穩定運行以及最大化的利用風能有著重要的意義。
  • 我國雙饋異步風力發電機變流器研製成功
    近日,由北京利德華福公司投資成立的北京清能華福風電技術有限公司與清華大學的合作項目--1.5MW雙饋異步風力發電機變流器研製成功,並一次性通過了蘭州電機廠地面滿載試驗。利德華福是中國高壓變頻器領域內的領航企業,一直從事節能、環保、再生能源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工作。
  • 聊聊直驅和雙饋風力發電那些事兒
    ④按照功率傳遞的機械連接方式可分為:直驅型和雙饋風機;√今天,我們來聊聊第四種分類,了解下直驅型和雙饋風力發電。02直驅 VS 雙饋直驅式風力發電機,是一種由風力直接驅動的發電機,也稱為無齒輪風力發電機。這種發電機採用多級電機和葉輪直接連接進行驅動,省去了齒輪箱這一傳統部件,主要由風輪、永磁同步電機、AC-DC-AC 變流器、變壓器等部分組成。
  • 乾貨丨永磁直驅式風力發電工作原理
    對於現在國內國外大型水平軸風力發電機組,有雙饋機和永磁直驅發電機。下面簡單介紹一下直驅永磁風電機組原理。風輪吸收風能轉化為機械能通過主軸傳遞給發電機發電,發出的電通過全功率變流器之後過升壓變壓器上網。風力發電機也在逐步的永磁化。採用永磁風力發電機,不僅可以提高發電機的效率,而且能在增大電機容量的同時,減少體積,並且因為發電機採用了永磁結構,省去了電刷和集電環等易耗機械部件,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這也是風電發電機的發展趨勢之一。風力機的直驅化也是當前的一個熱點趨勢。
  • 風電技術日趨完善 風電變流器呈現新的發展方向
    一般來說,風電變流器分為雙饋型和全功率型兩大類。其中,雙饋型變流器主要應用於雙饋型風力發電系統,而全功率變流器主要應用於直驅型風力發電系統。在風電起步階段,我國風力發電技術基礎薄弱,風電變流器只能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直到近年來,風電發展迅猛,相關技術不斷突破,風電變流器國產化趨勢才逐步顯現。目前,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品的風電變流器已推向市場,相關生產技術日益成熟,對促進風電業發展具有突破性意義。未來隨著風電行業的進一步發展,風電變流器將會朝著電網友好型、智能型、高可靠型的方向不斷進步。
  • 利德華福1.5MW雙饋異步風力發電機變流器研製成功
    2006年7月,北京利德華福電氣技術有限公司投資成立了北京清能華福風電技術有限公司,旨在依託利德華福深厚的研發功底、先進的生產工藝以及在電力行業的成熟應用經驗,結合清華大學技術、人才領域優勢,與之合作開發1.5MW雙饋異步風力發電機變流器,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希望藉此打破國外企業在該領域內的壟斷,從而帶動民族工業的整體發展
  • 陽光電源風電變流器完成6000米超高海拔測試
    近日,陽光電源風電變流器完成了6000米超高海拔測試,為超高海拔的風場應用提供了重要技術保障,該機型將應用於西藏地區超高海拔風場。   此次測試是陽光電源雙饋變流器首次在6000米超高海拔氣壓、高環溫的超惡劣環境下運行,完成了溫升、耐壓、衝擊電壓等一系列電氣性能測試,測試結果滿足超高海拔環境風力發電應用需求,充分驗證了公司風電變流器優越的電氣性能,體現了公司對超高海拔風力發電系統及風電變流器應用技術的深刻理解。
  • 陽光電源風電變流器完成超高海拔測試
    陽光電源風電變流器完成超高海拔測試 近日,陽光電源風電變流器完成了6000米超高海拔測試,為超高海拔的風場應用提供了重要技術保障,該機型將應用於西藏地區超高海拔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