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增益調度的風力發電變槳距控制研究

2020-11-23 電子產品世界

O 引言
現代風力發電興起於20世紀70年代,經過多年的發展,從最初的定槳距到現在的變槳距,從恆速恆頻到如今的變速恆頻,風力發電技術已較為成熟,基本實現了風力發電機組從能夠向電網供電到理想地向電網供電的最終目標。
近年來變槳距機組逐漸成為風力發電的主流機型,變槳距是指安裝在輪轂上的葉片可以藉助控制技術改變其槳距角的大小,從而改變葉片氣動特性,使槳葉和整機的受力狀況大為改善,並使風力機在高風速時可以輸出更多功率且使輸出功率更加平穩。槳距角的控制量可以是風速、機組輸出功率或發電機轉速,由於精確測量風速十分困難,本文選擇一種由機組的輸出功率來控制槳距角的控制策略,通過仿真驗證了這種控制策略的可行性,然後引入一種帶增益調度控制的控制策略,仿真證明這種控制策略可達到更好的控制效果。

l 變槳距控制原理
變速變槳距風力發電機組的控制主要通過兩個階段來實現:在額定風速以下時,保持最優槳距角不變,採用最大功率跟蹤法(MPPT),通過變流器調節發電機電磁轉矩使風輪轉速跟隨風速變化,使風能利用係數保持最大,風機一直運行在最大功率點;在額定風速以上時,通過變槳距系統改變槳距角來限制風輪獲取能量,使風力發電機組保持在額定功率發電。而對於定槳距風力發電機組,當風速高於額定風速時,由於其槳距角不能改變,只能通過風機的失速特性來降低風能的吸收,因此在風速高於額定風速時不能維持額定功率輸出,輸出功率反而會下降。
下面的公式是風速為V1時風輪捕獲的風能P,其中P為空氣密度,S為風輪掃掠面面積,CP為風能利用係數,它是葉尖速比λ和槳距角β的函數。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63856.htm


由以上幾個式子可以得到變槳距風力機的(CP一β)特性曲線,見圖1。

從圖中可得出以下兩點:
(1)對於某一固定槳距角β,存在唯一的風能利用係數最大值Cpmax,對應一個最佳葉尖速比λopt;
(2)對於任意的尖速比λ,槳距角β=0°下的風能利用係數CP相對最大。槳葉節距角增大,風能利用係數CP明顯減小。
以上兩點即為變速恆頻變槳距控制的理論依據:在風速低於額定風速時,槳葉節距角β=0°,通過變速恆頻裝置,風速變化時改變發電機轉子轉速,使風能利用係數恆定在Cpmax,捕獲最大風能;在風速高於額定風速時,調節槳葉節距角從而減少發電機輸出功率,使輸出功率穩定在額定功率。
變槳距風電機組的運行過程可以劃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風速小於切入風速;
(2)風速在切入風速和額定風速之間;
(3)風速在額定風速和切出風速之間;
(4)風速大於切出風速。
在風速小於切入風速時,機組不產生電能,槳距角保持在90°;在風速高於切入風速後,槳距角轉到0°,機組開始併網發電,並通過控制變流器調節發電機電磁轉矩使風輪轉速跟隨風速變化,使風能利用係數保持最大,捕獲最大風能;在風速超過額定值後,變槳機構開始動作,增大槳距角,減小風能利用係數,減少風輪的風能捕獲,使發電機的輸出功率穩定在額定值;在風速大於切除風速時,風力機組抱閘停機,槳距角變到90。以保護機組不被大風損壞。
圖2表示了四個階段各個參數的變化情況。

2 變槳控制策略
變槳距風力機組的槳距角參考值可由風速、電機轉速和發電機輸出功率三個參數來獨立控制,但由於風速難於精確測量,而且在整個風輪掃掠面上的風速並不相等,所以本文不用風速作為變槳控制量,而選擇電機輸出功率作為控制槳距角的變量。其控制策略如圖3所示。

功率反饋信號和功率給定值之間的誤差作為PI控制器的輸入,PI控制器給出槳距角參考值βref,但是由於槳距角的變化對於風速而言是非線性的,當風速在額定值附近時,較小的風速變化也需要槳距角改變一個較大的角度才能使輸出功率穩定,所以在風速超過額定不多的風速階段,需要較大的PI控制器增益;而在超過額定風速較多的高風速段,較大的風速變化只需要一個較小的槳距角改變量就可以使輸出功率穩定,所以在此風速段PI控制器的增益可以較小。所以控制器所需的增益大小和所需的槳距角基本成線性反比關係,由此提出一種由槳距角大小來調節控制器增益的控制策略,即在原有控制系統中加入一個增益調度控制器,使PI控制器的在所需槳距角較小時有較大的增益,在所需槳距角較大時有較小的增益,此增益控制器由一個多項式實現。帶增益調度控制器的變槳控制框圖如圖4所示。


相關焦點

  • 分布式風力發電應用場景、原理、應用、國家政策
    變速恆頻發電是2O世紀70年代中後期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風力發電技術,通過調節發電機轉子電流的大小、頻率和相位,或變槳距控制,實現轉速的調節,可在很寬的風速範圍內保持近乎恆定的最佳葉尖速比,進而實現追求風能最大轉換效率;同時又可以採用一定的控制策略靈活調節系統的有功、無功功率,抑制諧波、減少損耗、提高系統效率,因此可以大大提高風電場併網的穩定性。
  • 風力發電機組控制系統
    現場風力發電機組控制單元是每颱風機控制的核心,實現機組的參數監視、自動發電控制和設備保護等功能;每颱風力發電機組配有就地HMI人機接口以實現就地操作、調試和維護機組;高速環型冗餘光纖乙太網是系統的數據高速公路,將機組的實時數據送至上位機界面;上位機操作員站是風電廠的運行監視核心,並具備完善的機組狀態監視、參數報警,實時/歷史數據的記錄顯示等功能,操作員在控制室內實現對風場所有機組的運行監視及操作
  • 大規模風電併網後有功調度與控制
    但隨著風力發電技術的推廣、建設規模的擴大和風力發電產業市場化的深入,在風電設備製造、風電場運行管理、電能質量控制、風電環保問題以及風電與其它形式能源的聯合使用等方面還存在一系列技術問題,如:如何降低風電成本、風力機的設計與製造、風電併網與電能質量控制、獨立運行風電機組、儲能設備及其與其他形式能源的聯合發電等。
  • 大型風電場及風電機組的控制系統
    為了充分利用不同風速時的風能,應該對各種變速恆頻技術做深入的研究,儘快開發出實用的,適合於風力發電的變速恆頻技術。3.3 變槳距控制方式及其改進風力發電機併網以後,控制系統根據風速的變化,通過槳距調節機構,改變槳葉攻角以調整輸出電功率,更有效地利用風能。在額定風速以下時,此時葉片攻角在零度附近,可認為等同於定槳距風力發電機,發 電機的輸出功率隨風速的變化而變化。
  • 風力發電機變流器及其低電壓穿越
    為提高風能利用效率,降低風電成本,風電機組單機容量大型化是風電技術發展的大趨勢,採用變速變槳距調節技術已經成為mw級以上大型風電機組的重要特徵;在目前的變速恆頻風電系統中,使用雙饋感應發電機(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 dfig)的雙饋型風電系統市場份額最大,使用永磁同步發電機(permanent-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
  • 乾貨|變槳驅動器接地引起的電網電壓異常現象分析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摘要】某風電場某風機變槳驅動器輸出側存在接地情況引起風機供電系統三相對零線電壓突增,造成風機上大部分230V用電器過壓損壞,本論文對其原因展開分析。
  • 風力發電對電網運行的影響及對策
    一、我國風力發電對電網運行的影響我國風力資源的富集地區,電網均比較薄弱,風力發電對電網運行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電網調度、電能質量和電網安全穩定性等方面。1.1對電網調度的影響風能資源豐富的地區人口稀少、負荷量小、電網結構薄弱等特點,風電功率的輸入必然要改變電網的潮流分布,對局部電網的節點電壓也將產生較大的影響。
  • 黑龍江省第一套風力發電仿真系統建成
    本次競賽由省管企業、國防工業工會主辦,大唐黑龍江發電有限公司承辦。記者從競賽現場獲悉,為辦好本次競賽,大唐黑龍江發電有限公司與華北電力大學華仿科技公司深度合作,引進省內第一套風力發電仿真系統。該系統填補了我省風電運行檢修培訓的空白,將為我省開展風電仿真培訓和技術競賽,提升電力產業工人隊伍技能水平發揮重要作用。
  • 風力發電機組故障處理
    隨著人們對氣候問題重視度的提高,風力發電得以快速發展,特別是印度、中國等發展中的國家。相較於傳統的發電方式,風力發電具有發電效率高、環境汙染少等優勢,不僅符合著國家的發展戰略,也保障著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合理運用發電技術,規避發電問題,是每位從業者需要關注的問題。下面,筆者從自身經驗出發,對風力發電機組的故障處理進行了如下探討。
  • 異步發電機在風力發電中的應用
    包含異步電機和電力電子變換器的風力發電系統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本文介紹了我國風力產業的現狀與發展展望,分析了籠型異步電機和繞線型異步電機在大型風電基地、海上發電和離網式應用中的優勢。其中,風力資源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區(東北、華北、西北)、沿海及海上風能豐富區以及內陸局部風能分布區[1-3]。而風力發電本身也顯示出由小規模向大規模、小容量向大容量、恆速恆頻向變速恆頻、單一陸地向海陸兼顧的發展趨勢。
  • 用於風力發電系統中的仿真技術
    將仿真技術廣泛應用於風力發電設備的設計、試驗測試、運行分析等各個方面,將有助於加快我國風力發電技術的發展步伐,是縮小與發達國家技術差距的捷徑。1 仿真技術在風力發電系統的應用概況隨著風力發電在世界的廣泛應用,為降低風力發電成本、提高風能利用效率,風力發電設備單機容量越來越大,同時為風機的設計製造、控制系統設計和運行等各個方面提出了更多的研究課題。
  • 功率協調控制在雙饋風力發電系統中的應用
    基於該策略設計了一種高效且具有DSP+FPGA雙CPU架構的風電變流控制器,研製了10 kW變流控制器並應用到雙饋風力發電系統中。實驗結果表明該控制器併網衝擊小、動態響應快、併網電能質量好。關鍵詞:雙饋感應式發電機;功率協調控制;變流控制器1 引言 近年來,能源問題已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問題,風力資源作為一種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重視。
  • 國家能源集團自主研發風電變槳控制系統市場佔有率居首位
    原標題:國家能源集團自主研發風電變槳控制系統市場佔有率居首位   2020年上半年,國家能源集團國能信控互聯技術有限公司完成風電變槳控制系統發貨1600套,新籤銷售合同總額同比上升
  • 風力發電系統變流器的直接功率控制策略
    摘要 以永磁直驅型風力發電系統為研究對象,針對其變流器結構和控制策略進行了研究。通過選擇最優雙PWM「背靠背」變流拓撲結構,並採用直接功率控制策略進一步提高了風力發電系統的併網性能。建立了輸出功率為10 kW的併網系統仿真模型,驗證控制策略的正確性。
  • 永磁直驅風力發電系統的電能變換電路設計
    目前風力發電系統分非直驅風力發電系統和直驅風力發電系統,前者主要採用齒輪箱對風輪機提速後,驅動常規異步發電機,而直驅風力發電在整個體系結構中,由於省去了增速齒輪箱,減小了風力發電機的體積和重量,省去了維護,降低了風力發電機的運行噪聲,所以研究直驅風力發電系統的電能變換裝置對提高風電轉換效率及開發風力發電技術的推廣,有著重要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 聊聊直驅和雙饋風力發電那些事兒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直驅和雙饋風力發電。風力發電機組是將葉輪吸收的風能轉化為機械能,再經由發電機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最終輸出交流電。跟太陽能發電類似的,其實從廣義上講,風能也是太陽能的一種形式,有種說法是,風力發電機是一種以太陽為熱源,以大氣為工作介質的發電機。
  • 小型風力發電機風機部分使用保養內容及注意事項
    【學員問題】小型風力發電機風機部分使用保養內容及注意事項?  【解答】1.注意觀察風機風輪運轉是否正常 平時要經常觀察風機風輪運轉情況,如發現運轉不平穩,機頭有劇烈抖動或出現異常雜音,應立即停機檢查排除。對於變槳距調速的風輪應經常查看調速螺旋槽部位回位是否一致,調查動作是否靈活。
  • 風力發電前景廣闊
    被稱為「藍天白煤」的風力資源,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又不會產生任何汙染的可再生能源。   人類早在遠古時代便開始利用風力,但直到19世紀末,丹麥才建成全球第一個風力發電裝置。
  • 風力發電原理
    風力發電的原理是利用風力帶動風車葉片旋轉,再透過增速機將旋轉的速度提升,來促使發電機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