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龜的主人在術後展示它的手術傷口。(瀋陽晚報、瀋陽網記者 徐微微 攝)
寵物巴西龜將訂書釘吃進了肚子,出現不適反應。小學生哭著求助寵物醫生,醫生嘗試為烏龜實行了「高難度」手術,將龜殼鑽開,通過外科手術取出其腹中書釘,最終挽救了這隻龜的生命。5月21日,瀋陽晚報、瀋陽網記者對此事進行了採訪。
難度大:給龜開腹,醫生都說做不了
4月末,一位母親和她上五年級的兒子帶著一隻巴西龜來到一家動物醫院。男孩說,他和同學逗烏龜玩的時候,同學把一根訂書釘掰直了塞到麵包蟲身體裡,餵給了烏龜,沒想到烏龜真的連釘一起吞了下去。之後兩個孩子嘗試摳烏龜嘴巴,但怎麼也沒摳出來。幾天來,烏龜不愛進食,在糞便中查找也沒發現釘子。於是,孩子著急地和媽媽去求助寵物醫院,但諮詢了好多醫院都說做不了烏龜的開腹手術。
巴西龜屬外來物種,在國內的手術臨床經驗極其缺乏。而瀋陽猛禽救護中心專家、世界自然基金會志願者姜岱山醫生常年代表醫院免費救護野生動物,看著這個孩子如此傷心,他打算試試為烏龜看病。
風險高:麻醉困難,術中死亡率高
首先,姜醫生為烏龜拍攝了X光片,發現烏龜腹腔右側,有一個高密度的光亮異物,長2釐米,應為訂書釘。但由於烏龜身體結構複雜,具體在胃部還是腸內無法確定。由於烏龜的腸子纖細曲折,這顆釘子呈直線狀且兩端尖銳,如果不取出來,很容易把內臟刺破導致死亡。
姜醫生告訴小主人,由於烏龜腹甲十分堅硬,手術開刀、縫合將十分困難。手術過程中,烏龜氣管的開口特別細小,無法進行麻醉引流,只能進行外部吸入麻醉,麻醉有困難;還有,兩棲動物被麻醉很容易無法醒來;烏龜手術需要長時間仰臥,位於其背部的肺可能受到極大壓迫,因此這隻龜在手術中死亡的機率也比較高。烏龜的小主人聽到這裡立即哭了,他懇求醫生一定要救救他的烏龜朋友。他告訴姜醫生,他是個生物迷,這隻龜陪了他好幾年,他不想失去它。看到這裡,姜醫生決定嘗試為這隻龜做手術。
過程難:用了一個半小時,給這隻巴西龜做手術,攏共分三步
1、麻醉40分鐘後小龜才被麻倒
首先,要為烏龜做麻醉。姜醫生用吸霧法進行麻醉操作時,由於烏龜呼吸緩慢且總是「憋氣」不呼吸,還試圖將頭縮進殼裡。烏龜是否被麻醉的判斷也十分困難,醫生要靠不斷刺激其四肢和觀察其眼睛有無動眼反射等狀況來確認。本來三四分鐘的麻醉過程,折騰了40分鐘這隻烏龜才被麻倒。
2、開刀:「高速切割機」代替手術刀
姜醫生對照X光片,確定訂書釘的大致位置後,在龜甲上消毒,然後用切割動物牙齒的「高速切割機」將烏龜腹甲一點點切開。由於不能傷害烏龜的內部皮膚,切割動作慢而仔細。
龜殼堅硬,醫生半個小時後才將腹甲切開。姜醫生小心地把龜甲和腹部皮膚中間的膜剝離掉,對著片子一點點查找訂書釘的確切位置。發現「硬塊」後,由於訂書釘體積較小且尖銳,醫生刺破腸壁將釘直接取出,腸壁不用縫合就會慢慢長好。
3、縫合:生物膠和鐵絲成了針線
醫生將腹膜縫合,把切開的龜甲邊用電鑽鑽出三個眼;在未鋸開的腹甲上也相應鑽三個眼;然後固定,在縫隙處粘上可被動物吸收的進口生物膠,用鐵絲縫合。
為了防水,醫生又在外面塗上一層牙科專用的樹脂膠。整個手術進行了一個半小時。3小時後,烏龜慢慢醒來。如今過了半個多月,這隻烏龜已經完全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