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碰未來,華碩3090+WD BLACK AN1500極致秀

2020-12-05 中山狐

前言:

小學的時候,科普讀物說未來的計算機是屬於光子計算機;高中學C語言的時候,國外的大咖說未來屬於生物計算機。誠然,20多年過去了,我們的計算機依然還是馮諾依曼體系的集成電路計算機,不過我們的體驗早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第一代的計算機還是電子管的時代,早期的電腦沒有圖形,更沒有圖形運算,更不會有真實光影世界;早期的還需要把程序記錄在打孔紙帶上面,之後是磁介質存儲的軟盤、硬碟。

而現在,我們的個人電腦早就不是CPU唱獨角戲的時代,我們不僅僅需要強勁的運算速度,還需要更真實的圖形表現以及更快的響應速度。這些工作都不是CPU擅長或者獨立完成的。

即使是超級計算機,同樣應用到通用計算科技。其中,我國2010年的超級計算機—天河,使用了7168顆NVIDIA Tesla M2050 GPU。而2018年,打敗我國神威·太湖之光的超級計算機-Summit,由 IBM 等公司和機構打造,峰值算力可達每秒 200 petaflops——每秒 200 千萬億次計算。Summit 要比神威·太湖之光快 60%,比同在橡樹嶺實驗室的 Titan——前美國超算記錄保持者要快接近 8 倍。而在其之下,近 28,000 塊英偉達 Volta GPU 提供了 95% 的算力。

光有CPU和GPU還不夠,要提高整機的響應速度,我們不僅僅需要更快更大的內存,同樣需要更快更大的硬碟。過往,我們只有機械硬碟一種選擇,而現在固態硬碟與機械硬碟攜手解決我們速度與容量的需求。(受限於預算,4TB或者更大的SSD並不是一般用戶裝機配置單的選項)

開箱篇:

計算機整機的預算能力與響應速度並不是由單一一個成員決定的,卻最容易會受到最弱的一個成員所拖累。就相當於,一套豪華陣容裡面的短板球員,最容易成為對手的突破口。我們的個人電腦,發展最快的是圖形處理器,從2D到3D,3D到抗鋸齒、鏡頭模糊、光照陰影技術,再到現在的光線追蹤與人工智慧。

過往發展最慢的存儲部分,近五年也獲得了驚人的進步。過往,我們需要更快的磁碟速度,唯一的選擇就是購買西數黑盤或者15000轉猛禽伺服器級別硬碟組RAID0,實現倍速甚至四倍速。而現在,採用NAND顆粒存儲的SSD固態硬碟也從最早期的200MB/s不到(工控機電子盤以及早期sata2接口SSD)飆升到了7G/s,其中基於PCI-E 4.0界面的WD BLACK SN850乃其中之一。

支持PCI-E 4.0的平臺僅僅是Ryzen 3000系列以及新的Ryzen 5000系列,對於intel桌面級平臺以及伺服器,要體驗極致存儲與響應速度的話,我們還能選擇WD BLACK AN1500。

如你所見,WD BLACK AN1500跟過往SN750一類的nvme協議超高速M/2接口SSD不一樣,這是一款基於PCI-E 3.0 8X接口的產品。

過往尤其是高速M.2插槽並沒有普及的時候,市面上也有出現過PCI-E 3.0 4X接口。而WD BLACK AN1500是8X接口,這意味著,這是一款更加高速的產品。

相信,有經驗的玩家已經猜到玩法了。如你所見,這是一款自帶RAID的產品,可以預算,裡面就是一對WD的高速M.2 SSD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4X帶寬已經滿足不了,剛需8X。

越來越多的高速M.2 SSD加入了散熱設計,WD BLACK AN1500採用兩塊NVME協議高速M.2 SSD並且帶處理晶片,散熱自然是嚴陣以待。正面與背面均有大面積散熱片,並且正面的散熱片帶有RGB LED燈帶,可以配合AURA神光同步或者WD自家的DASHBOARD進行燈效設置。

DSP處理晶片以及兩塊nvme協議高速M.2 SSD均有導熱矽脂,保證熱量可以快速通過散熱鋁片釋放到空氣中。

過往PCI-E接口的M.2 SSD不過就是一個轉接卡而已,甚至這種轉接卡可以去某寶買到。而WD BLACK AN1500是一套完整的方案,從DSP晶片到一對M.2 SSD就是一個小系統。

DSP晶片是來自於Marwell,Marvell88NR2241智能NVMe交換晶片允許數據中心在多個NVMe SSD控制器和工作負載加速器之間實施聚合和管理資源。該交換晶片通過使用集成式虛擬功能來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和可預測的存儲性能,能夠加強多租戶、虛擬化雲和企業數據中心等應用環境下的高動態負載情況下的體驗。88NR2241可提供高達6.4 GB/s的吞吐量和高達每秒1.6M的IOPS,以業界最靈活的SSD架構在功耗、性能和成本方面實現最佳的工作負載效率。

簡單來說,這是一款數據中心級別的處理晶片,有點懷疑會不會性能過剩了。

意料之中,拆開以後就是一對WD BLACK SN730 SSD。SN730和SN750都是同一個系列,區別在於SN730主打的是OEM市場,之前我在評測遊戲本的時候見過數次。

主控和NAND晶片均為SanDisk自家的,這樣不僅僅產能、品控容易控制,而且固件開發也更有優勢。

看完了內部,再回來說說WD BLACK AN1500。前面說了,要滿足其需求的必須是PCI-E 3.0 8X插槽。要知道,並不是PCI-E 16X插槽就等於16X帶寬,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金手指。

比方說,不少Z390主板都有三條PCI-E 16X插槽,但是三條的帶寬是不一樣的。第一條槽是金手指全滿,即為16X;第二條是一半金手指的,8X,可以和第一條槽拆分16X帶寬,組件SLI或者CF;第三條是4X,金手指僅僅有四分一。

也就是說,要全面發揮WD BLACK性能的,建議還是採用Z390、Z490、X470、X570一類桌面級頂級晶片,B系列商務級別以及H系列(Ryzen應該對應是A系列)入門級別都不大合適。

為了全面釋放性能,我借用了某土豪新升級的ROG X299+華碩TUF GAMING RTX3090平臺。

X299平臺的主人是做3D建模的,採用的18核心32線程處理器,由於是ES版本,具體是什麼型號就不懂了,求科普。

雖然說使用痕跡比較明顯,但是ROG X299的用料、質感和嚴謹性還是非常直觀的。X299平臺發布比較早,支持18核心36線程處理器,並行處理能力超高,屬於工作站或者是伺服器級別的平臺,因此對於穩定性和散熱要求自然更加高。

ROG Rampage VI Extreme Encore採用EATX大板型,但布局和設計略有調整,搭載16相供電電路和英飛凌TDA21472 DrMOS,風扇-散熱片也明顯增大,表面積甚至超過了R6EO,另外內存供電為2+2相。

PCIe擴展插槽規格沒變但優化了布局,從原來的x16、雙插槽間隔、x16、x4、x16調整為x16、單插槽間隔、x4、x16、單插槽間隔、x16,可大大減少CPU散熱器、M.2 SSD等對於顯卡、擴展卡正常安裝的幹擾。

連接性方面,去掉了實用價值不大的U.2接口,無線網卡從802.11ac升級為802.11ax Wi-Fi 6(有線網卡還是萬兆的Aquantia、千兆的Intel i219-V),並且加入了一個最新的USB 3.2 Gen 2x2接口(Type-C樣式),帶寬高達20Gbps,是原來USB 3.1 Gen 2(現在應該叫USB 3.2 Gen 2)的整整兩倍。

相比於主板,我其實更關心他的新顯卡TUF GAMING RTX3090。

TUF GAMING電競系列已經推出了挺長的時間,不僅僅有板塊還有散熱、電源、機箱等產品。TUF GAMING電競主打的就是電競玩家,比起常規的用料更好,更適合電競玩家十多小時連續滿載運行的苛刻需求。

TUF GAMING RTX 3090是一款超公版顯卡, 在散熱和供電上都是選擇三風扇和雙 8 Pin 的設計,黑色外觀相比於其他顯卡顯得更為硬朗。散熱上,TUF GAMING RTX 3090 採用了 「全超冷」散熱技術,通過這一技術可以充分發揮顯卡散熱效果,讓顯卡始終保持清涼狀態。

這三個風扇中,兩側風扇採用順時針方向旋轉,中間風扇則採用逆時針旋轉,這可以在 TUF GAMING RTX 3090 顯卡上下兩側形成兩個獨立風道,幫助顯卡快速散熱。

在電源接口處,TUF GAMING RTX 3090 顯卡採用雙 8 Pin 供電,其 TGP (Total Graphics Power,整卡功耗)為 350W,供電接口旁邊,華碩還設置了兩個 LED 燈,當供電不足時,就會亮起提醒消費者。旁邊則是 TUF 系列標誌性的 Logo,它支持 RGB 色彩調節,可使用華碩官方提供的工具進行調節。

在 TUF GAMING RTX 3090 顯卡背部有著鏤空的散熱裝甲,大面積開孔有助於散熱,靠近電源接口位置還有專門的撥杆,可通過撥杆切換性能模式和靜音模式,以適應不同場景下的使用需求。在 RTX30 系列顯卡中,只有 RTX 3090 顯卡支持 NVLink 雙顯卡模式,因此 TUF GAMING RTX 3090 在接近後部接口面板位置保留有 NVLink 的連接插板,用戶購買專用的 NVLink 連接橋就能實現 RTX 3090 雙卡交火。

在 TUF GAMING RTX 3090 背部的接口面板上,華碩這次提供了 3 個 DP 接口和 2 個 HDMI 接口,為了保證強度,接口面板這次華碩使用了 304 鋼材。

小細節處理之處,盡顯態度嚴謹。

測試篇:

CPU是一款LGA2066接口的處理器,18核心36線程,基本頻率僅有3G,全核心睿頻頻率3.9G,最高睿頻4.2G。很明顯,這是一款更適合設計工作的處理器,畢竟發布早,核心多,睿頻得頻率明顯不如桌面級的。多核多線程性能達到7400,還是相當不錯的。

先來介紹一下測試平臺:

CPU:ES版本18核心36線程處理器

主板:ROG Rampage VI Extreme Encore

內存:威剛 DDR4 3000 16GBX2

硬碟:WD BLACK SN750(系統盤)

WD BLACK AD1500(測試盤)

顯卡:華碩TUF GAMING RTX3090

電源:海韻額定1050W白金牌

機箱:酷冷至尊H500P全塔

1、 cinbench

Cinbench R15、R20、R23的多核多線程成績分別是3043、7039、18296分,三個測試算法不一樣,不能作為比較。但是很明顯看出,R23的負載低於前兩者。

2、 西洋棋

西洋棋僅僅能支持16核心,所以成績是有水分得,分數是23543。

3、 superpi

Super pi一百萬位測試成績為9.48秒,相比於現在睿頻近5G的新處理器來說還是偏低了。這一類伺服器處理器基本上是多核多線程美如畫,單核浮點性能被頻率限制得挺慘的。

當然了,全核心睿頻到3.9G還是不會存在測試瓶頸的。下面,我們看看WD BLACK AD1500的表現。

Crystaldiskinfo可以識別出WD BLACK AN1500接口、傳輸模式等信息,除此以外,其他資料不是識別不到就是錯誤,畢竟磁碟測試軟體更新比較少,因此對於新的主控和方案得支持有限,因此測試僅僅是參考。

從測試結果來看,CrystalDiskMark和bench均能6300MB/s以上的讀取速度以及4000MB/s以上的寫入速度,但是AS SSD benchmark對於WD BLACK AN1500得RAID方案支持不好,數據有點不合理。

看完磁碟響應測試,下面我們再來看看RTX3090圖形性能與遊戲測試的部分。

4、3DMARK

Port Royal光線追蹤測試、DX12測試Timespy場景Ultra模式、DX11測試Firestrike場景分別是12675、9027,127176分,真正見證了RTX3090的強悍。

5、古墓麗影11暗影 4K解析度 光線追蹤與DLSS測試

光線追蹤與DLSS全開,4K解析度下面,RTX3090還是輕輕鬆鬆77幀,作為新一代旗艦,性能符合其氣質。

6、 邊境 4K解析度 光線追蹤與DLSS測試

現在有不少國內工作室的遊戲能支持新的光線追蹤與DLSS特效,一方面,我們國家技術在進步,另外一方面,NVIDIA對於開發方面的支持還是挺給力的,有條件的話,請支持一下國產開發者。

光影特效確實不錯,但是要求也挺高的,光線追蹤與DLSS全開,4K解析度下面,RTX3090還是取得48幀的成績。

7、 地鐵

光線追蹤全開,4K解析度下面,RTX3090還是取得66幀的成績。新的RTX30系列,基本上可以滿足3A大作4k解析度流暢運行的需求。

8、 溫度測試

滿載45分鐘,而且是4K解析度下面,溫度也不過是74幀,而且風扇的噪音也很低。新一代RTX30系列的GPU面積不小,但是溫度還是可以控制下來的,TUF RTX3090的散熱效能可圈可點。

燈效賞析篇:

除了強勁的性能以外,華碩系列產品的AURA神光同步燈效也是一大特色,有意思的是WD BLACK AN1500也能支持AURA並且有自家的DASHBOARD軟體,可以實現磁碟管理、維護以及燈效管理等功能,遺憾的是,WD BLACK AN1500貌似不支持WD SN750的遊戲模式。

WD BLACK AN1500本質就是高速SSD+磁碟陣列的方案,記得大學時候玩磁碟陣列,我們還要專門把驅動存放在軟盤,按照順序加載驅動才能按照,門檻挺高的。

而WD BLACK AN1500把整套方案集成到一塊卡之中,大大降低了技術門檻,對於從事設計工作、視頻編輯工作或者遊戲高手來說,大大節省了時間和精力。而其自帶的WD DASHBoard軟體,還能幫我們很直觀地管理WD系列SSD。

WD DASHBoard主界面的狀態就是檢測和監控磁碟的運行狀態,溫度、壽命以及接口狀態。

而性能管理界面也是非常有意思的。相信,對於技術控來說都知道,SSD以及一切NAND產品都存在一個碎片回收機制的問題,如何管理碎片回收,這就涉及到固件、算法等一系列複雜的東西,這也是考驗品牌軟實力的關鍵。

TRIM是告訴NAND快閃記憶體固態存儲設備要擦除哪些數據的SATA接口指令。當相關頁面的數據可以被覆蓋時,作業系統會發給SSD一個TRIM指令。SSD控制器等到主機開始刪除和再次寫入操作的時候,執行安全擦除操作。因為在寫入操作過程中不用花時間去擦除原本的數據,寫入速度要快得多。

Trim指令也叫disable delete notify(禁用刪除通知),當我們在作業系統中刪除一個文件時,系統並沒有真正刪掉這個文件的數據,它只是把這些數據佔用的地址標記為『空』,即可以覆蓋使用。但這只是在文件系統層面的操作,硬碟本身並不知道哪些地址的數據已經『無效』,除非系統通知它要在這些地址寫入新的數據。

而DASHBoard不僅僅能啟用TRIM指令,還能讓玩家自己管理Trim,還能選擇定時執行,對於追求極限響應速度的玩家,可以嘗試一下。

WD Dashboard還能管理固件和燈效,燈效不需要額外接線,甚至還能和雷蛇外設、華碩AURA神光同步以及其他一線主板的RGB燈效聯動,更符合個性玩家、細節控、完美主義者的需求。

而輕輕鬆鬆就能展現出個性燈效,玩法更加豐富,更有電競範兒。

總結:

智能時代,越來越多數碼產品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PC個人電腦就不是智能·產品嗎?此言差矣,其實我們常用的X86平臺,不僅僅能夠給我們提供家用級別最強的圖形處性能以及更大的觀影效果,還能通過深度學習實現智能化。比方說,NVIDIA得DLSS深度學習抗鋸齒技術,就是一種典型的神經網絡運算技術,通過背後強大的算力,進一步改善遊戲體驗並且優化資源。除此,NVIDIA還在平面處理、直播等領域實現智能化。

功能的實現,離不開技術進步,同樣也對響應速度提出新的要求。過往,我們用著200MB/s傳輸速度的機械硬碟已經很不錯了,後面sata3硬碟普及,以及越來越多NVME協議超高速M.2 SSD的出現,讓整機的響應速度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主流應用,傳輸速度達到3700MB/s的WD BLACK SN750已經綽綽有餘,若是極致玩家或者專業設計者要再度提高響應速度又不換平臺的話,WD BLACK AN1500速度僅僅6000MB/s,幾乎領先時代的一倍速度。

而作為新一代的旗艦顯卡RTX3090,性能強勁早在意料之中,但是溫控才是真正的驚喜。華碩TUF RTX3090長時間滿載不過74度,並且不增加噪音,這是晶片與顯卡散熱系統共同努力的效果。

相關焦點

  • 華碩TUF RTX 3090 GAMING評測:烤機僅65度
    前不久上市的各種型號非公RTX 3080,最為玩家所認可的當屬華碩TUF RTX 3080 GAMING。這塊顯卡以最低的售價(5499元),卻擁有超越頂級非公的溫度與噪音表現。華碩京東官方旗艦店每次預約搶購活動動輒就有10萬玩家參與。隨著更強的RTX 3090的解禁,華碩TUF RTX 3090 GAMING能否延續神話呢?
  • 全MLCC電容設計超頻性能更好 華碩品質玩家放心
    近日,有大量RTX 3080和RTX3090的玩家反饋在遊戲中經常遇到黑屏,超頻狀態下甚至嚴重崩潰的問題,導致遊戲崩潰可能與顯卡背面晶片使用的電容種類與數目有關。
  • 耕升RTX 3090 炫光評測:玩燈?它比較在行
    耕升RTX 3090 炫光開箱 耕升RTX 3090 炫光的外觀為白色透光扇葉 整體燈效+燈光同步效果展示 顯卡支持主板燈效同步系統,接在本次測試使用的華碩ROG M12E中就可以通過AURA Sync控制整機燈效。
  • 極致電競體驗!華碩ROG STRIX B250H主板評測
    極致電競體驗!來看看華碩ROG STRIX B250H GAMING主板。華碩將一個低壓差線性穩壓器運用到SupremeFX S1220A編碼器中,使其能夠提供更純淨的音頻信號。加上德州儀器RC4580和OPA1688放大晶片,真正做到大音量下的高保真。
  • 英偉達 RTX 3080/3090 崩潰可能與晶片背面的電容有關
    IT之家9月26日消息 近日有大量 RTX 3080/3090 玩家反饋自己在遊戲過程中經常遇到嚴重崩潰 / 黑屏問題。根據外媒 igorslab 昨日報導,大面積導致遊戲崩潰可能與顯卡背面晶片使用的電容種類與數目有關。
  • 華碩靈耀X體驗:重量僅有1Kg,真正把輕薄做到極致
    而說到能具備如此優點就不得不說到MacBook,是目前很多追求極致輕薄用戶的首選。華碩靈耀X在外觀的設計上依然延續了家族式的同心圓環形金屬拉絲設計,在官方的表示中採用了40道金屬工藝精心打造,不僅撫摸有種非常好的細膩感之外,同時也顯得十足的商務分,做工方面依然非常的出色。
  • 索泰RTX 3090 X-GAMING OC評測:8K的入場票 創作者的頂級工具
    不過即使是RTX 3080也可以滿足4K下60fps的遊戲幀數,所以換用RTX 3090玩4K遊戲的意義也不太大。 8K遊戲測試 擁有24GB大顯存的RTX 3090,最適用的地方就是8K遊戲了。
  • 吳曉波2020年終秀,U牌自愈系豐小為助力勇敢者的心
    吳曉波年終秀,U牌自愈系豐小為助力吳曉波年終秀,U牌自愈系豐小為助力「加油往前衝,預見新時代」主講者吳曉波——堅持以每年寫一本書的速度向外界傳達自己觀念的財經作家,將本次年終秀從1500人的現場發展為7000
  • 華碩發布靈耀14s極致超輕薄本:11代酷睿、雙雷電4
    除了高端的靈耀X逍遙、靈耀X縱橫、靈耀X凌鋒,華碩今天還低調發布了一款極致輕薄的商務辦公本「靈耀14s」,無論外觀設計還是硬體配置都屬上乘,價格更是驚喜。
  • RTX3090長寬厚大小多少?英偉達RTX3090長寬高尺寸介紹
    RTX3090長寬厚大小多少?英偉達RTX3090長寬高尺寸介紹 日前英偉達推出 GeForce RTX 30 系列圖形卡時,他們展示了針對所有三種產品的三種不同的 Founders Edition 設計。
  • 映眾RTX 3090冰龍超級版評測:雙8Pin供電下的極限之作
    無光追、DLSS遊戲性能測試 由於RTX 3090支持光線追蹤,新遊與老遊,支持光線追蹤與不支持的我們會分開進行測試。因為此前測過RTX 3080已經能滿足4K遊戲需求,所以在RTX 3090上我們直接從4K起步來測試。
  • iGame RTX 3090 Vulcan OC評測
    一、前言:市面上堆料最狠的非公RTX 3090作為市面上的頂級非公型號,七彩虹為了維護「火神」的品牌形象,往往在堆料上無所不用其極。我們今天測試的這款iGame GeForce RTX 3090 Vulcan OC就可以刷新你對於GPU堆料的認知。
  • 華碩超薄王外置康寶SCB-2424V-U依舊光彩照人
    作為首款獲得權威工業設計獎IF德國大獎的光存儲產品,華碩超薄王外置康寶SCB-2424V-U上市已經三年有餘,在競爭激烈、新品湧現的光存儲市場,按說也該是「人老珠黃」,然而,它卻風韻猶存,光彩照人。奧秘何在?
  • 遊戲王牌再次升華 華碩ROG M6F主板評測(全文)_華碩 Maximus VI...
    作為華碩主板的王牌系列,華碩玩家國度(下簡稱ROG)系列主板在Intel 8系晶片組一口氣推出了5款產品,不但擁有一直以來經典的Extreme、Formula及Gene,還加入了新成員Hero及Impact,陣容可謂前所未有的強勁。    對極限超頻及性能有著極致追求的用戶來說,Extreme確實有著極大的吸引力。而作為主打遊戲娛樂的Formula,同樣吸引了所有高端遊戲發燒友。
  • RTX3090顯卡配什麼電源?長城獵金部落1000W白金全模組電源實測
    以影馳RTX3090金屬大師顯卡為例,官方建議電源是750W及以上,那麼以RTX3090顯卡為核心裝臺主機,到底功耗多少,需要多大的電源,帶著這些疑問,開始今兒的裝X。先上主角,長城獵金部落Fire F10 白金全模組1000W電源。
  • 「虎湖」來襲,華碩靈瓏III筆記本便攜性能兩手抓
    近期,華碩發布的靈瓏III至輕精英商務本上就搭載了這顆11代酷睿核芯,不僅性能表現也更加卓越,還擁有極致輕薄便攜的機身,可為追求高端商務體驗的精英商務人士帶來更加非凡的體驗。存儲方面,華碩靈瓏III最高可選配2TB M.2 NVMe SSD固態硬碟,且支持RAID 0/1磁碟陣列技術,可帶來伺服器級別的數據傳輸速度與安全性。強勁穩定的性能表現離不開給力的散熱系統。華碩靈瓏III採用了靈瓏蟬翼散熱系統,多達59片的鋁片和更大面積的石墨片讓散熱面積擴大30%,即使長時間高負載,用機體驗也能依舊非凡如初。
  • wdnmd是什麼梗 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這麼火?
    鬥玩網(d.chinaz.com)原創:不知何時,在最近的一段時間裡,一個新詞流行於B站和各大社交網絡上,那就是wdnmd,大家雖然都知道這個是拼音的縮寫,但是也很難猜到這個梗到底代表什麼意思,下面就來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wdnmd是什麼梗,出處是哪裡。
  • 新一代王者家族 解析華碩8系ROG產品線(全文)_華碩 Maximus VI...
    發展多年,華碩玩家國度(下簡稱ROG)系列主板已經在用戶的心目中樹立了高大的形象。如果提到好的主板產品,那麼我們會不自覺的想到華碩ROG系列產品。    伴隨每一次晶片組及平臺的更迭,華碩都會第一時間為我們帶來最新的ROG主板產品。
  • 【華碩VivoBook4000評測】4K顯示帶來爽快 評華碩VivoBook 4000...
    【中關村在線】華碩VivoBook4000評測:關於4K概念其實廠商們和經銷商們已經對消費者進行了很長時間的宣傳,4K解析度的標準和現階段的價值是一個宏大的命題,筆記本電腦配備4K顯示屏必定是未來的趨勢,並且Windows 10系統已經對HiDPI支持有了較好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