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看過武俠影視劇的觀眾們肯定知道,武俠世界永遠少不了一種物品的存在,那就是毒藥,用毒藥對付敵人,屢試不爽,比如說《神鵰俠侶》中,情花是最奇特的毒藥了,花葉和果實無毒,就是身上的刺有毒,被小刺扎中的人,萬一動情就會身亡。最有意思的是,中了情花的毒並非無藥可救,它的解藥是斷腸草,長在情花樹下,人吃了就會解除情花之毒,不光情花,還有一系列毒藥包括鶴頂紅、冰魄銀針、彩雪蛛毒等等。
大家有沒有發現,古代人發明五花八門的毒藥都有相應的解藥,很多中毒的武俠高人總是雞飛狗跳,四處尋找解藥,為了得到解藥,他們甚至乖乖為敵人賣命,實在不行就用內功解決,雖然能撿回一條命,但元氣大傷,多年練的武功毀於一旦。
那麼問題來了,古人發明毒藥都有解藥,為啥現代人發明毒藥卻沒有解藥?比如百草枯這農藥大名鼎鼎,很多人服用它,很少能活命的,連醫院都拿它沒辦法。
其實,古人所說的毒藥和我們所說的毒藥不是一個概念的。大家知道戰國時期的醫聖扁鵲吧。有一天,魏王問他,你們三個兄弟,誰的醫術高。扁鵲老實回答,大哥醫術最高,能防患於未然,二哥醫術次之,一看到病就治療,我醫術最差,病情嚴重的時候,才下「毒藥」。
乍看之下,扁鵲好像是用「以毒攻毒」的方式治病,這種看法是片面的,古人所說的毒藥,是「藥之辛苦者」,並非帶有毒性的藥,而是味道濃烈、藥性猛的藥,隨著歷史的演變,古人所說的毒藥漸漸變味了,原本是治療重症患者的藥變成了奪命藥。
既然發明奪命藥是害死人的,幹嘛要發明解藥呢?這是古人防患於未然,萬一家裡人有人誤食了咋辦,小孩子淘氣亂吃咋辦,解藥是用來救自己人的,不是救敵人的。那麼再回頭看看現代人發明的「毒藥」,農藥本來是農業上殺害蟲和雜草用的,經常發生有人想不開喝農藥的衝動,為啥農藥發明者不發明解藥呢?
很簡單,農藥的針對對象是害蟲和雜草,不是給人食用的,發明者當然不會考慮有人中毒這件事,再說了,買農藥的同時,誰會買一瓶必須再買一瓶解藥備用呢?好在國家大力廢除農藥,百草枯慢慢在社會上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