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關,又是過年添新衣的時節。商場裡,隨意翻開一件冬季外套,你就有可能看到這樣的紡織品標籤:「主料100%滌綸,裡料100%錦綸、填充物100%滌綸、羅紋100%腈綸。」
不僅僅是外套,秋冬內衣、床上用品、襪子以及毛巾,各種衣物中的棉含量,都在悄然下降。
此前,本報曾在《棉花價格暴跌為什麼我們穿的純棉衣服反而少了?》報導,價格因素、流行趨勢、以及化纖生產技術的提高,都在助推化纖面料代替全棉的腳步。
化纖面料越來越多地被使用,紡織化纖行業經歷了一輪十年不遇的火爆行情。隨之而來的是對原料的火爆需求,浙江多家大型化纖企業,正一步步向上遊原料產業滲透,由化纖行業向石油化工行業延伸發展,乃至在海外直投石油煉化項目。
而工業消費持續增長帶來的石油需求較快增長,也正在誘發一輪能源產業投資衝動。12月18日,廣廈集團位於舟山的石油中轉儲運工程項目開工,浙江的民企也正在鑽過能源產業那扇「玻璃門」。
浙江化纖企業正向石化行業滲透
由於棉花價格的大幅波動,化纖價格相對較為穩定,服裝企業棉花使用量減少,化纖使用量增加,替代效應開始更加明顯。杭州一家服裝企業負責人說,前幾年,公司的訂單絕大多數是全棉面料,而今年的訂單,已經有60%要求採用各種化纖或者混紡面料。
化纖在服裝面料中佔據越來越大的比重,也使近兩年來化纖行業投資熱情高漲。業內人士稱:「尤其是去年,紡織化纖行業利潤大增,幾乎是十年不遇的火爆行情。化纖企業幾乎家家都有正在或準備新上的項目,滌綸、錦綸、氨綸、粘膠都有,少則十萬噸,多則幾十萬噸。」
化纖行業產能的擴張,直接帶來的是對原料的需求。杭州市紡織行業協會秘書長姚挺告訴記者:「整個大紡織行業的產值、利潤正在向上遊原料行業轉移。」杭州紡織化纖行業今年第三季度經濟運行分析顯示,大紡織行業利潤前10位中的7個化纖企業的1-8月的利潤總額達到了60.81億,而服裝前10強的利潤總額僅5.37億。
姚挺認為,化纖企業巨大的利潤總額,更多的來自於對原料的掌控。這也刺激了許多大型化纖企業,進一步向上遊原料產業滲透,由化纖行業向石油化工行業延伸發展。
此前,兩家位於蕭山的大型化纖集團浙江恆逸集團和浙江榮盛控股集團合作,在寧波投資興辦浙江逸盛石化有限公司,開發投產滌綸生產的主要原料PTA(精對苯二甲酸)項目,並不斷擴大生產規模。目前,榮盛控股在大連還擁有一個PTA基地,同時正在建設位於海南的PTA基地,計劃在2015年前投產。去年初,浙江桐昆集團嘉興石化有限公司年產80萬噸PTA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核准批覆。該項目總投資為30.4億元,計劃於2012年上半年建成投產。除了PTA項目,不少企業對投資錦綸行業的主要原料CPL(己內醯胺)項目也躍躍欲試。今年9月,恆逸集團和中石化達成合作,成立了浙江巴陵石化恆逸己內醯胺有限責任公司,這項聯姻上馬年產20萬噸CPL項目,創造了CPL在全球範圍內單線產能的最大裝置紀錄,預計明年二季度投入試生產。
原料之渴誘發能源投資衝動
聚酯企業向上遊發展PTA,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PTA供應緊張的局面,但隨之而來的是PTA原料PX(對二甲苯)的需求,乃至PX上遊煉油能力的需求。
今年7月,汶萊經濟發展局宣布,批准恆逸集團在文大摩拉島建設大型煉化廠項目的一期工程。一期工程投資約25億美元,將部分使用汶萊的原油和凝析油生產汽油、柴油和航油(日加工能力約13.5萬桶,部分將供應汶萊國內市場)以及紡織生產所需的化工原料——PX和苯。同時,榮盛控股集團也在謀求PTA上遊更深層次的發展。
持續增長的石油需求,也正在引發一輪能源產業投資衝動。去年12月18日,廣廈集團宣布,其舟山黃澤山島石油中轉儲運工程項目獲批並正式開工。在舟山群島這個中國石油儲運條件最好的地方,一場關於建設石油儲備基地的搶灘爭奪戰,早已經展開。此前,世紀太平洋、舟山金潤、天祿能源等三家浙江民企已經在舟山完成油儲項目的建設。萬向集團在岙山島投資石油轉運項目,海越股份也在舟山大貓島與廣東振戎能源合作新建油品化工倉儲庫。
對於大多數進入油儲項目建設的浙江民營企業來說,其長遠目標絕不僅限於此。根據經營調整,能源業正成為廣廈繼建築、房產之後的第三大支柱產業,旗下的廣廈(舟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經營範圍涉及石油等大宗產品的批發、銷售業務。而獲得岸線資源、建設碼頭及倉儲設施,正是進入能源市場中轉、加工、交易的必要起點。
警惕「牛尾效應」附身化纖產業
在經濟學上,有一個術語叫牛尾效應,指供應鏈上的一種需求變異放大現象,是信息流從最終客戶端向原始供應商端傳遞時,無法有效地實現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級放大,導致了需求信息出現越來越大的波動。這種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圖形上很像一根甩起的牛尾,因此被形象地稱為牛尾效應。
去年至今,牛尾效應的存在,給棉花、紡紗、織布企業造成了嚴重的後果。事實上,杭州市紡織行業協會秘書長姚挺告訴記者,儘管從統計數據上看,化纖行業利潤總額的大幅增加,其實更多是靠大規模增加的產量來實現的,實際單位利潤率已經有所減少。
即便化纖替代棉花越來越明顯,終端紡織品服裝需求增長有限而緩慢。上遊供給正在呈幾何級增長,如果下遊需求放緩,將會導致庫存逐漸向上傳導,而新增產能的投產也將進一步加劇市場競爭。
名詞解釋:
PX(對二甲苯)從石油中提煉出,處理生成PTA(精對苯二甲酸)。PTA + MEG(乙二醇)加工成PET(聚酯切片),PET根據工藝不同,生產出長絲和短纖。長絲大約佔滌綸的62%、短纖大約佔38%。
來源: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