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25 14:41:43 來源:網上輕紡城
「創業有時要付出沉重的代價」,曾利明對這句話刻骨銘心。
在三維化纖有限責任公司廠房的一角,看到一大堆廢棄的無紡布。總經理曾利明告訴我們,這批40多萬元的不合格產品,是他心頭無法抹去的痛。採訪,就從曾利明的這堆無紡布切入。
曾利明介紹,他以前並不做無紡布。1993年從機關下海經商,跑過運輸,辦過電子娛樂室。1997年,他發現豐城每天有200多輛車在全國收購塑料瓶,一天多達60餘噸,當時,豐城人收購的瓶片全部銷往浙江等地。他想,豐城有豐富的原材料,為什麼不能搞塑料瓶片的精加工呢?
曾利明說幹就幹。廢瓶片生產成無紡布(化纖的下遊產品,廣泛用於服裝、被褥等產品),需要大筆資金和成熟的技術。外省的朋友對他說:「就這樣搞啊,你的膽子真大!」曾利明看準了這個變廢為寶的產業,潛心捉摸生產技術,一兩個月不回家是常事。
2001年,第一批產品終於出廠。當10多噸無紡布運到廣東番禺市時,客戶卻說產品不合格而拒收。20多萬元的貨啊,就這樣「封殺」了。曾利明將這批無紡布運回廠裡,連同尚未銷出的10多噸無紡布小心的堆在廠房的一角。他要讓這批價值40多萬元的不合格產品,成為全公司的生動教材,讓全體職工記住這個慘痛的教訓。
曾利明說:「每天看看這些產品,就像給自己敲響警鐘,告誡自己不忘失敗、艱苦奮鬥、踏實前行。」他再借了20萬元,拿出不合格產品認真研究,進一步摸索生產技術。終於,公司生產的無紡布、中空纖維等打開了省外市場,銷往廣東、浙江、福建等地。
現在,三維公司年加工廢舊塑料1萬噸,生產無紡布750噸。曾利明告訴記者,公司正在擴建滌綸短纖維、三維中空纖維的生產線,項目總投資3000萬元,建成後,可形成年產化纖1萬噸、無紡布1250噸的生產規模。同時,公司還在辦理自營進出口權手續,擬將產品打入國際市場。
35歲的曾利明初嘗甜頭,但他謙虛地說,事業尚未成功,企業剛有了一個良好的起步。令他感觸頗深的是,自己的創業固然要嘗遍酸甜苦辣,但最重要的是各界的支持。有了創業初始的教訓,有了外力的支持,曾利明有信心在最短的時間內使企業的產值超億元,成為全省同行業中最大的民營企業。
看著躊躇滿志的曾利明,我們對此深信不疑。
新聞連結:創業心聲
楊春平(華陽羽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創業要有群眾基礎,這是我們辦企業的一個體會,也只有這樣,才能帶動更多的群眾實現創業,兩者相互依存。
曾利明(江西三維化纖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創業離不開各級政府和部門的大力支持,這是我的深刻感受。豐城市每個企業有市領導掛點幫扶,及時解決創業者的各種問題。是黨和政府給了我信心和實質性的支持。我的企業正面臨上線擴產期,資金是主要問題,我衷心的希望各級領導能繼續予以支持幫助。
辛小敏(豐城市市長):豐城走循環經濟的路子不是心血來潮,而是面對豐城發展現狀認真思索,經過科學分析判斷得出的結論。它是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市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和豐城全面小康的必經之路。(江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