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遊戲創業失敗的教訓-虎嗅網

2020-12-06 虎嗅APP


記得2014年的時候,我在一家北歐公司CCP做著次時代PS3/PC相關的遊戲引擎研發,我們引擎組的老大是來自英國的一位大牛,曾經是GTA的一位引擎leader。CCP當時在研發氛圍,還是福利等方面在行業中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另外技術實力也非常厲害,我們當時把UE3的渲染框架和算法改了個底朝天,就是為了適應我們當時的一款遊戲:EVE-Dust514。


那時候外企的經驗還是非常吃香的,不像現在,隨著外企的陸續關門,外企的背景跟國內大廠的相比還是佔弱勢。但是,無論現實有多好,還是拗不過年輕的衝動,看到14年手遊市場的逐漸火爆,我跟朋友幾次碰面後,毅然決然決定離職創業。


我們合伙人共有4位,美術是CCP的,另外兩位是來自騰訊:一位策劃,一位服務端,我是作為客戶端和引擎加入,對於前期的研發,這個配置還是比較豪華的。但是我們當時4人並不是互相都認識,我認識美術,美術認識策劃,策劃認識服務端,大家互相不熟悉,所以這也是對後面的發展有一定的副作用。


當時我們就像一群剛從溫室出來的小雞,把外面的世界想的特別理想化,比如一項僅僅是意向中的投資,我們覺得已經是板上釘釘,幻想著等我們離職的時候就可以立馬拿到資金,拿著高薪當著老闆,開始追逐我們創業成功的夢想。但是當我真正離職後,那位投資遲遲沒有到位。迫不得已,我們重新開始尋找投資。


別的成功的創業往往開始於車庫,但是我們當時連車庫都沒有,只能跑到在泗涇的一位合伙人家裡,在那狹窄的客廳裡開始我們4人的Demo研發之旅。不過大家還是相當給力的,2周之後demo基本已經成型。然後我們就到處託朋友介紹投資人。


當時談了不少投資機構和遊戲公司,由於我們憑著大廠的背景,驚豔的畫面效果,拿到了好多遊戲公司和機構的投資意向,只不過出於各種投資的附加條件,我們拒絕了。最後選擇了當時由於刀塔傳奇而異常火爆的莉莉絲遊戲公司。然後改合同,談條件,走流程,整整經歷了三個月後,我們終於等來了第一筆投資款,我們的黑帆遊戲公司也算正式成立了。


由於資金有限,而且為了表示創業的決心,我們決定給自己開個微薄的工資,勉強維持生活的開銷,開始漫長艱難的招人過程。託了好多朋友介紹,差點逢人就來一句:有沒有研發人員介紹啊……終於花了大半年時間把團隊擴到了30人左右的規模,團隊也算踏上正軌。


不過由於種種的原因,公司在經歷遊戲二測後,由於資金鍊的斷鏈遣散了人員,正式關門了。


以下是我總結的一些內容,未必適合所有人,只是我個人失敗在總結:


創業的教訓


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適合的


當時我們的觀念太「大公司化」了,覺得做什麼內容都需要一套完整的工具鏈,目的呢是為以後的項目的工業化打下基礎。所以當時我們是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在工業化流程這一套上。什麼次時代美術規範與流程,什麼資源性能規範與檢測工作流,什麼技能編輯器,地圖編輯器,版本自動化發布與檢測工作流等等,甚至更浪費的是:我們為了不讓非程序人員接觸程序代碼,專門開發了一套代碼加密方案,使得非程序可以在編輯器中跑腳本看效果,但是他看不到程序的源碼。


現在回頭看看這種做法確實太「自不量力了」,這個想法在資金雄厚的公司是挺好的做法,但是對於我們這種拿著天使投資的初創公司來說,融資的金額在不斷加班的情況下也勉強只能維持我們一款產品的研發,這些顯然不是重點,重點是怎麼拿現有的資金快速懟出一款高品質的產品才是王道。如果你連第一款產品都沒法上線,何來後面工業化一說?


明確重點,適當放權


有些事情,我們抓不住重點,投入了太多的經歷中其他雜事上。比如去辦員工的社保之類的,都是創始人親力親為,其實當時我們有招一位行政,她完全有能力幫我們去處理這些雜事。但是我們的一位合伙人覺得不夠放心,需要親自去處理,然後由於公司註冊在嘉定,所以浪費了不少時間在來去的路上及排隊上。其實對於這位合伙人來說,他的更高的優先級是自己做研發上所負責的那一方面,尤其在招人難,研發的輸出主要還是靠合伙人的情況下,必須爭分奪秒,不浪費任何的時間。


現金流的重要性


對於初次接觸公司經營的我們,現金流安全這一塊是完全沒有經驗的。當我們的研發進行到一半多,公司帳戶的現金大概只剩下1/3左右了,那時的我們完全沒有危機感。絲毫沒有開始尋找下一波的資金的想法,仍舊埋頭做著研發。殊不知到項目中後期再開始融資已經來不及了,資金鍊隨時可能中斷。當然如果創始人特別有錢,可以拿自己的錢墊上,或者你也可以忽悠一下員工,畫個大餅,拖個幾個月工資,顯然這些都不符合我們當時的情況。所以這也是我們創業失敗的一個很根本的原因。


另外我們現金流的使用也是有很大的問題,浪費在了很多無關緊要的地方。比如設計個公司logo幾萬塊。甚至有個合伙人在創業階段拿著投資去報了個EMBA課程,其實出發點是好的,為了更好的管理公司,但是時機不對。


看清局勢,抓住時機


當我們的項目進入到中期時,有一家國內高速發展的發行公司找到我們,看了我們的產品後對我們表示了意向,當時拋了一個還不錯的代理方案:代理國內市場,代理金1000萬,首付500萬,500萬上線後分期支付。當時的我們還是太年輕,太不可一世,內部討論之後,我們一致認為我們沒必要這麼早籤出代理,等我們的項目收尾的時候,代理金肯定不止這個價。殊不知等我們做到中後期,手遊市場已經打得異常火熱,市場對小公司也沒有這麼友好了,別說1000萬,連談個500萬都難。


保持信息的互通


對於類似我們這種創業,各個合伙人之間資源和付出幾乎沒有區別,每個合伙人都是這個公司的一個特別重要的角色,所以並沒有所謂真正的CEO,只不過大家分工不同而已,公司的事情還是需要大家協商解決。


也許CEO代表著公司接觸更多外界的信息,那麼這些信息需要同步給其他合伙人人,而不是覺得自己是CEO而為公司下達各種獨斷決策,保證合伙人之間信息的透明性。創業階段,每個合伙人都很拼命地為公司的成功付出極大的努力,他也有權知道公司的各種情況,不要因此而產生各種嫌隙。


合伙人性格能力互補


創業合伙人的選擇各說風雲,我認為合伙人最好是互相熟悉互相認識,大家都知道對方的優缺點,便於遇到問題時的解決。最好是性格和能力互補,因為創業時期的合伙人代表著公司的最高境界,一個創業公司的產品能達到什麼高度,完全是取決於合伙人的能力高度。互補的合伙人有助於產品各方面相對沒有短板。


總結


習慣了在大公司打工的我們,對於經營一個公司還是缺乏太多的經驗與認知,當時的我們可以很好地去做自己拿手的研發,雖然也有管理相關的經驗,但是這種管理經驗上升到公司層面還是有點微不足道。對於產品的把控和研發的把控也沒有很好的定位,只有盲目的自信,身上拋不去大公司的光環。其實離開研發實力雄厚的大公司,你身上那層光環自然也會慢慢褪去。所以對於創業者來說,還是得放低心態,發揚自己的優勢,認清自己的弱勢,互相理解,及時溝通,明確重點,為了共同的目標努力努力再努力。


如果創業再來一次,我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


相關焦點

  • 矽谷創業圈趨勢:說出你的失敗故事
    在一篇題為「今天我創業失敗了」的博文中,矽谷創業者克裡斯·普爾(Chris Poole)毫無顧忌地描述了他的繪畫遊戲應用DrawQuest的失敗。「沒有軟著陸,沒有美麗的結局——我們就是失敗了。」普爾2月寫道。在接下來的720個單詞裡,他的語氣顯得有些懺悔。「商界中鮮有人能夠明白獲風投支持的CEO失敗的痛楚。」他寫道。
  • 三維化纖創業故事:40萬元「買」教訓
    三維化纖創業故事:40萬元「買」教訓 2013-03-25 14:41:43 來源:網上輕紡城 「創業有時要付出沉重的代價」,曾利明對這句話刻骨銘心。
  • 巨人投資總監許怡然:網遊創業失敗全攻略
    文/巨人投資總監 許怡然 經歷太多次創業,發現創業實在太難,一開始我認為是我的運氣稍微差了一點,每一次創業失敗的原因都不盡相同,使我經歷了各種各樣的創業痛苦,不過後來看看我周圍跟我一起創業的弟兄們,發現創業的人生就是如此。
  • 打工還是創業——企業經營失敗的教訓與領悟
    切記在正式投資前,一定要想到失敗,假如失敗怎樣減少損失甚至無損失地退出,投入的錢儘量不要被任何東西套住,給足自己變通的餘地。打工還是創業?2.在進行商業談判時一定竭力爭取到無限有利於自己的條件,包括成本越低越好、現金投資越少越好、自主權越多越好、靈活性越大越好。
  • 賈伯斯的NeXT和蘋果之間,隔了這兩個創業常識
    我曾略做統計,過去三年間中國網絡業崛起的非遊戲項目不過15個:作者註:時間是爆發式增長時間,非創立時間;撞牆多了,靠身上的傷疤也能畫出四壁——常識是這個世界上不容置疑的真相創業者眾,成功者寡,這是殘酷的博弈。在「敗軍之將不言勇」的中國,厚成功而薄失敗是一種大眾文化,但大眾文化也不可違背事實:成功總有其偶然因素,終究是不可複製的。
  • 創傷心理學:創業失敗,人生黯淡,該怎麼辦?
    前言:現階段,每個人都有創業的夢想,希望有一天可以實現財務自由,自己做老闆,可是現實中創業並非易事,而且根據數據統計我國近幾年創業成功率僅為3%到5%。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在創立阿里巴巴之前,創業失敗了4次,最終還是創立了阿里巴巴的商業帝國。很多人會認為,一旦選擇創業,如果失敗了,那將是巨大的打擊。
  • 別讓一次失敗就能帶走你的自信和激情!請不逃避正確的面對失敗!
    首先這不是一篇雞湯文,作者本人也不喜歡看雞湯,本文只想告訴創業者,當踏出了第一步之後,不要面對起初的失敗輕易選擇當逃兵。要以正確的方法,吸取教訓。就算不再堅持創業,至少錢和時間沒完全浪費。馬雲說創業失敗的人無非是兩種」沒開始,沒堅持「。
  • 為什麼考研失敗的教訓比成功的經驗更值得學習!
    考研問答:為什麼學長你建議考研人要多向失敗的人「學習」?這是學長今天在後臺收到的問題。文章前的你是如何看待的呢?作為考研過來人,學長是這樣理解的:大多數人只會去追尋成功的經驗,而忽視失敗的教訓,但是這樣明顯是不「平衡」的。考研人更是如此,往往很多時候,同學們只是知道如何做可以考研上岸,卻忘記了以成功的經驗學習的過程中也會出現失敗,而如何去避免失敗,這是大家的弱點。生活中很多人告訴你如何成功,卻很少有人去談論怎樣減少失敗。
  • 海南龍和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小龍多次創業失敗不氣餒
    海南龍和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小龍多次創業失敗不氣餒退伍不褪色 創業葆本色海南省退役軍人服務中心聯合海南日報推出「建功自貿港有我有擔當——退役軍人創業先鋒」系列專題,挖掘退役軍人創業事跡,展示退役軍人創業風採,激發退役軍人創業熱情,引導退役軍人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時代,積極投身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努力營造支持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的良好社會氛圍。
  • 精闢句子,不能忘記失敗的教訓,但要忘記失敗的痛苦
    不能忘記失敗的教訓,但要忘記失敗的痛苦。快樂只屬於那些善於忘記不快的人,幸福只屬於那些善於忘記不幸的人。牢記不快只能使自己痛苦,牢記不幸只能使自己悲傷。遺忘失去的,欣賞擁有的,才能使自己快樂幸福。4.當你無知時,請認真的聽,而不要讓你的無知成為自以為是的理由。
  • 從失敗中汲取教訓,與錯誤共生,迎接成功
    大家好,我是北鬥宇,我們今天來聊一聊生活經常見得成功與失敗,每個人都喜歡成功都怕失敗,但是也攔不住做什麼都會那麼順利,比如孩子考試不可能沒回都那麼理想,天天得一百分除非都是神童。為什麼孩子考試沒考好會害怕呢?
  • 創業5年,我有5點關於人的思考
    高維君說:創業公司最好的策略,是招合適的而不是完美的人,從技能匹配度、對公司的興趣度和渴望度等多方面平衡。來源| dotNET跨平臺編輯| 高維君不知不覺創業五年了,也算一個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創業老兵了。從第一次失敗要靠吃抗抑鬱的藥,到現在理性的看待成敗得失,不得不說,創業這條路對我還是有不小提升。
  • 199天燒光17.5億美金 明星創業Quibi成為經典失敗教科書
    作者認為,Quibi倒閉的教訓是痛苦而明確的,那就是不管你是誰,手上有什麼樣的創業項目,要是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你的產品或服務註定會失敗,你或許應該認真聽一聽。早在Quibi初具雛形的時候,它就遭到了一邊倒的質疑。人們形容它為「價值十億美元的無用之物」,是「致命的」、「註定要失敗的」。
  • 社群裂變失敗,我的3點教訓
    復盤2019,網際網路運營界又火了一個概念「私域流量」,什麼自主擁有、自由控制、免費穩定、多次利用反覆觸達,等等。近期也通過社群裂變來進行app拉新,曾想只要政策優惠,這麼沒技術含量的推廣方式,不愁沒有用戶,結果活動搞出來後,啪啪打臉,痛定思痛,總結出以下失敗的三點經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第一:裂變執行過程中的目標變向。先來說下我們這次裂變活動的相關背景,為了避免廣告嫌疑,產品就不說了。推廣區域:北京;人群:愛好看劇場人群;優惠:免費劇場票(脫口秀,相聲)。
  • 辭職創業開奶茶店,我花75萬買了個教訓
    來源:餐飲老闆內參辭職創業開奶茶店,聽著美好,做著未必。本次開店故事,來自一位辭職創業開奶茶店的 90 後老闆,目前他的門店已經關閉,這 1 年多,他們交了 75 萬學費。餐飲老闆內參 長風/來稿 內參君/整理高峰人流每分鐘100人就是不進我的店我叫長風, 90 後。
  • 《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讀後感3
    他們計劃打造公司文化,以吸引10分人才,這一文化要有規模優勢,但必須保留一個小公司的靈魂,讓員工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即使日常創業事物纏身,我們也要保留自己的創新能力。然而創業初期並不順利,前東家雷曼兄弟在報業詆毀蘇世民的人品,偌大的辦公室,幾乎沒有任何業務,蘇世民快撐不住了,就要倒下了,然而他知道華爾街人最喜歡幸災樂禍,他們最大的愛好就是欣賞他人的失敗,「我不能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我不能失敗,必須找到一種成功的方法。」
  • 史玉柱贏在中國點評:只有失敗才有含金量
    成功的時候作的報告,大部分是虛的,只有失敗的教訓才是深刻的,才有含金量 選手簡介 葉傑輝,男,1968年出生,中專。一家運動會所營銷總監。對客戶來說,他們拿同樣的錢,在我這裡享受的服務,要比其他俱樂部多得多。 史玉柱:你資料中說,估計有20萬消費者。你找到他們,難度不小。 葉傑輝:我的目標是4萬。 史玉柱:你怎麼打廣告做營銷? 葉傑輝:比如,我的營銷團隊會到羽毛球場、機場等公共場所,散發我的廣告卡。 史玉柱:你創業這麼長時間,成功的經驗是什麼?
  • 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要想出人頭地,就要懂一個思維公式!
    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我用了一周才讀完,越讀越「興奮」,我明白了,要想出人頭地,就要先懂一個「思維公式」!很多時候,大多數人都會看輕別人的成功,而又過度看重自己的努力,他們認為別人的成功永遠都是運氣好,靠的是背景,靠的是關係,而自己這麼努力,為啥沒成功呢?
  • 失敗才是世界上最有意思的事-虎嗅網
    《圓桌派》第三季的《逆商》這一集裡有這麼一句話,所有人都教你怎麼成功,但是有人教過你應該怎麼失敗麼?而現在還真的出現了一個專門教人如何失敗的博物館——位於瑞典的「失敗博物館」。這款手機主要面向對社交網絡有著狂熱愛好的年輕人,但它並不是一個智能機——你不能用它下載APP、上視頻網站或者玩遊戲。甚至,就算是社交功能都十分有限:這臺手機僅支持上傳照片到Myspace,連Twitter都不在它的支持範圍之內。
  • 「為商必讀胡雪巖」:他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值得學習借鑑
    這就需要我們全面了解胡雪巖的一生,然後客觀總結他的成功經驗,最後汲取他的失敗教訓。弄懂了這些問題,我們就能很好理解為什麼「為商必讀胡雪巖」了!還是一個小跑街的時候,他就告訴好友王有齡:我不光要辦錢莊、當鋪、藥店,還要辦義莊,免費施捨棺材和墳地。。。。。後來,胡雪巖的這些夢想都成真了,他在全國各地設立了「阜康」錢莊分號,被稱為「活財神」。他還在杭州創立了「胡慶餘堂」中藥店,制「避瘟丹」、「行軍散」、「八寶丹」供軍民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