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名言影響人們幾十年,原來卻是半句話,意思截然相反?

2020-12-05 教育透鏡

國人喜歡拿名人名言、格言箴言教育人們、啟迪後昆。比如在珍惜時間的問題上就有: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增廣賢文)。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朱熹)

時間就是生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無異於圖財謀命的。(魯迅)

任何節約歸根到底是時間的節約。(馬克思)

但是,在引用上,由於目的不同,動機有異,場合差別,特別是個人理解的不同,也會出現斷間取義甚至偷梁換柱的情況,給人們產生極大的誤導。比如無度不丈夫變成為了無毒不丈夫,兩者含義完全相反。比如「知識就是力量」只是半句話,原話是「知識就是力量,但更重要的是運用知識的技能」,前者指稱知識本體,後者則是指知識的運用能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1、「科學無國界」?

「科學無國界」這句名言流傳極廣,幾乎人人皆知,使用頻率極高,成為許多人解釋個人選擇和人生取向的「理論依據」。

幾十年,中國名校畢業學生出國留學者紛紛,歸來者卻是廖廖,廣大民眾對此雖然有所不解,認為這是在免費為國外輸送人才,「為他人做嫁衣裳」,可是卻被「科學無國界」「說服」了。因為言必此語者都是社會名流,氣場很大,不由得別人另有想法、提出異議。

在這種語境之下,留學不歸被解釋為國際大視野,是與國際接軌、是國際趨勢的正常現象。人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改變自己的命運有錯了嗎,面對國外更為優厚的薪資條件而應聘就不對嗎?你有本事你也去啊!他們既未出賣國家機密,也未做對祖國不利的事情,有什麼不正常嗎?

在這個基礎之上,如果再加上「科學無國界」這句言,那就更加理直氣壯了。幾十年來,這種輿論環境對一代又一代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既然「科學無國界」,那麼只要是做科學研究,在哪裡工作都是一樣的,都是在為人類謀福利。如果你對此有不同想法,只能說明你胸襟狹隘,不夠「大愛無疆」,未與國家接軌,總之是不對的。

2、名言的後一半?

幾十年來,「科學無國界」這句名言一直被廣泛流傳,影響極大。即使許多人覺得這句話不合邏輯,既與歷史不符,也與現實對不上號,但這句話還是輿論中形成了強大氣勢,名家名言具有很強的說服力。一些聽者雖有疑惑,但又覺得既然是名家所言,又是權威在說,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於是,一些人被解除了思考能力,「科學無國界」就當成了真理,影響了人們幾十年。

那麼,名言真的是這麼說的嗎?然而卻不是這麼回事。這句話出自法國著名的微生物學家、愛國化學家路易斯·巴斯德。他研究了微生物的類型、習性、營養、繁殖、作用等,把微生物的研究從主要研究微生物的形態轉移到研究微生物的生理途徑上來,從而奠定了工業微生物學和醫學微生物學的基礎,成為微生物學的奠基人。他還發明了傳染病預防接種法,為人類和人類飼養的家畜、家禽防治疾病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鑑於巴斯德對科學的巨大貢獻,當時的德國波恩大學鄭重地把名譽學位證書授予了這位赫赫有名的學者,但卻被巴斯德毅然決然地拒絕了,他把名譽學位證書退給了波恩大學。原因是,在普法戰爭爆發之後,德國強佔了法國的領土,出於對自己祖國的深厚感情和對侵略者的極大憎恨,他拒絕了。他說:「科學雖沒有國界,但科學家卻有自己的祖國。」這句擲地有聲的話語因此而成為一句不朽的愛國名言。

不知何因,一句不朽的愛國名言卻被斷章之後變成了解釋個人取向的「理論依據」,這與「知識就是力量」一樣,性質發生了反轉。本來是一句不朽的愛國名言,最後成為一些人自私行為的「擋箭牌」,不由得人們感嘆語言的無窮變化和語言的不確定性。此事也告訴人們,當別人引用名言說明某個道理時,你還得查證一下,否則真的有可能被人「忽悠」了。

3、科學真的無國界?

即使從「科學無國界」這五個字看,也是可以有多種解釋的。從自然和社會發展規律看,科學是真實存在於客觀世界當中的,在此國是規律,在彼國也是規律,確實沒有國界。比如空氣的流動、時間的流逝、日月的更替,既不分東方還是西方,也不分南半球還是北半球,都是知識即真理。

從發現自然和社會規律看,任何國家的任何人都可以或可能發現,同樣沒有國界和地域之分。比如此次新冠病毒的研究和新冠病毒引發的疾病的治療,此國可以研究,彼國也可以研究,各國都在研究,還合作進行研究,沒有國界之分。

人類是自私的,一切活動都是以獲取利益為目的。所以從科學知識的發現和使用看,科學知識以及技術的掌握和使用不僅有國界,而且還有業界、企界等各種各樣的界,界線還十分分明,這就是智慧財產權的由來。

以科技開發取得生產優勢以獲取巨大利潤,早就是企業的最大動力,所有企業尤其是一些高科技企業對自己的發現、發明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產品,是絕對保密和不允許他人共享的。如果你對他說「科學無國界」,要求共享他的先進技術,八成把你當成瘋子。

4、科技應用從來有界。

再來看一看原話:「科學雖沒有國界,但科學家卻有自己的祖國。」說的什麼意思?科學雖然無國界,但是掌握科學知識和技術的人,在使用所掌握的科學知識和技術方面,首先應該為自己的祖國服務。這是一種愛國情懷,也是一種國家利益。

如果你是某國的科學家,掌握著某種先進技術,不是為本國服務,卻去為別的國家服務,無論如何談不上愛國,在某種情況下甚至可以說是資助敵國,這與科學家所掌握的科學知識類別和當時的歷史條件有關。每個國家都有科技秘密,如果科學無國界,那麼這些秘密就不應存在,然而卻是一直存在。一些國家在高科技方面封鎖了我們幾十年,至今還在封鎖,這就證明「科學無國界」與事實不符。

錢學森當年回國遇到重重困難和各種刁難就是例證。這些年,美國調查了不少的本國科技人員和華裔科技人員,原因都與「科學」相關。可見,科學不僅有國界,而且界線極其分明和嚴格。只有在既不談並不久遠的歷史也對現實當中的技術封鎖視而不見的情況下,才是「科學無國界」,然而這不是事實。

5、鄭教授的話。

就現實而言,5G與華為事件很有說服力。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的一個企業進行技術封鎖,毫不留情地揭穿了「科學無國界」的虛假性。浙江大學鄭強教授對留學生學成不歸現象以及「科學無國界」的片面解釋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說:

「什麼叫科學無國界,錢學森要回國被關了三年,你跟我說無國界。」「美國讓你去的時候跟你說無國界,等你進去了就給你來國界!中國人稍微帶點技術回來了他們就在那噴。」「是中國的老百姓把你培養了,培養完了你們都出國了,那中國誰建設呢?」「我都不知道我該不該教你們,值不值得給你們上課,教完你們都跑到外國去了!萬一哪天打仗了,飛過來的飛彈上就有你造的一個橡膠圈,biu的一下把你教授我給炸死了。」「誰說科學無國界,可笑!」「中國人不知道怎麼回事兒,哪一個人說了這麼第一句話,後面的人就跟著瞎扯什麼無國界。」「我現在明確跟你們講,科學,當它為誰服務的時候,它是有很深的民族烙印!」

鄭教授快人快語,毫無掩飾,一鍾見血,淺顯易懂的幾句話,就把科學是否有國界講得很是透徹,極具說服力。

6、結束語:

科學作為知識或是自然界和社會運行中的規律,確實沒有國界,誰都可以去發現去掌握,但是最先發現和掌握科學知識和科學技術的人如何運用則是有明確的國界。「科學無國界」針對科學知識本體而言是正確的,針對科學知識的發現、掌握、應用而言則是與事實不符的。知識本身和知識運用(即人的活動)是兩個不同層面的概念,或是兩個不同的問題。將兩者混為一談,顯然犯了邏輯錯誤。

「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是一句不朽的愛國名言,而不是在本國學習高科技知識去為別國服務或是將在本國的最新技術用於別國的理論依據。前者是愛國舉動,後者至少則是自私行為,這也是兩個不同的問題。所以,前者極為高尚,受人尊敬,後者則被質疑或是阻止。

我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高中教育和大學教育也是國家投資。國家投入海量人力物力財力好不容易培養出一批又一批人才,如果去為他國服務,真的是「為他人做嫁衣裳」,導致國家教育投資打了水漂也是事實。一些人的個人利益是建立在國家損失基礎之上的,這個也不應否認。

對於海外留學不歸人員,既不要予以道德批判,也不能拿「科學無國界」這半句話去開脫,情況確實過於複雜,並不是非此即彼的二選一。其中,有先回後回的問題,有個人特殊情況的問題,有所學知識類別的問題,也有留學時間長短的問題……但是,有一點是需要考慮的,當你的科研成果某一天被人用於對付你的祖國時,如果你尚有愛國之心的話,那是非常後悔的。

鄭強教授的這句話值得所有人好好領會:「我都不知道我該不該教你們,值不值得給你們上課,教完你們都跑到外國去了!萬一哪天打仗了,飛過來的飛彈上就有你造的一個橡膠圈,biu的一下把你教授我給炸死了。」

一個人活著,怕就怕解除思考的武裝,別人怎麼說,自己就怎麼信,從來不假思索地跟著別人走,完全變成了木偶。

網友們,你對「科學無國界」又是如何理解的,歡迎討論。

(本文為原創,百家號首發;文中資料與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那些被刪掉後半句的名言,看了才知道,原來我們被騙了這麼多年
    「你們儘管編名言,說過一句,算我輸!」近日,北京魯迅博物館上線了一個魯迅著作全編在線檢索系統,也稱「魯迅說過的話大搜索」,一經上線,許多網友就前去驗證,網站還一度出現崩潰。其實被胡亂編造引用的名人又何止魯迅一個,記得學生時代,小編最喜歡引用的人就是莎士比亞。
  • 傳世名言,但後半句更重要
    很多人生的見解形成了名言廣為流傳,但是很多名言傳到後來都只關注前半句,後面半句往往沒有人注意,今天我們看看那些名言的後半句顛覆我們的認知。1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句現在用的非常多一句名言,但是後半句沒有人提起。後半句是:初心易得,始終難守。現在很多企業都在講初心,但到了一定規模,原形畢露。2 父母在,不遠遊這句下半句:遊必有方。不是不讓遠遊,遠遊必須要告知去處。
  • 那些被刪掉後半句的名言,事實其實是這樣的,你知道多少?
    那些被刪掉後半句的名言,事實其實是這樣的,你知道多少?那些年,我們奉之為真理的話,原來都是上半句。原來我們被騙這麼多年,果然真相只掌握在少數人手裡,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那些毀三觀的「前半句」的誤會吧,看看你知道多少?
  • 那些曾經被刻意刪減的名人名言,不讀後半句意思完全不一樣!
    那些曾經被刻意刪減的名人名言,不讀後半句意思完全不一樣!其實已有非常多的名人名言都是被刻意刪減過的,我們往往只能接觸到前半句,接觸不到後半句。因為配合上後半句之後意思就完全都不一樣了,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看一看,有哪些名人名言都被刪減過了吧!
  • 愛因斯坦的一句名言,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這句話你真的懂嗎?
    文/猿飛日月愛因斯坦的一句名言,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這句話你真的懂嗎?目前,我們人類對於宇宙的認識還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有時候當我們對一切產生疑惑時,就會情不自禁的翻開智者的書籍,從中尋找新的答案,像是愛因斯坦雖然已經過世很多年了,但是我們已然能從他的隻言片語中,看到光明的痕跡。
  • 後面一句才是精華,卻少有人知
    在學習古代經典文化時,一定要儘可能領悟其中道理,切勿斷章取義,否則容易曲解或誤解古人所要表達的真正意思。戰國時期哲學家莊子,他在道家學派的影響力和地位,僅次於道家學說創始人老子。莊子一生著作頗豐,至少有十幾萬字,許多名言流傳至今,比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句話,也是出自莊子之口,其實後面一句話才是精華,卻少有人知。
  • 這些熟知的名言,其實還有不為人知的後半句,精闢
    人生酸甜苦辣,書中自有滋味——感謝關注「四味書」很多人名言我們只知道前半句,也就曲解了作者本來的意思,下面小編就給小夥伴們盤點一下那些耳熟能詳的名人名言的後半句,記得收藏轉發哦!父母在,不遠遊很多人把這句話跟孝順扯到一起,意思是父母在的話不能去遠的地方,要不萬一父母有點啥事自己沒法照顧,其實它的後半句是「遊必有方」父母在不是不讓你出去浪,但是你的說明去處和理由!
  • 與現代人及時行樂截然相反的古埃及人世界觀——死後享樂
    古埃及人堅信有來世,他們認為人生分為幾個階段,在人間的這幾十年只是人生中很短暫的一部分,人死後前往的來世才是永恆的,活著只是為了給死後做準備。最初,來世是法老的專用,普通人是沒有資格進入來世的,而普通人獲得永生的唯一機會就是為王室效忠,以換取法老的恩賜。
  • 魯迅先生的這幾句經典名言,有些什麼深刻含義?
    魯迅先生生活在清朝末年民國初年,他生活的年代,正是中華民族鳳凰涅槃、久經苦難的烈火歲月,作為留學日本的海歸高級知識分子,他的作品裡面自然是到處都充斥名言警句,一直並且將長久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理念。,這句話是魯迅先生在《故鄉》一文中的一句經典名言,創作的年代是1921年,正是中華民國早期,當時的社會狀況是中國革命現實層面上已經成功,推翻了清王朝,但是當時的農村人口很多,而且深受封建社會思想控制的流毒,魯迅先生此時創作了這篇作品深深地揭露了封建思想的危害,鼓勵人們丟棄舊思想接受新思維,其中「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被人誤解的名言有哪些?愛迪生的很殘酷,牛頓的話被誤解百年
    其實事實上在家長們說的這些話之中,有一部分真的是胡亂的將人家名人的話理解出來,或者是理解出一部分的意思,然後改成了鼓勵大家的話語,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說一說那些被人誤解的名人名言有哪些吧。首先第一個是愛迪生說的一句話,愛迪生說過「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這句話一段話一度被人們當做了堅持不懈,努力就能成功的經典理論。
  • 日本鬼子經常說的「八嘎呀路」是啥意思?翻譯成中文,原來這麼狠
    日本鬼子經常說的「八嘎呀路」是啥意思?翻譯成中文,原來這麼狠 近些年來,電視上上映了很多關於抗日戰爭的戰爭劇,人們看了裡面的劇情,都會想起近代史上殘酷的抗日戰爭。
  • 這些名言警句我們只知道前半句,而後半句卻鮮為人知
    有很多名言警句激勵著我們前進,也有很多被人們用作座右銘。下面這些名言警句我們只知前半句,但後半句更為重要:1.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入魔道。名言警句時常被人們所使用來激勵自己,使其受益終生,但有些名句我們只用了半句,而後半句才是其想表達的真正意思。
  • 愛因斯坦:叔本華的一句名言啟發了我,幫助我度過人生的艱難時刻
    愛因斯坦:叔本華的一句名言啟發了我,幫助我度過人生的艱難時刻叔本華叔本華是現代哲學史上一個豐碑式、宗師級的大哲學家,他在世界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開創了他的現代悲觀主義哲學和唯意志論哲學體系,叔本華的哲學對尼採、馮特、維根斯坦的哲學影響巨大,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亦具有重大影響,對中國的魯迅、郭沫若、王國維等人產生深遠影響,叔本華被尼採稱之為「我的偉大哲學老師」,被王國維稱之為「曠世天才
  • 「父母在不遠遊」,下一句是什麼?其實很多人都理解錯了它的意思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們有著5000年的文明史,而在這5000年的發展歷程中,我們因為有了文字,才能將古代先賢的智慧以及文明發展的歷史所記錄下來!可能大家也知道,在古代的時候,文化發展都是以文字為載體流傳到今天的。但是,很多字以及詞語的意思到了今天卻已經發生了變化。而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這一句俗語,其實和古代的意思也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 這些經典的名人名言,居然都是假的……
    然而事實情況是,這兩句詩沒有一句是倉央嘉措所作,前一句「你見,或者不見我」的原出處是《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作者為扎西拉姆·多多,該詩出自其2007年創作的作品集《疑似風月》。扎西拉姆·多多是位廣東女孩,也是位虔誠的佛教徒,不知對待網上的張冠李戴,她是否也「不悲不喜」。
  • 俗話「色不迷人人自迷」什麼意思?後半句人人皆知,卻很少人看懂
    大多數人聽到這句話,都不由自主的會想到「酒不醉人人自醉」這句話,其實它並非是後半句,反而與之沒有絲毫的關係,只是在近現代,錢鍾書在《圍城》中放到了一起,因而讓人們熟知,然而真實的這句話,並非如此。,並且編寫了一本《集杭州俗語詩》,其中最著名的一句便是「色不迷人人自迷」,後半句為「情人眼裡出西施」。
  • 「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是啥意思?結婚的值得一看
    人的一生短短幾十載,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在沒有成家之前,都是和父母待在一起,和父母的時間最長,但是成家以後,和自己的妻子孩子呆的時間長,那麼為何老祖宗會說這麼一句俗語呢:「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啥意思?有道理嗎?
  • 任正非最經典的一句名言是什麼?
    華為任正非任總有很多名言,尤其是在今年出了美國制裁的事情之後,任總接受海內外媒體採訪出鏡的頻度比以前的大的多,因此最近我們也聽說了任總的很多金句流出。不過就我個人而言,更喜歡任總的這一句話」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任總的這一句話充分體現了任總作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最大的特點,就是居安思危,具有敏銳的危機意識。
  • 俗語「好男有毛無好妻」,到底是什麼意思?下一句同樣意味深長!
    今天我們來談一句農村的俗語「好男有毛無好妻」,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只是上半句,還有下半句,連在一起讀其實是「好男有毛無好妻,好女有膘五不出」。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首先我們來看前半句「好男有毛無好妻」。
  • 各位明星的字:楊冪秀氣,唐嫣大氣,唯獨她的字和性格截然相反!
    各位明星的字:楊冪秀氣,唐嫣大氣,唯獨她的字和性格截然相反!在許多人的心中一直都相信「字如其人」這句話,雖說現在的網絡比較發達,有許多的人也是直接就在電腦上開始了寫作,但是有許多人在平時也是依舊苦練自己的字體,不過像那些在我們印象中光鮮亮麗的各位明星的字體究竟如何,下面就帶大家一起來看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