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任何生命都離不開水。在我們的身體當中,水的質量佔60%以上。根據研究:如果不吃飯,一個人能夠靠體內的能力活過一個月,但如果沒有及時補充水分的話,卻連一周都活不過,由此可見水對人體的重要性。
除此以外,地球其實也是一個水球,大概有70%的面積都是海洋,所以地球之上的水資源其實是十分豐富的,既然如此,為什麼人類不直接喝地球上的水,但其他地球上的生物卻是直接喝地球上的水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從水的起源講起。
目前,科學家們普遍認同的觀點,有以下兩種:第一種,隕石說,又被稱為外源說,指地球上的水是來自宇宙,這個觀點認為:在地球的誕生初期,有大量的隕石撞擊地球,而這些隕石都帶有厚厚的一層冰殼,所以當它撞擊地球表面之後,隕石上的冰殼就融化形成了地球上的水。
另一種觀點是自源說,這種觀點認為:從地球誕生起,它本身的巖層就帶來了大量的水,然後在一定的條件和作用之下,巖層裡面豐富的水資源就被釋放了出來,與此同時,地球的巖漿噴發也帶來了大量的水,於是地球表面的水就不斷增多變成了現在的水資源。
就水而言,對於絕大多數的生命來說都非常重要,而人體體重的三分之二是水,因此常說人是水做的,水對於人體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構成細胞和體液的重要組成成分。
在人體內水分含量大約佔體重的65%,而血液中的含水量佔80%以上,水大多部分都分布在組織細胞內外,構成人體的內環境。
二、參與人體內新陳代謝。
水的溶解力很強,而且還具有較大的流動性,在消化、吸收、排洩等過程中,能夠加速營養物質的運送以及廢物的排洩,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反應。
三、調節人體體溫。
水的比熱容大,也就是說水的吸熱散熱能力很強,可以保存更多的熱量。在37℃體溫下,蒸發1g水可以帶走2.4kJ的能量,因此在高溫下,體溫可隨水分經皮膚蒸發散熱,從而更好的維持人體體溫的恆定。
四、其他作用。
在人體的關節、胸腔、腹腔和胃腸道等部位,都存在一定量的水分,能對器官、關節、肌肉、組織能起到緩衝、潤滑、保護的作用。
首先,「乾淨」對人類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充滿細菌或在其他方面不衛生的水直接影響著我們的健康,甚至是生命。
眾所周知,水能傳播疾病,而且大多時候是最致命的疾病,每年因飲用水問題,至少造成數百萬人死亡,比如中世紀的歐洲人沒有良好的下水和糞便處理系統,飲用水源的衛生程度很低。
在經歷過數次的瘟疫後,歐洲人才意識到是水源的不衛生引發疾病的大規模傳播,後來才開始了對水源的嚴厲管制。
因此,我們在喝水的時候應該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其次,過濾可以有效去除水中潛在的大體積病原體以及化學原料與重金屬。
看過動物世界的朋友們,應該都有看到過,在非洲草原上的動物們總是在喝那些湖泊中看起來髒髒的水。
一般來說,在森林裡的動物們比較多,但在森林中通常沒有大量的水體,可能只有幾個小湖泊、小池塘可以滿足附近所有動物的飲水需求。
正因為如此,動物們總是重複的飲用同一個水源,因此它們的身體會對這種水源內的細菌產生抵抗力,因為當生物不斷與某些細菌接觸的時候,它們的免疫系統就會「認識」這些細菌,從而產生一定的抗體。
但如果一個水源突然發生嚴重變化的時候,這肯定也會導致飲用該水源的大量動物們死亡。
地球上的水源說來說去也只有那些,而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總是要飲水的,所以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須接受從這些髒水中進化繁殖。
也可以理解為,在水資源缺乏的情況下,日積月累的遺傳變異使動物們得到了遺傳上的免疫進化,因此喝髒水也會變成動物們的一大優勢,而不幸倒下的動物就會被優勝劣汰掉。
我們總是以為野外水源中總是充滿泥沙,非常混濁,還有一些動物們會在裡面洗澡等等,一些汙染問題會接踵而來。
但大多數動物們其實都有發達的嗅覺,這會讓它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判斷水源是否乾淨。事實也證明,野外水中攜帶的細菌引起的疾病大多數都是細菌感染而已,並不會對生命造成嚴重的威脅。
總而言之,對於人類來說,乾淨的水是唾手可得的,人類也無需冒這個風險,而對於動物來說,它們無法改變大自然,更無法改變自己的生存環境,喝水對於人類來說是生活,那麼對於動物來說,那就是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