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鯨身綁相機,現身挪威海域!疑為俄羅斯「間諜」?

2020-12-05 CCTV4

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調整,將挪威推到了與俄羅斯對抗的前沿,而一頭白鯨更是在近日攪動著兩國的神經。

據挪威當地媒體報導,一群挪威漁民近期在該國北部海域發現了一頭白鯨。它身上綁著繩索和相機,上面寫著「聖彼得堡的設備」。

由於發現白鯨的地點離俄羅斯北方艦隊的大本營——摩爾曼斯克,只有400公裡,挪威輿論隨即開始懷疑,這是俄羅斯海軍訓練的「特殊情報員」。這個假設隨即遭到俄羅斯專家的批評,甚至認為挪威公布的畫面是捏造的。

挪威與俄羅斯擁有著近200公裡長的邊境線。從地圖上可以看到,跨過挪威與俄羅斯的邊境線,就是俄羅斯的科拉半島。科拉半島就是俄羅斯北方艦隊的大本營,在俄羅斯海軍目前的各支艦隊中,北方艦隊一直被公認為是作戰實力最強的。

除了部署有俄軍現役唯一的一艘航母之外,多個型號的攻擊核潛艇和戰略核潛艇也都部署在科拉半島附近。因此,這裡成為俄羅斯戰略打擊力量最為集中的區域,俄羅斯自然是重兵把守。

從挪威空軍在空中拍攝的視頻可以看到,與北約戰機頻頻對峙的就是具備核打擊能力的俄軍圖-160戰略轟炸機。挪威軍方官員表示,大多數情況下,俄軍轟炸機的行動只是正常的飛行,但有時卻是在模擬對北約目標進行打擊。

從冷戰開始,過去的美蘇、現在的美俄就一直圍繞科拉半島進行著激烈的「暗戰」。對美國來說,從這裡出發的俄羅斯戰略核潛艇,很快就可以進入北冰洋,下潛至北極的冰層以下。而從北極冰面下發射的潛射洲際彈道飛彈,抵達美國本土所用的時間也比從其他地方縮短了一半,因此美軍才會在科拉半島周邊布下重兵。

此外,俄羅斯研發的新裝備也被優先部署到了這裡。「北德文斯克」號核潛艇屬於「亞森」級,是俄羅斯攻擊核潛艇的最新型號。美軍高層坦言,這一型號的核潛艇讓他們非常頭疼。

戳視頻聽專家分析

美國和北約在這一地區搜集俄羅斯核潛艇情報的一大重要手段就是反潛巡邏機。本月28號,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播出的一段報導中,記者獲準登上了從挪威起飛的一架巡邏機。在P-3C反潛機的機艙內,駕駛員、副駕駛員以及機械師坐在前方,後方的機組人員則使用雷達和大功率照相機掃描挪威海。

據美媒介紹,反潛機在不到100米的高度飛行,機組人員可以清晰地辨認出海面上的物體,包括過路的貨船。而對於水下的物體,他們會扔下聲納浮標。這種設備可以發出聲波,遇到水下的潛艇就會被反彈回來。

除了空中的固定翼巡邏機以外,美軍還動用了挪威的間諜船。間諜船是美國和北約水面反潛的重要手段,但絕對不是唯一手段。

2018年年底,美軍核動力航母「杜魯門」號率領的航母打擊群在挪威周邊海域進行了長時間、大規模演習。這是整整三十年以來,美軍航母第一次在挪威周邊海域演習,也是多年來第一次進入北極圈。美軍高層透露,從2019年開始,美軍航母進入北冰洋將逐漸成為常態。

相關焦點

  • 熱心白鯨撿到手機歸還失主,竟被懷疑是俄羅斯「間諜」?
    5月6日,一名女遊客在挪威遊玩時,不慎將手機掉進大海。這時,一隻宛若精靈的白鯨從海中遊出,主動把手機歸還給女遊客,視頻記錄下了這神奇的一幕。挪威海域的漁夫上個月發現它時,發現它身上有固定運動相機的背帶,背帶上有俄文標識。一開始,海洋專家認為它受過俄羅斯海軍訓練,從事間諜活動,是潛伏在挪威海域的俄羅斯的「間諜鯨」。
  • 神秘白鯨現身北冰洋海域 挪威專家:或是俄海軍的動物士兵
    據美國「驅動」網站4月29日報導稱,上周挪威漁民從一條印有「聖彼得堡裝備」字樣的索具中釋放了一頭白鯨,這讓人們開始懷疑克裡姆林宮一直在北極地區訓練這些鯨魚用於軍事目的。文章稱,這一事件發生在挪威和俄羅斯之間的緊張局勢不斷升級的背景下,挪威當局曾多次批評俄羅斯對挪威周邊的GPS信號進行幹擾,俄軍的轟炸機還曾對挪威的敏感雷達設施進行模擬空襲行動。
  • 當年差點引發國際間諜風波的白鯨,現在居然成了賣萌為生的網紅
    挪威船員們找不到答案,但他們解救這隻身上綁著俄式設備白鯨的消息卻傳了出去,很快在國際上炸了鍋……CNN在第一時間報導了這個消息,提出了自己的懷疑,他們表示,在諮詢過不少海洋生物專家後,認為這白鯨很大可能性是「俄羅斯間諜」:「這是一隻隸屬俄羅斯海軍的間諜,受過長期訓練的間諜白鯨!」
  • 中情局解密動物間諜史,可靠性是最大問題
    動物不僅可以是人類的朋友,也可以作為情報部門的「間諜專員」。美國中央情報局(CIA)近日解密了在冷戰期間利用貓、狗、海豚以及鳥類進行間諜活動的文件。在貓體內安裝竊聽設備,遠程操控狗,利用鴿子來拍攝諜照,這些看似間諜小說的情節原來在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過。
  • 俄羅斯海豚部隊現身敘利亞!訓練有素:負責對付蛙人,保衛潛艇基地
    福布斯雜誌說,俄羅斯在敘利亞使用海豚來執行各種任務。根據作者說法,海豚可以充當海洋基礎設施的捍衛者,用於對付蛙人,搜集情報。 作者表示,俄羅斯在北極已將海洋動物用於軍事目的。不過俄媒糾正說,在該地區,莫斯科使用了白鯨,因為它們更適合北極地區的條件。
  • 冷戰時中情局打造「動物間諜」,用鴿子刺探情報,讓海豚攻擊艦艇
    「動物夥伴」為中情局刺探蘇聯效勞中情局為了刺探蘇聯的一切情報,訓練動物來完成其刺探目標,而中情局也把訓練動物完成刺探的任務代號稱為「動物夥伴」。在當時美國的衛星技術還沒有那麼發達,因此利用衛星來刺探蘇聯幾乎是難以實行,而飛機的體積又太過龐大,出動飛機偵查危險性太高。
  • 為保衛敘利亞的基地,俄羅斯派出了動物部隊:大批白鯨海豚殺蛙人
    根據美國方面提供的衛星圖可以證實:俄羅斯黑海艦隊將大量海洋哺乳動物送上敘利亞前線,並用海洋哺乳動物作為武器,保衛敘利亞海岸線。而美國方面指責,這嚴重違反了國際法,同時美國呼籲動物保護組織,對俄軍這種虐待海洋哺乳動物的行為加以申訴。而目前,俄羅斯海軍的海洋哺乳動物項目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 印軍向中國歸還17頭犛牛,被印媒「腦補」成間諜
    印媒文章捕風捉影地稱,印度軍方歸還這些犛牛,可能意味著軍方已經做過「盡職調查」,但動物用於間諜行動的新聞並不罕見。 【文/觀察者網 趙挪亞】當地時間9月7日,印度東部軍區司令部官方發布推特確認,印度出於「人道主義姿態」,當天向中國歸還13頭犛牛,以及4頭小牛。
  • 冰島已經做好準備,迎接來自上海的白鯨「小灰」和「小白」
    今年2月,澎湃新聞報導了兩條來自於3月關閉的上海長風海洋公園白鯨劇場的白鯨「小灰」和「小白」即將去冰島開始新生活的消息。根據計劃,白鯨將於2019年6月來到新家。3個月過去了,它們的旅行進展如何呢?「小灰」和「小白」從小習慣了和人類打招呼 本文圖均為Sea Life Trust提供這個「白鯨回家」項目由英國的海洋保護組織「海洋生命基金會(Sea Life Trust)」負責。在水族館生活多年的白鯨回歸海洋中的白鯨保護區,這在世界是首例,為此,基金會投入了數百萬英鎊。
  • 「動物間諜」為美國中情局刺探蘇聯效勞
    鴿子、狗與海豚中情局打造「動物間諜」,內心其實是「麻杆打狼兩頭怕」。以鬧得最兇的「鴿子間諜」為例,中情局官員一直擔心寶貴攝像機為蘇聯繳獲,而且細心的老百姓(尤其是鴿迷)看到這種鴿子,行動也會暴露。當然,演練表明「鴿子間諜」拍攝的照片確實比衛星照片清晰,1976年中情局決定冒險對莫斯科和列寧格勒展開偵察,建議從美國使領館車輛底部的專門孔洞、行駛汽車車窗乃至外交官大衣下釋放鴿子,偵察目標包括莫斯科的米格飛機製造廠和列寧格勒的造船廠。除了上述「生物夥伴」,中情局還嘗試用狗進行偵察。
  • 女子全裸與白鯨嬉戲
    俄羅斯美女阿夫先科冰海中全裸,與白鯨嬉戲,仿佛美麗的「白鯨公主」   中新網6月16日電據英國媒體16日報導,近日,兩屆世界自由潛水女子冠軍、俄羅斯美女納塔莉亞•阿夫先科(Natalia Avseenko)為了完成實驗,聽從了海洋學家的建議,脫光全身的衣服,在零度以下的寒冷海水中,赤裸全身與兩頭白鯨同遊嬉戲,可謂是真的「回歸自然」。
  • 素材:間諜與間諜手段 都有哪些?
    電子竊聽器、跟蹤儀、微型相機和遠程計算機按鍵閱讀器等等,普通人擁有它們也並不困難。在英國,平均每14人就擁有一個閉路電視監視器,這是現代間諜技術對人們日常生活起居的影響——只要願意,人人都可以是間諜。
  • 在冰島接受近一年「體能訓練」 白鯨姐妹「小白」「小灰」將於下月...
    從2012年開始,專業團隊實地考察了俄羅斯、北美洲、挪威和蘇格蘭等地,最終選擇在此創建全球首個專為大型鯨目動物而建立的保護區。這片島嶼周圍的涼爽水域為生物提供了天然的亞北極棲息地,蘊含豐富的水生植被和野生動物。水域廣達32000平方米、深達10米,為白鯨提供了充分的空間,讓它們能夠在這片水域中暢遊、探險和潛水。
  • 動物間諜?印軍歸還中方17頭犛牛,印媒卻腦補這是「間諜」
    反過來說,印媒認為此次犛牛越界事件,是中方處心積慮的「動物間諜」行動,中方想通過操控犛牛,從印方獲取情報。該文章捕風捉影地提到,既然印方選擇歸還犛牛,就意味著印方可能對它們已經做過了詳盡的「調查」,並稱,在過去的歷史上,動物間諜並不罕見。
  • 挪威和俄羅斯的紛爭:斯瓦爾巴群島為何成為北極潛在的火藥桶?
    戰爭期間挪威保持中立,但提供了商船支援,戰後挪威趕緊以此為籌碼撈一筆,要求得到斯瓦爾巴群島的主權來補償自己商船的損失。不給,道義上說不過去,給,那可真是天上掉餡餅砸到挪威腦袋上了。最終《斯瓦爾巴條約》將該島主權授予挪威,但所有籤約的締約國都可以自由進出該島,享有平等的捕魚、採礦等商業活動權利。
  • 白鯨是海豚嗎?白鯨是唯一會說人話的海洋動物
    白鯨和一般海豚的外形和體型大小相似,而且相當的聰明伶俐,白鯨是一種海豚嗎?嚴格意義上講,海豚也屬於鯨目齒鯨,但我們往往稱海豚科下的動物為海豚,而虎鯨名字卻帶「鯨」字,但虎鯨是海豚科最大的海豚,我們習慣上不稱作海豚為鯨魚,但稱海豚為一類小型鯨魚也沒錯。白鯨也是一種齒鯨,不屬於海豚科,屬於一角鯨科,和獨角鯨是一類。
  • 印軍歸還17頭犛牛,印媒:犛牛有可能是中國派遣的「動物間諜」
    文章在最後還特別強調印度此舉是出於「人道主義」,並且文章還列舉了多個西方國家利用動物來當間諜的故事,讓人不禁咂舌。難道印度是認為這幾頭意外走失的犛牛是中國派出的「情報工作者」嗎?印媒報導的這篇文章,內容基本是採用「自嗨」式的問答方式。文章裡作者一本正經地發問,這些犛牛,會不會是中國派來的情報人員呢?
  • 印軍歸還中國17頭「越境」犛牛 稱可能是被派過來的動物間諜
    令人費解的是,《今日印度》新聞網卻在9日發了篇文章,暗指這些犛牛可能是「被派過來的動物間諜」。這篇報導一開始,就忍不住自吹自擂了一把,作者把這次送歸犛牛的行動稱作是「慷慨的人道主義精神」,並表示印軍在7天中很好地照顧了犛牛。隨後,作者突然開始認真地討論:這些犛牛會是中國派來的間諜嗎?
  • 印軍向中國歸還17頭犛牛 被印媒「腦補」成動物間諜
    可莫名其妙的是,《今日印度》新聞網卻在9日發了篇文章,暗指這些犛牛可能是「被派過來的動物間諜」。隨後,作者就突然開始一本正經地討論:這些犛牛,會不會是中國派來的間諜呢?對於這個自己拋出的問題,作者只用一句「既然印軍還了牛,應該是檢查過的」就敷衍過去了。整個報導的大部分篇幅,講的都是「科普故事」,比如有美國軍方訓練貓和海豚、以色列特工養松鼠,還有挪威沿海發現一頭帶有間諜設備的白鯨。雖然這些故事讓筆者看得大呼過癮,可也不禁想問:這些故事和中國有啥關係?
  • 印軍向中國歸還17頭犛牛,竟被印度記者「腦補」成「動物間諜」
    可莫名其妙的是,《今日印度》新聞網卻在9日發了篇文章,暗指這些犛牛可能是「被派過來的動物間諜」。隨後,作者就突然開始一本正經地討論:這些犛牛,會不會是中國派來的間諜呢?對於這個自己拋出的問題,作者只用一句「既然印軍還了牛,應該是檢查過的」就敷衍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