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戰爭,被軍事大國視為「永不停息的戰爭」,不分平時和戰時。冷戰期間,美國中央情報局圍繞蘇聯展開了「無死角」的刺探,甚至動用了特殊的「人馬」——動物。
活的「無人機」
「動物夥伴」是中情局訓練動物完成偵察任務的代號,特別是1960年中情局飛行員鮑爾斯駕駛的U-2飛機被蘇聯國土防空軍擊落後,該計劃變得更加迫切,因為衛星偵察尚遙不可及,飛機偵察風險極高,因此使用鳥類是有效途徑之一。根據中情局在2019年9月解密的細節,「動物夥伴」計劃不僅將鳥類用於照相、攝像設備的運載工具,還充當活的生物指示器。當年,美國專門訓練信鴿和其他定期途經蘇聯薩拉託夫州希哈內區的候鳥,因為美國認定那裡是蘇聯化學武器中心,接近的生物身上應該有殘留痕跡,只要從飛過希哈內的鳥類身上提取生化樣本,就能獲得間接指標,倒推蘇聯化學武器技術特點。
「動物夥伴」計劃的第二部分是「塔薩納工程」,內容是拿信鴿、烏鴉、鸚鵡、貓頭鷹、禿鷹、鷂鷹等作為「活的無人偵察機」,美國人還幾次在歐洲某處投放甲蟲試驗。美國人為鴿子準備的200幀連續攝像機僅重35克,當時的造價就高達2000美元,監視目標是莫斯科、列寧格勒(今聖彼得堡)等蘇聯軍工和政治中心。中情局在華盛頓郊區開展最初試驗,結果投入數百萬美元的計劃浪費太大——多數鴿子一去不返,或返回時丟了昂貴的攝像機,還有一些攜帶攝像機的鴿子遭到野貓攻擊,成為「編外反諜隊」的犧牲品。
有意思的是,不死心的中情局真打過貓的主意。1962-1967年,中情局秘密實施「聲學貓工程」,在貓的耳道、顱骨中裝入麥克風、發射器,沿脊柱裝入細細的天線,經「改裝」的貓沒有任何暴露特徵,可以竊聽秘密談話並實時轉發。然而問題卻出在運載工具本身——貓經常開小差,偏離定好的行動計劃,「履行職責」時還常被汽車撞死。
鴿子、狗與海豚
中情局打造「動物間諜」,內心其實是「麻杆打狼兩頭怕」。以鬧得最兇的「鴿子間諜」為例,中情局官員一直擔心寶貴攝像機為蘇聯繳獲,而且細心的老百姓(尤其是鴿迷)看到這種鴿子,行動也會暴露。當然,演練表明「鴿子間諜」拍攝的照片確實比衛星照片清晰,1976年中情局決定冒險對莫斯科和列寧格勒展開偵察,建議從美國使領館車輛底部的專門孔洞、行駛汽車車窗乃至外交官大衣下釋放鴿子,偵察目標包括莫斯科的米格飛機製造廠和列寧格勒的造船廠。
除了上述「生物夥伴」,中情局還嘗試用狗進行偵察。狗的訓練相對簡單,美國人掌握在一定距離上對狗進行控制的技術後,開始往狗的大腦裡安裝帶發射機、接收機的控制電極,但這方面的信息沒有解密。另外,中情局大量使用海豚,在其身上安裝竊聽敵方潛艇的設備,跟蹤蘇聯艦艇編隊,記錄艦艇噪聲信號。更喪心病狂的是,美國還研究海豚攜帶水雷,必要時對蘇聯艦艇實施自殺攻擊。據悉,中情局與美國海軍合作實施了「氧氣」與「手相學」計劃,為佛羅裡達州西金斯頓鎮的美軍核潛艇部隊提供「海豚間諜」。順便提一下,2020年4月25日,挪威漁民在巴倫支海發現一頭覓食的白鯨,身上赫然綁著類似GoPro攝像機的仿生設備,標牌上赫然寫著:「聖彼得堡設備」,顯然俄羅斯軍方也學會了用動物實施偵察了。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