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冷戰時期的動物間諜

2021-01-20 看歷史

編譯/呂伊冷


動物界的「詹姆斯·邦德」


在東歐某國的首都,一隻羽毛黑得發亮的烏鴉落在一幢氣派的公寓樓的窗臺上。烏鴉在窗臺上來回走了幾趟,之後便飛走了。在窗臺的另一邊,房間裡的人正在專心地翻閱文件,偶爾喝幾口放在桌上的伏特加。窗臺上有個不起眼的灰色小石板,應該是從哪棟房子的屋頂上掉下來的。然而,如果房間裡的人知道那塊小石板來自美國中情局司令部,他們一定會錯愕不已。小石板的中間有個小洞,裡面塞著一個電子發報器,足夠把房間裡的談話內容發送出去。剛剛落在窗臺上的也不是普通的烏鴉,它是美國情報局訓練有素的「情報員」,就是它把小石板放在窗臺上的。


20世紀60年代,美國阿肯色州溫泉市有好幾處旅遊景點,智慧動物園是其中之一。在普通的假日裡,父母會帶著孩子到動物園裡觀看各種動物表演——小雞打籃球,金剛鸚鵡騎自行車,小豬彈鋼琴。孩子們在觀看的過程中不斷地尖叫,因為這些動物實在太聰明了。當時,其它很多主題公園或電視節目中都有類似的動物表演,然而溫泉市的動物卻略有特殊,因為這些動物們被訓練去做一些本來應該人類去做的事情。


因為戰爭,那些訓練家禽跳舞的人與美國政府籤了合同,專門負責訓練動物,讓它們去完成一些情報工作。他們訓練烏鴉去某個地方放置或取來某樣東西,讓鴿子通報敵人的埋伏,讓貓咪竊聽人們的談話。


讓動物在軍事情報中完成任務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但在20世紀60年代,心理學家B.F.斯金納的兩名學生以及海軍海豚先驅計劃的第一任培訓主任鮑勃·巴利的出色工作開創了動物間諜的新紀元,巴利訓練過海豚,讓它們去偵察潛水艇,他還發明了「鳥腦」,即一種儀器,可以讓人類與小雞玩畫「連城」的遊戲。(其中一個儀器收藏在史密斯森美國歷史國家博物館。)他們訓練出的動物似乎都成了詹姆斯·邦德。


訓練動物的真正靈感來自於B.F.斯金納。他是繼佛洛伊德之後20世紀中期最傑出的心理學家。斯金納使「操作性條件反射」這一理論得到廣泛認可。這種理論認為,反應並不完全來自於原始的生理反射,而是要讓動物(包括人類)能根據環境的暗示,自願地去做一些事情。斯金納寫道,當「有一定的結果,才會有某種行為的產生。導致一定結果的規律能改變生物的條件反射,使它們在將來重複某種一定的行為。」


斯金納在哈佛大學的鴿子實驗室名垂青史。他訓練的鴿子為了得到食物,會去啄規定好的按鈕。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斯金納得到一筆防禦基金,專門用於研究讓鴿子來為飛彈導航。鴿子被放置在飛彈發射裝置的一個孔裡面,它們啄動某些按鈕,就會啟動發動機。但這種方法並沒有在實際中應用過。


從實驗室到動物行為研究公司


斯金納的實驗吸引了他的兩名學生,凱勒·布裡蘭與他的妻子瑪麗亞。他們於1947年離開斯金納的實驗室,在明尼蘇達州成立了動物行為研究公司。


布裡蘭夫婦訓練小雞及其它動物,並將業務不斷擴大,從動物園到主題樂園,甚至包括一些電視節目中的動物表演。他們訓練了一大群動物,專門用來拍攝商業電視廣告,他們訓練的巴克兔成為銀行廣告中的主角,這段廣告在20年裡被反覆播放,創造了播放的最高紀錄。1955年,他們在阿肯色州溫泉市開了一家智慧動物園,在那裡,遊客們可以付費觀看斯金納「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的實例,還有浣熊打籃球等表演。


布裡蘭夫婦不僅成為了美國知名的商業動物訓練師,而且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觀察文章。無論是迪斯尼公司,還是佛羅裡達的水族館,都少不了來自布利蘭夫婦的建議。他們還應邀去位於加州中國湖的海軍空中武器基地演講,內容是訓練海洋哺乳動物,讓它們在防禦軍事中發揮作用。這是一項由鮑勃·巴利負責牽頭的海軍研究項目,位於莫哈維沙漠西部邊緣的中國湖(19世紀70年代,一批中國勞工脫離附近山區的一個採礦公司,在一個乾涸的湖床邊上定居下來,中國湖因此而得名),既無水源,更沒有海洋哺乳動物,但在這個新穎的計劃中,沒有人覺得荒謬。


中國湖的項目並不是巴利第一次在沙漠中開展他的工作。作為一名20世紀50年代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畢業生,他首先在藥學院找了一份工作,主要是收集動物並給它們拍照。巴利取得了科學學士學位後,成為一名業餘的動物行為專家。在軍隊的525軍事情報旅努力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他又回到了加州洛杉磯分校,成為醫學院的一名研究人員。一天,他看到招聘海軍新海豚計劃的培訓主任的廣告。這項海軍新計劃著力於研究訓練海洋哺乳動物的新方法,讓它們能夠完成一些任務,包括偵察、尋找丟失的工具和清除地雷。他申請了這項工作,而且成功了。很多專家都參與了這些計劃的討論,如英國人類學家格雷戈裡·貝特森和布裡蘭夫婦。巴利在開展研究的過程中,有一項秘密的訓練計劃,就是在海洋中尋找探測可以執行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他逐漸發現來自於中國湖的研究指導並不正確,因為相比於智力方面,它認為心理學更重要。巴利說,「我很快就能知道動物在哪些領域更能發揮它們的作用,然而參與項目的專家們,他們卻想與海豚『講話』,當然,這只是玩笑。」


1965年,巴利加入了位於溫泉市的布裡蘭動物行為研究公司。然後他覺得自己進入娛樂圈了。他說:「策劃,布景,學習怎樣寫演出臺詞,這些都很容易。」動物行為研究公司有50多名員工,有完善的動物訓練計劃。巴利說:「我們的訓練指導書裝滿了文件櫃的抽屜,你想讓金剛鸚鵡騎自行車嗎?訓練師就會去前臺,讓秘書找出騎自行車的訓練指導書。她們會問你是鳳頭鸚鵡還是金剛鸚鵡,因為它們是不一樣的。」

會竊聽的貓的模型。


讓動物明星上戰場


當時該公司還有一項新的副業——好幾個政府機構,如中情局、阿伯丁試驗場、戰爭實驗室等, 都來向公司尋求建議及合作的可能。巴利說:「他們希望我們能幫助他們解決問題,這就是冷戰時期特有的狀況。」


說起西部的渡鴉,巴利覺得自己好像在談論詹森·伯恩(電影《諜影重重》的男主角)。「它經常獨自行動,並且出色地完成任務。」西部渡鴉善於識別圖案,它們能學會對不同大小的同一物體作出反應。如果有一張大桌子與一張小桌子, 人們可以讓它學會總是選小的桌子。它們也能帶上很重的東西。無論比較重的東西是包裹,還是文件夾,它們都能帶上。渡鴉能用嘴銜著那麼重的東西,普通的鳥是不可能做到的。它們也可以學會打開文件櫃的抽屜。20世紀90年代中情局科技服務處的羅伯特·華萊士說,讓動物從事間諜活動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動物能去人沒法去的地方,並且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不過,雖然動物能被馴服,但是需要反覆地馴服。動物馴服的過程是持續的,需要長期投入的,這點非常重要。


海豚在冷戰時期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份1976年中情局的解密文件中記載了海軍專業海豚的訓練,蘇聯對美國的系統進行了評估並效仿, 並且有可能制定了相應的對策。


位於馬裡蘭阿伯丁的軍事實驗室在1972年發布了一篇報告,名為《節肢動物充當個人偵探》。這份報告闡述了關於對「利用昆蟲感知能力來偵察敵人」的可能性研究,臭蟲、蚊子與壁蝨是這篇報告的主角。最終科學家們把蝨子排除在外, 因為在前期的試驗中,這些蝨子只是毫無目的地亂爬一通。不過科學家對四紋按蚊( 蚊子的一個類別) 抱有一定的希望,因為它們通常是不動的,當有人靠近時它們才會飛走,因此蚊子可以用來發現在黑暗中靠近的人。


巴利說,在他最初參與訓練動物的計劃中, 很多人認為有一些動物應該是沒法被馴服的,比如貓。貓被馴化的歷史要比狗短,馴化程度不如狗, 巴利卻認為貓是「絕對可以被馴服的」。


在被巴利稱之為「聆聽聲音的小貓」的計劃中, 他們將收聽裝置安在了貓的身上。有一次中情局要獲取一位亞洲首領的情報,在該首領與助手長時間的策略討論中,貓兒們就在討論場地內外踱步,以獲取情報信息。這個案例應用的理論就是, 附近走來走去的動物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


在1989年的一次火災中,動物行為研究公司的材料都被燒毀了,根據《信息自由條款》,巴利要求查詢一些關於訓練動物從事情報工作的資料,但是中情局拒絕了他的請求。因此關於貓的訓練項目,只能從中情局官方記載的一份《關於被馴服的貓的觀點》的報告中略知一二。這份材料肯定了「貓的確能夠被訓練成在小範圍內來回走動」,但報告同樣總結說,「對於我們需要高度細緻的任務來說,這項訓練貓的項目並不切實可行」。


在20世紀60、70年代,當人們在智慧動物園裡觀看小雞跳舞時,巴利與他的另外幾個同事在附近的場地上訓練其它的動物表演。他們有270 英畝的訓練場地,還建造了各種主題城。巴利沒有透露他們的客戶是誰,不過根據圖片場景顯示, 位於華盛頓特區的水門酒店就是其中之一。客戶對他說,「我們想進這個房間。你能否讓渡鴉去那裡放一樣設備,而且我們能聽一下嗎?」巴利表示可以,並用雷射棒讓渡鴉找到了那個房間。


這麼多的動物訓練項目是否應用到了實際場景中呢?巴利曾說:「我們讓渡鴉去了恰當的地方, 也讓貓去了恰當的地方。通常是用外交郵袋帶過去的。」他說他曾經把一隻渡鴉帶上商業航班, 這是違反規定的,「渡鴉呆在前排座椅的地圖袋裡, 每隔一會兒,渡鴉都會發出聲音。」

智慧動物園,一隻受過訓練的兔子在給孩子們拍照。


動物間諜的隱退


訓練動物這一項目最終不了了之。1975年美國成立了相關組織,專門調查研究情報機構的情報獲取方式,包括中情局。在這樣的背景下,動物行為研究公司決定結束他們的動物培訓工作。1990年,智慧動物園表演了最後一場小雞畫「連城」 遊戲。


巴利後來說他從事過的動物培訓工作現在已經過多地介入了科技手段:「如今,你只需讓人拿著一根紅外線雷射棒,然後收集一些零星的話語,就能毫不費力地聽到他們的談話。根本不需要貓的協助。」


但巴利並沒有放棄。他後來曾經在歐洲的安全機構工作,通過聲音標識來培訓狗,讓它們完成很多安全工作。他說:「狗上下樓梯的本領是一流的,畢竟它的進化時間已經足夠長了。」


對本刊感興趣?請移步《看歷史》官方店鋪購買雜誌:


方法一:用淘寶APP中的「掃一掃」掃描下面二維碼

方法二:點擊「閱讀原文」獲取《看歷史》官方店鋪網址↓


相關焦點

  • 冷戰時期的動物間諜,潛伏在動物界中的007
    然而殊不知,還有一種間諜,本以為只存在於很多人的腦洞之中,然而其卻真實地展現在世人面前,並顯著改變了人們對間諜的認知——這就是動物間諜。01動物間諜聽起來新鮮,但卻很有歷史淵源。我國古代就有「飛鴿傳書」的典故,可見對動物進行一定程度的訓練,就能夠滿足人們的某種需求。
  • 冷戰時中情局打造「動物間諜」,用鴿子刺探情報,讓海豚攻擊艦艇
    編輯:葉風校對:陳城不管是戰爭期間還是和平時期,軍事大國之間的情報戰爭卻難以消停。在美國和蘇聯「冷戰」期間,美國為了打探蘇聯的一切情報,甚至動用過動物來刺探蘇聯。「動物夥伴」為中情局刺探蘇聯效勞中情局為了刺探蘇聯的一切情報,訓練動物來完成其刺探目標,而中情局也把訓練動物完成刺探的任務代號稱為「動物夥伴」。
  • 美冷戰時期間諜衛星無意收集到了重要的環境數據
    據外媒報導, 美國間諜衛星在冷戰高峰時期無意中收集了至關重要的環境數據。 《紐約時報》本周最新發布的兩篇報導就提到了來自CIA的照片和數據--這對於研究地球環境變化至關重要。據悉,其中一篇報導詳細講述了一位多年來一直在分析它們的科學家的生活,另一個則講述了提供它們的間諜衛星的歷史。
  • 「冷戰」竊聽風暴:貓狗成了訓練有素的「間諜」
    原標題:「冷戰」竊聽風暴:貓狗也成了訓練有素的」間諜「!我不在場的時候,你說了什麼?想要了解別人的信息,這絕不僅僅是出於八卦和好奇,更和很多政治的、軍事的、經濟的利益密切相關。「動物間諜」各顯神通經過訓練的烏鴉,曾被美國情報機構作為「情報員」派出執行任務。
  • 冷戰時美國中情局訓練動物間諜:讓貓竊聽談話,用蚊子打探敵人
    在冷戰時期,美國中情局曾經訓練了一批動物間諜。他們讓烏鴉、鴿子、貓等動物去做一些本該由間諜來做的事情。比如,讓烏鴉飛到敵人窗臺上放置竊聽器,讓鴿群打探敵人是否會採取進攻,讓貓在敵人身邊假裝徘徊以便竊聽談話,甚至試圖用蚊子來打探黑暗中的敵人……在東歐某國的首都,一隻羽毛黑得發亮的烏鴉落在一幢氣派的公寓樓的窗臺上。
  • 貓狗等在「冷戰」竊聽風暴中成為訓練有素「間諜」(圖)
    原標題:「冷戰」竊聽風暴:貓狗也成了訓練有素的」間諜「!  我不在場的時候,你說了什麼?想要了解別人的信息,這絕不僅僅是出於八卦和好奇,更和很多政治的、軍事的、經濟的利益密切相關。斯洛登披露美國政府的「稜鏡計劃」在國際上掀起了軒然大波,也讓人們發問:我還有隱私嗎?
  • ...最後的冷戰鼴鼠」 英俄雙面間諜逝世,普京:為大國戰略平衡...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單珊冷戰時期著名英俄雙面間諜喬治·布萊克(George Blake)12月26日去世,享年98歲。26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致電布萊克的家人。他稱讚,通過多年來艱苦、繁重的工作,喬治·布萊克為實現大國戰略平衡和實現世界和平做出了寶貴貢獻,這個傳奇人物的光輝記憶將永遠留在世人心中。
  • CIA解密動物間諜文件:曾訓練鴿子拍攝蘇聯敏感地點
    (原標題:CIA解密動物間諜文件:曾訓練鴿子拍攝蘇聯敏感地點)
  • 從007到克格勃 「最後的冷戰鼴鼠」 英俄雙面間諜逝世,普京:為大國...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單珊冷戰時期著名英俄雙面間諜喬治·布萊克(George Blake)12月26日去世,享年98歲。26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致電布萊克的家人。他稱讚,通過多年來艱苦、繁重的工作,喬治·布萊克為實現大國戰略平衡和實現世界和平做出了寶貴貢獻,這個傳奇人物的光輝記憶將永遠留在世人心中。
  • 中情局解密動物間諜史,可靠性是最大問題
    動物不僅可以是人類的朋友,也可以作為情報部門的「間諜專員」。美國中央情報局(CIA)近日解密了在冷戰期間利用貓、狗、海豚以及鳥類進行間諜活動的文件。在貓體內安裝竊聽設備,遠程操控狗,利用鴿子來拍攝諜照,這些看似間諜小說的情節原來在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過。
  • CIA檔案解密:冷戰時期美國的核動力無人機計劃
    在冷戰的鼎盛時期,美國製造了許多的領先時代的飛機,用來監控蘇聯和其它國家,例如,比如大名鼎鼎的U-2以及速度之王SR-71黑鳥。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飛機的目的都是突破他國的防空,因此創造了速度、飛行高度的紀錄,直到今天仍然被認為是技術奇蹟。
  • 大揭秘:美國冷戰時期的絕密檔案!
    政府對毫不知情的平民進行細菌實驗;情報部門招募心靈感應學家充當間諜;美國將軍密謀進攻中國的核設施;政治家秘密建造「末日避難所」;洲際飛彈7分鐘之內必須發射……如此種種駭人聽聞的場面並非好萊塢大片,隨著冷戰的結束,大批解密文件將冷戰中的一個又一個秘密展現在世人面前。
  • 「冷戰」會否再次爆發?今日的俄羅斯已不是昨天的蘇聯
    26日,美國及其盟國驅逐了多名俄羅斯外交官,意在對俄羅斯涉嫌在英國使用神經毒劑毒害俄羅斯前間諜作出回應。這是自冷戰時期即西方與前蘇聯關係最為嚴峻的時期以來規模最大的外交官驅逐行動。目前,人們擔心俄羅斯與西方之間或將發生嚴重的外交危機,關係跌至冰點,甚至有人懷疑將再次爆發冷戰。何為冷戰?
  • 「動物間諜」為美國中情局刺探蘇聯效勞
    冷戰期間,美國中央情報局圍繞蘇聯展開了「無死角」的刺探,甚至動用了特殊的「人馬」——動物。活的「無人機」「動物夥伴」是中情局訓練動物完成偵察任務的代號,特別是1960年中情局飛行員鮑爾斯駕駛的U-2飛機被蘇聯國土防空軍擊落後,該計劃變得更加迫切,因為衛星偵察尚遙不可及,飛機偵察風險極高,因此使用鳥類是有效途徑之一。
  • 素材:間諜與間諜手段 都有哪些?
    中新網8月20日電 香港《紫荊》雜誌8月號刊文《鮮為人知的現代間諜手段》說,一度沸沸揚揚的美俄間諜事件再次告訴我們,儘管冷戰已結束,間諜須臾未曾遠離
  • 檔案顯示冷戰時羅森堡間諜案是錯判
    美國國家檔案館解密檔案顯示:冷戰時的「羅森堡間諜案」是錯判  本報特約撰稿 章魯生  據《紐約時報》9月11日報導,美國歷史上爭論不休的歷史公案——羅森堡夫婦間諜案的被告之一莫頓•索貝爾日前公開承認:自己當年確實曾作為間諜替蘇聯搜集情報,而此前他一直宣稱自己是無辜的。
  • 印軍向中國歸還17頭犛牛,被印媒「腦補」成間諜
    印媒文章捕風捉影地稱,印度軍方歸還這些犛牛,可能意味著軍方已經做過「盡職調查」,但動物用於間諜行動的新聞並不罕見。 【文/觀察者網 趙挪亞】當地時間9月7日,印度東部軍區司令部官方發布推特確認,印度出於「人道主義姿態」,當天向中國歸還13頭犛牛,以及4頭小牛。
  • 中國犛牛越境被印軍扣押,印媒:可能是動物間諜
    上個月中印邊境地區有17犛牛越過中印實控線到達印度境內被印度軍隊扣押,直到本月7號印方才將牛歸還給中國,然而印度媒體在得知消息後便開始大肆炒作,聲稱這些犛牛身上可能藏有間諜設備或者它們本身就是間諜,並且詢問印度軍隊扣押期間是否對這些犛牛做了盡職調查。
  • 煽動仇恨情緒:印媒炒作「走丟的中國犛牛可能是間諜」
    雖然我們已經對此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當它指責中國牧民走丟的犛牛可能是「間諜」後,我們還是要禁不住感嘆一句:只有他們想不到的,沒有他們不敢瞎說的。據觀察者網報導,當地時間9月7日,印度東部軍區司令部在社交媒體上確認,出於「人道主義姿態」,當天印軍向中國方面歸還了牧民走丟的13頭犛牛以及4頭小牛。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印度媒體借題發揮,「捕風捉影」地稱這些牛可能是「間諜」。
  • 紫荊:揭秘鮮為人知的現代間諜手段
    中新網8月20日電 香港《紫荊》雜誌8月號刊文《鮮為人知的現代間諜手段》說,一度沸沸揚揚的美俄間諜事件再次告訴我們,儘管冷戰已結束,間諜須臾未曾遠離。信息渠道的發達使間諜們的生活揭開了一絲神秘面紗。只要國家存在,間諜就不會消失,間諜的話題也就將經常被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