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參數設計及負荷配置要點
■空調房間的冬季室內計算參數,可按下列原則確定:
舒適性空調:幹球溫度 t=18~24℃
相對溼度 Φ=30~60%
活動區風速 v≤0.2m/s
註:當使用條件無特殊要求時,舒適性空調的相對溼度可不受限制。
■冬季室內計算溫度(樹上鳥教育暖通設計在線教學杜老師)
■空調房間的夏季室內計算參數,可按下列原則確定:
舒適性空調:幹球溫度 t=22~28℃
相對溼度 Φ=40~65%
活動區風速 v≤0.3m/s
■常見民用建築的室內設計溫度及冷負荷估算指標見下表(空調計算面積以空調使用空間的實際面積計算):
註:中廳層高按4.5米計,若層高不同,可按每增高2m,總負荷增加20%估計。
■多聯機設計冷負荷指標值(華東地區參考):
註:國產多聯機一般需配電加熱(如美的),如不配則辦公室按≥260 W/m2 ,家居≥300 W/m2
■江陰地區夏季空調計算幹球溫度34.6℃,空調計算溼球溫度28.6℃,通風計算幹球溫度32℃,室外平均風速3.1m/s;冬季空調計算幹球溫度-5℃,通風計算幹球溫度2℃,室外平均風速3.1m/s。
■江南地區民用建築的熱負荷一般按冷負荷的80%估算。熱負荷面積指標:80~120W/m2。
■冬季採暖負荷值根據區域的不同,一般只做校核計算。溫和地區,冬暖夏熱地區大約為冷負荷值的 0.8 ;在嚴寒地區,寒冷地區採暖負荷比冷負荷大。以上只是參考值在設計時應根據具體情況具體選擇。
■每平米人員數量表:
■民用建築室內及城市區域允許噪聲級
表一:民用建築室內允許噪聲級 dB(A)
表二: 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Leq dB(A)
二、實際工程
實際工程中,大部分都是使用軟體計算的。並沒有時間去手算。目前設計院使用比較多的軟體就是鴻業和天正。不過事實上在實際工程裡並非是根據你負荷來選型那麼簡單。
我舉個選型例子來說,例如:某高大空間廠房,採用上供上回同程式採暖系統,末端使用散熱器,實際供回水溫度為70-50攝氏度。這是甲方任務書表面的東西。
那麼首先計算熱負荷得到該廠房的熱負荷是A。接下來,先布散熱器,按每組散熱器窗下布置,每組散熱器片數不超過20片,統計得到B組散熱器。
那麼A/B/20得到每片散熱器的散熱量是X。根據散熱器樣本,計算70-50度條件下散熱器的單片散熱量,選取其中單片散熱量大於等於X的散熱器(其中要考慮連接方式的影響)。據此,選出散熱器為柱翼橄欖型645散熱器。
好的,接下來水力計算,選取管徑,畫平面,畫系統,最後優化一下出施工圖,完全OK。
然後你就發現這個廠房完全就不熱,整個廠房冷的要命連5度都沒有。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要命的情況?因為甲方任務書寫末端用散熱器,高大空間用散熱器採暖不管散熱器再如何熱,也只能上熱下冷。溫度場是類拋物線,中間區域全是冷的,周圍散熱器有效區域不過10米。加之廠房一般並無保溫,不冷才怪。
對於甲方的要求,有經驗的工程師一開始就會提出質疑:要麼中間加裝熱風採暖系統,要麼乾脆在條件允許情況下採用燃氣紅外採暖等其他形式。甲方可能出於成本控制堅持要求使用散熱器,但其實散熱器成本也會達到50元/平米,實在是不便宜。
所以,實際工程中也不是算完熱負荷再選設備這麼簡單,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很多。以上的例子放在舉架不超過4米、進深不超過30米的空間內才是有效的,放在高大空間內就是無用的。熱負荷和選型計算體現不出這些,暖通空調專業要根據建築物實際情況來選擇系統進而選型,而不是單純通過負荷來選型,必須綜合考量。
另外,除非迫不得已,千萬別使用單位熱指標X面積的暴力算法。單位面積冷熱指標在陸耀慶的紅皮書上算估算的一種方式。指標這東西是你計算完熱負荷用來比較的,拍腦袋算負荷會造成極大的能源浪費。
空調負荷計算,很多人用軟體算或手工算都搞不懂,原因是不懂原理